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属于一种治疗脑囊虫病的中药新制剂范畴。 脑囊虫病是猪囊尾蚴侵犯人的大脑部位,寄居于大脑的不同部位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能使人发生癫痫、颅内压升高、精神失常、痴呆及昏迷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能导致死亡。本病发病率较高,而且没有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丙硫咪唑、吡喹酮及中药雷丸口服散剂等,治愈率约为50%,治疗中毒副反应较强,如出现头晕、头痛、发热及荨麻疹等,有癫痫、颅内压升高、肝肾功能障碍者不能应用。中药雷丸口服散剂能驱除肠道内的绦等寄生虫,是因为雷丸中含有一种蛋白分解酶能分解绦虫虫体蛋白,使虫头不能附着于肠壁而被排出体外。然而雷丸口服治疗脑囊虫病疗效较差,这是由于药物吸收人血达到杀灭囊虫效果,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受个体差异影响,不同人的药物吸收量会出现明显差异,而且难以控制,吸收多者会出现毒副反应;(2)雷丸中所含的蛋白分解酶遇到胃酸活性降低,加上受到胃肠道内食物等内容物和首过效应等干扰,会导致疗效不确切或药效出现波动;(3)雷丸口服散剂剂型古老,剂量难以掌握,不便工业化生产和贮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并制备一种新的可供静脉注射的中药雷丸粉针剂型,治疗时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管内,既能提高杀灭脑囊虫(包括皮下囊虫)的效果,又能保证给药剂量准确,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便于工业化生产和贮存,使中药雷丸的杀灭囊虫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脑囊虫病人提供一种疗效可靠,使用安全的中药新制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雷丸中的蛋白分解酶类成分用水溶剂提取出来,用乙醇作沉淀剂进行沉淀,再经过精制、活性炭吸附热原及除菌滤过等工艺,用冻干法制成疏松粉末、分装,即得可供静脉注射用的雷丸粉针剂。
由本发明制得的雷丸粉针剂具有以下特点:
1、该粉针剂治疗脑囊虫病疗效确切。经400余例脑囊虫病人临床观察,证明应用该粉针剂总有效率为98.4%,治愈率85%,特别是对颅内压升高病人也可应用,能较快消除脑囊虫病的症状,对脑室内囊虫疗效很好。而应用丙硫咪唑、吡喹酮等总有效率为80~90%,治愈率仅50%左右,而且症状消除缓慢,对脑室内囊虫疗效不佳(新医学1988年,第19卷第三期126~127页)。
2、该粉针剂毒副反应小,治疗中几乎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丙硫咪唑、吡喹酮等治疗则有头晕、头痛、发热及荨麻疹等反应。因此,该粉针剂使用上较为安全可靠。
3、该粉针剂系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内,其疗效不会受到胃酸、食物和个体差异等影响,具有作用迅速、疗效可靠及剂量准确等优点,这是雷丸口服散剂所无法达到的。
4、该粉针剂理化性质稳定,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和长时间贮存,加上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廉,能减轻病人地经济负担。
实施例1:
取雷丸粗粉100g,加入含20%(ml/ml)乙醇的蒸馏水120ml,使雷丸粗粉与溶剂比例为1∶1.2(g/ml),在10~40℃温度下密闭浸渍提取3~10日。压榨滤过,滤液加入无水乙醇作沉淀剂,使含醇量达到70%(ml/ml),放置24小时使沉淀完全,用超速离心(7000转/分)法收集沉淀。沉淀用注射用水(20℃)100ml溶液溶解后,加入0.5%(g/ml)活性炭,在搅拌下吸附热原30分钟,脱炭滤过。滤液经0.2μ孔径的微孔滤膜除菌滤过,灌装于10ml灭菌小瓶内(每瓶装量8ml),冷冻干燥、封口。即得每瓶相当于雷丸8g的粉针剂。
实施例2:
取雷丸粗粉100g,加入含20%(ml/ml)乙醇的蒸馏水120ml,搅拌均匀,于10~40℃温度下密闭浸渍提取3~10日。压榨滤过,滤液加入无水乙醇作沉淀剂,使含醇量达到70%(ml/ml),放置24小时使沉淀完全,用滤纸抽滤收取沉淀。沉淀用注射用水(20℃)100ml溶液溶解后,加入0.5%(g/ml)活性炭,在搅拌下吸附热原30分钟,脱炭滤过。滤液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5%(ml/ml),放置12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用超速离心(8000转/分)法收集沉淀,冷冻干燥,在无菌条件下分装于10ml灭菌小瓶内(每瓶装量8ml),使每瓶相当于雷丸8g,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