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7958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5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1263.5

申请日:

2009.04.13

公开号:

CN101638986A

公开日:

2010.02.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D 5/00公开日:2010020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21D5/00; E21D7/00; E21F16/00; E21D5/12

主分类号:

E21D5/00

申请人:

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

发明人:

刘传申; 辛培宏; 杨思臣; 程志彬; 刘增东; 庆文奎; 孙厚伟; 江 军

地址:

221400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苏山头中煤三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所述方法包括:采用与井筒井壁内侧相配合的环状主体作为一支撑体,在环状主体的外缘和井壁内侧间设置环状分布的充气气囊,该充气气囊在充气时将所述环状主体固定于井壁内侧设置;环状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环状分布的挡水板;在气囊充气膨胀时,该挡水板与井壁内侧、充气气囊和环状共同形成盛水槽,该盛水槽用于承接井壁淋水并通过其上设置的一排水口排出。本发明通过在井壁上设置环形的承载水体装置,将井壁淋水有效的承载并导流,其安装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截水效果佳,并可节约安装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用于井筒井壁淋水的承载和引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与井筒井壁内侧相配合的环状主体作为一支撑体,在环状主体的外缘和井壁内侧间设置环状分布的充气气囊,该充气气囊在充气时将所述环状主体固定于井壁内侧设置;
环状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环状分布的挡水板;
在气囊充气膨胀时,该挡水板与井壁内侧、充气气囊和环状共同形成盛水槽,该盛水槽用于承接井壁淋水并通过其上设置的一排水口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截水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环状主体分为两段或者两段以上的圆弧形刚性体,通过伸缩连接装置连接形成环状,通过伸缩连接装置的伸缩以调整所述环状主体的直径大小,以进行环状主体的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截水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充气气囊分为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分段充气气囊以与圆弧形刚性体配合,采用槽钢作为圆弧形刚性体,分段充气气囊位于该槽钢的槽道内限位设置,在槽钢的上部焊接固定挡板,使充气气囊充气后,在分段充气气囊、圆弧形刚性体、挡板和井壁间形成弧形的盛水槽。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截水方法包括:
在挡板的下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外连接设置排水管。

5.
  一种可移动式截水槽,用于井筒井壁淋水的承载和引流,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槽包括一置于井壁内侧设置的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的外侧设置与井壁接触的呈环状的充气气囊,所述环状主体的上部设置挡水板;
其中环状主体、充气气囊和挡水板与所述井壁内侧间形成一环状的盛水槽,所述盛水槽连接设置一排水口。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截水槽,其特在于所述环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充气气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环状主体外套设充气气囊的上下缘;
所述环状主体为一曲面槽钢,所述充气气囊位于所述槽钢的钢槽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截水槽,其特在于所述环状主体为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圆弧状钢性体组成,所述相邻的圆弧状钢性体对接设置形成环状主体;所述相邻的圆弧状钢性体的对接端设置有伸缩连接装置,所述伸缩连接装置包括可伸缩丝杠和丝套组合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式截水槽,其特在于所述每段圆弧形钢性体的上端面连接设置一挡水板,所述每段圆弧性钢性体、充气气囊和挡水板与所述井壁内侧间形成一弧形的盛水槽。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式截水槽,其特在于所述于每段圆弧形钢性体配合设置有一分段充气气囊,所述各分段充气气囊构成环状的充气气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截水槽,其特在于所述挡水板分布开设于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设置有排水管路。

