苄氧基取代的芳基化合物及它们作为 杀真菌剂和杀虫剂的应用本发明是关于苄氟基取代的苯基化合物,含有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
以及使用真菌致毒量和杀虫(有效)量的这些化合物来控制真菌和昆虫的
方法。
已知某些苄氧基取代的苯基化合物的丙烯酸和肟醚可用作杀真菌
剂。用某些杂环取代苯环的取代物在本领域是已知的(例如可参见美国
专利号5185342)。
我们已发现了具有五元杂环的苯基衍生物。这些新的组合物也具有
杀真菌和杀虫性能。
本发明的新的苄氧基取代的苯基化合物具有通式(I):
![]()
其中A为N或CH;V为O或NH;
m和n可独立地为0和1,但m+n不等于2,而U和W独立地为
O或N;
当U和W都为N并且n为0,m为1时,1和5原子间的键为双
键,C3-C4原子间的键为单键或双键,并且当n为1且m为0时,2和
3原子间的键为双键而C4-C5原子间的键为单键或双键;并且当U为O,
W为N,n=m=0时,1和5原子间的键为双键并且C3-C4原子间的键
为单键或双键;
当U为N,W为O,n=m=0时,2,3原子间的键为双键而C4-C5
原子间的键为单键或双键;
X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C4)烷基,以及(C1-C4)烷氧基;
R可独立地选自氢,(C1-C12)烷基,卤代(C1-C12)烷基,(C2-C8)链烯
基,(C2-C8)炔基,(C1-C12)烷氧基(C1-C12)烷基,(C3-C7)环烷基,(C3-C7)
环烷基(C1-C4)烷基,芳基,芳烷基,杂环化合物;
以及
R1可独立选自氢,(C1-C6)烷基,以及芳基;
Z选自(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3-C7)环烷基,(C3-C7)环烷
基(C1-C4)烷基,芳基,芳烷基。
前面提到的(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2-C8)链烯基,(C2-C8)
炔基以及(C3-C7)环烷基团可被至多三个取代基任意取代,所述三个取代
基选自由氢,硝基,三卤代甲基和氰基组成的基团组。
术语“烷基”包括1到12个碳原子的支链和直链的烷基。典型的
烷基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
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正庚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
基,十二烷基等等。术语卤代烷基指的是被1至3个卤素取代的烷基。
术语“链烯基”指的是烯不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链长为2
到12个碳原子并且含有1或2个烯键。术语“卤代链烯基”指的是被1
至3个卤素原子取代的链烯基。术语“炔基”指的是不饱和的直链或支
链的烃基,链长为2到12个碳原子并且含有1或2个炔键。
术语“环烷基”指的是含有3到7个碳原子的饱和环。
术语“芳基”理解为苯基或萘基,它可被至多三个取代基任意取代,
所述三个取代物选自由卤素,氰基,硝基,三卤代甲基,苯基,苯氧基,
(C1-C4)烷基,(C1-C4)硫代烷基,(C1-C4)烷基亚砜(C1-C6)烷氧基以及卤代
(C1-C4)烷基组成的基团组。
典型的芳香取代基包括但不限于4-氯苯基,4-氟苯基,4-溴苯
基,2-甲氧基苯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4-二溴
苯基,3,5-二氟苯基,2,4,6-三氯苯基,4-甲氧基苯基,2-氯萘基,
2,4-二甲氧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以及2-碘-4-甲基苯基。
术语“杂环化合物”指的是取代的或未被取代的5或6元的不饱和
环,所述不饱和环含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杂原子,优选为选自氧,氮和
硫的一或两个杂原子;或者是含有至多10个原子的双环不饱和环系统,
所述环系统包括选自氧,氮和硫的一个杂原子。杂环的实例包括,但不
限于,2-,3-或4-吡啶基,吡嗪基,2-,4-,或5-嘧啶基,哒嗪基,噻唑
基,咪唑基,2-或3-噻吩基,2-或3-呋喃基,吡咯基,噁唑基,异恶唑
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喹啉基和异喹啉基。杂
环可被至多两个的取代基任意取代,所述取代基可独立选自(C1-C4)烷
基,卤素,氰基,硝基以及三卤代甲基。
术语“芳烷基”用于描述这样的基团,其中烷基链为1到10个碳
原子并且可为支链或直链,优选为直链,端基具有如上所定义的芳基部
分。典型的芳烷基部分包括,但不限于,被任意取代的苯基,苯乙基,
苯丙基以及苯丁基部分。典型的苄基部分是2-氯苄基,3-氯苄基,4-
氯苄基,2-氟苄基,3-氟苄基,4-氟苄基,4-三氟甲基苄基,2,4-二氯
-苄基,2,4-二溴苯基,2-甲基苄基,3-甲基苄基,以及4-甲基苄基。
典型的苯乙基部分是2-(2-氯苯)乙基,2-(3-氯苯)乙基,2-(4-氯苯)乙
基,2-(2-氟苯基)乙基,2-(3-氟苯基)乙基,2-(4-氟苯基)乙基,2-(2-
甲基苯)乙基,2-(3-甲基苯)乙基,2-(4-甲基苯)乙基,2-(4-三氟甲基苯)
乙基,2-(2-甲氧基苯)乙基,2-(3-甲氧基苯基)乙基,2-(4-甲氧基苯基)
乙基,2-(2,4-二氯苯基)乙基,2-(3,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典型的苯丙
基部分是3-苯基丙基,3-(2-氯苯基)丙基,3-(3-氯苯基)丙基,3-(4-氯
苯基)丙基,3-(2,4-二氯苯基)丙基,3-(2-氟苯基)丙基,3-(3-氟苯基)丙
基,3-(4-氟苯基)丙基,3-(2-甲基苯基)丙基,3-(3-甲基苯基)丙基,
3-(4-甲基苯基)丙基,3-(2-甲氧基苯基)丙基,3-(3-甲氧基苯基)丙基,
3-(4-甲氧基苯基)丙基,3-(4-三氟甲基苯基)丙基,3-(2,4-二氟苯基)丙
基以及3-(3,5-二甲氧基苯基)丙基。典型的苯丁基部分是4-苯基丁基,
4-(2-氯苯基)丁基,4-(3-氯苯基)丁基,4-(4-氯苯基)丁基,4-(2-氟苯基)
丁基,4-(3-氟苯基)丁基,4-(4-氟苯基)丁基,4-(2-甲基苯基)丁基,
4-(3-甲基苯基)丁基,4-(4-甲基苯基)丁基,4-(2,4-二氯苯基)丁基,4-
(2-甲氧基苯基)丁基,4-(3-甲氧基苯基)丁基以及4-(4-甲氧基苯基)丁
基。
卤素或卤包括碘,氟,溴以及氯部分。
由于C=C或C=N双键的存在,在制备通式I的新化合物时可得到
E/Z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这些同分异构体可用常规的方法分离成单一
的化合物。在制备通式I的吡唑啉和异恶唑啉时可得到顺式和反式的同
分异构体的混合物。这些同分异构体可用常规的方法分离成单一的化合
物。单一的同分异构的化合物和其混合物均可形成本发明的主体并被用
作杀真菌剂。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是通式(I)的化合物,其对映体,盐以及复合
物,此时R为(C1-C12)烷基;被优选一或两个独立选自卤素,三卤代甲
基,氰基,(C1-C4)烷基,(C1-C4)硫代烷基,(C1-C4)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的苯基;或为苯基,R1为H,其中OCH2(2-取代的苯基)部分在间位与
通式I′所示的苯基环的5元环取代基相连接。
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是通式(I)的化合物,对映体,盐以及复
合物,此时X为H,R为卤代苯基,A为CH并且V为O。当A为
CH或N时优选构型是E型同分异构体。
![]()
本发明通式I所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表1所列的通式II,III和
IV的化合物,其中X=H,R1=H,U和W都为N,n=0并且m=1。
![]()
表1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1.01 Ar II CH3 CH O
1.02 Ar III CH3 CH O
1.03 Ar IV CH3 CH O
1.04 4-Cl(Ar) II CH3 CH O
1.05 4-Cl(Ar) III CH3 CH O
1.06 4-Cl(Ar) IV CH3 CH O
1.07 4-FAr) II CH3 CH O
1.08 4-F(Ar) III CH3 CH O
1.09 4-F(Ar) IV CH3 CH O
1.10 2-CH3(Ar) II CH3 CH O
1.11 2-CH3(Ar) III CH3 CH O
1.12 2-CH3(Ar) IV CH3 CH O
1.13 4-CH3(Ar) II CH3 CH O
1.14 4-CH3(Ar) III CH3 CH O
1.15 4-CH3(Ar) IV CH3 CH O
1.16 4-CF3(Ar) II CH3 CH O
1.17 2,4-Cl(Ar) II CH3 CH O
1.18 CH3 II CH3 CH O
1.19 CH2CH3 II CH3 CH O
1.20 CH2CH2CH3 II CH3 CH O
1.21 CH(CH3)2 II CH3 CH O
1.22 CH2(CH2)3CH3 II CH3 CH O
1.23 CH2(CH2)4CH3 II CH3 CH O
1.24 CH2CH(CH3)2 II CH3 CH O
1.25 CH(CH3)CH2CH3 II CH3 CH O
