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铲车内安装轴梁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铲车内安装轴梁的装置,更具体的,涉及用于在铲车内安装承载铲车后部的一个驱动-转向轮和一个惰轮的轴梁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铲车是一种典型的搬运货物的机械,用来抬起并放下较重的行李,或将行李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种铲车分为两种:桅杆组件相对于铲车主体固定的标准型铲车;和构造成桅杆组件可往复移动的可移动式铲车。
如图1所示,传统的可动式铲车设置有底盘1,一对平行可移动腿2从该底盘1的底部向前延伸。每个可移动腿2的前端安装有直径较小的前轮3,底盘1本身底部设置有与前轮3相比直径较大的后轮5。如图2所示,后轮5包括安装在底盘1地一个横向侧部的驱动-转向轮5a,用于使机动车进行驱动和转向操作,和安装在另一横向侧面作为驱动-转向轮5a的辅助轮的惰轮5b。其中,驱动-转向轮5a由驱动马达(未示出)旋转驱动,其方向由转向助力缸(未示出)改变。
驱动-转向轮5a和惰轮5b连接到轴梁7的相对两侧,轴梁7固定到底盘1的框架4,以便围绕支撑轴8进行倾斜运动。如图3所示,支撑轴8与设置在其间的衬套8a一起插入到轴梁7的轴孔7a中,这样支撑轴8的相对两端由分别固定在框架4相互面对的后板4a和隔板4b上的一对轴颈块9支撑。特别的,如图2所示,支撑轴8的相对两端容纳在形成于轴颈块9中并具有敞开底部的容纳槽9a中,并由盖住容纳槽9a的敞开底部的盖9b固定地安装。
轴梁7具有支撑驱动-转向轮5a和惰轮5b的作用,同时,具有支撑驱动-转向轮5a相对于底盘1垂直运动的作用。因此,根据铲车前进过程中的路面情况,驱动-转向轮5a可垂直运动,因此,不论路面情况如何铲车都能稳定地前进。其中,在轴梁7的一端上安装有悬挂装置S,以便吸收施加在可垂直移动的轴梁7上的冲击。
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铲车具有设置在轴梁7与轴颈块9之间的垫片8b,该垫片用于防止轴梁7沿支撑轴8的纵向在轴颈块9之间移动。但是,垫片8b的设置增加了将支撑轴8安装到两轴颈块9之间的困难。
换句话说,根据现有技术的铲车,为限制轴梁7不必要的横向运动,在轴梁7的侧面与相应的轴颈块9之间插入垫片8b,并且垫片8b构造成能够插入到支撑轴8的相对两侧并固定在其中的形式。由于支撑轴8加上插入到适当位置的垫片8b的长度大于轴颈块9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使用垫片8b的情况下将支撑轴8强行插入到轴颈块9之间就很困难。
这就是说为了将支撑轴8强行安装到轴颈块9的容纳槽9a中,必须通过采用压力机或锤子用很大的力反复击打支撑轴8,这个过程既费力又费时。而且,由于垫片8b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损,因此必须通过将支撑轴8从轴颈块9上分离而将它们定期更换。用这种方式将支撑轴8定期分离并重新安装会造成很多困难,因此必须尽可能避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铲车内安装轴梁的装置,它可有利地消除轴梁和安装块之间的间隙,并在不使用垫片的情况下容易地调节该间隙,从而防止轴梁不必要的横向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铲车内安装轴梁的装置,它可确保能够简单地分离并安装支撑轴的轴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铲车内安装轴梁的装置,该轴梁安装到机车底盘的框架上并用于承载后轮,所述装置包括:支撑轴,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并旋转地支撑轴梁;第一轴颈装置,固定到框架上并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轴的第一固定端的容纳槽;第二轴颈装置,以与第一轴颈装置面对的关系固定到框架上,并具有与第一轴颈装置的容纳槽相对齐的安装孔;调节套筒,与第二轴颈装置的安装孔螺纹连接,并具有用于容纳支撑轴的第二固定端的容纳孔,该调节套筒在被外力旋转时可朝向或背离轴梁进行位移;和锁定装置,用于防止调节套筒移动,从而使轴梁保持被调节套筒挤压。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明白本发明的上述特点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可移动式铲车的一个典型例子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与本发明一致的轴梁安装装置的顶部横截面视图;