说明书

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井施工中井筒井壁淋水的承载和导流技术,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在立井施工过程截水导入工作面防止水进入模板而影响井壁质量的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
背景技术
截水槽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开凿竖井过程中截取井壁淋水,以实现保障井壁的成形质量,提高井壁质量,减少水泥浆的流失。在凿井施工中对于井壁淋水大的井壁,具有截水功能的截水槽对保证井壁质量方面有着关键作用,对于提高凿井水平和施工效益,保证施工安全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凿井施工综合效益方面至关重要。
目前广泛使用的截水槽多为井壁插入式的,即采用钢板直插入在施工完成的混凝土井壁内,采用插入式截水槽在安装上难度大,不易进入混凝土井壁内,在井筒向下掘过程中还需要对上部的截水槽进行拆除,不仅影响施工工期而且井壁遭到破坏在井筒施工完成后还需进行修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其通过在井壁上设置环形的承载水体装置,将井壁淋水有效的承载并导流,其安装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截水效果佳,并可节约安装时间,不会破坏施工后的井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截水槽,其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截水效果佳,其具有方便拆装,可随模板频繁移动,并节约安装时间的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用于井筒井壁淋水的承载和引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与井筒井壁内侧相配合的环状主体作为一支撑体,在环状主体的外缘和井壁内侧间设置环状分布的充气气囊,该充气气囊在充气时将所述环状主体固定于井壁内侧设置;
环状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环状分布的挡水板;
在气囊充气膨胀时,该挡水板与井壁内侧、充气气囊和环状共同形成盛水槽,该盛水槽用于承接井壁淋水并通过其上设置的一排水口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截水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环状主体分为两段或者两段以上的圆弧形刚性体,通过伸缩连接装置连接形成环状,通过伸缩连接装置的伸缩以调整所述环状主体的直径大小,以进行环状主体的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式截水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充气气囊分为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分段充气气囊以与圆弧形刚性体配合,采用槽钢作为圆弧形刚性体,分段充气气囊位于该槽钢的槽道内限位设置,在槽钢的上部焊接固定挡板,使充气气囊充气后,在分段充气气囊、圆弧形刚性体、挡板和井壁间形成弧形的盛水槽。
所述移动式截水方法包括:
在挡板的下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外连接设置排水管。
一种可移动式截水槽,用于井筒井壁淋水的承载和引流,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水槽包括一置于井壁内侧设置的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的外侧设置与井壁接触的呈环状的充气气囊,所述环状主体的上部设置挡水板;
其中环状主体、充气气囊和挡水板与所述井壁内侧间形成一环状的盛水槽,所述盛水槽连接设置一排水口。
具体的讲,所述环状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充气气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环状主体外套设充气气囊的上下缘;
所述环状主体为一曲面槽钢,所述充气气囊位于所述槽钢的钢槽内。
所述环状主体为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圆弧状钢性体组成,所述相邻的圆弧状钢性体对接设置形成环状主体;所述相邻的圆弧状钢性体的对接端设置有伸缩连接装置,所述伸缩连接装置包括可伸缩丝杠和丝套组合件。
所述每段圆弧形钢性体的上端面连接设置一挡水板,所述每段圆弧性钢性体、充气气囊和挡水板与所述井壁内侧间形成一弧形的盛水槽。
所述于每段圆弧形钢性体配合设置有一分段充气气囊,所述各分段充气气囊构成环状的充气气囊。
所述挡水板分布开设于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设置有排水管路。
本发明采用沿井筒内壁环状设置的环形主体作为支撑体,通过气囊使环状主体与井筒内壁间形成隔水设计结构,由挡水板与上述各部分组成的盛水槽进行井壁淋水的环井壁承载,然后可通过排水口排出,实现良好的井壁淋水承载效果。
