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坐着的人起身至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及其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7612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8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11078.1

申请日:

2014.09.26

公开号:

CN104783989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G 7/10申请公布日:201507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7/10申请日:201409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G7/10; A61H1/00; A61H3/04

主分类号:

A61G7/10

申请人:

雷姆科.波斯; 克雷格.维佛

发明人:

雷姆科·波斯; 克雷格·维佛

地址:

美国乔治亚州

优先权:

14/039,078 2013.09.27 US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代理人:

吴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辅助个人从坐着位置运动到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包括框架,其具有基底,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并且至少一个稳定器,其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一个中,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的远端置于所述支撑面以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的远端接触所述支撑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辅助个人从坐着位置运动到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包括:
框架,具有基底,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以及
至少一个稳定器,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一个中,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的远端置于所述支撑面以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的远端接触所述支撑面。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的纵向中心轴与支撑面形成角度。

3.
  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的所述纵向中心轴与所述一对对置侧面构件的纵向中心轴平行。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从所述一对对置构件中的一个向后延伸,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从所述一对对置构件中的一个向内收缩。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还包括可滑动地布置在所述一对对置侧面构件中第一个中的第一稳定器以及可滑动地布置在所述一对对置侧面构件中第二个中的第二稳定器。

6.
  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稳定器和第二稳定器通过水平构件刚性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稳定器和第二稳定器同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7.
  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水平构件还包括衬垫,该衬垫配置为在第一和第二稳定器处于第二位置时抵靠人腿部的一部分。

8.
  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架组件,还包括锁定棘轮组件,该锁定棘轮组件包括固定至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的可收缩销以及布置于框架上配置为可选择地接收所述可收缩销的多个凹进部,其中随着所述可收缩销交替地啮合所述多个凹进部中的各个凹进部,所述锁定棘轮组件允许稳定器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但在所述可收缩销啮合所述多个凹进部时阻止所述稳定器在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9.
  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从所述基底向上延伸的前腿组件,所述前腿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构件,每个垂直构件包括处于该垂直构件垂直端的提升杆,该提升杆配置为在人运动至稳定位置时由人握持。

10.
  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由偏压元件向内偏压至所述一对对置侧面构件中的一个中。

11.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偏压元件是弹簧。

12.
  一种用于辅助个人从坐着位置运动到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包括:
框架,具有基底,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
一对可收缩稳定器,每个稳定器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相应一个中,使得所述每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稳定器置于相应侧面构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从相应侧面构件向外侧延伸;以及
水平构件,在该对稳定器之间延伸并刚性地连接该对稳定器,使得该对稳定器同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13.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每个稳定器的纵向中心轴与所述支撑面成角度,使得每个稳定器的远端在所述第一位置布置在所述支撑面之上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接触所述支撑面。

14.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每个稳定器的所述纵向中心轴平行于相应侧面构件的纵向中心轴。

15.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水平构件还包括衬垫,该衬垫配置为在该对稳定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抵靠人腿部的一部分。

16.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行架组件,还包括锁定棘轮组件,该锁定棘轮组件包括布置在水平构件上的可收缩销以及布置于框架基底上配置为可选择地接收所述可收缩销的多个凹进部,其中随着所述可收缩销交替地啮合所述多个凹进部中的各个凹进部,所述锁定棘轮组件允许稳定器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但在所述可收缩销啮合所述多个凹进部时阻止所述稳定器在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7.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从所述基底向上延伸的前腿组件,所述前腿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构件,每个垂直构件包 括布置在该垂直构件垂直端的提升杆,该提升杆配置为在人运动至稳定位置时由人握持。

18.
  一种用于辅助个人从坐着位置运动到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包括:
框架,包括基底和前腿组件,所述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所述前腿组件从所述基底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前腿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构件,每个垂直构件包括处于该垂直构件垂直端的提升杆,所述提升杆配置为在运动至站立位置时由人握持;
腿支撑件,由所述框架的基底可滑动地支撑,该腿支撑件可从布置于距基底尾端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运动至距框架尾端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腿支撑件配置为在运动至站立位置时抵靠人腿,并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以及
一对稳定器,每个稳定器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相应一个中,使得每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稳定器置于相应侧面构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从相应侧面构件向外侧延伸。

19.
  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每个稳定器的纵向中心轴与所述支撑面成角度,使得每个稳定器的远端在第一位置布置在所述支撑面之上以及在第二位置接触所述支撑面。

20.
  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助行架组件,其中,每个稳定器的所述纵向中心轴平行于相应侧面构件的纵向中心轴。

