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有关一种服装裁剪方法,特别是裁剪裙基本(或基本纸样)的方法,即指一种采用量身新方式,且能适应体型体态差异,尺寸不同及式样变化而达成灵活运用,弥补体型缺陷的裁剪制图方法。 传统的服装裁剪制图方式的缺点是,采用的量身法不妥当、制图方式呆板、无法发现人体上的缺陷,故不能于制图时设法预先弥补,通常须于缝制过程中,经过试身及修改之处理,费时费事且易遭致损失,无法达成大量制作的生产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正确的量身新方式与裙基本型的制图方法,以提高服装制作的品质,减轻损失、损耗、增强生产、提高利润。同时,使服装制作者,于裁制任何裙装时,极具自信心,遇上体型体态差异、尺寸不同、式样变化等,都能随和顺应如流、灵活自如、轻松自然,在人体上的优缺点与式样的目的上,同时兼顾著会和式样的理想,舒适的穿著目的及装饰身体上的缺陷等的灵活公式,绝不呆板,裁制制图时,对任何式样的要求,均可容易达成,并可在制图程序中发现身体上的缺陷而预先设法弥补,不致于等到缝制完成后,才发现问题而无法补救。同时可使制成的衣服达到平顺、服贴、灵活舒适的穿著效果。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下述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以便对本发明地裁剪制图方法更易了解。
图1至图2为本发明裁剪制图方法所需部位尺寸量法示意说明图。
图3至图6为本发明裁剪制图方法的绘制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7及图8为本发明裁剪制图方法所得的裙基本型平面图。
图9至图14为本实施例所需部位尺寸量法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的裙裁片图制图过程及基本型完成图。
图16及图17为实施例适用不同体型的裁片图制图过程及基本型完成图。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图公式所需部位尺寸量法示意说明图,本实施例中所采用量身法的特点及其功效为:
量腰围①(图1):须在面前量,先固定腰围位置(裤头)然后确定腰围一圈的尺寸。
量小股围1②:须在面前量,腰线下约5公分处量小股围1-圈,注意两胁腰下是否平(均)衡。
量小股围③:须在面前量,腰线下约10公分处量小股围2-圈,注意两胁腰下是否平(均)衡。
量股围1④(图2):须在胁侧量,视股部最高处一圈,同时注意另一胁边是否平(均)衡,然后再由腰线量腰下长。
量臀围2⑤须在胁侧量,并且在裆范围量一圈,同时注意另一胁边是否平(均)衡,然后再由腰线量腰下长。
量裙长⑥:按胁边腰点往下至式样的要求长。
依据前述量身法所得的各尺寸数据,按照基本制图公式的下列绘图过程绘制基本型,请参阅图3以下各图,并参照下列说明,其中裙基本型的画法为:
首先,请参阅图3,由任意点(1)起直角线,画水平横线与垂直线,沿点(1)垂直线向下依所量的腰下长尺寸约5公分定点(2),并画横线由点(2)向左取小股围1尺寸的四分之一(视需要可加松宽份)得点(3);沿点(1)垂直线向下依所量的腰下长尺寸约10公分定点(4),并画横线由点(4)向左取小股围2尺寸的四分之一(视需要可加松宽份)得点(5);沿点(1)垂直线向下依所量的腰下长尺寸约22公分定点(6),并画横线自点(6)向左取臀围1尺寸的四分之一(视需要可加松宽份)得点(7);沿点(1)垂直线向下依所量的腰下长尺寸约28公分定点(8),并画横线由点(8)向左取臀围2尺寸的四分之一(视需要可加松宽份)得点(9);以下请参阅图4,自点(1)沿垂直线向下取裙长尺寸定点(10),并画横线为裙下摆,再取臀围1的尺寸点(7)作为点(11)(两点重合)画垂直线与下摆横线(10)相交得点(12);自臀围线点(11)向上以弯尺适当的段弯、胯画胁边弧线(13),绘线时应注意汇合下直线至圆滑适当后才决定绘出上弯弧线至横线(1)上端;自胁边弧线完成后总宽尺寸六分之一处,胯直角取胁角点(14);视腹部突凸的大小提高横线(1)得点(15)(如腰围66公分左右、小股围2为81公分左右者,提高0.5公分,如腰围比此各大5公分者,提高0.3公分,据此方式比例提高。若较此腰围、小股围2更小者,不必令横线(1)下降);以下请参阅图5,由点(1)沿垂直线向下取1.3公分得点(16);自点(1)沿横线向左取腰围尺寸四分之一长得点(17)为实际腰围尺寸,连接各点完成基本型(图8),其中记号处为尺寸外空份作为基本腰摺量;以下请参阅图6,若由小股围2的点(5)起,运用弯尺适当的段由上往下,胯过小股横线点(5),并注意弯尺下尾、指向、经过臀围线点(7)或(9)及所出的多少宽松份,以适当的斜度,画出A姿胁边(18),然后用角尺长边对合胁边(11)(18)线,令短边过裙摆宽尺寸三分之一处,画线裁角完成A姿胁边基本型如图7所示。