该可移动式截水槽可在井壁施工模板的上1米处安装,其上部形成一环状的明截水槽用于防止井壁淋水进入模板,可移动截水槽的环状主体可以分段组成,可为4段弧度为90度的圆弧状钢性体,例如槽钢。而挡水板和充气气囊可相应的也采用分段设置的方式,槽钢的外侧沟槽可对充气气囊进行合理限位,以提供充气后对井壁和槽钢的支撑力。分段的槽钢间可采用伸缩连接装置实现可调式连接,例如可采用可伸缩丝杠连接,槽钢可以由伸缩丝杆进行张紧度调整,用于控制钢槽与井壁之间的固定。通过槽钢的张紧力实现整套截水槽的固定。可伸缩式丝杠在安装后进行伸长调整,充气气囊在充气后,使环状主体可牢固的与井壁进行固定结合,充气气囊在充气后与井壁靠紧并与井壁之间形成密封阻止水延井壁下流,该充气气囊可采用井筒施工的压风进行充气。通过在槽钢上焊接钢板可形成所述挡水板,用于增加盛水槽的盛水量,在该钢板上设置排水口并焊接排水管可用于下放所截住的水,水通过排水管路流出工作面。还可根据井筒实际淋水情况,在吊盘上部安装该可移动式截水槽,将截住的水引入吊盘水箱内,由吊盘卧泵排水到地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通过在井壁上设置环形的承载水体装置,将井壁淋水有效的承载并导流,其安装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截水效果佳,并可节约安装时间,不会破坏施工后的井壁。该可移动式截水槽,其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截水效果佳,其具有方便拆装,可随模板频繁移动,并节约安装时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截水槽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部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可伸缩连接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采用与井筒井壁内侧相配合的环状主体作为一支撑体,该环状主体可分为两段或者四段的圆弧形刚性体,通过伸缩连接装置连接形成环状,通过伸缩连接装置的伸缩以调整环状主体的直径大小,以进行环状主体的移动。在环状主体的外缘和井壁内侧间设置环状分布的充气气囊,该充气气囊在充气时将环状主体固定于井壁内侧设置;充气气囊也分为两段或四段的分段充气气囊以与圆弧形刚性体配合,采用槽钢作为圆弧形刚性体,分段充气气囊位于该槽钢的槽道内限位设置,在槽钢的上部焊接固定挡板,使充气气囊充气后,在分段充气气囊、圆弧形刚性体、挡板和井壁间形成弧形的盛水槽。环状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环状分布的挡水板;
在气囊充气膨胀时,该挡水板与井壁内侧、充气气囊和环状共同形成盛水槽,该盛水槽用于承接井壁淋水并通过其上设置的一排水口排出。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可移动式截水槽用于井筒井壁淋水的承载和引流,其置于井壁内侧设置的环状主体10由四段圆弧状槽钢12组成,每段相邻的圆弧状槽钢间连接设置一伸缩连接装置20,即可伸缩丝杠,通过丝杠21与丝套22间的旋动,可以实现环状主体10外径大小的变动。在圆弧状槽钢12的外侧设置有与井壁接触40的呈环状的充气气囊11,该充气气囊也和环状主体一样分成对应的四段,每个分段充气气囊均由槽钢12外缘的沟槽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移动。每个分段充气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口。圆弧状槽钢的上部焊接设置有竖立设置的挡水板13,该挡水板13与充气气囊11、圆弧状槽钢12和井壁40形成一盛水槽,在挡板的焊接下部设置有一排水口14,排水口连接设置有排水管路30。
该可移动式截水槽在制作和安装时,可在地面先加工出圆弧形槽钢,然后将槽钢根据井筒直径加工成圆弧形,以构成环状主体,而该环状主体的外侧直径应稍大于井筒的净直径,在槽钢上焊接一高100mm左右的钢板,在钢板上均匀开设排水口并布置6根排水管路。该可移动式截水槽可在地面分为四等分到井下进行组装。根据每段槽钢的长度加工好四个分段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在加工好后留好充气口。伸缩丝杆可采用M30螺纹丝杆和丝套事先加工完成。安装时,该可移动式截水槽安装在模板上口1m处,将四段槽钢采用伸缩装置进行连接,将充气气囊放入槽钢的槽内并充气,当充气气囊充气到达一定程度后,开始对伸缩装置进行调整使气囊与井壁紧密接触,并使槽钢形成一定张紧力控制整套截水槽不下移。然后在排水口上连接上排水管路,使井壁淋水沿排水管路排流至井底或水箱。

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井筒井壁淋水的移动式截水方法及可移动式截水槽,所述方法包括:采用与井筒井壁内侧相配合的环状主体作为一支撑体,在环状主体的外缘和井壁内侧间设置环状分布的充气气囊,该充气气囊在充气时将所述环状主体固定于井壁内侧设置;环状主体的上部设置有环状分布的挡水板;在气囊充气膨胀时,该挡水板与井壁内侧、充气气囊和环状共同形成盛水槽,该盛水槽用于承接井壁淋水并通过其上设置的一排水口排出。本发明通过在井壁上设置环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