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式立交桥.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64736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73914.X

申请日:

2015.05.25

公开号:

CN104831596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1C 1/04申请公布日:201508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04申请日:20150525|||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04

主分类号:

E01C1/04

申请人:

徐庆惠

发明人:

徐庆惠

地址:

538100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西湾大道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04

代理人:

刘小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沉浮式立交桥,所述立交桥适用于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对应甲、乙、丙、丁四个方向;所述立交桥包括地下人行通道、车道桥、高跨桥、圈形高跨桥和多个斜坡匝道,其中,地下人行通道位于十字路口交汇处地表的下方;车道桥置于地面,跨过地下人行通道;高跨桥浮于地面,跨过车道桥;圈形高跨桥浮于地面,跨过车道桥,并且环绕在高跨桥外,其具有四个端口,该四个端口分别对应甲、乙、丙、丁方向,并且每个端口均设置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多个斜坡匝道用于将高跨桥和圈形高跨桥与地面连通。本发明的立交桥具有节约土地成本、节约红绿灯投资、降低建筑施工和车辆通行的风险、提高车辆和人行的通行效率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沉浮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适用于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对应甲、乙、丙、丁四个方向;所述立交桥包括地下人行通道、车道桥、高跨桥、圈形高跨桥和多个斜坡匝道,其中,
地下人行通道位于十字路口交汇处地表的下方;
车道桥包括甲-丙走向的第一车道桥和丙-甲走向的第二车道桥,第一车道桥和第二车道桥相邻,并且均置于地面,跨过地下人行通道;
高跨桥包括丁-乙走向的第一高跨桥和乙-丁走向的第二高跨桥,第一高跨桥和第二高跨桥相邻,并且浮于地面,跨过车道桥;
圈形高跨桥浮于地面,环绕在高跨桥外,其具有四个相连通的端口,此四个端口分别对应甲、乙、丙、丁方向,并且每个端口均设置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
多个斜坡匝道包括四个第一斜坡匝道和八个第二斜坡匝道,高跨桥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斜坡匝道连通地面,圈形高跨桥每个端口的出口和入口分别通过第二斜坡匝道连通地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浮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甲-乙走向的第一右转车道、乙-丙走向的第二右转车道、丙-丁走向的第三右转车道、丁-甲走向的第四右转车道,该四个右转车道均设置在地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浮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人行通道呈H型,其包括隧道和四个进出通道,隧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方向的进出通道,进出通道将隧道与地面连通。