本发明裁剪制图方式的运作功能及功效说明如下:
(一)贴身窄摆运用法:按臀围.2尺寸的1/4宽,配合以上的弧度顺下,以弯尺胯绘,采用比较恰当的段上下兼顾,然后按弯尺下(臀围2横线稍下)约5公分处,接著直尺胯绘下直去。
(二)基本摺份运用法:①若式样要与基本型同宽者把基本摺份移动配分到适当的位置。如腹部地方为宜。若超过(2.5公分)以上者可分成二条以上的腰摺。②若式样打摺、活摺、在胁边者均可在本位上应用,不够者可按颈围线向上垂直,胁边式样若需更宽者,可从胁边伸出外加之。③若式样打摺或活摺在胁与中心以内者需要比基本摺再多时,从式样预定位置展开并视上下是否平行或上多下少均可自如利用它。
(三)横、直线切接运用法:①横切接在小股围线左右,可把基本摺份分配到适当之处并起来或让其成为活摺,其他则视式样而应用。②直线切接,不论展开打摺或左右切接或者在片中间内均可把基本摺份加入切接线。若上段平面下摆宽者可把基本片下摆视需要分线展开到所需的宽度,如半斜裙、正斜裙、圆裙等。若直型或A姿型而片内需摆摺、活摺等等按式样的位置切展至需要摺份量上多下少下多上少均可自由应用。但多要时应注意到基本位置,才不致于穿后呈现不良的情形。
(四)以本发明所述的量身法及裁剪制图公式与运作能使各种体态、体型、不同尺寸及样达到穿著后平顺、舒适、雅观、产品优良特殊的功效。
另举一实施例亦即本发明实际实施的状况作为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请参阅图9到附图14,为本发明裁剪制图方法所需部位尺寸量法示意说明图,本实施例中所采用量身法的特点及功效为:
量腰围(A):以3公分左右宽而稍有硬性的片带,束紧腰部,并将片带两头交叠在前身侧边腰,于束紧腰带上面用皮尺绕围一圈的尺寸(例如72公分);
量下腹围二(C);以腰围(A)下方的腹股较突部位为据,以一圈量(例如92公分)。然后由腰围(A)沿胁边量下至腰下腹围二(C)止,其尺寸称为腰下长一(C1)(例如10公分)。
量腰下腹围一(B):取腰围(A)至腰下腹围二(C)的中点,以一圈量(例如84公分)。然后由腰围(A)沿胁边量下至腰下腹围一(B)止,其尺寸称为腰下长一(B1)(例如5公分)。
量臀围二(E):以臀部最凸端部位绕围一圈量(例如96公分)。再以能垂平的片纸或布块等,围靠在人体的左右胁边(请参阅图10)让片物自腹部垂下随身形围著,再于原量臀围二(E)处,以皮尺跨在所围的片物上围绕一圈,量取臀围二凹份(E1),然后由腰围(A)沿胁边量下至臀围二(E)(E1)为止,其尺寸称为腰下长四(E2)(例如23公分)。
量臀围一(D):取臀围二(E)上方与腰下腹围二(C)下方中间部位,绕量一圈(例如95公分)。然后由腰围(A)沿胁边量下至臀围一(D)止,其尺寸称为腰下长三(D1)(例如17公分)。
量臀围三(F):以股裆大腿部位,绕左右双腿外边一圈量(例如94公分)。然后由腰围(A)沿胁边量下至臀围三(F)止,其尺寸称为腰下长五(F1)(例如29公分)。
量胁长(H):由腰围(A)束靠腰部的片带下边,沿胁边量下至地平的长度(例如99公分)。
量前长(G):由腰围(A)前身中心量下至地平面(例如98公分)。
量后长(I):由腰围(A)后腰线垂下经臀部较大部位至地平面(例如97公分)。
量侧胁腰下形状:请参阅图12、图13及图14,定腰围(A)的侧胁点为(AA);腰下腹围一(B)的侧胁点为(BB);腰下腹围二(C)的侧胁点为(CC);臀围二(E)的侧胁点为(EE);臀围三(F)的侧胁点为(FF),以自由规尺靠着侧胁,自腰部(A)往下至臀围三(F)下而印出侧胁弯形。或者用直尺(J)胯靠在侧胁较突部位,依体型例如图示的(S)(M)(L)等,令直尺(J)胯靠突出部位而与地面成垂直函盖腰部(A)至臀围三(F)间,然后量取直尺(J)至胁点(BB)的水平距离为胁弯尺寸(K1);直尺(J)至胁点(CC)之水平距离为胁弯尺寸(K2);直尺(J)至胁点(EE)之水平距离为胁弯尺寸(K3);直尺(J)至胁点(FF)的水平距离为胁弯尺寸(K4)。
