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以稻草为原料,采用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制备的稻草转化饲料及其工艺。 1970年,美国Burger首先报道了蛋白酶能刺激细胞增殖(引自《细胞繁殖的生物学》,第134页Renato Baserge著(美国),薛绍白等译。1985年12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1年,美国提出纤维素酶发酵生物工程设想,大量处理各种废纤维素,主要生产乙醇(引自《生物工程进展》,第41页,高庆生著,1986年4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所有的食草动物也正是依靠消化道内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把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
所有的生命代谢过程都是生化过程,一切生化过程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所谓酶,就是具有生化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每分钟酶能催化上百万的底物分子参加反应。
影响催化反应速度主要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和激活剂等。
一般说来,温度增加10℃。反应速度约增加1~3倍,其最适温度在37℃,温度范围控制在32℃~40℃之间。
最适PH值为6~8。
激活剂:精氨酸酶是(Mn2+)、磷酸酶是(Mg2+)。
甘氨酰甘氨酸二肽酶是(Co2+)、淀粉酶(Cl-)等(引自《生物学》,第102~113页,北京大学田清沫著。1985年7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引自《生物化学实验》,第140页的“酶促转氨的生化条件”,南京大学生物系编,1979年5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7年10月7日的《技术市场报》第二版的“技术市场信息速报(第165期)“登载了专利申请号86101265,其发明创造名称为“纯稻草饲料”一则技术转让消息。现部分摘录如下:
“本发明运用简单的仿生工艺,将稻草转化为高效能的纯稻草饲料。蛋白质达10%以上,脂肪达7%以上,增生18种基本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生化营养物质,其百分含量和可消化利用率均高于玉米、稻谷,能普遍饲养畜禽、水产动物”。
经文献检索得知。上述申请还没有公开。
而我们的发明其目的是使生化工程技术的设想成为一项适用性技术,使廉价的稻草科学地转化成优质的饲料。
本发明的原理阐述如下:
从稻草转化为饲料的全过程上看,主要概括为四点:
1.纤维素通过生化转变成糖份等,其主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有:淀粉 麦芽糖(二糖)葡萄糖(单糖) 乙醇
2.有益地吧侄ㄏ蚍敝秤胗幸娴奈⑸锉淮叨7置诔銎?催化作用的酶。並储存下大量的营养成份;
3.氮、糖份与菌种繁殖促成蛋质增加;
4.激活剂的合理使用。
稻草转化饲料的调制配方如下:
成份 百分数 a、碳酸氢铵 8×10-2% b、食盐 7×10-1% c、微量元素 6×10-4% d、酶 8×10-3% e、干稻草粉 100% f、温水 250% g、生石灰 7×10-1% h、稻草灰 1×10-1% i、盐酸 4×10-2%
碳酸氢铵在稻草转化饲料生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使其稻草所含14.65%的灰分中的氧化物变为碳酸盐类,使之游离出氧,形成多氧化物,使纤维还原分解成为糖类。糖经微生物的作用,在氮的参入下,一部份转为蛋白质,以菌体蛋白的形式存在。
稻草灰起催化、亲和性参与纤维素还原分解的作用。其中所含氢氧化钾亦起着调制稻草粉饲料的PH值的作用。
清淡的石灰溶液对稻草起一定碱化与软化作用,使其配制的稻草粉饲料的PH值调至到最适值。
生物体的一切代谢过程。实际上是一系列复杂的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的生化过程。
微量元素大都是起激活剂的作用。如Cl-是淀粉酶的激活剂。Mg2+是很多酶(各种磷酸激酶)的激活剂。这些无机离子可能是酶活性中的组成成份,也可能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桥梁。
微量的锰、锌、钴能促进生化反应,同时电是饲料中必须的微量元素。在仿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该氧化物表现为离子活性。並且主要是活性氧离子的活动直接作用于纤维素。解除纤维键。使其成为动物所消化的淀粉、糖份等。