说明书

沉浮式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交桥,尤其涉及一种沉浮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以停让时间换取空间的通行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停让致车辆启动和刹车损耗增大,多次停让造成社会劳动时间被截停,人民宝贵的生命时间被空耗在车里,被截流在街道上发动着的车辆的尾气污染严重,街道限速致车辆行驶缓慢造成堵塞严重,车辆占道致容车量不足。立交桥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但是,高层结构的立交桥致施工风险和行车风险更高;占用道外土地的立交桥致成本更高,不利于城市道路十字路口通行方式改造,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先进的立交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沉浮式立交桥,该立交桥占用土地面积小,无需红绿灯导行,有效缓解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同时还提高了通行安全系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浮式立交桥,所述立交桥适用于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对应甲、乙、丙、丁四个方向;所述立交桥包括地下人行通道、车道桥、高跨桥、圈形高跨桥和多个斜坡匝道,其中,地下人行通道位于十字路口交汇处地表的下方;车道桥包括甲-丙走向的第一车道桥和丙-甲走向的第二车道桥,第一车道桥和第二车道桥相邻,并且均置于地面,跨过地下人行通道;高跨桥包括丁-乙走向的第一高跨桥和乙-丁走向的第二高跨桥,第一高跨桥和第二高跨桥相邻,并且浮于地面,跨过车道桥;圈形高跨桥浮于地面,环绕在高跨桥外,其具有四个相连通的端口,此四个端口分别对应甲、乙、丙、丁方向,并且每个端口均设置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多个斜坡匝道包括四个第一斜坡匝道和八个第二斜坡匝道,高跨桥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斜坡匝道连通地面,圈形高跨桥每个端口的出口和入口分别通过第二斜坡匝道连通地面。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沉浮式立交桥还包括甲-乙走向的第一右转车道、乙-丙走向的第二右转车道、丙-丁走向的第三右转车道、丁-甲走向的第四右转车道,该四个右转车道均设置在地面上。
所述地下人行通道呈H型,其包括隧道和四个进出通道,隧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方向的进出通道,进出通道将隧道与地面连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揭示了一种沉浮式立交桥,该立交桥包括地下人行通道、车道桥、高跨桥、圈形高跨桥以及多个斜坡匝道,其中地下人行通道建于地下并用于供行人通行,车道桥建于地面并用于供车辆直行,高跨桥浮于地面并用于供车辆直行,圈形高跨桥浮于地面用于供车辆转弯,多个斜坡匝道用于将高跨桥和圈形高跨桥与地面连通。由此可知,本发明的立交桥不占道外土地,节约土地成本;无需拆迁,特别适用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通车方式改造,节约红绿灯投资;人行通道建于地下,防雨、防晒同时节约顶盖投资;该立交桥为低层结构,可降低建筑施工和车辆通行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沉浮式立交桥的立体图。
图2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沉浮式立交桥的俯视图。
图3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沉浮式立交桥的地下人行通道的立体图。
图4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沉浮式立交桥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1-隧道,2-进出通道,3-第一车道桥,4-第二车道桥,5-第一高跨桥,6-第二高跨桥,7-第一斜坡匝道,8-第二斜坡匝道,11-第一右转车道,12-第二右转车道,13-第三右转车道,14-第四右转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沉浮式立交桥适用于十字路口,定义该十字路口对应于甲、乙、丙、丁四个方向,该沉浮式立交桥包括用于供行人通行的H形地下人行通道、用于供车辆直行的车道桥、用于供车辆直行的高跨桥、用于供车辆转弯或直行的圈形高跨桥、用于使高跨桥和圈形高跨桥连通地面的斜坡匝道、以及用于供车辆快速右转的地面右转车道,本发明的立交桥无需使用红绿 灯进行交通导行,无需停让,提高了车辆通过十字路口的效率。
H形地下人行通道位于十字路口交汇处地表的下方,其包括隧道1、四个进出通道2,隧道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进出通道2,进出通道2与地面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该四个进出通道2均为阶梯型通道。
车道桥包括甲-丙走向的第一车道桥3和丙-甲走向的第二车道桥4,第一车道桥3和第二车道桥4相邻,并且均置于地面,跨过地下人行通道;
高跨桥包括丁-乙走向的第一高跨桥5和乙-丁走向的第二高跨桥6,第一高跨桥5和第二高跨桥6相邻,并且浮于地面,跨过第一车道桥3和第二车道桥4;
圈形高跨桥浮于地面,环绕在高跨桥外,具体地,圈形高跨桥包括四个相连通的端口,该四个端口分别对应于甲、乙、丙、丁四个方向,并且每个端口均设置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其中,对应于甲方向的端口设有A出口和B入口,对应于乙方向的端口设有C出口和D入口,对应于丙方向的端口为E出口和F入口,对应于丁方向的端口为G出口和H入口。在圈形高跨桥的四个端口处,并且是出口和入口之间分别设置有分路区,因此,圈形高跨桥上有直行的DG路和HC路,右转的BC路、DE路、DG路、FG路和HA路,左转的BA路、DC路、FE路、HG路、X路和Y路,HC路和BC路的车辆可经X路进入DG路或DE路,FG路和DG路的车辆可经Y路进入HC路或HA路。
