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用水流喷射力来清洗物品的方法;也是一种处理农副产品、特别是清洗蔬菜的设备。 目前在食用蔬菜较多的集体食堂、饭店、或食品加工业中,通常采用人工洗菜或机械搅拌的洗菜方式。采用这些洗菜方式,蔬菜中泥砂的洗净、分离度不高、鲜嫩蔬菜易破损、耗水量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发明的“大豆清洗装置”(CN ZL 85 2 01102),采用将大豆、清水混合体由输送泵沿切线方向送入分离器,在分离器内、外筒之间形成向下旋转的外涡旋和向上旋转的内涡旋,利用大豆和石块、金属粒的比重差(约1∶5),使大豆沿内涡旋上升,通过分离器内锥筒由排料口排出;石块、金属粒沿外涡旋下降至排渣管排出的大豆清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由于豆、水混合物通过输送泵、管的强力吸、排及混合物接触输送泵高速运动的叶轮,如用于清洗根茎类蔬菜或叶类蔬菜,将会产生严重破损、溃烂,因此,也不能用于干豆类以外的农产品清洗。
本发明的目的为:
1、解决大量清洗农产品、尤其是清洗蔬菜时的泥砂洗净、分离度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2、解决清洗蔬菜时耗水量大的问题;
3、解决清洗蔬菜时鲜嫩产品易破损、溃烂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的清洗流程框图。图中:1为水泵,3为蓄水池,4为洗涤槽,5为滤网,9为沉淀池,8为溢流闸;W为待洗物品,W’为已洗物品,NS为沉淀池排出的泥沙;
图2为本发明的清洗设备组成,它由洗涤槽4,水泵1,喷射管2,滤网5,蓄水池3,沉淀池9,溢流闸8,物品排出闸6、7等部件组成。10为盛接容器;
图3为滤网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2为喷射管,5为滤网;
图4为变截面形洗涤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B为改变洗涤槽截面积地凸缘,C为翼形凸缘;
图5为洗涤槽底面展开图。图中11为出料口,12为溢流通道,2为喷射管;
图6为蓄水池的分隔情况示意图。图中:a为水泵吸口处,b处蓄初洗用水,c处蓄终洗用水,I、II为控制闸门;
图7为圆形洗涤槽结构示意图。图中:2为喷射管,4为洗涤槽,5为滤网,8为溢流闸;
图8为洗涤槽与沉淀池连通情况示意图。图中4为洗涤槽,5为滤网,9为沉淀池,8为溢流闸和溢流口。
清洗时,启动水泵1,将物品倒入洗涤槽4内;水泵1将蓄水池3中的清水吸入,通过水管分别送入装在洗涤槽内的数根喷射管中;喷射管喷出的水流在洗涤槽中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射向清洗物。在洗涤槽的槽底部设有一个与沉淀池9相连通的通道,通道口上装有一略为倾斜安装的滤网5;在水力的作用下,清洗物被水流冲击且随水流在洗涤槽内循环流动,泥沙与清洗物逐渐分离并被滤网逐渐滤出;水流与泥沙通过滤网进入沉淀池9,大量泥沙沉降于沉淀池的底部,沉淀后的洗涤水通过溢流闸8流入蓄水池、经蓄水池二次沉淀后由水泵吸入再次循环利用。洗涤完毕后,打开原先关上的闸门7,关上原先打开的闸门6,由喷射水流将清洗物冲出、流入盛接容器内,直至槽内清洗物随水流全部放出后,再磁上闸7、打开闸6,进入下一次洗涤循环。视清洗物的种类与数量,溢流闸8可调整洗涤槽的水位,使洗涤槽的水位处于最佳清洗效果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洗涤新鲜蔬菜,洗涤速度快,一般每完成一个洗涤周期—即达到理想的洗净度要求,仅需2~3分钟(清洗物约在洗涤槽内循环10次左右);省水,400公斤左右的蔬菜仅需约2M3的水,一人操作,一个小时左右即可洗完。当利用小型冷藏库制冷压缩机冷却用水为洗涤水源时,节水效果更为显著;被清洗物极少破损、溃烂,即使是青菜、菠菜等鲜嫩叶类蔬菜也是如此,可清洗物的种类多,如青菜、菠菜、芹菜、红薯(山芋)、土豆、大豆、甜菜等,凡属分离农产品中的泥沙类杂质时,基本均可采用本方法和设备。特别适合于集体食堂、饭店、招待所、宾馆或食品加工业中,作为烹调前的蔬菜原料清洗准备工作。
实施例一:
蓄水池、洗涤槽、沉淀池采用砖砌式。(参见图2、3、8),洗涤槽砌成长圆形。在槽壁垂直安装四根喷射管,喷射方向为顺或逆时针方向(必须使水流能在槽内循环运动)。在槽底部位安装一坡度为1∶60左右的6~8目滤网,滤网下与沉淀池相连通。闸6、7、8均用薄铁板或木板制成,闸8可采用多块宽度不同的木板或其他定位装置调整溢流水位。采用3BA-13B水泵,工作压力0.05~0.1MPa,扬程为42米,流量34.2M3/小时,配用电机功率2.2kW ;蓄水池容量为2M3。洗涤容量:青菜约25kg/次;采用长圆形洗涤槽,槽宽300mm,槽深450mm,槽长2000mm,中心距1500mm左右。
实施例二:
参见图4,变截面形洗涤槽。其基本形状仍为长圆形,但在圆弧与直线连接的A、B处各增加一凸缘,以减少水流的局部回旋而产生不需要的泥沙沉淀现象;洗涤槽底面曲线也设计成高低不平,使在不洗涤的情况下底面不留存残物和水(参见图5)。同时在洗涤槽内圆弧连接外壁处设置若干翼形凸缘,以使清洗物在洗涤中翻转、增加清洗效果。
其余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洗涤槽、蓄水池、沉淀池采用金属骨架与薄金属板焊接结构,其余同实施例一、二。
实施例四:
蓄水池可设计成一个小池,也可设计成两个小池,或将蓄水池用隔板分成三部分,如图6所示。水泵吸口安装于a处,b处蓄初洗用水,c处蓄终洗用水。b、c蓄水单元分别用闸门I、II控制与a部的连通情况,当打开闸门I、关上闸门II时,初洗用水被水泵吸出;当关上闸门I、打开闸门II时,终洗用水被水泵吸出(溢流排水需作相应控制),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洗净度。
其余同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五:
蓄水池利用食堂冷藏库制冷压缩机冷却用水作洗菜水源,经晚间蓄水后,可供白天洗涤用,达到进一步的节水要求。
其余同上。
实施例六:
参见图7。将洗涤槽制成圆形或其他简单形状,在洗涤槽的底部开一排水口,排水口上装有滤网,洗涤时泥沙等杂质由水流冲向滤网,并被滤网分离、排出至沉淀池或直接进入蓄水池沉淀。排水口外设有能控制洗涤槽水位的溢流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