表1(续)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
1.26 C(CH3)3 II CH3 CH O
1.27 CH2C(CH3)3 II CH3 CH O
1.28 CH(CH3)CH2CH2CH3 II CH3 CH O
1.29 C(CH3)2CH2CH3 II CH3 CH O
1.30 CF3 II CH3 CH O
1.31 CF2CF3 II CH3 CH O
1.32 CH2CF3 II CH3 CH O
1.33 CH=CH2 II CH3 CH O
1.34 环丙基 II CH3 CH O
1.35 环戊基 II CH3 CH O
1.36 环己基 II CH3 CH O
1.37 CH2OCH3 II CH3 CH O
1.38 CH2OCH2CH3 II CH3 CH O
1.39 CH2CH2OCOAr II CH3 CH O
1.40 CH2OCH2Ar II CH3 CH O
1.41 2-吡啶基 II CH3 CH O
1.42 3-吡啶基 II CH3 CH O
1.43 2-嘧啶基 II CH3 CH O
1.44 4-嘧啶基 II CH3 CH O
1.45 2-噻吩基 II CH3 CH O
1.46 3-噻吩基 II CH3 CH O
1.47 2-萘基 II CH3 CH O
1.48 Ar II C2H5 CH O
1.49 4-Cl(Ar) II C2H5 CH O
1.50 CH3 II C2H5 CH O
1.51 CH2CH3 II C2H5 CH O
1.52 CH2CH2CH3 II C2H5 CH O
1.53 CH(CH3)2 II C2H5 CH O
1.54 CH2(CH2)3CH3 II C2H5 CH O
1.55 CH2CH(CH3)2 II C2H5 CH O
1.56 C(CH3)3 II C2H5 CH O
1.57 Ar III 4-Cl(Ar) CH O
1.58 Ar II CH2CH2CH3 CH O
1.59 CH3 II CH2CH2CH3 CH O
1.60 CH2CH2CH3 II CH2CH2CH3 CH O
1.61 CH(CH3)2 II CH2CH2CH3 CH O
1.62 CH2(CH2)3CH3 II CH2CH2CH3 CH O
1.63 CH2CH(CH3)2 II CH2CH2CH3 CH O
1.64 C(CH3)3 II CH2CH2CH3 CH O
1.65 2-吡啶基 II CH2CH2CH3 CH O
1.66 3-吡啶基 II CH2CH2CH3 CH O
1.67 4-嘧啶基 II CH2CH2CH3 CH O
1.68 2-噻吩基 II CH2CH2CH3 CH O
1.69 3-噻吩基 II CH2CH2CH3 CH O
1.70 2-萘基 II CH2CH2CH3 CH O
本发明所描述的其它典型化合物描述于以下表中。
表2:
化合物2.1到2.47是表1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Z
为Ar。
表3:
化合物3.1到3.47是表1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Z
为CH2Ar。
表4:
化合物4.1到4.47是表1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Z
为CH2CF3。
表5:
化合物5.1到5.47是表2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V=O
并且A为N。
表6:
化合物6.1到6.47是表2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V=NH
并且A为N。
表7:
化合物7.1到7.47是表3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V=O
并且A为N。
表8:
化合物8.1到7.47是表3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V=NH
并且A为N。
表9:
化合物9.1到9.47是表4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V=O
并且A为N。
表10:
化合物10.1到10.47是表4中通式II,III,IV的化合物,其中
V=NH并且A为N。
本发明通式I所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表11中所列的通式V,VI
及VII的化合物,其中X=H,R1=H,U和W都为N,n=1且m=0。
![]()
表11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11.01 Ar V CH3 CH O
11.02 Ar VI CH3 CH O
11.03 Ar VII CH3 CH O
11.04 4-Cl(Ar) V CH3 CH O
11.05 4-Cl(Ar) VI CH3 CH O
11.06 4-Cl(Ar) VII CH3 CH O
11.07 4-FAr) V CH3 CH O
11.08 4-F(Ar) VI CH3 CH O
11.09 4-F(Ar) VII CH3 CH O
11.10 2-CH3(Ar) V CH3 CH O
11.11 2-CH3(Ar) VI CH3 CH O
11.12 2-CH3(Ar) VII CH3 CH O
11.13 4-CH3(Ar) V CH3 CH O
11.14 4-CH3(Ar) VI CH3 CH O
11.15 4-CH3(Ar) VII CH3 CH O
11.16 4-CF3(Ar) V CH3 CH O
11.17 2,4-Cl(Ar) V CH3 CH O
11.18 CH3 V CH3 CH O
11.19 CH2CH3 V CH3 CH O
11.20 CH2CH2CH3 V CH3 CH O
11.21 CH(CH3)2 V CH3 CH O
11.22 CH2(CH2)3CH3 V CH3 CH O
11.23 CH2(CH2)4CH3 V CH3 CH O
11.24 CH2CH(CH3)2 V CH3 CH O
11.25 CH(CH3)CH2CH3 V CH3 CH O
表11(续)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11.26 C(CH3)3 V CH3 CH O
11.27 CH2C(CH3)3 V CH3 CH O
11.28 CH(CH3)CH2CH2CH3 V CH3 CH O
11.29 C(CH3)2CH2CH3 V CH3 CH O
11.30 CF3 V CH3 CH O
11.31 CF2CF3 V CH3 CH O
11.32 CH2CF3 V CH3 CH O
11.33 CH=CH2 V CH3 CH O
11.34 环丙基 V CH3 CH O
11.35 环戊基 V CH3 CH O
11.36 环己基 V CH3 CH O
11.37 CH2OCH3 V CH3 CH O
11.38 CH2OCH2CH3 V CH3 CH O
11.39 CH2CH2OCOAr V CH3 CH O
11.40 CH2OCH2Ar V CH3 CH O
11.41 2-吡啶基 V CH3 CH O
11.42 3-吡啶基 V CH3 CH O
11.43 2-嘧啶基 V CH3 CH O
11.44 4-嘧啶基 V CH3 CH O
11.45 2-噻吩基 V CH3 CH O
11.46 3-噻吩基 V CH3 CH O
11.47 2-萘基 V CH3 CH O
11.48 Ar V C2H5 CH O
11.49 4-Cl(Ar) V C2H5 CH O
11.50 CH3 V C2H5 CH O
11.51 CH2CH3 V C2H5 CH O
11.52 CH2CH2CH3 V C2H5 CH O
11.53 CH(CH3)2 V C2H5 CH O
11.54 CH2(CH2)3CH3 V C2H5 CH O
11.55 CH2CH(CH3)2 V C2H5 CH O
11.56 C(CH3)3 V C2H5 CH O
11.57 Ar VI 4-Cl(Ar) CH O
11.58 Ar V CH2CH2CH3 CH O
11.59 CH3 V CH2CH2CH3 CH O
11.60 CH2CH2CH3 V CH2CH2CH3 CH O
11.61 CH(CH3)2 V CH2CH2CH3 CH O
11.62 CH2(CH2)3CH3 V CH2CH2CH3 CH O
11.63 CH2CH(CH3)2 V CH2CH2CH3 CH O
11.64 C(CH3)3 V CH2CH2CH3 CH O
11.65 2-吡啶基 V CH2CH2CH3 CH O
11.66 3-吡啶基 V CH2CH2CH3 CH O
11.67 4-嘧啶基 V CH2CH2CH3 CH O
11.68 2-噻吩基 V CH2CH2CH3 CH O
11.69 3-噻吩基 V CH2CH2CH3 CH O
11.70 2-萘基 V CH2CH2CH3 CH O
本发明所描述的其它典型化合物描述于以下表中。
表12:
化合物12.1到12.47是表11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Z为Ar。
表13:
化合物13.1到13.47是表11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Z为CH2Ar。
表14:
化合物14.1到14.47是表11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Z为CH2CF3。
表15:
化合物15.1到15.47是表12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V=O且A为N。
表16:
化合物16.1到16.47是表12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V=NH且A为N。
表17:
化合物17.1到17.47是表13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V=O且A为N。
表18:
化合物18.1到18.47是表13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V=NH且A为N。
表19:
化合物19.1到19.47是表14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V=O且A为N。
表20:
化合物20.1到20.47是表14中通式V,VI,VII的化合物,其中
V=NH且A为N。
本发明通式I所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表21所列的通式VIII,IX
及X的化合物,其中X=H,R1=H,U和W均为N,n=0且m=1。
![]()
表21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21.01 Ar VIII CH3 CH O
21.02 Ar IX CH3 CH O
21.03 Ar X CH3 CH O
21.04 4-Cl(Ar) VIII CH3 CH O
21.05 4-Cl(Ar) IX CH3 CH O
21.06 4-Cl(Ar) X CH3 CH O
21.07 4-FAr) VIII CH3 CH O
21.08 4-F(Ar) IX CH3 CH O
21.09 4-F(Ar) X CH3 CH O
21.10 2-CH3(Ar) VIII CH3 CH O
21.11 2-CH3(Ar) IX CH3 CH O
21.12 2-CH3(Ar) X CH3 CH O
21.13 4-CH3(Ar) VIII CH3 CH O
21.14 4-CH3(Ar) IX CH3 CH O
21.15 4-CH3(Ar) X CH3 CH O
21.16 4-CF3(Ar) VIII CH3 CH O
21.17 2,4-Cl(Ar) VIII CH3 CH O
21.18 CH3 VIII CH3 CH O
21.19 CH2CH3 VIII CH3 CH O
21.20 CH2CH2CH3 VIII CH3 CH O
21.21 CH(CH3)2 VIII CH3 CH O
21.22 CH2(CH2)3CH3 VIII CH3 CH O
21.23 CH2(CH2)4CH3 VIII CH3 CH O
21.24 CH2CH(CH3)2 VIII CH3 CH O
21.25 CH(CH3)CH2CH3 VIII CH3 CH O
表21(续)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21.26 C(CH3)3 VIII CH3 CH O
21.27 CH2C(CH3)3 VIII CH3 CH O
21.28 CH(CH3)CH2CH2CH3 VIII CH3 CH O
21.29 C(CH3)2CH2CH3 VIII CH3 CH O
21.30 CF3 VIII CH3 CH O
21.31 CF2CF3 VIII CH3 CH O
21.32 CH2CF3 VIII CH3 CH O
21.33 CH=CH2 VIII CH3 CH O
21.34 环丙基 VIII CH3 CH O
21.35 环戊基 VIII CH3 CH O
21.36 环己基 VIII CH3 CH O
21.37 CH2OCH3 VIII CH3 CH O
21.38 CH2OCH2CH3 VIII CH3 CH O
21.39 CH2CH2OCOAr VIII CH3 CH O
21.40 CH2OCH2Ar VIII CH3 CH O
21.41 2-吡啶基 VIII CH3 CH O
21.42 3-吡啶基 VIII CH3 CH O
21.43 2-嘧啶基 VIII CH3 CH O
21.44 4-嘧啶基 VIII CH3 CH O
21.45 2-噻吩基 VIII CH3 CH O
21.46 3-噻吩基 VIII CH3 CH O
21.47 2-萘基 VIII CH3 CH O
21.48 Ar VIII Ar CH O
21.49 4-Cl(Ar) VIII Ar CH O
21.50 CH3 VIII Ar CH O
21.51 CH2CH3 VIII Ar CH O
21.52 CH2CH2CH3 VIII Ar CH O
21.53 CH(CH3)2 VIII Ar CH O
21.54 CH2(CH2)3CH3 VIII Ar CH O
21.55 CH2CH(CH3)2 VIII Ar CH O
21.56 C(CH3)3 VIII Ar CH O
21.57 Ar VIII CH2Ar CH O
21.58 4-Cl(Ar) VIII CH2Ar CH O
21.59 CH3 VIII CH2Ar CH O
21.60 CH2CH2CH3 VIII CH2Ar CH O
21.61 CH(CH3)2 VIII CH2Ar CH O
21.62 CH2(CH2)3CH3 VIII CH2Ar CH O
21.63 CH2CH(CH3)2 VIII CH2Ar CH O
21.64 C(CH3)3 VIII CH2Ar CH O
21.65 Ar VIII CF2CF3 CH O
21.66 4-Cl(Ar) VIII CF2CF3 CH O
21.67 CH3 VIII CF2CF3 CH O
21.68 CH2CH2CH3 VIII CF2CF3 CH O
21.69 C(CH3)3 VIII CF2CF3 CH O
21.70 2-噻吩基 VIII CF2CF3 CH O
本发明所描述的其它典型化合物描述于以下表中。
表22:
化合物22.1到22.70是表19中通式VIII,IX,X的化合物,其
中V=O且A为N。
表23:
化合物23.1到23.70是表1 9中通式VIII,IX,X的化合物,其
中V=NH且A为N。
本发明通式I所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表24所列的通式XI,
XII,XIII的化合物,其中X=H,R1=H,而V和W均为N,n=1且
m=0
![]()
表24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24.01 Ar XI CH3 CH O
24.02 Ar XII CH3 CH O
24.03 Ar XIII CH3 CH O
24.04 4-Cl(Ar) XI CH3 CH O
24.05 4-Cl(Ar) XII CH3 CH O
24.06 4-Cl(Ar) XIII CH3 CH O
24.07 4-FAr) XI CH3 CH O
24.08 4-F(Ar) XII CH3 CH O
24.09 4-F(Ar) XIII CH3 CH O
24.10 2-CH3(Ar) XI CH3 CH O
24.11 2-CH3(Ar) XII CH3 CH O
24.12 2-CH3(Ar) XIII CH3 CH O
24.13 4-CH3(Ar) XI CH3 CH O
24.14 4-CH3(Ar) XII CH3 CH O
24.15 4-CH3(Ar) XIII CH3 CH O
24.16 4-CF3(Ar) XIII CH3 CH O
24.17 2,4-Cl(Ar) XIII CH3 CH O
24.18 CH3 XIII CH3 CH O
24.19 CH2CH3 XIII CH3 CH O
24.20 CH2CH2CH3 XIII CH3 CH O
24.21 CH(CH3)2 XIII CH3 CH O
24.22 CH2(CH2)3CH3 XIII CH3 CH O
24.23 CH2(CH2)4CH3 XIII CH3 CH O
24.24 CH2CH(CH3)2 XIII CH3 CH O
24.25 CH(CH3)CH2CH3 XIII CH3 CH O
24.26 C(CH3)3 XIII CH3 CH O
24.27 CH2C(CH3)3 XIII CH3 CH O
24.28 CH(CH3)CH2CH2CH3 XIII CH3 CH O
24.29 C(CH3)2CH2CH3 XIII CH3 CH O
24.30 CF3 XIII CH3 CH O
24.31 CF2CF3 XIII CH3 CH O
24.32 CH2CF3 XIII CH3 CH O
24.33 CH=CH2 XIII CH3 CH O
24.34 环丙基 XIII CH3 CH O
24.35 环戊基 XIII CH3 CH O
24.36 环己基 XIII CH3 CH O
24.37 CH2OCH3 XIII CH3 CH O
24.38 CH2OCH2CH3 XIII CH3 CH O
24.39 CH2CH2OCOAr XIII CH3 CH O
24.40 CH2OCH2Ar XIII CH3 CH O
24.41 2-吡啶基 XIII CH3 CH O
24.42 3-吡啶基 XIII CH3 CH O
24.43 2-嘧啶基 XIII CH3 CH O
24.44 4-嘧啶基 XIII CH3 CH O
24.45 2-噻吩基 XIII CH3 CH O
24.46 3-噻吩基 XIII CH3 CH O
化合物 R 通式 Z A V
24.47 2-萘基 XIII CH3 CH O
24.48 Ar XIII Ar CH O
24.49 4-Cl(Ar) XIII Ar CH O
24.50 CH3 XIII Ar CH O
24.51 CH2CH3 XIII Ar CH O
24.52 CH2CH2CH3 XIII Ar CH O
