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领双从式制动器自动调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装置,特别是双领双从式制动器自动调隙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鼓式制动器中的凸轮张开式制动器来说,其工作原理是制动时,制动总泵推动制动臂旋转,从而带动安装在制动臂上的凸轮轴旋转一定角度,使与凸轮相配的制动蹄张开,通过安装在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摩擦力达到制动的作用。由于车轮是旋转的,制动鼓作用于制动蹄的压力左右不对称,造成自行增力或自行减力的作用。因此,业内将自行增力的一侧制动蹄称为领蹄,自行减力的一侧制动蹄称为从蹄,两制动蹄摩擦片的磨损程度也就不一样。为了保持良好的制动效率,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要有一个最佳间隙值。随着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磨损,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导致制动器的有效工作行程及制动效能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危机行车安全。为保证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正常间隙,中国知识产权局1993年10月13日授权公开的“鼓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专利号:92214959.3。该专利是在现有的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的基础上,在蜗杆轴上安装了棘轮机构,当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增大到设计值以上时,通过棘齿拨动棘轮转动,然后带动蜗杆、蜗轮转动转,从而带动与蜗轮相连的凸轮轴和凸轮旋转一定角度,改变制动蹄的初始位置。
而本发明人1998年8月31日申请的“鼓式四蹄八片无切点制动器”,专利号:ZL99243883.7,该专利是在制动鼓中相对固定安装有两个制动分泵或制动凸轮,通过两个制动分泵或制动凸轮带动四个制动蹄,实现刹车的目的。由于上述制动蹄为四个,这样在制动时,就会出现两个自行增力的领蹄和两个自行减力的从蹄。“鼓式四蹄八片无切点制动器”的结构虽然能使摩擦片的磨损均匀,且可保证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面积基本不变,改善了鼓式制动器的制动效果,但其也存在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磨损后的间隙调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针对具有双凸轮轴及凸轮的鼓式制动器的双领双从式自动调隙制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一种双领双从式制动器自动调隙装置,包括带有两个制动凸轮的鼓式制动器和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制动凸轮轴上均安装有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上述两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中的制动臂分别通过两连杆与固定安装在鼓式制动器底板上的棘轮间隙调整机构相连。
上述棘轮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鼓式制动器底板上的固定板和固定在固定板上的轴,棘轮可旋转的套装在轴上,棘轮与轴相配的内孔上有环形的棘齿,在轴上装有与棘齿相配的棘爪,在棘轮的端面开有与棘轮同心的腰形长槽,拨盘可旋转的套装在轴上,在拨盘的端面固定有与腰形长槽相配的销轴,上述两制动臂通过两连杆与拨盘铰接。
上述蜗轮的端面开的腰形长槽为对称分布的两个腰形长槽。
上述棘轮的外圆为蜗轮,与上述蜗轮相配有一蜗杆。
本发明是在具有双凸轮轴及凸轮的鼓式制动器地两个凸轮轴上分别安装上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同时将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中的制动臂分别通过两连杆与固定安装在鼓式制动器底板上的棘轮间隙调整机构相连,这样当鼓式制动器中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磨损后,两制动臂的旋转角度就会增大,当超过设计角度是,棘轮间隙调整机构中的棘轮与棘爪之间的原始位置就会改变,这样就改变了棘轮间隙调整机构的复位角度改变,同时带动与两连杆相连的两制动臂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带动与蜗轮相连的凸轮轴和凸轮旋转一定角度,改变制动蹄的初始位置,达到调整间隙的目的。本装置具有结构合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消除间隙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1A-A剖视图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自动调隙装置适用于凸轮张开式鼓式制动器制动器,且该鼓式制动器中必须要有两个相对分布的凸轮及凸轮轴11,与两凸轮相配的有四个制动蹄,在车辆制动时,在四个制动蹄中就会出现两个自行增力的领蹄和两个自行减力的从蹄,这也就是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领双从”的来源,所以该类制动器也就称之为“双领双从式制动器”。
如图1所示,在上下两相对的凸轮轴11上,分别安装有现有结构的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上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中的制动臂4通过上铰链3、连杆I 2与棘轮间隙调整机构中的拨盘6相连,同样下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中的制动臂10通过下铰链9、连杆II 8与棘轮间隙调整机构中的拨盘6相连,上述两连杆与拨盘6之间是通过铰链7相连。四个制动蹄通过四个制动蹄支承销轴1固定在鼓式制动器底板12上。
棘轮间隙调整机构如图2、3、4所示,在鼓式制动器底板12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在固定板上固定有轴13。在轴上,由下至上顺序套装有棘轮14和拨盘6,在棘轮与轴相配的内孔上开有环形的棘齿,在轴上装有与棘齿相配的棘爪17,在棘轮的上端面上对称开有两腰形长槽18,两腰形长槽与棘轮同心。在拨盘与棘轮相对的端面,固定有与腰形长槽相配的销轴15。
当刹车时,刹车力推动连杆I 2向上移动,连杆I 2通过上铰链3带动上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中的制动臂4顺时针转动,通过铰链7带动拨盘6逆时针转动,同时通过拨盘、铰链7、连杆II 8带动下蜗轮蜗杆式间隙调整装置中的制动臂10逆时针转动,这样就带动上下两凸轮轴11上的凸轮转动,将与凸轮相配的四个制动蹄撑开,进行制动。当安装在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磨损在规定范围内时,拨盘6就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如图3所示,拨盘6上的销轴15就会由a点移动到b点,也就是拨盘的旋转角度小于或等于腰形长槽18与棘轮中心所形成的圆弧角α,此时销轴15并不带动棘轮14转动。当制动蹄上的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磨损超出规定后,凸轮轴11上的凸轮旋转角度就会增大,通过制动臂、连杆传到拨盘6上时,拨盘的旋转角度就会大于腰形长槽18与棘轮中心所形成的圆弧角α,如图4、6、7所示,此时拨盘上的销轴15就会由原来的b点移动到c点,这样棘轮就会被销轴15带动沿逆时针转动,此时棘轮内孔的棘齿与棘爪之间就会产生相对转动,且该相对的旋转将会被棘爪所固定,也就是该旋转是单向的,这样棘轮上腰形长槽的位置将发生变化,即棘轮逆时针转过了一个或两个棘齿的位置,b点移动到c点。当解除刹车力时,由于销轴15终止点由b点移动到c点,就使得拨盘的回转角度将小于圆弧角α,这样通过拨盘传到连杆、制动臂、凸轮轴后,反映在凸轮上时,凸轮的回转角度也将减小,改变了制动蹄的初始位置,这样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磨损被消除,也就是消除了间隙。
如图5所示,一方面为了消除连杆、铰链的间隙所造成的刹车间隙,另一方面保证装配时销轴15与腰形长槽18之间的配合关系,棘轮的外圆为蜗轮,与该蜗轮相配有一蜗杆16,通过旋转蜗杆16,就可带动棘轮14旋转,调整上述间隙和销轴15与腰形长槽18之间的配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