斜坡匝道包括四个第一斜坡匝道7和八个第二斜坡匝道8,第一高跨桥5和第二高跨桥6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第一斜坡匝道7,第一斜坡匝道7将地面与第一高跨桥5和第二高跨桥6连通,圈形高跨桥每个端口的出口和入口分别连接第二斜坡匝道8,第二斜坡匝道8将地面与圈形高跨桥连通。
地面右转车道包括甲-乙走向的第一右转车道11、乙-丙走向的第二右转车道12、丙-丁走向的第三右转车道13、丁-甲走向的第四右转车道14。
施工时,建设位于地面的车道桥,其桥面向两边延伸成5米,成倒梯形建设,桥底空间长7米、宽8米、高3米,桥面厚0.95米,两边建凹式椭圆桥墩半径0.5米、焦距为8米、高3米,墩桥间防震垫高0.05米,两侧加建设护栏。建设浮于地面上并且限高6米的高跨桥,其桥面长8米、宽8米、厚0.95米,空间限高为5米,中间建凹式椭圆桥墩半径0.05米、焦距为15米、高5米,墩桥间防震垫高0.05米;四个第一斜坡匝道7长36米、宽8米、高6米,在高跨桥和四个第一斜坡匝道7均两侧加建设护栏。建设浮于地面上并且限高6米的圈形高跨桥,其桥面长110米、宽3.5米、厚0.95米,空间限高为5米,桥下建凹式椭圆桥墩16个,椭圆桥墩半径0.05米、焦距为3.5米、高5米,墩桥 间防震垫高0.05米;八个第二斜坡匝道8长36米、宽3.5米、高6米,圈形高跨桥和八个第二斜坡匝道8两侧加建设护栏。建设沉于地面下限深4米的地下人行通道,其隧道1的空间长8米、宽7米、限高3米,隧道1两端建设两条梯级匝道,其长4米、宽7米、高1.5米,该两条梯级匝道的两侧为通往地面的4条呈阶梯形的进出通道2,其梯级匝道长7.5米、宽3米、高2.5米,隧道1的顶部为车道桥。
通行时,甲-乙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一右转车道11进行行驶,也可经第二斜坡匝道8和BC路进行行驶;甲-丙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一车道桥3进行行驶,也可经第二斜坡匝道8和BC路-X路-DE路进行行驶;甲-丁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第二斜坡匝道8和BC路-X路-DG路进行行驶
乙-丙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一车道桥3进行行驶,也可经第二斜坡匝道8和BC路-X路-DE路进行行驶;乙-丁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一斜坡匝道7和第二高跨桥6进行行驶,也可经过第二斜坡匝道8和DG路进行行驶;乙-甲方向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二斜坡匝道8和DG路-Y路-HA路进行行驶。
丙-丁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三右转车道13进行行驶,也可经第二斜坡匝道8和FG路进行行驶;丙-甲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二车道桥4进行行驶,也可经第二斜坡匝道8和FG路-Y路-HA路进行行驶;丙-乙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FG路-Y路-HC路进行行驶。
丁-甲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四右转车道14进行行驶,也可经第二斜坡匝道8和HA路进行行驶;丁-乙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一斜坡匝道7和第一高跨桥5进行行驶,也可经过第二斜坡匝道8和HC路进行行驶;丁-丙方向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时,可经过第二斜坡匝道8和HC路-X路-DE路进行行驶。
车辆需要掉头时,甲方向的可经BA路掉头,乙方向的可经DC路掉头,丙方向的可经FE路掉头,丁方向的可经HG路掉头。
行人经十字路口时,经过地下人行通道四向自由穿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立交桥不占道外土地,节约土地成本;无需拆迁,特别适用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通车方式改造,节约红绿灯投资;人行通道建于地下,防雨、防晒同时节约顶盖投资;该立交桥为低层结构,可降低建筑施工和车辆通行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沉浮式立交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沉浮式立交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沉浮式立交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浮式立交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浮式立交桥.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沉浮式立交桥,所述立交桥适用于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对应甲、乙、丙、丁四个方向;所述立交桥包括地下人行通道、车道桥、高跨桥、圈形高跨桥和多个斜坡匝道,其中,地下人行通道位于十字路口交汇处地表的下方;车道桥置于地面,跨过地下人行通道;高跨桥浮于地面,跨过车道桥;圈形高跨桥浮于地面,跨过车道桥,并且环绕在高跨桥外,其具有四个端口,该四个端口分别对应甲、乙、丙、丁方向,并且每个端口均设置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