24.53 CH(CH3)2 XIII Ar CH O
24.54 CH2(CH2)3CH3 XIII Ar CH O
24.55 CH2CH(CH3)2 XIII Ar CH O
24.56 C(CH3)3 XIII Ar CH O
24.57 Ar XIII CH2Ar CH O
24.58 4-Cl(Ar) XIII CH2Ar CH O
24.59 CH3 XIII CH2Ar CH O
24.60 CH2CH2CH3 XIII CH2Ar CH O
24.61 CH(CH3)2 XIII CH2Ar CH O
24.62 CH2(CH2)3CH3 XIII CH2Ar CH O
24.63 CH2CH(CH3)2 XIII CH2Ar CH O
24.64 C(CH3)3 XIII CH2Ar CH O
24.65 Ar XIII CF2CF3 CH O
24.66 4-Cl(Ar) XIII CF2CF3 CH O
24.67 CH3 XIII CF2CF3 CH O
24.68 CH2CH2CH3 XIII CF2CF3 CH O
24.69 C(CH3)3 XIII CF2CF3 CH O
24.70 2-噻吩基 XIII CF2CF3 CH O
本发明所描述的其它典型化合物描述于以下表中。
表25:
化合物25.01到25.70是表24中通式XI,XII,XIII的化合物,
其中V=O且A为N。
表26:
化合物26.01到26.70是表24中通式XI,XII,XIII的化合物,
其中V=NH且A为N。
本发明通式I所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表27所列的通式XIV,
XV,XVI的化合物,其中X=H,R1=H,U为O,W为N并且n和
m均为0。
![]()
表27
化合物 R 通式 A V
27.01 Ar XIV CH O
27.02 Ar XV CH O
27.03 Ar XVI CH O
27.04 4-Cl(Ar) XIV CH O
27.05 4-Cl(Ar) XV CH O
27.06 4-Cl(Ar) XVI CH O
27.07 4-FAr) XIV CH O
27.08 4-F(Ar) XV CH O
27.09 4-F(Ar) XVI CH O
27.10 2-CH3(Ar) XIV CH O
27.11 2-CH3(Ar) XV CH O
27.12 2-CH3(Ar) XVI CH O
27.13 4-CH3(Ar) XIV CH O
27.14 4-CH3(Ar) XV CH O
27.15 4-CH3(Ar) XVI CH O
27.16 4-CF3(Ar) XIV CH O
27.17 2,4-Cl(Ar) XIV CH O
27.18 CH3 XIV CH O
27.19 CH2CH3 XIV CH O
27.20 CH2CH2CH3 XIV CH O
27.21 CH(CH3)2 XIV CH O
27.22 CH2(CH2)3CH3 XIV CH O
27.23 CH2(CH2)4CH3 XIV CH O
27.24 CH2CH(CH3)2 XIV CH O
27.25 CH(CH3)CH2CH3 XIV CH O
表27(续)
化合物 R 通式 A V
27.26 C(CH3)3 XIV CH O
27.27 CH2C(CH3)3 XIV CH O
27.28 CH(CH3)CH2CH2CH3 XIV CH O
27.29 C(CH3)2CH2CH3 XIV CH O
27.30 CF3 XIV CH O
27.31 CF2CF3 XIV CH O
27.32 CH2CF3 XIV CH O
27.33 CH=CH2 XIV CH O
27.34 环丙基 XIV CH O
27.35 环戊基 XIV CH O
27.36 环己基 XIV CH O
27.37 CH2OCH3 XIV CH O
27.38 CH2OCH2CH3 XIV CH O
27.39 CH2CH2OCOAr XIV CH O
27.40 CH2OCH2Ar XIV CH O
27.41 2-吡啶基 XIV CH O
27.42 3-吡啶基 XIV CH O
27.43 2-嘧啶基 XIV CH O
27.44 4-嘧啶基 XIV CH O
27.45 2-噻吩基 XIV CH O
27.46 3-噻吩基 XIV CH O
27.47 2-萘基 XIV CH O
27.48 Ar XIV N O
27.49 4-Cl(Ar) XIV N O
27.50 CH3 XIV N O
27.51 CH2CH3 XIV N O
27.52 CH2CH2CH3 XIV N O
27.53 CH(CH3)2 XIV N O
27.54 CH2(CH2)3CH3 XIV N O
27.55 CH2CH(CH3)2 XIV N O
27.56 C(CH3)3 XIV N O
27.57 Ar XIV N NH
27.58 4-Cl(Ar) XIV N NH
27.59 CH3 XIV N NH
27.60 CH2CH2CH3 XIV N NH
27.61 CH(CH3)2 XIV N NH
27.62 CH2(CH2)3CH3 XIV N NH
27.63 CH2CH(CH3)2 XIV N NH
27.64 C(CH3)3 XIV N NH
27.65 2-噻吩基 XIV N NH
27.66 3-噻吩基 XIV N NH
27.67 2-吡啶基 XIN N NH
27.68 3-吡啶基 XIV N NH
27.69 5-嘧啶基 XIN N NH
27.70 2-萘基 XIV N NH
本发明通式I所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列于表28的通式XVII,
XVIII,XIX的化合物,其中X=H,R1=H,U为N,W为O并且n
和m均为0。
![]()
表28
化合物 R 通式 A V
28.01 Ar XVII CH O
28.02 Ar XVIII CH O
28.03 Ar XIX CH O
28.04 4-Cl(Ar XVII CH O
28.05 4-Cl(Ar) XVIII CH O
28.06 4-Cl(Ar) XIX CH O
28.07 4-FAr) XVII CH O
28.08 4-F(Ar) XVIII CH O
28.09 4-F(Ar) XIX CH O
28.10 2-CH3(Ar) XVII CH O
28.11 2-CH3(Ar) XVIII CH O
28.12 2-CH3(Ar) XIX CH O
28.1 3 4-CH3(Ar) XVII CH O
28.14 4-CH3(Ar) XVIII CH O
28.15 4-CH3(Ar) XIX CH O
28.16 4-CF3(Ar) XIX CH O
28.17 2,4-Cl(Ar) XIX CH O
28.18 CH3 XIX CH O
28.19 CH2CH3 XIX CH O
28.20 CH2CH2CH3 XIX CH O
28.21 CH(CH3)2 XIX CH O
28.22 CH2(CH2)3CH3 XIX CH O
28.23 CH2(CH2)4CH3 XIX CH O
28.24 CH2CH(CH3)2 XIX CH O
28.25 CH(CH3)CH2CH3 XIX CH O
表28(续)
化合物 R 通式 A V
28.26 C(CH3)3 XIX CH O
28.27 CH2C(CH3)3 XIX CH O
28.28 CH(CH3)CH2CH2CH3 XIX CH O
28.29 C(CH3)2CH2CH3 XIX CH O
28.30 CF3 XIX CH O
28.31 CF2CF3 XIX CH O
28.32 CH2CF3 XIX CH O
28.33 CH=CH2 XIX CH O
28.34 环丙基 XIX CH O
28.35 环戊基 XIX CH O
28.36 环己基 XIX CH O
28.37 CH2OCH3 XIX CH O
28.38 CH2OCH2CH3 XIX CH O
28.39 CH2CH2OCOAr XIX CH O
28.40 CH2OCH2Ar XIX CH O
28.41 2-吡啶基 XIX CH O
28.42 3-吡啶基 XIX CH O
28.43 2-嘧啶基 XIX CH O
28.44 4-嘧啶基 XIX CH O
28.45 2-噻吩基 XIX CH O
28.46 3-噻吩基 XIX CH O
28.47 2-萘基 XIX CH O
28.48 Ar XIX N O
28.49 4-Cl(Ar) XIX N O
28.50 CH3 XIX N O
28.51 CH2CH3 XIX N O
28.52 CH2CH2CH3 XIX N O
28.53 CH(CH3)2 XLX N O
28.54 CH2(CH2)3CH3 XIX N O
28.55 CH2CH(CH3)2 XIX N O
28.56 C(CH3)3 XIX N O
28.57 Ar XIX N NH
28.58 4-Cl(Ar) XIX N NH
28.59 CH3 XIX N NH
28.60 CH2CH2CH3 XIX N NH
28.61 CH(CH3)2 XIX N NH
28.62 CH2(CH2)3CH3 XIX N NH
28.63 CH2CH(CH3)2 XIX N NH
28.64 C(CH3)3 XIX N NH
28.65 2-噻吩基 XIX N NH
28.66 3-噻吩基 XIX N NH
28.67 2-吡啶基 XIX N NH
28.68 3-吡啶基 XIX N NH
28.69 5-嘧啶基 XIX N NH
28.70 2-萘基 XIX N NH
本发明通式I所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列于表29的通式XX,
XXI,XXII的化合物,其中X=H,R1=H,U为O,W为N并且n
和m均为0。
![]()
表29
化合物 R 通式 A V
29.01 Ar XX CH O
29.02 Ar XXI CH O
29.03 Ar XXII CH O
