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可加入各种类型食品的含碘的食品添加剂,可用于补充或改善人体的碘含量和促进胎儿大脑神经的发育。 碘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及影响胎儿和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元素,对于生育期妇女和儿童的影响及其后果尤为突出。而碘缺乏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是较普遍存在的。由于其致病过程缓慢,不易引人们的注意,但所导致的儿童智商下降等后果又是十分严重的。因此,防治碘缺乏症已引起我国和世界各国的重视。多年来,作为预防碘缺乏的最普遍措施是在食盐中加碘;最成功的治疗药品是碘化钾、碘油丸、有机碘油等。作为对普遍正常人群,尤其是对成人进行全民性的预防措施,食盐加碘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但对于如正常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等对碘的需求量特别大的特殊人群则这一措施就远远不够了。碘化钾、碘油等无机或有机含碘药物作为缺碘症的治疗药物有良好效果,但作为这些特殊的正常人群的常规预防性补碘措施则因这些药物的含量过高,既不恰当,使用也不安全;作为食品添加剂成分使用因其口感、气味等也难于被接受。就正常人群的常规预防措施而言,以食物或食品方式进行显然是最方便而又易于为各种类型的人群所接受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含碘物质,虽然特别适用但并非仅限于上述的特殊正常人群方便地补充碘含量。
本发明的食品添加剂由碘与甘油磷脂组成,其中碘的含量(重量)为0.5~10%,其余为甘油磷脂。虽然磷脂在动物体与植物体中均有存在,但在动物体内的存在量大,并且口服也易于为人体所吸收,故本发明建议选取动物磷脂。由生物化学知识可以了解,磷脂在人及动物体内是广泛存在的,是一切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动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组织都能合成磷脂,又都具有利用和分解磷脂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本发明选用磷脂作为碘的载体,并构成添加剂的主要部分,以发挥其对人体有利的积极作用。在各种甘油磷脂中,又以卵磷脂(磷脂酰胆硷)和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两种在人体内含量最高,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优先选用这两种磷脂。
与磷脂相配合的碘,可以是常用的碘化氢、碘化钾、碘酸钾或纯碘等无机碘的形式,或是如碘化桃核油及其它碘化油等各种有机碘的形式。由磷脂的双分子层结构特点可知,随温度变化,其可具有晶胶或液晶的特性,即在一定的温度(相变温度)下进行可逆性的相变。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其双层结构中的脂酰基烃链的游动性比低于相变温度时要大得多,极性基团部分的排列也较疏松,其与阳离子结合的能力可以相差2~3倍。因此,无论采用无机碘或有机碘,在高于磷脂的相变温度下(例如5~6℃)条件下,都易于使其在磷脂中均匀分布并相互结合。虽然磷脂对于碘的容纳量很大,例如可以高达40%,但碘含量的不同会影响制品的稳定性。随着碘含量的增高,制品中的游离碘浓度也随之增加,碘的气味亦变浓。实验表明碘含量以0.5~10%,特别是以0.5~2%为好。此外,不同的含碘成分与磷脂配合,所得制品的稳定性也不尽一致,表1所示的是含量均为2%时使用不同碘成分的磷脂制品稳定性实验结果。另一方面,磷脂本身是一种良好的乳化剂。碘含量增高,其乳化效果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制品中的碘含量增高,其比重亦增大。这些都会影响添加剂在用于食品时的均匀性等使用效果。
现分别以碘化氢为代表的无机型碘化物和以碘化核桃油为代表的有机型碘化物为原料制备成的含碘量为2%的碘化磷脂为例,介绍本发明食品添加剂的通常制备方法。
一、直接法:
在洗气瓶中将碘化氢在5~6℃条件下直接通入磷脂(脑磷脂或卵磷脂)。根据不同碘含量的碘化磷脂的比重指标,控制碘化氢的通入时间和通入量。至达到碘含量为2%的碘化磷脂的比重指标后,停止通碘化氢。加入焦亚硫酸纳等常用去碘剂或其它可行的方法去除游离碘,即得到含碘2%的碘化磷脂产物。
二、间接法:
根据含碘量要求,取计算量的碘化核桃油(有成熟方法生产,含碘量一般36~42%)与磷脂混合均匀即成。例如,取40%碘含量的碘化核桃油125毫升,与2.5公斤磷脂混合并搅拌均匀即可成为含碘量为2%的碘化磷脂产物。
上述2%含碘量的碘化磷脂为棕黄色半流体状。用此碘化磷脂作为实验样品,以体重为20±2克的KM小鼠为实验动物,作急性毒性实验,测得最大耐受量(LD0)为680mg/kg,最小致死量(MLD)为1,000mg/kg,半数致死量(LD50)未能测得。亚急性毒性实验测得LD0为340mg/kg×7,MLD为500mg/kg×7,LD50未能测得。这一结果表明该实验样品属于基本无毒范围。在此情况下的慢性毒性实验很难得出阳性结果。
以豚鼠为实验动物,用上述实验样品分别按碘量为1、5和10mg剂量组饲喂1天和3天,作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束后杀死动物,取胃液、肠液及血液检测脱碘量,结果见表2。此结果表明吸收入血液的碘占供碘的57~67%,且随供碘量增加,虽然血碘绝对值也较高,但其吸收比例并未增加。
检测服用上述实验样品的豚鼠的尿碘以考察该样品的排泄状况,结果表明服用后尿碘急剧增加,但并不与剂量成正比,说明补碘效果显著,减少了尿碘的排出。
按1mg(碘)/kg饲喂豚鼠15天后,解剖检查各组织中的碘含量,其中甲状腺中最多,脂肪中次之。
以使用了本发明上述碘化磷脂作为添加剂的糖果(平均碘含量为100μg/g)作初步临床观察。试用人群为7~14岁学生,其中甲状腺肿大率为64.6~70.5%,分别按10μg/5天、10μg/10天和对照组分为三组进行观察,各组尿碘变化结果见表3。由此结果可看出,服用5天时尿碘上升39.5%,10天达到100μg/L,并一直保持在100~110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服用后儿童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实验组均有明显下降,结果见表4。其服用前后有显著差异证明甲状腺素合成增加,导致了血清TsH含量下降。
在上述临床观察中,实验组均无不良感觉,亦无中毒及过敏反应发生。进一步扩大在2709例人群中实验观察,也仍无任何副反应发生,普遍反映服后精神好转,体力有所增加。
由此不难理解,本发明的碘化磷脂型食品添加剂在作为广泛人群,尤其是对补碘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补碘和防治碘缺乏病,提高儿童智商和人口素质上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