以下对稻草转化饲料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述表2、表3和表4是对稻草转化饲料的调制配方表1的进一步说明:
表2成份 重量百分比(%) 成份重量百分比(%)碳酸氢铵7×10-2~8×10-2%氯化钴1×10-5~2×10-5%食盐6×10-1~8×10-1%氧化镁1×10-5~2×10-5%生石灰6×10-1~8×10-1%氧化锰5×10-5~7×10-5%稻草灰1×10-1~1.5×10-1%五氧化二钒2×10-4~3×10-4%盐酸2×10-2~4×10-2%氧化锌1×10-5~2×10-5%纤维素酶2×10-2~6×10-3%温水249~251%
续上表成份重量百分比(%)成份重量百分比(%)淀粉酶2×10-3~6×10-3%温水249~251% 麦芽糖酶2×10-3~6×10-3%干稻草粉99~101% 氢氧化钾1×10-5~3×10-5%碳酸氢钠3×10-2~5×10-2% 皆以稻草粉为100%。(干重)
表3成份重量百分比(%)成份重量百分比(%)碳酸氢铵7×10-2~8×10-2%温水249~251%碳酸氢钠3×10-2~5×10-2%五氧化二钒2×10-4~3×10-4%食盐6×10-1~8×10-1%菱锌矿1×10-5~2×10-5%生石灰6×10-1~8×10-1%菱锰矿5×10-5~7×10-5%稻草灰1×10-1~1.5×10-1%氯化钴1×10-5~2×10-5%盐酸2×10-2~4×10-2%菱矿1×10-5~2×10-5%稻草粉249~251%纤维素酶2×10-3~6×10-3%淀粉酶2×10-3~6×10-3%麦芽糖酶2×10-2~6×10-3%氧化锌1×10-5~3×10-5%
表4成份重量百分比(%)成份重量百分比(%)碳酸氢铵7×10-2~8×10-2%温水249~251%碳酸氢钠3×10-2~5×10-2%五氧化二钒2×10-4~2×10-4%食盐6×10-1~8×10-1%氯化钴1×10-5~2×10-5%生石灰6×10-1~8×10-1%氯化镁1×10-5~2×10-5%稻草灰1×10-1~1.5×10-1%氧化锌1×10-5~2×10-5%盐酸2×10-2~5×10-2%纤维素酶2×10-2~6×10-2%稻草粉249~251%淀粉酶2×10-3~6×10-3%碳酸钾1×10-5~3×10-5%麦芽糖酶2×10-3~6×10-3%氧化铜5×10-6~1×10-5%菱铁矿1×10-3~2×10-3%
本发明制备工艺如下(以表3为例):
1.先取0.6kg食盐与2g纤维素酶、2g淀粉酶、2克麦芽糖酶拌匀(如果有新鲜的牛肚、猪肚、牛肠或猪肠,可用食盐0.6从所述牛肚、猪肚、牛肠或猪肠上洗下纤维素酶、淀粉酶和麦芽糖酶),放入62.5kg温水中拌匀(严禁使用开水);再加进20g盐酸,拌匀;将干稻草粉分批浸泡再拌匀。其目的是初次激活蛋白原与淀粉酶等,使蛋白质变性。
2.取温水62.5kg,加进氯化钾0.02g,慢慢地倒入所述温水中,並拌匀。其目的是再次激活淀粉酶等。
3.取温水125kg,加进菱锌矿0.02g,菱铁矿0.01g,菱锰矿0.07g,菱镁矿,氯化钴0.01g,拌匀;再加稻草灰0.1kg,拌匀;最后加碳酸氢铵0.08kg,轻轻地拌匀。目的在于酶被激活,菌体与微生物被催动,最终纤维素转化成氨基酸,附产物有乙醇等的生成。
4.配好后的稻草转化饲料的PH值应为7-8。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下高蛋白酶可发挥其最大活性。
另外,在0~40℃范围内,酶所催化的反应服从温度升高反应速度一般会加快的规律。其酶活性最佳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饲料制作温度取为25℃左右。
5.拌匀后,应尽快用无毒塑料口袋等方法封装,原因是以防氮气过多挥发,保持良好的生态转化环境。
另外,上述工艺过程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七天后,就有一股扑鼻的醇香与酱香的气味挥发出来。十天后,稻草转化饲料的配制工艺就基本完成,即可开封投食喂养家禽。待用毕后,仍应封装好,转化还可进一步完善,直至一月、半年或更长时期。
下表给出了稻草转化饲料的分析结果:样品名称 稻草饲料送样日期 1987.9.18.样品重量 1000克(放冰箱备用)检验依据农业分析化学A.B彼坚布尔斯基著科学出版社项目 指标 结果粗蛋白含量分析 3.34%(干重)粗脂肪含量分析 1.46%(干重)
测试结果:重量百分比含量(W%)
续上表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已有技术的发酵是使淀粉作相应的生化转化。本发明是促使纤维素转化成各种营养成份,其实效较好。从上述化验结果上看,可与粮食的营养成份相比(参见《简明食品卫生知识手册》第156页的“主要植物性食物成份一表”,1986年5月由黑龙江科学出版社出版,孙士峻编)。另外,本饲料廉价、适用。
本发明涉及的稻草转化饲料可直接喂养鸡、鸭、鹅、鱼、猪和兔等畜禽(无需烧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