29.04 4-Cl(Ar) XX CH O
29.05 4-Cl(Ar) XXI CH O
29.06 4-Cl(Ar) XXII CH O
29.07 4-FAr) XX CH O
29.08 4-F(Ar) XXI CH O
29.09 4-F(Ar) XXII CH O
29.10 2-CH3(Ar) XX CH O
29.11 2-CH3(Ar) XXI CH O
29.12 2-CH3(Ar) XXII CH O
29.13 4-CH3(Ar) XX CH O
29.14 4-CH3(Ar) XXI CH O
29.15 4-CH3(Ar) XXII CH O
29.16 4-CF3(Ar) XX CH O
29.17 2,4-Cl(Ar) XX CH O
29.18 CH3 XX CH O
29.19 CH2CH3 XX CH O
29.20 CH2CH2CH3 XX CH O
29.29 CH(CH3)2 XX CH O
29.22 CH2(CH2)3CH3 XX CH O
29.23 CH2(CH2)4CH3 XX CH O
29.24 CH2CH(CH3)2 XX CH O
29.25 CH(CH3)CH2CH3 XX CH O
表29(续)
化合物 R 通式 A V
29.26 C(CH3)3 XX CH O
29.27 CH2C(CH3)3 XX CH O
29.28 CH(CH3)CH2CH2CH3 XX CH O
29.29 C(CH3)2CH2CH3 XX CH O
29.30 CF3 XX CH O
29.31 CF2CF3 XX CH O
29.32 CH2CF3 XX CH O
2933 CH=CH2 XX CH O
29.34 环丙基 XX CH O
29.35 环戊基 XX CH O
29.36 环己基 XX CH O
29137 CH2OCH3 XX CH O
29.38 CH2OCH2CH3 XX CH O
29.39 CH2CH2OCOAr XX CH O
29.40 CH2OCH2Ar XX CH O
29.41 2-吡啶基 XX CH O
29.42 3-吡啶基 XX CH O
29.43 2-嘧啶基 XX CH O
29.44 4-嘧啶基 XX CH O
29.45 2-噻吩基 XX CH O
29.46 3-噻吩基 XX CH O
29.47 2-萘基 XX CH O
29.48 Ar XX N O
29.49 4-Cl(Ar) XX N O
29.50 CH3 XX N O
29.51 CH2CH3 XX N O
29.52 CH2CH2CH3 XX N O
29.53 CH(CH3)2 XX N O
29.54 CH2(CH2)3CH3 XX N O
29.55 CH2CH(CH3)2 XX N O
29.56 C(CH3)3 XX N O
29.57 Ar XX N NH
29.58 4-Cl(Ar) XX N NH
29.59 CH3 XX N NH
29.60 CH2CH2CH3 XX N NH
29.61 CH(CH3)2 XX N NH
29.62 CH2(CH2)3CH3 XX N NH
29.63 CH2CH(CH3)2 XX N NH
29.64 C(CH3)3 XX N NH
29.65 2-噻吩基 XX N NH
29.66 3-噻吩基 XX N NH
29.67 2-吡啶基 XX N NH
29.68 3-吡啶基 XX N NH
29.69 5-嘧啶基 XX N NH
29.70 2-萘基 XX N NH
本发明通式I包含的典型化合物包括列于表30的通式XXIII,
XXIV,XXV的化合物,其中X=H,R1=H,U为N,W为O并且n
和m均为0。
![]()
表30
化合物 R 通式 A V
30.01 Ar XXIII CH O
30.02 Ar XXIV CH O
30.03 Ar XXV CH O
30.04 4-Cl(Ar) XXIII CH O
30.05 4-Cl(Ar) XXIV CH O
30.06 4-Cl(Ar) XXV CH O
30.07 4-FAr) XXIII CH O
30.08 4-F(Ar) XXIV CH O
30.09 4-F(Ar) XXV CH O
30.10 2-CH3(Ar) XXIII CH O
30.11 2-CH3(Ar) XXIV CH O
30.12 2-CH3(Ar) XXV CH O
30.13 4-CH3(Ar) XXIII CH O
30.14 4-CH3(Ar) XXIV CH O
30.15 4-CH3(Ar) XXV CH O
30.16 4-CF3(Ar) XXIII CH O
30.17 2,4-Cl(Ar) XXIII CH O
30.18 CH3 XXIII CH O
30.19 CH2CH3 XXIII CH O
30.20 CH2CH2CH3 XXIII CH O
30.21 CH(CH3)2 XXIII CH O
30.22 CH2(CH2)3CH3 XXIII CH O
30.23 CH2(CH2)4CH3 XXIII CH O
30.24 CH2CH(CH3)2 XXIII CH O
30.25 CH(CH3)CH2CH3 XXIII CH O
表30(续)
化合物 R 通式 A V
30.26 C(CH3)3 XXIII CH O
30.27 CH2C(CH3)3 XXIII CH O
30.28 CH(CH3)CH2CH2CH3 XXIII CH O
30.29 C(CH3)2CH2CH3 XXIII CH O
30.30 CF3 XXIII CH O
30.31 CF2CF3 XXIII CH O
30.32 CH2CF3 XXIII CH O
30.33 CH=CH2 XXIII CH O
30.34 环丙基 XXIII CH O
30.35 环戊基 XXIII CH O
30.36 环己基 XXIII CH O
30.37 CH2OCH3 XXIII CH O
30.38 CH2OCH2CH3 XXIII CH O
30.39 CH2CH2OCOAr XXIII CH O
30.40 CH2OCH2Ar XXIII CH O
30.41 2-吡啶基 XXIII CH O
30.42 3-吡啶基 XXIII CH O
30.43 2-嘧啶基 XXIII CH O
30.44 4-嘧啶基 XXIII CH O
30.45 2-噻吩基 XXIII CH O
30.46 3-噻吩基 XXIII CH O
30.47 2-萘基 XXIII CH O
30.48 Ar XXIII N O
30.49 4-Cl(Ar) XXIII N O
30.50 CH3 XXIII N O
30.51 CH2CH3 XXIII N O
30.52 CH2CH2CH3 XXIII N O
30.53 CH(CH3)2 XXIII N O
30.54 CH2(CH2)3CH3 XXIII N O
30.55 CH2CH(CH3)2 XXIII N O
30.56 C(CH3)3 XXIII N O
30.57 Ar XXIII N NH
30.58 4-Cl(Ar) XXIII N NH
30.59 CH3 XXIII N NH
30.60 CH2CH2CH3 XXIII N NH
30.61 CH(CH3)2 XXIII N NH
30.62 CH2(CH2)3CH3 XXIII N NH
30.63 CH2CH(CH3)2 XXIII N NH
30.64 C(CH3)3 XXIII N NH
30.65 2-噻吩基 XXIII N NH
30.66 3-噻吩基 XXIII N NH
30.67 2-吡啶基 XXIII N NH
30.68 3-吡啶基 XXIII N NH
30.69 5-嘧啶基 XXIII N NH
30.70 2-萘基 XXIII N NH
如表1到30所用的,Ar理解为苯基。
通式I的化合物通过三步法进行制备。方案A和B描述了当n=1
且m=0时通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α,β不饱和化合物(XXVI)可用传
统的缩合技术进行制备。例如,Organic Reactions,Volume 16描述了
通常的三羟基丁醛缩合以及特别地用酮和苯甲醛缩合。羟基苯甲醛可和
酮RCOCH2R1进行缩合,当R1=H时RCOCH2R1为甲基酮,这样提供了
不饱和中间产物XXVI′。取代的羟基苯甲醛如邻,间或对位羟基甲醛
提供了三种区域异构体中间产物XXVI和XXVI′。可使用多种反应条
件(如Organic Reactions,Volume 16,PP.69-85描述)制备烯酮(XXVI
和XXVI′)。例如,将酮溶解于含羟基溶剂例如乙醇中,并先将溶于碱
性水溶液中的羟基苯甲醛溶液滴加入羟基溶液中。所用的碱可为碱金属
的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并且滴状加入在0℃到35℃
间进行,优选在室温下。
将中间产物烯酮XXVI′与肼或取代的肼反应可提供中间产物
XXVII′吡唑啉。从不饱和烯酮通过与肼(Z=H)反应制备吡唑啉(描述于
Synthetic Cormmun,25(12),1877-1883(1993));JACS 73,
3840(1951);Indian J.Chem Soc Sect B 98-104(1992)和J.Indian Chem
Soc 643-644(1993))。例如,在JACS 73,3840(1951)中,苯乙烯基环丙
基酮与95%乙醇中的含水肼进行反应并且在蒸汽浴中搅拌1小时,这样
在蒸馏后可产生86%的吡唑啉。同样地在Synthetic Commmun,
25(12),1877-1883(1995)中苯丙烯酰苯用一水合肼进行处理并且在乙
醇中进行回流搅拌,这样可得到>90%的吡唑啉。
从不饱和烯酮典型制备N-苯基吡唑啉(当Z为苯基时)描述于Indian
J.Chem Soc Sect B 98-104(1992),J.Chem Res.Synop.5,168-
169(1994)t B ULL Soc.Chim Belg 707(1958).例如在J.Chem Res.Synop.
