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透水地砖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透水地砖。
背景技术
有的地砖在雨后的排水功能使得地面积水排出,方便行人行走;有的地砖具有蓄水功能,在天气干燥时释放水分调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有的地砖表面设有纹路以防滑,有的地砖则能够与地表牢固连接;随着气候变得恶略、城市排水需求增加,在这些功能中尤以排水功能最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兼具防滑、排水蓄水和连接牢固的优点,尤其是具有透水快速优点的地砖。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透水地砖,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导水层、蓄水层和连接层;所述导水层表面设置有导水槽,导水槽处设置有与蓄水层相连通的导水孔;所述蓄水层为多孔材料制成;所示连接层的底面设置有连续的突起;所述导水孔上下两端开口处均为喇叭口状向四周延展,喇叭口直径大于10mm,所述导水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光滑涂层。
下雨时,雨水从导水层上的导水槽流到导水孔中,进而流入蓄水层中,存贮在多孔材料的空隙中,待到干燥天气时自动释放出来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多孔材料可由多孔陶瓷、多空蛭石或陶土烧结而成,连接层底面的连续突起使得地砖与地面连接更牢固。
导水孔上下端的喇叭口状结构能够增大导水孔与入口处水的接触面积和出口处与蓄水层的接触面接,增大了雨水导入、收集和导出的速度,提升了地砖的排水性能。
导水孔内表面的光滑涂层使得污物、颗粒等不易吸附在导水孔上,因此导水孔不易堵塞,且清理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水槽呈不规则状交错在导水层表面,导水槽在导水层表面所占的面积与导水层表面的面积之比为1/6-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水槽呈同心圆状排列在导水层表面,导水槽在导水层表面所占的面积与导水层表面的面积之比为1/6-1/2。
导水槽同时起到防滑的作用,不规则排列和同心圆状排列能够在各方向上起到防滑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导水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蓄水层的厚度与地砖的厚度之比小于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蓄水层中设置有相间隔的支撑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层的底面还设置有锥状的紧固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层中设置有联通的导通孔。导通孔能够联通地基和大气的水气和热量,更好地调节地表的温度和湿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快速透水地砖兼具防滑、排水蓄水、调节温湿度和连接牢固等多种功能,尤其具有快速透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快速透水地砖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规则排列的导水槽示意图;
图3为同心圆状排列的导水槽示意图;
图中,1-导水层、11-导水槽、12-导水孔、2-蓄水层、21-支撑柱、3-连接层、31-突起、32-紧固钉、33-导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快速透水地砖,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导水层1、蓄水层2和连接层3;所述导水层1表面设置有导水槽11,导水槽11处设置有与蓄水层2相连通的导水孔12;所述蓄水层2为多孔材料制成;所示连接层3的底面设置有连续的突起31;所述导水孔12上下两端开口处均为喇叭口状向四周延展,喇叭口直径为12mm。
所述导水槽11呈不规则状交错在导水层1表面,导水槽11在导水层1表面所占的面积与导水层1表面的面积之比为1/6。
所述导水槽11的横截面为圆弧型。
实施例2:一种快速透水地砖,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导水层1、蓄水层2和连接层3;所述导水层1表面设置有导水槽11,导水槽11处设置有与蓄水层2相连通的导水孔12;所述蓄水层2为多孔材料制成;所示连接层3的底面设置有连续的突起31;所述导水孔12上下两端开口处均为喇叭口状向四周延展,喇叭口直径为15mm。
所述导水槽11呈同心圆状排列在导水层1表面,导水槽11在导水层1表面所占的面积与导水层1表面的面积之比为1/2。
所述蓄水层2的厚度与地砖的厚度之比为1/4,蓄水层2中设置有相间隔的支撑柱21。
实施例3:一种快速透水地砖,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导水层1、蓄水层2和连接层3;所述导水层1表面设置有导水槽11,导水槽11处设置有与蓄水层2相连通的导水孔12;所述蓄水层2为多孔材料制成;所示连接层3的底面设置有连续的突起31;所述导水孔12上下两端开口处均为喇叭口状向四周延展,喇叭口直径大于18mm。
所述连接层3的底面还设置有锥状的紧固钉32,所述连接层3中设置有联通的导通孔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