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7272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1216.9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号:

CN104782646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7/38申请日:20150424|||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38; A01P13/00; A01N39/04(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47/38

申请人: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龚国斌; 吴永虎; 缪莉; 程小虎; 贾增坡; 王毅

地址:

230031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34115

代理人:

汪贵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其有效成份是由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组成,所述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1~5。本发明的复配除草剂既能防除水稻田以千金子、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还能防除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且除草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千金子和莎草科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并降低了亩用量,从而大量降低了农本,是一种理想的除草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除草剂的有效成份是由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组成,其中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 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2~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3。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质量占所述复配除草剂总质量的0.1~85%。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或悬浮剂。

说明书

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
背景技术
水稻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是以稻米为食,其种植遍及除南极以外的各大洲。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每年约在3500多万公顷,而产量则占总粮食一半以上。所以,水稻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都居首位。我国所有稻作区的稻田,历来都有大量杂草发生,其中中等草害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46%以上,严重受害面积在11.5%以上,由此每年损失粮食200多亿公斤。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已作为省工、省时、节省成本的有力增产措施之一。目前水稻田除草剂的使用比例几乎达到100%,其用药量是很大的。目前,水稻除草剂品种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丙草胺、丁草胺、二氯喹啉酸、杀草丹和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这些除草剂基本是芽前封闭除草剂,对已经出苗的杂草效果不理想,并且对水稻田苗后防除一年生杂草的药剂种类也不多。
氰氟草酯是属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用于水稻田选择性除草,但其只能作茎叶处理,而芽前处理无效。氰氟草酯对千金子高效,对低龄稗草有一定的防效,还可防除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但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三唑酰草胺是由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其作用机制为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原卟啉原氧化酶而引起细胞膜破坏,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芽前、芽后均可使用,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田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 草,且效果良好的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复配除草剂的有效成份是由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组成,其中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1~5。
优选的,所述的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2~4。
更优选,所述的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3。
更优选,所述的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的质量占所述复配除草剂总质量的0.1~85%。
更优选,所述复配除草剂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或悬浮剂。
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复配除草剂中的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联合作用,结果显示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按1:2~4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2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说明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按1:2~4比例混配均有增效作用。其中,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按1:3作用复配增效作用最大,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对水稻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复配茎叶处理,通过DPS软件求得抑制水稻生长10%的ED10=4641.7702,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578.7927,选择性系数为4641.7702/578.7927=8.02>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对水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发明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水稻3叶期到返青期,杂草1-5叶不等期,水稻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水稻安全。杂草的防效10天达到80%以上,30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对水稻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两种活性成分的水稻苗后复配除草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2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乳油(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1:1)
10kg氰氟草酯、10kg三唑酰草胺,二甲苯补足至100kg,得乳油。
实施例2:48%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可湿性粉剂(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1:2)
取16kg氰氟草酯,32kg三唑酰草胺,4kg分散剂NNO,3kg润湿剂K12,4kg白碳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24%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1:3)
取6kg氰氟草酯,18kg三唑酰草胺,8kg Pluronic125,5kg丙二醇,0.5kg黄原胶,1kg甲酯化植物油,水补足至100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包装得到油悬浮剂。
实施例4: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水分散粒剂(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1:4)
取12kg氰氟草酯,48kg三唑酰草胺,7kg D-425,5kg EFW,5kg硫酸铵,2kg聚乙二醇,高岭土补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水分散粒剂(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1:5)
取10kg氰氟草酯,50kg三唑酰草胺,7kg D-425,5kg EFW,5kg硫酸铵,2kg聚乙二醇,高岭土补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茎叶处理联合作用室内活性测定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二元复配的除草效果,并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二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为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作物为水稻丰两优,供试杂草为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Nee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节节菜(Rotala indica(Willd.)Koehne)、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将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单剂及实施例1-5中的五个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所述比例为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的活性成分重量比。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浓度ga..i../kg)

