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拔毒散.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274702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9349.0

申请日:

1997.12.25

公开号:

CN1185966A

公开日:

1998.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8.7.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70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70

申请人:

王明松;

发明人:

王明松

地址:

432700湖北省广水市公园路16号广水市白泉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朱盛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乙肝拔毒散,用斑蝥、青黛配制,药粉置于海绵垫圈中,下贴胶布、上贴塑料纸。用时,撕掉塑料纸,将药粉垫圈对准内关、三角肌、足三里、肝愈中的任意两个穴位,贴紧胶布,二十四小时后取下,穴位处发赤起泡,刺泡,挤掉拔出的含病毒的组织液,保护泡口。本拔毒散可清除抑制乙肝病毒、刺激人体免疫机能、改善肝脏功能,对急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较好疗效,经临床治疗50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9例,好转21例,有效率66%。

权利要求书

1: 1、乙肝拔毒散,其特征在于由重量比为9∶1的斑蝥、青黛配制,斑蝥去头、足,炒干研细后和 青黛混合,置于海绵垫圈(3)中,下贴胶布(1),上贴塑料纸(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毒散,其特征在于海绵垫圈外径
2: 5cm,内径1cm,内置药粉 0.2g。

说明书


乙肝拔毒散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外用药,具体为贴于穴位处的外用药。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n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抗原(HBsAg)的人数超过2.8亿。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有40-60%的人群受过HBV感染,8-10%的人群(约1亿人口)为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在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很多,其配方各异,其主要为内服药,外用药极少,更没有见贴穴位治疗乙肝的外用药。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利用贴穴位治疗乙肝的外用药,它可清除抑制乙肝病毒,剌激人体免疫机能、改善肝脏功能,对乙肝有较好疗效。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乙肝拔毒散,由重量比为9∶1的斑蝥、青黛配制,斑蝥去头、足,炒干研细后和青黛混合,置于海绵垫圈3中,下贴胶布1,上贴塑料纸2。

    本发明选用斑蝥、青黛配制。斑蝥含约1-1.2%的斑蝥素,12%脂肪及树脂、蚁酸、色素等。外用对皮肤有引赤发泡作用,性味辛寒、有大毒,主要用于风湿、止痛外用药。内服有破血散结、攻毒功效,少量用于具攻毒、止痛的内服药中。青黛主要含5%以上的靛红玉。外用可治丹毒、黄水疮、湿疹、疖肿。内服味成、性寒,少量用于清热、凉血、解毒内服药中。目前尚未见将上两味药用于治疗乙肝。

    配制本拔毒散时,先将斑蝥精选,并去头、足,而后用重量比约为1∶2的糯米用文火烘炒干,而后研细,过筛去除糯米粉,筛余斑蝥与青黛混合。而后将约0.2g的药粉4置于海绵垫圈3中,垫圈外径1.5cm,内径1cm,下贴2cm×8cm胶布1,上贴2.5cm×10cm塑料纸2,即制成本拔毒散。用糯米拌炒的目的一是配合将斑蝥炒黄,二是糯米有吸毒功能,可减少斑蝥的毒性。

    使用本乙肝拔毒散时,先撕掉塑料纸片,将药粉垫圈对准内关、三角肌,足三里、肝愈中的任意一穴位,每次任取上述穴位之两个贴药,胶布贴紧。二十四小时后取下,穴位处发赤起水泡。将水泡刺破,并挤掉泡内含由药拔出的病毒的组织液,外涂以甲紫液,四十八小时内严禁沾水。本乙肝拔毒散可清除抑制乙肝病毒,并从体外排毒,可刺激人体免疫机能,改善肝脏功能,对急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较好疗效。

    广水市白泉医院利用本乙肝拔毒散对50名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8-54岁,其中18-33岁的占76%,病程最长22年,急性7例、慢性43例、HBsAg阳性、HBV-DNA阳性38例,其它12例,另配合内服少量中药,治愈3例,基本治愈9例,好转21例,有效率66%。

    下面举出用本乙肝拔毒散治疗乙肝病人具体病例。

    王××,女,29岁

    97.7.7,初诊:乙肝三系: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

    主症:口干口苦,纳差、呕吐、腹胀、胁痛、小便黄、大便溏、头昏、神疲乏力、目眵、齿衄、月经量少、有血块、白带色黄、心烦易怒、肝大0.5cm、剑突下压痛、舌紫、苔黄、脉细涩,以前服中药乏效。

    治疗:乙肝拔毒散,外贴拔毒4个月,内服乙肝败毒散4个月,上述症状好转,查DNA阴性。

    刘××,男,59岁

    97.7.15初诊,96.10.16查乙肝三系:小三阳(一、四、五)

    主症:口干、易饥、胁隐痛、小便黄、大便溏、心烦易怒、舌淡根黄、脉紧。

    治疗:乙肝拔毒散,外用拔毒3个月,内服中药乙肝拔毒散3个月。

    97.11.18查乙肝三系抗HBC阳性,其它全部转阴,诸症好转,体内有抗乙肝抗体,全愈。

    曲××,男,37岁

    96.12.18,初诊:96年查乙肝三系: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

    主症:口干、纳差、呕恶、脘胀、胁痛、便秘、舌淡紫尖红、苔黄腻、脉弦。

    治疗:乙肝拔毒散,外用拔毒4个月,内服中药乙肝败毒散4个月,97.3.14查乙肝三系,全都转阴,诸症好转,全愈。

    徐××,男,37岁

    97.9.5,初诊:97年8月6日查乙肝三系:小三阳,肝功ALT41.7u/L,AST-135.6u/L

    主症:口干口苦,纳差、呕恶、腹胀、胁痛、小便黄、大便溏、头昏、齿衄、乏力、肝大1.5cm、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舌质紫、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以前服中药乏效。

    治疗:乙肝拔毒散,外贴2个月,内服乙肝败毒散2个月,97.11.5查乙肝三系:全部转阴,乙肝病毒在体内全部清除,治愈。

    李×,女,18岁

    97.8.1,初诊:97.7.21市中医院查乙肝三系: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大三阳)

    主症:呕恶、纳差、胁胀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剑突下压痛、皮肤巩膜黄染、舌紫、苔黄厚、脉弦涩。

    治疗:乙肝拔毒散,外贴3个月(每月一次),加内服中药乙肝败毒散3个月,97.10.22湖医大附一院查乙肝三系:HBsAg阳性、HBcAg阳性,其它转阴(小三阳)诸症好转、病毒复制已控制。

乙肝拔毒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乙肝拔毒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乙肝拔毒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拔毒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拔毒散.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乙肝拔毒散,用斑蝥、青黛配制,药粉置于海绵垫圈中,下贴胶布、上贴塑料纸。用时,撕掉塑料纸,将药粉垫圈对准内关、三角肌、足三里、肝愈中的任意两个穴位,贴紧胶布,二十四小时后取下,穴位处发赤起泡,刺泡,挤掉拔出的含病毒的组织液,保护泡口。本拔毒散可清除抑制乙肝病毒、刺激人体免疫机能、改善肝脏功能,对急慢性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较好疗效,经临床治疗50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9例,好转21例,有效率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