21.
  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助行架组件,还包括锁定棘轮组件,该锁定棘轮组件包括布置在腿支托上的可收缩销以及布置于框架基底上配置为可选择地接收所述可收缩销的多个凹进部,其中随着所述可收缩销交替地啮合所述多个凹进部中的各个凹进部,所述锁定棘轮组件允许腿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但在所述可收缩销啮合所述多个凹进部时阻止所述腿支撑件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22.
  一种通过助行架组件辅助个人从坐着位置运动到站立位置的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基底的框架,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
提供从所述基底向上延伸的前腿组件,所述前腿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构 件,每个垂直构件包括处于该垂直构件垂直端的提升杆,该提升杆配置为在运动至站立位置时由人握持;
提供腿支撑件,该腿支撑件由框架的基底可滑动地支撑;
将所述腿支撑件从布置于距基底尾端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向后运动至距框架尾端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腿支撑件配置为处于第二位置时抵靠人腿;以及
在人试图从坐着位置抬升至站立位置时,握持提升杆并通过人的上体来牵拉。

23.
  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提供一对稳定器,每个稳定器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侧面构件中的相应一个中;以及
使该对稳定器从置于相应侧面构件内的第一位置运动至从相应侧面构件向外延伸出来的第二位置,其中,与腿支撑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同时地,该对稳定器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说明书

