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互补锁.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263807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5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04470.9

申请日:

2015.07.10

公开号:

CN104989181A

公开日:

2015.10.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E05B 27/08放弃生效日:201712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27/08申请日:20150710|||公开

IPC分类号:

E05B27/08

主分类号:

E05B27/08

申请人:

陈锦春

发明人:

陈锦春

地址: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庆丰村七巷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代理人:

曾少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子互补锁,其包括锁体及圆柱形锁芯,所述圆柱形锁芯置于所述锁体内,且所述圆柱形锁芯包括轴向设置的锁芯孔以及沿所述锁芯孔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列的N组径向设置的弹子孔组。每组弹子孔组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锁芯孔两侧的第一弹子孔,每一所述第一弹子孔包括同轴连通的小孔及大孔,且所述小孔连通所述锁芯孔,所述锁体设有若干与所述大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弹子孔。除第N组外,至少一组弹子孔组的两个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一弹子结构,其余各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二弹子结构及一第三弹子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子互补锁,能更好的防撬和防技术性开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互补锁包括锁体及圆柱形锁芯,所述圆柱形锁芯置于所述锁体内,且所述圆柱形锁芯包括轴向设置的锁芯孔以及沿所述锁芯孔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列的N组径向设置的弹子孔组,其中,N为正整数;每组弹子孔组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锁芯孔两侧的第一弹子孔,每一所述第一弹子孔包括同轴连通的小孔及大孔,且所述小孔连通所述锁芯孔,所述锁体设有若干与所述大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弹子孔;除第N组外,至少一组弹子孔组的两个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一弹子结构,每一所述第一弹子结构包括第一弹子,每一所述第一弹子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弹头部、第一台阶部及第一弹尾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的直径,所述大孔的深度恰好等于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弹尾部的长度之和;其余各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二弹子结构及一第三弹子结构,每一所述第二弹子结构包括第二弹子及第二弹簧,每一所述第三弹子结构包括第三弹子及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弹子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弹子与所述第三弹子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外径,所述第二弹簧为小力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为大力弹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两两相邻两组弹子孔组之间呈“十”字交错设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弹子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一弹簧压盖,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弹尾部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压盖及所述第一台阶部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压盖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的边沿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弹子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压盖,每一所述第三弹子结构还包括第三弹簧压盖;每一所述 第二弹子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弹头部、第二台阶部及第二弹尾部,每一所述第三弹子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弹头部、第三台阶部及第三弹尾部;所述第二台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弹尾部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弹簧压盖及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压盖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的边沿处;所述第三台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的直径,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弹尾部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三弹簧压盖及所述第三台阶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压盖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的边沿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前端设有硬片层,所述硬片层通过两硬片销固定在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前端表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后端设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通过一拨动杆销与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后端进行固定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设有两固定销孔,所述两固定销孔通过安装两固定销来将所述圆柱形锁芯固定于所述锁体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互补锁还包括一转动定位结构,所述转动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钢珠及定位弹簧,一所述第一弹子孔的小孔密封形成密封端,所述定位弹簧夹设于所述密封端及所述定位钢珠之间,所述锁体设有与所述定位钢珠相适配的定位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设有与所述锁芯孔相适配的钥匙孔,所述钥匙孔的中部对称设置两圆弧缺口。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子互补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孔通过热处 理加硬。