5,168-169中,将苯丙烯酰苯用过量的苯肼在乙醇中回流处理,可得
到60-70%的N-苯基吡唑啉。同样地,在Indian J.Chem Soc Sect B98-104
中,通过用苯肼在冰醋酸存在下回流处理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可形成88%
的N-苯基吡唑啉。
中间产物异恶唑啉XXVIII′可通过烯酮XXVI′与羟胺反应进行
制备,(描述于Bull Soc.Chim Belg 96(4),293(1987)和Collect Czech
Chem.Commun 59,247-252(1994)中),典型地烯酮可在0.3M氢氧化钠
乙醇溶液中用等摩尔量的盐酸胲进行处理,并且回流搅拌到10个小时,
再用HCl进行中和,最后过滤分离出产物。
通过在室温下用MnO2氧化从中间产物吡唑啉XXVII′制备吡唑
XXIX′描述于J.Indian Chem Soc.64(7),408(1987)。典型地将吡唑啉
与3.O当量的溶于氯仿中的MnO2一起振荡2小时并用色谱法分离出吡
唑。
从中间产物异噁唑啉XXVIII′制备异噁唑XXX′描述于
Synthesis 837(1977)和Synth.Commun.219(1978)。典型地将苯:二噁
为10∶1的溶液中的3,5-双取代的异噁唑啉用γMnO2(5.O重量当量)
进行处理,并用迪安斯达克型分水器共沸去除水进行回流搅拌。将反应
物通过硅藻土进行过滤,残余物中即含有异噁唑。
方案A:
![]()
如方案B所示可用适当取代的苄基溴对中间产物吡唑啉XXVII′
(当Z不为H时),异噁唑啉XXVIII′,吡唑XXIX′(当Z不为H时)
以及异噁唑XXX分别进行烷基化从而制备通式(V,VI,VII;
XVII,XVIII,XIX;XI,XII,XIII及XXIII,XXIV,XXV)的
化合物。
当Z为H时,中间产物XXVII′和XXIX′用Z-L进行烷基化,
其中L为卤素,所得到的O,N双烷基化的产物用HBr进行选择性的
O-去烷基化作用从而提供中间产物XXVII′和XXIX′,其中Z不为
H。
将来自间羟基-苯甲醛的吡唑啉中间产物XXVII′进行烷基化可提
供了表11到20中通式V(其中R1=H)的化合物。将来自邻-羟基苯甲醛
的中间产物XXVII′进行烷基化可提供表11-20中通式VI(其中R1=H)
的化合物。将来自对-羟基苯甲醛的中间产物XXVII′进行烷基化可提
供表11-20中通式XIII(其中R1=H)的化合物。将来自间-羟基苯甲醛的异
恶唑啉中间产物XXVIII′进行烷基化可提供表28中通式XVII(其中
R1=H)的化合物。将来自邻-羟基苯甲醛的中间产物XXVIII′进行烷基
化可提供表28中通式XVIII(其中R1=H)的化合物。将来自对-羟基苯甲
醛的中间产物XXVIII′进行烷基化可提供表28中通式XVIII(其中
R1=H)的化合物。
将来自吡唑啉XXVII′的吡唑中间产物XXIX′进行烷基化可提
供表24到26中通式XI,XII和XIII(其中R1=H)的化合物。将来自异噁
唑啉XXVIII′的中间产物异噁唑XXX′进行烷基化可提供表30中通
式XXIII,XXIV和XXV(其中R1=H)的化合物。
在碱例如金属氢化物,优选NaH存在下,在非质子传递溶剂例如
N,N-二甲基甲酰胺中,E-α-(2-溴甲基苯基)-β甲氧丙烯酸甲酯进行
烷基化可制备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A为CH并且V为O。如美国专利
号4,914,128,3-4栏所描述的,作为单一的E同分异构体,E-α
-(2-溴甲基苯基)-β甲氧丙烯酸甲酯可从2-甲基苯基乙酸酯两步制备得
到。
当A为N且V为O时,通式I的化合物在碱例如金属氢化物,优
选NaOH存在下,在非质子溶剂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中用E-2-(溴
甲基)苯基乙醛酸甲酯O-甲基肟反应制备得到。可如美国专利号4,
999,042,17-18栏和5,157,144,17-18栏所述进行2-(溴-甲基)
苯基乙醛酸甲酯O-甲基肟的制备。在碱性条件下用亚硝酸烷基酯处理2-
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可制备2-(溴甲基)苯基乙醛酸甲酯O-甲基肟,在甲基
化后可提供2-甲基苯基乙醛酸甲酯O-甲基肟,所述2-甲基苯基乙醛酸
甲酯O-甲基肟也可用2-盐酸胲或盐酸胲处理2-甲基苯基乙醛酸甲酯并
进行甲基化而制得。
当A为N且V为O时的另一条可选择的合成途径是用2-(溴甲基)
苯基乙醛酸甲酯,然后与盐酸甲氧胺或盐酸胲进行反应,再进行甲基
化。
从肟基乙酸酯到肟基乙酰胺的氨分析描述于美国专利号5,185,
342,第22,48及57栏;5,221,691,26-27栏;以及5,407,
902,第8栏。当A为N且V为O时将通式(VI)的化合物用40%的溶于
甲醇中的含水甲胺进行处理从而提供了通式(V)的化合物,其中V为
NH(CIH3)。在碱例如金属氢化物,优选NaH存在下,在非质子传递溶剂
例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N-甲基E-2-甲氧亚氨基-2-[2-(溴甲基)苯
基]乙酰胺与V和V′进行反应。N-甲基E-2-甲氧亚氨基-2-[2-(溴甲基)
苯基]乙酰胺描述于美国专利号5,387,714,第13栏。
方案B
![]()
方案C描述了在n=0和m=1时通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α,β不饱
和化合物(XXXI)可用传统的缩合技术进行制备。例如Organic
Reactions,Volume16描述了常用的三羟基丁醛缩合以及特别地用酮醛
的缩合。醛,例如取代的苯甲醛,用羟基苯基酮(OH)ArCOCH2R1进行
缩合,其中当R1=H时(OH)ArCOCH2R1为甲基酮,可提供不饱和的中间
产物XXXI′。
方案C
![]()
取代的羟基苯基酮例如邻位,间位或对位的羟基苯乙酮提供了三种
区域同分异构的中间产物XXXI′,其中R1=X=H。中间产物烯酮XXXI
′以与中间产物XXVI′(方案A)相同的方式与肼,取代肼以及羟胺进
行反应。以与方案A描述的相同方式,分别通过对吡唑啉XXXII″和
异噁唑啉XXXIII′的氧化来制备吡唑XXIV′和异噁唑XXXV′。
用如方案D所示的适当取代的苄基溴化物分别对中间产物吡唑啉
XXXII′,异噁唑啉XXXIII′,吡唑XXIV和XXXV进行烷基化从
而制备通式(II,III,IV;VIII,IX,X;XIV,XV,XVI和XX,
XXI,XXII)的化合物。
对来自间-羟基苯乙酮的吡唑啉中间产物XXXII′的烷基化提供了
表1到10中通式II(其中R1=H)的化合物。对来自邻-羟基苯乙酮的异噁
唑啉中间产物XXXII′的烷基化提供了表1到10中通式III(其中R1=H)
的化合物。对来自间-羟基苯乙酮的中间产物XXXIII′的烷基化提供了
表27中通式XIV(其中R1=H)的化合物。对来自邻-羟基苯乙酮的中间产
物XXXIII′的烷基化提供了表27中通式XV(其中R1=H)的化合物。
对来自吡唑啉XXXII′的吡唑中间产物XXXIV′的烷基化提供了
表21到23中通式VIII,IX和X(其中R1=H)的化合物。对来自异噁唑
啉XXXIII′的异噁唑中间产物XXXV′的烷基化提供了表29中通式
XX,XXI,和XXII(其中R1=H)的化合物。
方案D
![]()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以下方法制造:
实施例1
3-甲氧基-2-[2-(3-(1-甲基-5-苯基-2-吡唑啉-3-基)苯氧甲基)苯基]丙
烯酸甲酯(化合物1.01,表1)
向25ml装有磁力搅棒的管形瓶中加入1.1g(0.0045摩尔)的3-(3-羟
基苯基)-1-甲基-5-苯基-2-吡唑啉和0.3g(0.0045摩尔)的粉末状氢氧化钾
(85%),以及15ml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再向该溶液中加
入1.3g(0.0045摩尔)的α-(2-(溴甲基)苯基)-β-甲氧基丙烯酸酯。将管形
瓶封上,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将内含物倒入100ml水中并用2×
100ml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然后将有机萃取物用2×100ml水和100ml
饱和的NaCl水溶液进行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对有机萃取物进行干燥
并过滤。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并将残留物在用中性氧化铝和硅凝胶填
充的混合床上,用50%的乙酸乙酯,50%乙烷流动相进行色谱分析。收
集各纯净的级分并进行减压浓缩,可产生1.9g呈琥珀色油状产率为92%
的3-甲氧基-2-[2-(3-(1-甲基-5-苯基-2-吡啶啉-3-基)苯氧甲基)苯基]丙烯
酸甲酯。
H-NMR 200MHz(CDCl3):2.9(s,3H);3.5(m,2H);3.7(s,
3H);3.9(s,3H);4.1(mm,1H);5.0(s,2H);6.9(m,1H);
7.1-7.5(m,12H);7.6(s,1H)。
从羟基查耳酮制备3-(3-羟基苯基)-1-甲基-5-苯基-2-吡唑啉
向装有磁力搅拌和回流冷凝器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
1.0g(0.0045摩尔)的3′-羟基查耳酮,以及25ml的无水乙醇。然后向该
溶液中一次加入0.21g(0.0045摩尔)的甲基肼。将反应物加热至回流并反
应2小时,然后冷却,在低压下除去溶剂可得到1.1g呈深褐色产率为
97%的3-(3-羟基苯基)-1-甲基-5-苯基-2-吡唑啉。
H-NMR 200MHz(CDCl3):2.9(s,3H);3.0(t,1H);3.4(dd,
1H);4.2(dd,1H);6.8-7.6(m,9H);11.0(brs,1H)。
实施例2
3-甲氧基-2-[2-(3-(1-甲基-3-苯基-2-吡唑啉-5-基)苯氧甲基)苯基]丙
烯酸甲酯(化合物11.01,表11)。
