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贝壳首饰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贝壳首饰,属工艺美术首饰品的加工工艺及用该工艺制作的首饰。 用贝壳制做工艺品,早已为人熟知,它是利用了贝壳的天然色彩、形状,经过选料、贴样、雕磨、组型及装配制成各种式样的陈列工艺品。对这些贝壳工艺品的加工中,不采用防碎裂强化工艺、也无机械抛光工艺。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天然贝壳加工成适于人身佩带首饰的工艺方法及利用这种方法制出的贝壳首饰。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造贝壳首饰方法具体方案如下:包括下料、雕磨、平贴、镶嵌、摞叠的过程而成形的,其特点是在总工艺中还有对首饰半成品进行强化处理。即将首饰半成品,在其强度薄弱处涂上一层光蜡,再用布轮对其进行反复打磨,当打磨件温度介于50~80℃之间时,立即将打磨件放入20%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冷却,经过上述工序使首饰增加韧性,降低脆性,即提高强度。强化处理后将首饰半成品置于5%浓度的碱性溶液中漂洗5至10分钟后取出凉干,这样可清洗首饰半成品上的盐酸钙物质。为增加产品的艺术效果,经过清洗的首饰半成品凉干后进行上光处理即先用硬布轮配以粗蜡,以2830转/分以上的转速对半成品整体进行打磨,再用软布轮配以细蜡以1800转/分转速研磨,然后再用喷有酒精的棉纱轮打磨,继而再用干棉纱轮研磨,视贝壳首饰上形成一层珐琅层为止。
用贝壳首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贝壳戒指是一个打磨有一主平面和其两边相对称的辅平面的黄光螺环圈,在其主辅平面上平贴相应的茶江珧平板状料,采用快速粘接剂粘贴,然后再在主平面上经平贴后的茶江珧料面上摞叠夜光螺平板状料或在茶江珧面与夜光螺之间再摞叠小江贝。
用贝壳首饰的制造方法还可制造贝壳项链坠,其产品的结构是由白玉蛤料为底盘、以红黑相间地红口螺料块及珍珠贝料块所组成,将红口螺料块浮雕成动物的头部或植物的花形,将珍珠贝平板状料磨成动物身体形像或植物叶茎的形像,再将它们分别用平贴、镶嵌、摞叠工艺组合到底盘上,在底盘的反面亦浮雕成与正面的相应图形,即可成为项链坠。
用贝壳首饰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制造贝壳耳坠,其结构是由夜光螺,珍珠贝、黄光螺、茶江珧所磨制成的平板料,经平贴、镶嵌、摞叠的手工组合到一体后,再磨制成各种动、植物形像及几何图案的各种式样的耳坠。
本发明具有工艺性好、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易于控制、操作方便、流程短、生产成本低、取料容易,比现有的贝壳自然光泽更加晶亮夺目,比现有的首饰更加绚丽多彩,是又经济又适用的工艺美术品。
下面将结合用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制做贝壳戒指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描述。
一、下料与雕磨
1.先将黄光螺切割成做戒指的园圈。切割时黄光螺要正着摆放,把螺口朝里面,与砂轮形成90以上的角度,进行由上至下的割开。再以切割下来的截面为一条线,在相应的8mm~10mm距离上做平行切割,这就完成戒指圈的下料。
2.把下好料的黄光螺圈在砂轮上磨出一个主面,和沿主面二边磨出相对称的辅面,接着按主、辅面上的用料要求,将戒指面所需要用的茶江珧,夜光螺,按戒指面主辅之分,分别切割成大小不同规格,然后将它们磨成平板料。主面上用的茶江珧平板厚度要求在0.8mm以下,用的夜光螺平板料厚度在2mm以上。两个辅上用的茶江珧平板料为2mm~3mm以上。
3.将主、辅面料分别用“SA102”快速胶粘剂或“502”瞬间粘合剂与黄光螺圈粘贴在一起。然后按照图纸上图案要求,雕磨出不同花色和款式的戒指。