试验时,将每种杂草种子30-40粒均匀放入盆中,覆土0.5cm,杂草培养期间应补充生长所需水分。于水稻3-5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后详细记录水稻及杂草的受害症状,药后20d,进行鲜重测量,并与对照处理相比较,计算鲜重防效。
试验结果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依据SUN,Y-P(孙云沛)法计算其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以浓度对数为X,病虫害防效机率值为Y,求回归方程。
实际毒力指数=标准药剂LD50/混剂的LD50×100
理论毒力指数=∑(供试药剂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剂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试验中以氰氟草酯为标准药剂。
判定标准: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120为增效作用。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混配对杂草的鲜重防效,结果见表2.
表2  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混配药后20d对杂草的鲜重防效

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
由表2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再通过公式计算其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见表3。
表3: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

由表3可知,处理C、D、E、F、G的共毒系数分别为:85.83、145.02、225.11、182.37、170.55,各处理的共毒系数均大于80,具有相加或加成作用;其中,D、E、F、G的共毒系数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处理E的共毒系数最大,达到225.11,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所以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按1:2~1:4比例混配均有增效作用,其中,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按1:3左右混配较为合适,对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实施例7:以本发明实施例4的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WG为例进行说明氰氟草酯·三 唑酰草胺复配对水稻茎叶处理的安全性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二元复配茎叶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为氰氟草酯与三唑酰草胺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作物为水稻丰两优;供试杂草为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Nee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节节菜(Rotala indica(Willd.)Koehne)、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试验时,将水稻种子20粒、每种杂草种子30-40粒均匀放入盆中覆土0.5cm,放入温室内培养(25-30℃),水稻苗和杂草培养期间应补充生长所需水分。出齐后留10株健壮的苗,待水稻苗长到3~4叶和杂草长到2~5时施药处理。
施药后,调查各处理水稻有无药害症状,若有则详细记录药害症状、等级,药后20天,测量各处理水稻鲜重,计算鲜重抑制率,以明确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
施药后详细记录杂草的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于药后20天,称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杂草的鲜重防效。
用DPS软件对药剂剂量的对数值与水稻鲜重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和抑制作物10%时的剂量ED10,及抑制杂草90%ED90,求出选择性指数。
选择性指数=ED10/ED90
安全性评价标准见表4,施药后3天观察,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高浓度3600mg/kg处理个别水稻心叶有轻微发黄,生长受到轻微抑制,其它浓度处理水稻生长正常;施药后7-12天,低浓度处理水稻长势正常,3600mg/kg处理水稻也慢慢恢复。施药后20天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WG对水稻的抑制作用见表5。
表4  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目测法评价标准


表5  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WG对水稻的抑制作用

处理质量浓度(mg/kg)20d抑制率(%) 2250.17 4500.46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WG9001.16 18003.52 36008.28对照清水/

表6  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WG对杂草的鲜重防效

由表6可知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之毒力回归方程、LD50,列于表7。
表7:毒力回归方程及LD50
处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D5095%置信区间AY=-0.2117+2.3505x0.9929164.9259143.3974-189.6865

由表7可知:60%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WG的LD50为:164.9259,95%置信区间为 143.3974-189.6865。
所以由表5、表6,通过DPS软件求得抑制水稻生长10%的ED10=4641.7702,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578.7927,选择性系数为4641.7702/578.7927=8.02>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水稻生长安全。
实施例8:田间药效试验
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冬前水稻返青期,杂草1-5叶不等期,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24%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F)剂量80、100、120、200毫升/亩,兑水40公斤/亩喷施,20、60天及成熟期目测水稻安全性及杂草防效,20、60天测诸防效,结果如下表8所示:
表8:除草效果

通过目测,水稻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水稻安全。
24%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OF 80毫升/亩对杂草的防效,10天达到80%以上,30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在水稻田80毫升/亩即可对杂草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其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相比较,扩大了杀草谱,其对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并降低了亩用量,从而大量降低了农本。
所以本发明的复配除草剂在水稻苗后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 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小,对人、畜、鸟类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另外,本发明的除草剂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是目前防治效果理想的复配除草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其有效成份是由氰氟草酯和三唑酰草胺组成,所述氰氟草酯、三唑酰草胺的重量比为115。本发明的复配除草剂既能防除水稻田以千金子、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还能防除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且除草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千金子和莎草科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并降低了亩用量,从而大量降低了农本,是一种理想的除草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