向配有磁力搅拌的25ml管形瓶中加入1.1g(0.0045摩尔)的5-(3-羟
基苯基)-1-甲基-3-苯基-2-吡唑啉,0.3g(0.0045摩尔)的粉末状的氢氧化
钾(85%),以及15ml干燥的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
1.3g(0.0045摩尔)的α-(2-溴甲基)苯基)-β-甲氧基丙烯酸酯。封上管形
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内含物注入100ml水中并用2×100ml乙酸
乙酯进行萃取。有机相萃取物用2×100ml水和100ml饱和的氯化钠水
溶液进行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萃取物,并过滤。滤液进行减
压浓缩,在用中性氧化铝和硅凝胶填充的混合床上用50%乙酸乙酯,
50%己烷流动相进行色谱分析。收集各纯级分并进行减压浓缩,可得到
1.8g呈琥珀色油状的产量为88%的3-甲氧基-2-[2-(3-(1-甲基-3-苯基-2-
吡唑啉-5-基)苯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H-NMR 200MHz(CDCl3):2.8(s,3H);3.0(t,1H);3.5(m,
1H);3.7(s,3H);3.9(s,3H);4.1(m,1H);5.0(s,2H);6.8(d,
1H);6.9(d,1H);7.1-7.8(m,12H)。
从3-羟基查耳酮制备5-(3-羟基苯基)-1-甲基-3-苯基-2-吡唑啉
向配有磁力搅棒和回流冷凝器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
1.0g(0.0045摩尔)的3-羟基查耳酮,和25ml的绝对乙醇。然后再向该溶
液中一次加入0.21g(0.0045摩尔)的甲基肼。将反应物加热至回流并保持
2小时,然后冷却。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可得到1.1g深褐色油状的产量
为97%的5-(3-羟基苯基)-1-甲基-3-苯基-2-吡唑啉。
H-NMR 200MHz(CDCl3):2.9(s,3H);3.0(t,1H);3.4(dd,
1H);4.2(dd,1H);6.8-7.6(m,9H);11.0(bs,1H)。
实施例3
对于表1到12中的典型实例的质子NMR数据列于表31中以作为
本发明的例证。
表31
化合物
1.01 2.9(s,3H);3.5(m,2H);3.7(s,3H);3.9(s,3H);4.1(m,1H);5.0(s,2H);6.9(m,
1H);7.1-7.5(m,12H);7.6(s,1H)
1.02 2.85(s,3H);3.3(m,1H);3.5(m,1H);3.7(s,3H);3.9(s,3H);4.1(m,1H);
5.0(s,2H);6.8(d,1H);6.9(t,1H);7.1-7.5(m,10H);7.6(s,1H);7.8(d,1H)
1.03 2.8(s,3H);3.0(t,1H);3.5(m,1H);3.7(s,3H);3.9(s,3H);4.1(m,1H);5.0(s,
2H);6.8(d,1H);7.1(m,1H);7.2-7.7(m,12H)
1.57 3.2(m,1H);3.7(s,3H);3.9(s,3H);4.1(m,1H);5.0(s,2H);5.2(m,1H);
6.8(d,1H);7.2-7.6(m,15H);7.7(s,1H);8.0(m,1H)
11.01 2.8(s,3H);3.0(t,1H);3.5(m,1H);3.7(s,3H);3.9(s,3H);4.1(m,1H);5.0(s,
2H);6.8(d,1H);6.9(d,1H);7.1-7.8(m,12H)
11.02 2.8(m,1H);2.9(s,3H);3.6(m,1H);3.7(s,3H);3.9(s,3H);4.5(m,1H);5.0(s,
2H;6.8(d,1H);6.9(t,1H);7.1-7.5(m,7H);7.6(m,1H);7.7(m,4H)
12.01 3.2(m,1H);3.7(s,3H);3.8(s,3H);3.9(m,1H);5.0(s,2H);5.2(m,1H);
6.7(d,1H);6.9(m,1H);7.1-7.7(m,14H);7.8(s,2H);8.0(m,1H)
14.01 3.0(m,1H);3.4-3.6(m,3H);3.7(s,3H);3.9(s,3H);4.6(m,1H);5.0(s,2H);
6.9(d,1H);7.0(m,1H);7.1-7.7(m,12H)
实施例4
对本发明的多数化合物对下面所描述的病害的活体杀真菌活性进
行了测试。将化合物溶于2∶1∶1的水,丙酮和甲醇(体积比)的混合物中,
喷洒到植物上,使之干燥(1至2个小时),然后接种真菌到这些植物上。
每次实验都使用对照植物,所述对照植物用水,丙酮和甲醇的混合物进
行喷洒,然后用真菌进行接种。每项试验的剩余部分技术如下所述,并
且在每公顷300g的剂量下对于不同的真菌用表4中的实例号给出了试
验的结果。结果报告为病害控制的百分比,(与对照物相比较),100定
为完全控制病害而0则无病害控制。对于试验植物的真菌应用如下:
小麦叶锈病(WLR)
在温室中将Puccinig recondita(f.sp.tritia)在7天龄的小麦(cultivar
Fielder)上培养14天。从叶子上将孢子收集到铝箔上。用250微米孔筛
对孢子进行筛分净化并贮存或马上使用。贮存要使用密封的袋子贮存于
(Ultralow)超低温冷冻箱中。通过向每毫升Soltrol油中加入20mg(9.5百
万孢子)从干的夏孢子(Uredia)中制备孢子悬浮液。将悬浮液分配到明胶
胶囊中(0.7ml溶积),并将胶囊连到油喷雾器上。每20个2平方英寸小
缶的7天龄Fielder小麦用一个胶囊。保持至少15分钟使得油从小麦叶
子上蒸发掉,然后将植物放入一黑暗雾室(18-20℃,100%相对湿度)中
24小时。然后将植物放入温室中使之度过潜伏期,并在10天后对病害
水平进行评估。对于保护试验,在对植物用杀真菌化合物喷洒后一天对
植物进行接种。
小麦叶斑病(SNW)
将Septoria nodorum在培养箱中黑暗下20℃在Czapek-Dox V-8糖
计琼脂板上培养48-72小时,然后在20℃使之进行12小时见光和12
小时黑暗的交替培养。通过将平板上带真菌物质的部分在去离子水中进
行振摇并且用沙罩进行过滤可获得孢子的水悬浮液。将含孢子的水悬浮
液稀释至孢子浓度为每3.0×106个孢子/ml。将接种物用DeVilbiss喷
雾器分散到1周龄的Fielder小麦上,所述小麦已用杀真菌化合物进行喷
洒。将已接种的植物放入一湿度室中在20℃下12小时见光,12小时
黑暗地交替培养96小时。然后再将接种的小苗移到受控环境室,在20
℃下培养8天。病害控制值以百分值进行记录。
小麦白粉病(WPM)
在受控温度室中65°到70°F下将Erysiphe graminis(f.sp.tritici)
在小麦苗上进行培养。将霉孢子从培养植物上摇到已先用杀真菌化合物
进行喷洒的小麦苗上。接种的麦苗在受控温度室中65°到75°F下用
地下多孔管道进行灌溉培养。在接种后8到10天计算病害控制的百分
数。
黄瓜白粉病(CPM)
在温室中将Sphaerothera fulginea在黄瓜(cv.Bush Champion)上进
行培养。用水将孢子从叶上冲洗下来以制备接种液,所用的水每100ml
含1滴的吐温80。在摇荡植物后,用沙罩过滤接种液然后用喷射瓶喷
雾器将接种液喷到植物上。然后将植物放到温室中进行感染和培养。在
接种后7天对植物进行评分。病害控制值以控制值的百分数进行记录。
西红柿晚疫病(TLB)
将Phytophthora infestans在V8糖汁加CaCO3的琼脂板上培养3至
4周。用水将孢子从琼脂板上冲洗下来,然后用DeVilbiss喷雾器将之喷
洒到已用实验杀真菌剂喷洒过的3周龄Pixie西红柿上,将接种过的植
物放入湿度室中在20℃下感染24小时。然后将植物移到20℃的受控
环境室中。5天后对植物的病害控制进行评分。
葡萄霜霉病(GDM)
在受控温度室中20℃下,湿润的空气和适当光强度的条件下,将
Plasmopara vticola在活的葡萄(cv.Pelavare)叶上培养7到8天。以被侵
染的叶上可得到孢子的水悬浮液,并将孢子浓度调至每ml水约3×105
个孢子。通过用De Vilbiss喷雾器喷洒叶子下部直至在叶上可观察到小
液滴进行接种。将接种的植物在雾室中20℃下培养24小时。在接种后
7天记录病害控制值为百分控制值。
当用每公顷300g的剂量测试对黄瓜白粉病的控制时,实施例
1.02,11.02,12.01及14.01都表现出90%或更好的控制。
当用每公顷300g的剂量测试对壳针孢属nodorum病的控制时,实
施例1.02,11.01,12.01及14.01都表现出90%或更好的控制。
在每公顷300g的剂量下,实施例1.01,1.02,11.01,11.02,
12.01,14.01都对小麦叶锈病表现出90%或更好的控制。
在每公顷300g的剂量下,实施例1.01,1.02及12.01都对小麦白
粉病表现出75%或更好的控制。
在每公顷300g的剂量下,实施例1.01,1.02,11.01,11.02,
12.01,14.01都对葡萄绒毛霉病表现出95%或更好的控制。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作农业上的杀真菌剂,并且在作此应用时所述
化合物可用于多个位置例如种子,土壤或叶子。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常规方法用作杀真菌喷洒剂,所述常用方法例
如传统的高加仑量水力喷洒,低加仑量喷洒,空气鼓风喷洒,空气喷洒
及尘剂喷洒。应用的稀释度和速率将取决于所用的设备类型,所用方
法,所处理的植物及所控制的病害。通常,本发明的化合物用量约为每
公顷0.005kg到50kg,优选为每公顷0.025到25kg的活性成分。
作为种子保护剂,涂在种子上的毒性物的剂量通常为100kg种子约
0.05到20g,优选为约0.05到4g,更优选为约0.1到1g。作为土壤杀
真菌剂所用化合物可埋入土壤中或应用于土壤表面,通常用量约为每公
顷0.02到20kg,优选为约0.05到10kg,更优选为0.1到5kg。作为叶
