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电疗器械,特别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晕车、晕船等运动病的穴位电刺激仪。同时也可广泛用于前庭疾病的刺激治疗仪。国际分类号为A61N1/36。 晕船、晕车是许多人常遇到的问题,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目前通常采用口服药的治疗方法,由于口服药的作用仅限于制止恶心及呕吐,并有头晕、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电刺激仪治疗运动病的机理是阻断运动病在中枢神经的传入途径,是一种治本又治末的方法,没有副作用。经电刺激穴位,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提高人在异常状态(乘车、船等)下的应激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研制一种便于携带、易于使用及调节、无痛感、无副作用的电刺激仪,以减轻运动病,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
本发明的电刺激仪是由电源、方波发生器、矩形波发生器、脉冲发生器以及电流输出电路五部分组成。
图1为本发明电刺激仪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电源Vs由4节5号电池作电源,体积小,调节容易,便于携带。
方波发生器由与非门Ⅰ、Ⅱ、Ⅲ,电源R1、Rs1,电容C1组成,该部分的作用是产生方波并提供电流脉冲的频率,且波频可变。波频由电位器R1决定,该频率也是输出脉冲串的频率。
矩形波发生器由Ⅰ′、Ⅱ′、Ⅲ′,电阻R2、R3、Rs2,二极管D′及电容C2组成,产生的矩形波通过开关K1与单稳多谐振荡集成块122地CLR端相连,当K1接通该矩形波发生器时,输出的脉冲波为断续脉冲波。
脉冲发生器由集成块122、C3、D2及电位器R4组成,122的作用是产生脉冲串,脉冲宽度由R4调节。
电流输出电路由三极管T1、电阻R5、变压器及电位器R6组成,输出幅度由R6决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电刺激仪向人体提供刺激信号主要是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宽可变的脉冲串,除此以外,还可以是方波(500HZ左右最佳),也可以是有规律的其他波形如梯形波、三角波等。通常最佳采用双向脉冲波,以减少电极极化及组织的电解腐蚀。脉冲串的频率为20-500HZ,脉冲宽度为0.1-0.5ms。电流输出幅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皮肤组抗及作用部位,同时也取决于个体差异,如患病的程度及患者对电刺激的接受性和耐受性。电流输出幅度为4mA-9mA。
电极从电流输出电路接至人体。电极与人体接触部位面积不少于1平方厘米。本发明的电刺激仪空载(电极间电阻无穷大)电压最大可至50V,因此对电极阻抗及电极-皮肤阻抗无需多加限制。同时由于所选用的波形及其参数,皮肤的容性阻抗很小。所以实际操作时只需将待刺激部位的皮肤,用水浸湿即可。电极采用镀铬钢片或导电橡胶,实施刺激时,将电极包以纱布,将纱布弄湿,直接置于所要刺激的部位。电极的固定可以用松紧带、夹子或粘布固定,实施时视具体作用部位而定。
电流输出幅度用波段开关R6调节,以防患者调节电流过量产生不适感。这样患者可以从小流量逐级增大到使自己舒适无痛感的程度,同时还可使患者掌握自身的最佳刺激度,下次使用就可直接设置在自己满意的档位。
患者可选用断续刺激的方式,增强刺激疗效。在持续刺激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人体有可能产生“适应”机制,此时虽有刺激,但患者不能象刚开始时那样,有较强的酸胀感、震动感,除非加大刺激。为避免这种情况,刺激仪可以短时间暂停(1秒至10秒),然后再恢复刺激。只要将开关K1接向矩形波发生器时,电刺激仪便输出断续的脉冲波,此时刺激仪便由持续刺激方式转为断续刺激方式。
电刺激仪产生的脉冲串或断续波,经调节、处理后通过电极作用于人体上与呕吐有关的穴(部)位是:耳垂、耳廓上的胃穴、隔穴、耳门、听官、内关、合谷、晕听区、平衡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