依据前述量身法所得的各尺寸数据,按照本制图法的下列绘图过程,绘制裙裁片图的基本型,请参阅附图15、附图16及附图17,并参照下列说明,其中裙裁片图基本型的画法为:
请参阅图15,为前身片(T)及后身片(R)二分之一的制图,于上方画任意水平横线(1),线长应超过臀围二(E)尺寸的四分之一,于水平横线(1)的一端(左右均可,本例中取左端)用直角尺胯靠往下画垂直线(2),取腰下长(E2)尺寸(例如23公分)自水平横线(1)沿垂直线(2)向下定点(3),然后由点(3)向右画水平横线(4),取臀围二(E)尺寸的四分之一(例如96公分除4等于24公分)自点(3)沿水平横线(4)向右定点(5);过点(5)画垂直线(6)为后身片(R)中心直线,向上与水平横线(1)相交得点(7),向下至预期裙基本型长的横线;以臀围二(E)尺寸与臀围二凹份(E1)尺寸相差额的二分之一(例如100公分减96公分除2等于2公分)自点(5)向右沿水平横线横出为点(8),过点(8)画垂直线(9)为前身片(T)中心直线,向上与水平横线(1)相交于点(10),向下至裙基本形长横线;比较前长(G)尺寸(例如98公分)与胁长(H)尺寸(例如99公分),若G尺寸比(H)尺寸短者(例如1公分),取差额尺寸自水平横线(1)与前身片(L)中心直线(9)的交点(10)沿垂直线(9)向下定点(11)并画水平线与垂直线(6)相交得点(47),而若(G)尺寸较长于(H)尺寸时(例如0.5公分),即取该差额尺寸自水平横线(1)与前身片(L)中心直线(9)的交点(10)向上沿垂直线定点(11)(如附图9所示)为前身片(L)的中心顶点;比较后长(I)尺寸(例如97公分)与胁长(H)尺寸(例如99公分),若(I)尺寸较短于(H)尺寸(例如短2公分),取差额尺寸自水平横线(1)与后身片(R)中心直线(6)的交点(7)往下沿垂直线(6)定点(12)为后身片(R)中心顶点;取腰下长(F1)尺寸(例如29公分)自水平横线(1)与左胁边垂直线(2)的交点(45)向下沿垂直线(2)定点(13),然后由点(13)向右画水平横线(14),与后片中心直线(6)相交得点(15);由点(15)向左沿水平横线(14)取臀围三(F)尺寸的四分之一(例如94公分除4等于23.5公分)定点(16);由点(45)向下沿垂直线(2)取腰下长二(C1)尺寸(例如10公分)定点(17),及自点(11)向下沿前身片中心垂直线(9)取腰下长二(C1)尺寸定点(18),然后画斜线(46)连接点(17)(18)并与垂直线(6)相交得点(49),再画斜线(50)连接(5)(18);自点(45)向下沿胁边垂直线(2)取腰下长一(B1)尺寸(例如5公分)定点(19),及自点(11)向下沿前身片中心直线(9)取腰下长一(B1)尺寸定点(20),然后画斜线(21)连接点(19)(20)并与垂直线(6)相交得点(48);自点(45)向下沿胁边垂直线(2)取腰下长三(D1)尺寸(例如17公分)定点(22),然后由点(22)向右画水平横线(23)与后身片中心直线(6)相交得点(24),并延伸与斜线(50)相交得点(25);由点(12)往下沿后身片中心直线(6)取腰下长一(B1)尺寸(例如5公分)定点(26),然后画斜横线(27)连接点(19)(26);自点(12)往下沿后片中心直线(6)取腰下长二(C1)尺寸(例如10公分)定点(28),然后画斜横线(29)连接点(17)(28);于前身片中心直线(9)与后身片中心直线(6)间,取点(11)至点(47)的中点为点(30),取点(20)(48)的中点为点(31),点(18)(49)的中点为点(32),点(25)(24)间的中点为点(33);自点(30)向左上斜量,取腰围(A)尺寸的四分之一(例如72公分除4等于18公分)定点(34);自点(31)向左沿水平横线(21)取腰下腹围一(B)尺寸的四分之一(例如84公分除4等21公分)定点(35);自点(32)向左沿横线(46)取腰下腹围二(C)尺寸的四分之一(例如92公分除4等于23公分)定点(36);自点(33)向左沿横线(23)取臀围一(D)尺寸的四分之一(例如95公分除4等于23.75公分)定点(37);由点(17)向右沿横线(46)取胁弯(K2)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0.8公分除2等于0.4公分)定点(41),由点(19)向右沿横线(21)取胁弯(K1)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