辅助坐着的人起身至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医疗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具有有限运动能力的个人靠自己从坐着的位置运动至站立位置的设备。
背景技术
许多人需要辅助以从坐着的位置处站起。通常,这些人有残疾,年老体弱,正处于疾病或外科手术恢复期,或者患有限制他们行动能力的一些其它类型的疾病。用于辅助个人从坐着位置站起的某些方法和系统是本领域公知的且对于这些人是可用的。
当然,这些公知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可能是物理地提升个人而不借助于任何设备。然而该方法具有许多缺点。许多需要站立辅助的人可能没有能够物理地将他们从坐着的位置提升的人。即使可获得这样的人,物理地提升经常引起提升者受伤,这是因为提升者需要提升太重的重力或从尴尬位置处提升。此外,体弱者接受提升也是冒险的,这是因为该提升经常导致皮肤撕裂并产生会导致摔倒的不稳定状况。
更加复杂的方法和系统也已经得到描述。例如,全身吊带升降机已经使用了许多年。通常,这些类型的升降机用于他们的双腿不具有承重能力的人。虽然这些设备在许多应用中有用,但它们难以使用且耗时。此外,这些设备通常不适用于具有一定行动能力且仅需要辅助来站立的人。
坐/站升降机也已经在市场上存在了许多年。受益于该类型升降机的人通常具有上臂力量以及最小的承重能力。坐/站升降机用于将个人从坐着位置转移至另一坐着位置或床侧。然而,这些类型的升降机使用笨重且耗时。因此,护理者就想亲自帮助体弱者至站立位置,这如上所述的,会引起对提升者或被提升者的损伤。坐/站升降机还不能足以满足仅需要帮助站立从而需要助行架的个人的需要。此外,坐/站升降机通常是昂贵的、笨重的、难以保存、难以在小区域中操纵、以及难以使用且耗时。
对护理者可用的另一选择是盖茨传送带,盖茨传送带可用于帮助个人获 得站立位置,以使这些人可以使用助行架或转向另一坐着的位置。虽然盖茨传送带可以有效地用于某些应用,它们仍然趋于在提升期间对护理者及被提升的个人产生不稳定状况,这会导致频繁的跌倒和损伤。此外,护理者的需要提升的重量通常是不安全的且超出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指南。由于在盖茨传送带提升期间发生的扭曲和人体工程学上不安全的定位,进一步提高了损伤风险。
本发明认识到现有技术结构和方法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助行架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框架,其具有基底,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以及至少一个稳定器,其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一个中,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的远端置于所述支撑面以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的远端接触所述支撑面。
根据本发明的助行架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框架,其具有基底,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一对可收缩稳定器,每个稳定器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相应一个中,使得所述每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稳定器置于相应侧面构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从相应侧面构件向外侧延伸;以及水平构件,其在该对稳定器之间延伸并刚性地连接该对稳定器,使得该对稳定器同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助行架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框架,其具有基底和前腿组件,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所述前腿组件从基底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前腿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构件,每个垂直构件包括处于其垂直端的提升杆,其配置为在运动至站立位置时由人握持;腿支撑件,由框架的基底可滑动地支撑,腿支托可从布置于距框架尾端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运动至距框架尾端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腿支托配置为在运动至站立位置时抵靠人腿,并且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以及一对稳定器,每个稳定器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相应一个中,使得每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稳定器置于相应侧面构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从相应侧面构件向外侧延伸。
一种使用本发明助行架组件以从坐着的位置运动至站立位置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基底的框架,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提供从基底向上延伸的前腿组件,所述前腿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构件,每个垂直构件包括处于其垂直端的提升杆,其配置为在运动至站立位置时由人握持;提供腿支撑件,其由框架的基底可滑动地支撑;将腿支撑件从布置于距框架尾端第一距离的第一位置向后运动至距框架尾端第二距离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腿支撑件配置为处于第二位置时抵靠人腿;以及,在人试图从坐着位置抬升至站立位置时,握持提升杆并通过人的上体来牵拉。
说明书附图,其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意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下面本说明书将参照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包括其最佳模式、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完全和授权公开,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助行架组件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助行架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所述稳定器处于其延伸位置;
图2A是图1A所示的助行架组件的右侧视图,其中所述稳定器处于其收缩位置;
图2B是图1A所示的助行架组件的右侧视图,其中所述稳定器处于其收缩位置;
图3A至3D是图1A所示的助行架组件的视图,其由有限运动能力的个人用于从坐着位置运动至站立位置;
图4A和4B是图2A和2B所示的助行架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其分别示出稳定器处于收缩和延伸位置;
图5是图1A所示的助行架组件的锁定棘轮机构的局部透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助行架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本发明说明书和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重复使用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或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地参照附图以呈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一个或多个实例在附图中示意。每个实例用于解释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实际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修改和变化。例如,示意或描述为一个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上以产生又一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意欲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体范围内的那些修改和变化。
