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驱鼠、驱虫剂,特别是一种可用于谷物纤维包装材料的驱鼠、驱虫剂。 现有的驱鼠剂,如环己酰胺、四甲基秋兰姆、糠酸酯、氨基甲酸酯、放线菌酮等(江苏省卫生防疫站编:《江苏省灭鼠技术讲座资料》第10页,1986年9月。刘心机等编《老鼠、蚊子、蟑螂、臭虫的防治》第28页,福建科学出版社,1986年2月)均因有较强的毒性,或对人畜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所以不适于作为谷物包装材料和野外临时居所的驱鼠剂。这类驱鼠剂也无驱虫作用。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对人畜无害的驱鼠剂,以及制造这种驱鼠、虫剂的方法和本驱鼠剂的应用。这种驱鼠剂是利用中草药的天然成分,来干涉鼠类的嗅觉、味觉,从而改变鼠类的行为,达到驱鼠之目的。同时又可阻止麦蛾幼虫转化为成虫,兼起防制麦蛾的作用。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
取定量的成品驱鼠、虫剂(使用剂量以包装材料单位面积的含药剂量估算,其用量一般在1-100毫克/平方厘米。),用水或醇类稀释10-50倍后,加入适量的聚丙烯酸树脂(浓度为2%)稀溶液,以增强粘附作用。搅均匀后即可喷涂于纤维材料包装或帐蓬的外表面。即可达到驱鼠、虫之目的。
驱鼠、虫剂的制法如下:
1、鸦胆子素制剂:取定量的鸦胆子,经粉碎后,加有机溶剂(最佳为甲醇)萃取四次、用水萃取一次,集中其萃取液蒸馏得浓缩提取物,用石油醚或己烷脱脂后,得鸦胆子素胶状制剂。
2、薄荷油制剂:取适量薄荷草,经粉碎、萃取、蒸馏、脱脂后(工艺与制法1、所述的相同),即得薄荷油制剂。
3、苦参制剂:取适量苦参粉碎、萃取、蒸馏、脱脂后即得(工艺与制法1、所述的相同)。
4、茴香油制剂:取适量茴香草粉碎、萃取、蒸馏、脱脂后即得(工艺与制法1、相同)。
5、野菊花制剂:取适量野菊花,经粉碎、萃取、蒸馏、脱脂后即得(工艺与制法1、相同)。
然后按以下配比配制成品驱鼠、虫剂:
鸦胆子素制剂 30-60%(重量);
薄荷油制剂 30-60%(重量);
苦参制剂 3-6%(重量);
茴香油制剂 3-6%(重量);
野菊花制剂 1-25%(重量);
水或醇 5-25%(重量);
各组分总和为100%(重量)。
本发明的五种中草药,除鸦胆子素尚不为一般人所知外,基本上都是人们经常服用地中草药;而鸦胆子素已由我国的《中草药》杂志(1979年11期,第一报、1980年12期,第二报、1980年12期,第三报、1983年5期,第四报)所刊的李铣、许洪霞、孙毓庆等所撰论文证明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1984年修订),对鸦胆子素作了体外基因实度试验、体内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内生殖细胞遗传损伤性试验,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其存在遗传毒性的可能性较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选用驱鼠剂的用量以包装袋面积每50毫克/平方厘米计算,此用量的药剂用水或醇稀释约20倍,加入适量的聚丙烯酸树脂(2%)稀醇溶液,搅拌均匀后,喷涂在谷物麻袋表面,经观察一年,基本无被老鼠咬破的现象。对比组中未施药的麻袋,装谷物后被鼠咬破率达30-40%,谷物损失率达5%。
上述喷过药的麻袋,装谷后一年,未发现有虫蛾飞出。而在对比组的未施药的麻袋中所装的谷物,在当年的6-9个月,就飞出蚕蛾,以包装袋面积计算,每10平方厘米出虫量为2.2只。
实施例2:
取用驱鼠、虫剂适量,此量以野外用帐蓬的总面积计算。此用药量为每100毫克/平方厘米,然后加入水以稀释此剂,稀释约10倍,再加入适量的粘附剂(浓度为2%的聚丙烯酸树脂稀醇溶液),搅匀后,即喷于帐蓬的内外两面,待干燥后即可防止帐蓬被老鼠咬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