2.4公分除2等于1.2公分)定点(40),然后以弯尺或规尺或其他工具用适当弧度自臀围一(D)横线(14)的点(13)向上过点(41)(40)画胁边弧弯线(38)至水平横线(1)相交得点(39);用有弯弧形的尺自点(11)向左画水平横线至点(39)的三分之一处,然后用弯弧画弧线至点(39),为前身片腰线(42);再用同样方法画点(12)至点(39)的后身片腰线(43);取欲求裙长尺寸(例如60公分)自水平横线(1)量下至下摆画水平横线(44)与垂直线(2)、(16)、(9)分别相交得点(47)(46)(45);拷前身片后身片图的基本型轮廓线,前身片型(L)自点(11)沿垂直线(9)直下至下摆横线(44)的交点(45),再转左沿横线(44)至左胁边点(47)转往上至点(3)沿胁边弧弯线(38)过点(41)(40)至点(39),再向右沿弧形腰线(42)至点(11)相接;于横线(21)(46)(23)(4)(14)等及点(18)至点(5)斜直线及点(34)(35)(36)(37)(16)等记号;后身片型(R)自点(12)沿垂直线(6)直下到点(46)转左沿横线(44)至点(47)转上至点(3)然后沿胁边弧弯线(38)过点(48)(41)(40)至点(39)再转向右沿腰线(43)至点(12)交点;于斜横线(27)(29)(23)(4)(14)等及点(34)(35)(36)(37)(16)等记号;而点(34)至点(39)、点(35)至点(40),点(36)至点(41)及点(37)至点(48)等的尺寸则为剩余份,作为腰摺份量。
以下请参阅图16及图13,其中臀围三(F)的侧胁点(FF)为最突出者(例如图13中的(M)),自点(13)向左沿水平伸出取(K3)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1公分除2等于0.5公分)为据定点(M1),然后过点(M1)画垂直线(M0)向下与摆下横线(44)交接,向上至腰下腹围一(B)横线(21)的延线为止与横线(4)(23)(19)(21)等分别相交得点(M2)(M3)(M4)及(M5)等;自点(M2)取(K3)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1公分除2等于0.5公分)向右沿横线(4)定点(M6),自点(M4)取(K2)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4公分除2等于2公分)向右沿横线(19)定点(M8),自点(M)取(K)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6公分除2等于3公分)沿横线(21)向右定点(M9);然后以适当弯尺画弧线连接点(M1)(M6)(M8)(M9)延伸与水平横直线(1)相交于点(M10),完成M型身材裙基本型胁边弧线。
以下请参阅图17及图14,其中腰下腹围二(C)之侧胁点(CC)为最为突出者,(例如图14中之(L))于腰下腹围二(C)横线(19)的点(17)向左延伸,取(K3)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2公分除2等于1公分)定点(L1),然后过(L1)点画垂直线(L0)向下至下摆横线(44),向上与水平横线(1)相交并与横线(21)相交得点(L2);然后自点(L2)向右沿横线(21)取(K1)尺寸的二分之一(例如1公分除2等于0.5公分)定点(L3),并由点(L1)往上以适当弧度之弯尺过点(L3)画弧形线(L4)至水平横线(1)得交点(L5),完成(L)型身材裙基本型胁边弧线。
根据本发明所述量身法所求得的部位尺寸及配合本发明制图方式的运作。对各种体型、体态、尺寸不同及式样变化之下能灵活应对,顺利完成理想的目的,达到成品着穿后各式裙型平顺、舒适雅观的功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基本制图方式及裙裁片基本型制图法,为昔所无,且确能达成预期的功效。
惟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依据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运用,均应被认为属于本发明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