用杀真菌剂,毒性物通常应用于生长植物上,用量约为每公顷0.01到
10kg,优选为0.02到5kg,更优选为0.25到1kg。
尽管本发明化合物表现了杀真菌活性,这些化合物还可与其它已知
的杀真菌剂相结合从而提供广谱的活性。适宜的杀真菌剂包括,但不限
于,列于美国专利号5,252,594(特别见第14栏和15栏)的化合物。
本发明化合物有利于以各种方式进行使用。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广
谱杀真菌活性,它们可被用于谷类作物的贮存。这些复合物作为杀真菌
剂可用于谷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及黑麦,可用于稻,花生,大豆,葡
萄中,以及草皮上,水果,坚果中和蔬菜园中,还可用于高尔夫球场。
本发明化合物可控制的病害的实例包括玉米和大麦的长蠕孢菌病
(helminthosporium),小麦和大麦白粉病,小麦叶和茎锈病,西红柿早疫
病,西红柿晚疫病,花生早叶斑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烂病,苹果疤
病,苹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水果褐烂病,葡萄孢菌病,大豆霜霉病,
黄瓜炭疽病,小麦壳针孢菌nodorum病。稻鞘枯萎病以及稻瘟病。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多数化合物对以下所描述的昆虫的体内杀虫活性进行了
测试。以下试验方法可用于评估本发明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所评估的化
合物溶于某适当的溶剂中,通常为丙酮,甲醇和水的混合物,然后用平
的扇形喷嘴将之喷到三个装有切下的叶片的盘中。喷洒后,让叶片盘进
行干燥。将其中两个盘子用食叶昆虫(南方粘虫及墨西哥大豆甲虫)进行
侵染,另一只盘子在喷洒前已用两点蜘蛛螨侵染过。受试的昆虫品种
是:
AW 南方粘虫 Spodoptera eridamia
BB 墨西哥大豆甲虫 Epilachra varivestis
MTA 两点蜘蛛螨 Teranychus uricate
在喷洒后24-48小时通过肉眼观察观测控制百分值。
在剂量为300g/公顷测试对墨西哥大豆甲虫的控制时,实例1.02,
11.01,11.02,12.01,14.01提供了50%或更好的控制。
在剂量为300g/公顷测试对两点蜘蛛螨的控制时,实例1.02,
11.01,14.01提供了90%或更好的控制。
本发明的组合物和化合物可直接用于要保护的场所,例如,感染了
昆虫的经济作物的周围区域或其上面,或者防止感染的植物上面。有害
害虫的实例有: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缨翅目,膜翅目,异翅目,
同翅目,直翅目及蜱螨目。化合物和组合物可用作接触性的或内吸收性
的杀虫剂。将本发明化合物用于昆虫的生长区,所用剂量为每公顷
0.0005到10kg,优选为0.05到5kg,更优选为每公顷0.1到1kg。
在本发明方法的实践中,活性化合物可用于土壤中和叶子,在此化
合物被植物所吸收,并可传送到植物的其它部分并最终被吞食植物某部
分的害虫或昆虫所吸收。这种应用方法被称为“内吸式”应用。可选择
地,活性化合物可施用于土壤中,在此该化合物与所要控制的昆虫或其
它害虫进行接触。这种应用方法称作“土壤”应用。在另一可选择的方
法中,可将活性化合物施用于植物叶上,这样可使该植物免于食叶的昆
虫和其它害虫的侵袭。
本发明的组合物和制剂也可包括已知的杀虫化合物。这样可扩大制
剂的活性范围并且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本领域已知的适宜杀虫剂包括美
国专利5,075,471列出的,尤其是第14和15栏上的。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组合物或制剂的方式进行使用。组合物和制剂
制备的实例可见于美国化学协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刊物
“Pesticidal Formulation Research”(1969),Advances in Chemistry Series
No.86,由Wade Van Valkenburg著;以及Marcel Dekker,Inc的刊物
“Pesticide Formulations”(1973),由Wade Van Valkenburg编辑。在这
些组合物和制剂中,将活性物质与传统的惰性的农业上可接受的(即,
植物相容的和/或对杀虫剂惰性)的在传统的杀虫剂组合物或制剂中可用
的杀虫剂稀释剂或扩充剂例如固体载体物质或液体载体物质进行混
合。“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意思指的是可用来溶解,分散或扩散组合
物中的活性成分而不损害活性成分的效用,而其本身对土壤,设备,所
用的植物,或农业环境均无大的有害效果的任何物质。如需要的话,也
所用的植物,或农业环境均无大的有害效果的任何物质。如需要的话,
也可加入辅助剂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去沫剂及反淤积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和制剂的实例是水溶液和分散体系,油溶液及油分
散体系,糊剂,粉剂,可湿粉,可乳化浓缩物,流动剂,颗粒,诱饵,
反乳化剂,气溶组合物及烟熏消毒蜡烛。可湿粉,糊剂,流动剂及可乳
化浓缩物都是浓缩的制备物,在使用前或使用时必须用水对其进行稀
释。在这些制剂中,组合物用液体或固体载体进行扩充,并在需要时,
加入适宜的表面活性剂。诱饵是含有可吸引昆虫的某食物或其它物质,
并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的化合物。
通常需要,特别是在叶喷洒制剂的情况下,根据农业实践的需求加
入辅助剂,例如增湿剂,扩散剂,分散剂,粘附剂以及粘合剂。这些辅
助剂在本领域常用,关于辅助剂的讨论可见于多种参考文献中,例如
John W.McCutcheon,Inc.的刊物“Detergents and Emulsifiers,
Annual”。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以与另一种化合物和/或与固体
和/或液体可分散载体和/或与其它已知相容的活性剂,特别是植物保护
剂,例如其它杀虫剂,杀节肢动物剂,杀线虫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
杀啮齿动物剂,除草剂,肥料,生长调节剂,协同剂形成混合物的方式
使用。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组合物存在的量基本上为重量百分比
0.0001-99%。对于适于贮存或运输的组合物,活性成分的量优选为重量
百分比0.5-90%,更优选为混合物重量的1-75%。适于直接应用或田间
应用的组合物通常含有活性组合物的量基本上在重量百分比约0.0001-
95%,优选为0.0005-90%,更优选为混合物重量的0.001-75%。组合物
也可描述为化合物对载体的比例。在本发明中这些物质(活性化合物/载
体)的重量比范围为99∶1到1∶4,更优选为从10∶1到1∶3。
通常,本发明的化合物可溶于某些溶剂例如丙酮,甲醇,乙醇,二
甲基甲酰胺,吡啶或二甲亚砜,并且这些溶液可用水进行稀释。溶液的
浓度可为1%到90%,优选范围为5%到50%。
对于可乳化浓缩物的制备,可将化合物溶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或
溶剂的混合物中,另外还要加入乳化剂以促进化合物在水中的分散。活
性成分在可乳化浓缩物中的浓度通常为10%到90%,而在可流动的乳化
剂浓缩物中,活性成分可高达75%。
适于进行喷洒的可湿粉可通过将化合物与细分的固体,例如粘土,
无机硅酸盐及碳酸盐,以及二氧化硅进行混合,并向混合物中加入湿润
剂,粘粒剂,和/或分散剂。在这些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浓度的范围通常为
20%到99%,优选为40%到75%。可通过混合50份的哒嗪酮,45份合
成的沉淀水合二氧化硅,例如商标Hi-SiIR的产品,以及5份的木质磺
酸钠来制备典型的可湿粉。在另一制剂中对于上述可湿粉将Hi-Si用高
岭土型(Barden)粘土取代,在另一制剂中用商标为Zeolex 7的合成的硅
铝酸钠取代25%的Hi-Si。
制备粉剂时,将化合物I或其对映体,盐及复合物与细分的惰性固
体进行混合,所述惰性固体可为自然界的有机或无机物。可用于该目的
物质包括植物粉,二氧化硅,硅酸盐及粘土。一种制备粉剂的方便方法
为用细分的载体稀释可湿粉。通常制备含有约20%到80%的粉剂浓缩
物,随后稀释为1%至10%的使用浓度。
通常用常规的方法,例如传统的高加仑水力喷洒,低加仑喷洒,超
低容量喷洒,空气冲击喷射,空气喷洒及粉剂,活性化合物可用作杀虫
喷洒剂。
本发明也提供了杀死,抗击或控制害虫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将害
虫与一定具杀伤力的量或毒性量(即,对害虫有效的量)的本发明至少一
种化合物或与以上提过的载体(组合物或制剂)一起进行接触。说明书和
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接触”指的是将本发明化合物单独或作为组合物
或制剂的组分施用于至少一种(a)该害虫及(b)其相应地点(即,被保护的
场所,例如,生长作物或作物生长的区域)。
除了上面提到的组分按照本发明的制剂也可包含常用于该类制剂
的其它物质。例如,将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镁,加入可湿粉
或待粉碎的混合物中。另外例如,可加入粘合剂例如聚乙烯乙醇-纤维
素衍生物或其它胶状物,例如酪蛋白,以增加杀虫剂对要保护表面的粘
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