二、强化处理
把磨好的戒指环圈部位(即除主、辅面外处)用砂纸打磨一遍,在上面涂上一层光蜡。接着用麻布轮反复的打磨戒指圈(戒指面除外),使其产生热量,温度要求在50~80℃之间。然后迅速把它放入20%的盐酸水溶液中进行冷却(只能放入黄光螺圆圈部份,这样可以把贝壳的脆性降低,增强其韧性,提高强度。
三、上光
1.把经过强化处理的戒指放入以皂片或洗衣粉加温水调配成5%的碱水中浸泡5~10分钟,这样可以将盐酸水在贝壳表面与贝壳自身的钙质生成的盐酸钙物质清洗干净,使贝壳上的珍珠层更加透彻夺目。
2.待清洗过的戒指凉干后,便可以进行上光。即首先用硬布轮和粗蜡打磨,打磨需在高速转动轮上进行(即2830转/分以上),然后再用软布轮配细蜡在低速(1800转/分)中研磨。
3.用脱脂棉和纱轮,即先将脱脂棉紧紧地缠绕在电动机的轴杠上,宽度为40mm,厚度为30mm,然后用纱布在脱脂棉上缠绕3~5层,以把脱脂棉包严实为妥。将第一个棉纱轮上均匀的喷上酒精,温度以半干为宜,把经过上光处理的戒子,先用有酒精的棉纱轮打磨一下,以清除上光所残存的光蜡和污迹,然后再用第二个棉纱轮做净面造光,使贝壳上形成一层珐琅层,经这样处理比原有有的贝壳自然光泽更加晶瑩夺目,一件富有美感的贝壳戒指就制作完成。
项链坠的制作过程如下:
1.首先将贝壳白玉蛤或小江贝在沙轮上切割成25×40mm长方形,然后再将其磨成厚度为6~8mm的平板,做为项链坠的底盘用。
2.将红口螺平放螺口朝外,以螺底部为起点至螺顶止分成三等份,取其三分之一处(指螺底部分)在沙轮上切割,然后再以这条切割线为底线向上做一条垂直线进行切割,这样红口螺的黑红相间部分便展示出来。接下来把红口螺的黑红相间部分切割下来,把它磨成15×10mm厚为2mm的料面,再按照图案的要求用它来制做各种动物的头部、各种植物的花朵。
3.将珍珠贝在沙轮上磨制成1mm厚的平板料,按照图案色彩的要求选用不同颜色的料面,用它来磨制各种动物的躯体和各种植物的叶与茎。
4.把所有磨制好的图案部件用平贴、镶嵌、摞叠工艺技法用胶组合到底盘上。在底盘上与图案边缘处留出1mm的距离,然后以此处为基线按图案形态把底盘磨成和图案外形相符的形体来,这样项链坠的造形就突出了线与面的特点(线给人一种动感、面给人一种静感)使之整个图案产生了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最后把底盘的反面用浮雕手制成与正面相应的图案造形。
5.用直径为1.5mm钻头在其项链坠挂链部位钻孔,钻完孔后就在其部位进行强度处理。
6.接下来的项链坠强度与上光工艺处理方法与上述的戒指强化与上光工艺方法完全相同。
耳坠的制作过程如下:
1.首先把夜光螺、黄光螺、珍珠贝、大、小江贝、茶江珧等贝壳选好,然后再根据它们的弧度在上面找出最大的平面,将其在沙轮上切割下来,把大江贝、小江贝磨成2mm厚的平板料,把夜光螺、黄光螺、珍珠贝磨成厚度为1mm的平板料,把茶江珧磨成厚度为0.5mm的平板料。
2、把大江贝或小江贝平板料按图案磨成各种动植物及几何图案外形,用它来做为耳坠的底板,它的反正面就是耳坠的前后面。把茶江珧平板料磨成和底板外形一样的比例小于其1mm的两块料。根据图案具体适形要求而分别选择夜光螺、黄光螺、珍珠贝平板料并把它们磨成动植物或几何图案的形态,每种图案均为2个(即耳坠的前后两个面用)。
3.把所有磨制好的图案部件用平贴、镶嵌、摞叠工艺技法依次用胶组合到大江贝底板的两面上:大江贝(或小江贝)-茶江珧-夜光螺(或黄光螺、珍珠贝)。这样的用料搭配和组合其妙处是,突出了线与面这种耳坠造形艺术特点,使之赋予静与动的完美的和谐统一。
4.把用上述工艺制成的耳坠用直径1.5mm的钻头在其挂耳环部位钻孔,钻孔时要把耳坠放在水中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钻孔时钻头与贝壳摩擦产生热量造成贝壳断裂。钻完孔后就可以在其部位上进行强度处理。
5.接下来的耳坠强化及上光工艺处理方法与上述的戒指强度与上光工艺方法是完全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