图5是与本发明一致的轴梁安装装置的顶部横截面视图,示出了调节套筒通过一个锁紧垫圈固定到支撑轴上的状态;
图6沿图4中的线VI-V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和
图7是示出了与本发明一致的轴梁安装装置的支撑轴、调节套筒,和工具接头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与本发明相一致的用于在铲车内安装轴梁的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4,可见用于安装轴梁的装置设置有机车底盘1的框架4,它具有相互面对的后板4a和隔板4b。
后板4a形成底盘1的后表面并提供操作空间4c,轴梁7安装在该空间中,与隔板4b相结合。隔板4b适于将操作空间4c从驾驶座C中分离出来,并具有工具进入通路4d,如在图4中的圆圈中可清楚看到的。工具进入通路4d使得例如扳手之类的工具能够接近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工具接头。
另外,与本发明一致的轴梁安装装置设置有支撑轴10,用于可转动地支撑轴梁7。并且,第一和第二轴颈块20和30连接到框架4的后板4a和隔板4b上,以便支撑轴10的相对两端。
如在图7中最容易看到的,支撑轴10插入通过轴梁7的轴孔7a中,并具有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14。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端12由第一轴颈块20支撑,并且如图7所示,设置有切面部分12a,用于在由轴颈块20支撑时防止支撑轴10旋转。如图4所示,第二固定端14由第二轴颈块30支撑,并且如图7所示,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形成的螺纹孔14a。而且,键槽14b形成在第二固定端的外圆周上。螺纹孔14a与一个固定螺栓56相连接,用于将一个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工具接头50固定到支撑轴10上。键槽14b形成为与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锁紧垫圈60的键62相接合。
支撑轴10由第一轴颈块20和框架4相对端的第二轴颈块30支撑,在这种状态下,支撑轴10与插入在其间的衬套10a一起插入穿过轴梁7的轴孔7a。这种结构使得将轴梁7旋转地支撑到机车底盘1上。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用于支撑支撑轴10第一固定端12的第一轴颈块20设置有具有敞开的底部的容纳槽22。容纳槽22被可去除地连接到第一轴颈块20上的盖24封闭。第一轴颈块20通过容纳槽22容纳支撑轴10的第一固定端12,容纳槽22敞开的底部由盖24封闭,从而将支撑轴10的第一固定端12紧固到底盘1上。其中,支撑轴10的第一固定端12形成有切面部分12a,因此它能与盖24形成面-面接触,从而防止支撑轴10在容纳槽22中不必要的旋转。
而且,如图4所示,用于支撑支撑轴10的第二固定端的轴颈块30设置有固定到框架4的隔板4b上的主块32和固定到主块32上的子块34。主块32通过螺栓B固定到隔板4b上,并在其中央具有通孔32a。特别的,通孔32a与形成在隔板4b上的工具进入通路4d相对齐。子块34固定地紧固到主块32上,并在其中央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组装孔34a。组装孔34a与主块32的通孔32a相对齐。子块34通过将主块32和隔板4b固定到一起的螺栓B紧固到主块32上。
