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由可塑磁性材料和粘性药膜组成的磁药治疗片,属于保健及治疗器械。 中国90106092.5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稀土磁渗药膏,它是将稀土非晶磁粉与外敷药物混合,与注塑剂一起轧成薄膜,再进行涂胶。其缺点是贴膏上的胶体阻断了药物与肌肤的直接接触,使药物无法渗透入皮下,被肌肤吸收,因此无明显的药疗作用。专利申请号CN91104517.1的一种药磁制造工艺,是在磁渗药膏上依靠磁场引力再吸附一片刚性磁体。
本发明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磁药治疗片,它是将治疗药物与粘性物质混合,涂布于磁性材料上,使药物直接与皮肤接触;及在传统膏上粘结磁性材料,起到磁疗与药疗的双重功效,克服了上述专利申请中治疗药物无法与肌肤直接接触的缺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把磁性材料与粘合剂混合,在练胶机中轧延成可塑性磁片,在充磁机上进行充磁。其次,把药物与胶粘剂混合,制成膏料,用涂膏机涂布于磁片上形成粘性药膜,再在粘性药膜上覆盖防粘材料,最后用冲床冲至一定规格;或在含有治疗药物的膏料层复盖裱背材料的传统贴膏上用粘结剂粘合磁性材料,形成具有磁疗、药疗的磁药治疗片。
附图1和附图2为两种工艺条件下磁药治疗片的剖面图。
在附图1和附图2中,磁药治疗片由磁性材料层1;粘性药膜2(含弹性体、粘着剂、填充剂、治疗药物及其它粘着物之辅助成分所组成);粘性药膜覆盖物3(可选择硬质纱布、玻璃纸、塑料薄膜或防粘纸等);裱背材料4(可以是漂白细布、无纺布或动物皮)所组成。
磁药治疗片所选用的治疗药物可以是中药和中药或中西混合药物,磁性材料层可以单极或多极充磁。
磁药治疗片利用磁力线刺激穴位或病变组织,使肌体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从而通经走络,调整病变部位的经络之气;同时磁场作用于药物,使药物离子的渗透能力增强,加快了病变组织的恢复,可治疗肩臂腰腿酸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儿童尿床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详细阐述发明制备的磁药治疗片及工艺过程。
实例一
附图中粘性药膜2的制法是:称取伤湿止痛流浸膏50g、水杨酸甲酯15g、薄荷脑10g、冰片10g、樟脑20g、芸香浸膏12.5g、颠茄流浸膏30g,另取3.7~4.0倍重的基质,在混和机中混合,制成粘性药膜料。基质由16.8%的一级生胶,16.8%地特级松香、19.7%的特级氧化锌、3.5%的凡士林、1.2%的无水羊毛脂、0.3%的液体石蜡、41.7%的汽油所组成。
附图中磁性材料层1由磁粉和生橡胶按0.5~5∶1的比例在粉料混合器中混合,然后轧制成厚为0.1~20mm的可塑性磁片,裁剪成所需规格,在充磁机上进行单极或多极充磁,充至磁性强度为1~1000高斯。
用涂胶机把粘性药膜料涂布在磁性材料层1上形成粘性药膜2,药膜厚为0.01~10mm。最后把塑料薄膜3复盖在药膜2上,制得磁药治疗片。病人使用时,揭下塑料薄膜3,把粘性药膜面贴在酸疼处或与疾病相关部位的皮肤上。12小时见效,二星期为一疗程。
实例二
将聚乙丁稀溶解于丙烷中制得胶粘液,按胶粘液的0.6~0.1倍加入降压西药,在带有搅拌桨的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制得粘性药膜料。
把磁粉与聚氯乙烯按1∶1~5的比例混合,在轧辊机中多次练制,制得片状磁体1,厚度为0.01~5mm。进行多极充磁,使磁体表面场强为0.1~1500高斯。用电动喷雾器把上述制得的粘性药膜料喷涂于磁片上,形成粘性药膜2,药膜层厚为0.05~5mm。然后用防粘纸3复盖于药膜2上,制得磁药治疗片。病人揭开防粘纸贴用在相关穴位上,可治疗高血压。
实例三
用我国传统贴膏,如麝香虎骨膏,在冲床上冲成φ10~20mm的圆片,在圆片中央的细布4上或药膜2上粘结一块φ5~10mm的磁片1,磁片厚为0.1~10mm,在药膜2上复盖塑料纸3,制得磁药治疗片。使用时撕下塑料纸,药膜面敷贴于身体不适部位,可治疗腰肌劳损、酸疼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