现在参照图1A和1B,根据本发明的助行架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基底110的框架、滑动地接纳在基底110内的一对可收缩稳定器130、由框架可滑动地支撑的腿支撑件170、以及用于将稳定器130和腿支撑件170保持在期望位置的锁定棘轮组件180,下文会更加详细描述。另外,一对前轮126和一对后轮124固定至框架的基底110来增加助行架组件100的可动性。优选地,前轮136设置为脚轮形式,这进一步增强了可动性。
如所示,框架的基底110包括一对侧面构件112,它们基本平行并且在它们的前端通过前横梁122连接。另外参照图4A、4B和5,每个侧面构件112限定细长凹进部118,其具有后侧开口120。每个细长凹进部118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所述一对稳定器130中的相应一个。每个侧面构件112的向内朝向的外侧还包括细长狭槽114和多个在其中形成的凹进部182。细长狭槽114使稳定器130固定至腿支撑件170,凹进部182配置为可选择地接收锁定棘轮组件180的不会后缩的销184,这将在下文更加详细描述。
助行架组件100的框架还包括前腿组件140、U形手柄构件150以及支撑构件160。前腿组件包括:一对垂直构件142,其从基底110的前横梁122的顶面向上延伸;以及U形提升杆144,其连接垂直构件142的最高部。优选地,提升杆144包括一对弯曲垂直臂146,其从相应垂直构件142向上延伸并向前弯曲,在它们的远端由水平横梁148连接。然而请注意,尽管该实施方式中的垂直臂146是弯曲的,在可替代实施方式中,垂直臂146可以是直的或在向后方向上弯曲的。如所指出的,手柄构件150基本是U形的,包 括前横梁152和一对向后延伸的侧臂154。手柄构件150在提升杆144下固定至前腿组件140,每个侧臂154的远端包括手握持部156。支撑构件160给框架提供刚性,并包括弯曲的侧面构件164,它们从相应的侧面构件112的后侧部向上延伸并紧固至前腿组件140的相应垂直构件142。弯曲的侧面构件164的前侧部通过前横梁162连接。
如前面所指出的,每个可收缩稳定器130可滑动地接收在基底110的相应侧面构件112的细长凹进部118中,如图4A和4B所示。另外,每个稳定器包括:近端132,其布置在相应侧面构件112中;以及远端134,其从相应侧面构件112的后端穿过后侧开口120向外侧延伸。如图4A和4B所示,每个稳定器130的近端132优选地通过弹簧190、或可替代地通过弹性带、液压活塞等固定至相应侧面构件112的前侧部。这样,每个稳定器130被偏压至第一位置,其中稳定器完全地收缩进相应侧面构件112中,如图2A和4A所示。然而,通过在稳定器上施加克服弹簧190偏压力的向后的力,稳定器130可运动至第二位置130,其中稳定器从它们相应的侧面构件112向后侧完全延伸,如图2B和4B所示。请注意,在可替代实施方式中,稳定器不是通过弹簧被偏压进入收缩位置,而是由使用者手动地返回至收缩位置。
如在图2A和2B中可最佳地看出的,稳定器130及其相应的侧面构件112配置为使得它们的纵向中心轴形成具有支撑面102的角度104,助行架组件100停靠在支撑面102上。这样,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稳定器130处于第一收缩位置时,稳定器130的远端134不接触支撑面102。然而,角度104选择为:随着稳定器130从第一收缩位置向后侧至第二延伸位置运动,稳定器130的远端134最终与支撑面102接触,如图2B所示。简而言之,该配置延长了助行架组件100和支撑面102的接触点之间的前后距离,进而增强了该组件的稳定性。
特别地参照图1A和5,腿支撑件170包括一对侧臂174,在它们上端通过支撑轴176连接,并且它们在它们的下端通过安装轴杆178连接至相应稳定器130,所述安装轴杆178穿过各自细长狭槽114。衬垫172枢转地接收在支撑轴176上,使得可以调节衬垫172相对于个人双腿的角度。腿支撑件170在它们前端刚性地连接所述一对稳定器130,从而随着腿支撑件170从第一位置向后运动至第二位置,稳定器130同时从第一收缩位置运动至第 二延伸位置。
如前面所指出的,锁定棘轮组件180包括:一对可收缩销184,每个销固定至腿支撑件170的相应侧壁174的底部;以及多个凹进部182,其形成在每个侧面构件112的向内朝向的外壁上。另外,锁定棘轮组件180包括一对手制动杆186,每个都安装至相应垂直臂146。每个制动杆186通过线缆188远程地连接至相应销184。如前面所提及的,尽管销184啮合凹进部182,使得销184和凹进部182配置为使得腿支撑件170可从第一前向位置运动至第二后向位置,但是,销184与凹进部182的啮合会阻止腿支撑件170从第二后向位置向第一前向位置移动。个人可通过操作一个或两个远程制动杆186来将销184从相应凹进部182中分离。请注意,在可替代实施方式中,锁定棘轮组件180可由锁定销来替换,所述锁定销啮合形成于侧面构件212中的锁定孔和相应稳定器130。
现在参照图3A至3D,描述了一种利用助行架组件100来辅助具有有限运动能力的个人的方法。如图3A所示,待辅助的个人坐在标准椅108中。然而,请注意,助行架组件100也可用于辅助坐在睡椅上、长凳上、床垫上的个人。首先,个人朝自身牵拉助行架组件100直至他的双脚和下肢置于基底100的侧面构件112之间,如图3A所示。现在参照图3B,个人轻微向前弯曲并将腿支撑件170从第一位置(图3A)向后至第二后向位置牵拉,其中腿支撑件170的衬垫172接触个人的下肢,优选地在恰好位于膝盖下方的胫骨的上部上。随着个人牵拉腿支撑件170与他们的双腿接触,稳定器130同时从它们的收缩位置(图3A)向后延伸至它们的第二完全延伸位置,如图3B所示。如前面所指出的,对于所示的实施方式,在稳定器130处于第二完全延伸位置时,稳定器130的远端134与支撑面102接触。然而请注意,在可替代实施方式中,稳定器130的远端在完全延伸位置无需与支撑面102接触。同样,在其它可替代实施方式中,稳定器130的远端134可在完全收缩位置和完全延伸位置都与支撑面102接触。
现在参照图3C,在定位腿支撑件170的衬垫172后,个人向前倾斜并握持前腿组件140的垂直臂146。然后,个人通过他的上体向上牵拉垂直臂146,同时通过他的下体向上推动。衬垫172与个人双腿的接触阻止了个人从坐着位置运动至直立位置时助行架组件100相对于个人的向后运动。另外,衬垫172和个人双腿之间的接触提供了杠杆点,以使得个人可以在他们运动 至站立位置时利用他们的上体和下体肌肉组织,而无需担心助行架组件100的不期望运动。
现在参照图3D,在到达站立位置后,个人操纵锁定棘轮组件180的手制动杆186以将销184从相应凹进部182分离,进而允许弹簧190(图4A和4B)自动地收缩稳定器130进入基底的相应侧面构件112中。同时,腿支撑件170移动至前向位置并远离个人双腿,从而个人可利用助行架来走动。
现在参照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助行架组件200的第二实施方式。助行架组件200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前面讨论的实施方式,并且在这里仅描述不同之处。例如,框架的垂直构件242包括上部245,其以滑动啮合的方式伸缩地接纳在下部243中。这样,框架的整体高度可以基于利用助行架200的个人的高度来调节。锁定销(未示出)插入在分别形成于下部243和上部245中的相应孔247中,用于将框架锁定在期望高度。另外,稳定器230的远端244配置为使得它们在第一收缩位置和第二延伸位置均接触助行架组件所搁置的支撑面。这样,框架的基底构件212相对于助行架组件200所搁置的支撑面可以是水平的。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形。例如,在可替代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小的电动马达来延伸和收缩致动器。本发明意欲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和精神内的那些修改和变形。

辅助坐着的人起身至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辅助坐着的人起身至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辅助坐着的人起身至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辅助坐着的人起身至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助坐着的人起身至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及其使用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辅助个人从坐着位置运动到站立位置的助行架组件,包括框架,其具有基底,该基底配置为在支撑面上支撑助行架组件并包括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并且至少一个稳定器,其可滑动地接收在所述一对对置的侧面构件的一个中,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稳定器的远端置于所述支撑面以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稳定器的远端接触所述支撑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