另一方面,调节套筒40与主块32的组装孔34a螺纹连接,并设置有容纳孔42,用于容纳支撑轴10的第二固定端14。通过容纳支撑轴10的第二固定端14然后与子块34的组装孔34a形成螺纹连接,调节套筒40完成使支撑轴10的第二固定端14支撑在第二轴颈块30上的功能。而且,当其被适当的工具旋转时,调节套筒40能够相对于子块34位移。即,调节套筒40可从子块34离开,并与轴梁7紧密接触,从而消除可能出现在轴梁7与轴颈块30之间的间隙。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套筒40用于防止轴梁7沿支撑轴10发生任何不必要的移动。
再次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轴梁安装装置设置有一个工具接头50,其使得调节套筒40可用工具旋转。工具接头50包括用螺栓B固定到调节套筒40上的连接板52,和焊接固定到连接板52中央部分的螺母54。螺母54和连接板52可用例如扳手等的工具整体地进行旋转,该工具可通过隔板4b的工具进入通路4d和主块32的通孔32a接近螺母54。
工具接头50确保整体地焊接到一起的螺母54和连接板52可用工具整体地旋转,这会引起调节套筒40一体地旋转,这样调节套筒40可相对于第二轴颈块30的子块34螺纹移动。最终,调节套筒40被压到轴梁7上从而消除轴梁7与第二轴颈块30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轴梁7横向移动。
另一方面,当与轴梁7保持紧密接触时,调节套筒40可被锁定。采用锁紧装置将调节套筒40锁定在适当位置。如图5所示,锁紧装置包括一个锁紧垫圈60,它使得调节套筒40与支撑轴10锁紧在一起。如图7所示,锁紧垫圈60具有由螺栓B固定到调节套筒40上的环状基板61,和从极板61上突出以便与支撑轴10的键槽14b相接合的键62。
如图5所示,锁紧垫圈60固定地紧固到调节套筒40上,其上的键62插入到支撑轴10的键槽14b中,从而防止调节套筒40相对于支撑轴10旋转。
即使在工具接头50与调节套筒40分开时,锁紧垫圈60仍然保持与调节套筒40接合,而且这时,与调节套筒40分离的工具接头50优选与锁紧垫圈60的后表面保持连接。这可防止工具接头50不利地丢失。另外,工具接头50设置有固定螺栓56,它与螺母54螺纹结合然后紧固到支撑轴10的螺纹孔14a。固定螺栓56用于以足够使工具接头50、锁紧垫圈60和支撑轴10保持结合在一起的力将工具接头50紧固到支撑轴10上。
以下将描述具有以上描述的结构的轴梁安装装置的组装顺序和操作。如图4所示,第一轴颈块20和第二轴颈块30分别固定到框架4的后板4a和隔板4b,调节套筒40与第二轴颈块30的子块34螺纹连接。然后,在支撑轴10插入通过轴梁7的轴孔7a的状态下,将支撑轴10的第二固定端14插入到调节套筒40的容纳孔42中。这就确保了支撑轴10的第二固定端14由框架4的隔板4b支撑。
然后,如图6所示,支撑轴10的第一固定端12插入到第一轴颈块20的容纳槽22中,容纳槽22的敞开底端由盖24封闭。这时,第一固定端12的切面部分12a必然与盖24面接触。通过这种方式,支撑轴10的第一固定端12固定地支撑到第一轴颈块20上,从而确保支撑轴10的第一固定端12和第二固定端13稳定地支撑到底盘1的框架4上。
然后如图4所示,通过隔板4b的工具进入通路4d和主块32的通孔32a,将工具接头50固定地紧固到调节套筒40上,调节套筒40与子块34保持螺纹连接。在工具接头50的紧固操作完成时,用例如扳手之类的工具旋转工具接头50,因此可通过螺纹动作使调节套筒40朝向轴梁7移动。这时,调节套筒40紧紧地压在轴梁7的侧表面上,以便消除可能出现在轴梁7与第二轴颈块30之间的间隙。这可防止轴梁7在第一轴颈块20与第二轴颈块30之间任何不必要的横向移动。
然后,将工具接头50从调节套筒40上分开,相反,将锁紧垫圈60以如下方式组装在适当位置:使锁紧垫圈60的键62插入到支撑轴10的键槽14b中。在这种状态下,调节套筒40与支撑轴10锁紧在一起,因此不能在任何方向转动。在将锁紧垫圈60紧固到调节套筒40上的过程中,将工具接头50紧固到锁紧垫圈60的后表面,然后使螺栓56通过工具接头50的螺母54与支撑轴10的螺纹孔14a螺纹接合。
根据以上描述的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消除轴梁7与第二轴颈块30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第一和第二轴颈块20和30之间的任何横向移动。
尽管已经结合现在被认为是最实际和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意在包括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