说明书

弹子互补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子互补锁。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普通的弹子锁由锁芯、锁体、弹子以及弹簧构成,其中,锁芯和锁体内设有若干组径向的弹子孔,该弹子孔与设在锁芯上的锁芯孔连通,每个弹子孔内设有两个弹子,弹簧设置在弹子孔中位于锁体的一端,自然状态下,该弹簧将两个弹子抵紧在锁芯孔上,此时,每个弹子孔内的两个弹子的接触面位于锁芯内,锁芯不能转动;当插入相匹配的钥匙后,位于锁芯内的弹子的端部抵在钥匙的相应的牙槽上,使得各个弹子孔内的两弹子的接触面刚好与锁芯和锁体之间的配合面重合,锁芯可以转动。
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这种普通的弹子锁防撬性能差,且很容易进行技术性开锁,即人们可通过使用铁丝等开锁工具插进锁芯孔内拨动弹子孔内的弹子,使每个弹子孔内的两个弹子的接触面均位于锁芯和锁体的配合面上,逐一拨动每个弹子孔内的弹子,拨好其中一个弹子孔内的弹子后,转动一下锁芯,使该弹子孔内的弹子不能复位,然后再拨动下个弹子孔内的弹子,再转动一下锁芯,直至所有弹子孔内的弹子均被拨好,锁便可开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弹子互补锁,能更好的防撬和防技术性开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弹子互补锁,所述弹子互补锁包括锁体及圆柱形锁芯,所述圆柱形锁 芯置于所述锁体内,且所述圆柱形锁芯包括轴向设置的锁芯孔以及沿所述锁芯孔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列的N组径向设置的弹子孔组,其中,N为正整数;每组弹子孔组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锁芯孔两侧的第一弹子孔,每一所述第一弹子孔包括同轴连通的小孔及大孔,且所述小孔连通所述锁芯孔,所述锁体设有若干与所述大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弹子孔;除第N组外,至少一组弹子孔组的两个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一弹子结构,每一所述第一弹子结构包括第一弹子,每一所述第一弹子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弹头部、第一台阶部及第一弹尾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的直径,所述大孔的深度恰好等于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弹尾部的长度之和;其余各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二弹子结构及一第三弹子结构,每一所述第二弹子结构包括第二弹子及第二弹簧,每一所述第三弹子结构包括第三弹子及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弹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弹子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弹子与所述第三弹子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外径,所述第二弹簧为小力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为大力弹簧。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两两相邻两组弹子孔组之间呈“十”字交错设置。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每一所述第一弹子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一弹簧压盖,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弹尾部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压盖及所述第一台阶部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压盖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的边沿处。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每一所述第二弹子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压盖,每一所述第三弹子结构还包括第三弹簧压盖;每一所述第二弹子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弹头部、第二台阶部及第二弹尾部,每一所述第三弹子包括依次相接的 第三弹头部、第三台阶部及第三弹尾部;所述第二台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弹尾部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弹簧压盖及所述第二台阶部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压盖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的边沿处;所述第三台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的直径,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弹尾部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三弹簧压盖及所述第三台阶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压盖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的边沿处。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前端设有硬片层,所述硬片层通过两硬片销固定在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前端表面。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后端设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通过一拨动杆销与所述圆柱形锁芯的后端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所述锁体还设有两固定销孔,所述两固定销孔通过安装两固定销来将所述圆柱形锁芯固定于所述锁体内。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所述弹子互补锁还包括一转动定位结构,所述转动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钢珠及定位弹簧,一所述第一弹子孔的小孔密封形成密封端,所述定位弹簧夹设于所述密封端及所述定位钢珠之间,所述锁体设有与所述定位钢珠相适配的定位孔。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所述锁体还设有与所述锁芯孔相适配的钥匙孔,所述钥匙孔的中部对称设置两圆弧缺口。
作为上述弹子互补锁的改进,所述钥匙孔通过热处理加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弹子互补锁,其圆柱形锁芯包括N组两两对应设于锁芯孔两侧的第一弹子孔,其锁体设有若干与该第一弹子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弹子孔。多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 第二弹子结构及一第三弹子结构,通过两者的弹力差异达到本弹子互补锁锁上的目的。另外,除第N组外,至少一组弹子孔组的两个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一弹子结构,使得本弹子互补锁若插入与之不匹配的钥匙或工具时,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弹子会张开并伸到对应的第二弹子孔内,使得本弹子互补锁处于锁死状态,可见,本弹子互补锁能更好的防撬和防技术性开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弹子互补锁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弹子互补锁的锁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弹子互补锁沿A-A剖面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弹子互补锁沿B-B剖面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弹子互补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弹子互补锁沿C-C剖面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弹子互补锁的锁死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弹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弹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弹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所示弹子互补锁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4所示弹子互补锁的锁芯转动定位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弹子互补锁相适配的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子互补锁1。所述弹子互补锁1包括圆柱形锁芯11及锁体12,所述圆柱形锁芯11置于所述锁体12内。所述圆柱形锁芯11包括轴向设置的锁芯孔111以及沿所述锁芯孔111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列的N组径向设置的弹子孔组,其中,N为正整数。每组弹子孔组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锁芯孔111两侧的第一弹子孔112,每一所述第一弹子孔112包括同轴连通的小孔1121及大孔1122,所述小孔1121连通所述锁芯孔111,所述锁体12设有若干与所述大孔1122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弹子孔1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及图6所示,两两相邻两组弹子孔组之间呈“十”字交错设置,且多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112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一弹子结构13。每一所述第一弹子结构13包括第一弹子131、第一弹簧132及第一弹簧压盖133。如图8所示,每一所述第一弹子131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弹头部1311、第一台阶部1312及第一弹尾部1313。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台阶部1312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1121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1122的直径,所述第一弹簧132套设在所述第一弹尾部1313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压盖133及所述第一台阶部131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压盖133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1122的边沿处。另外,所述大孔1122的深度恰好等于所述第一台阶部1312与 所述第一弹尾部1313的长度之和,使得所述第一弹子131正常置于所述第一弹子孔112中时,所述第一弹子131不会外露于所述圆柱形锁芯11外。此时,如图6所示,两两所述第一弹子131共同遮挡所述锁芯孔111,此时,若用与钥匙不匹配的工具开启时,如图7所示,两两所述第一弹子131会张开并伸到所述锁体12中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弹子孔121内,使得所述弹子互补锁1处于锁死状态,可见,所述弹子互补锁1防撬,且很难进行防技术开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要满足除第N组弹子孔组外,至少一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112分别对应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弹子结构13,即可保证所述弹子互补锁1能更好的防撬和防技术性开启,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设置有所述第一弹子结构13的弹子孔组的组数及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节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弹子互补锁1的安全系数,对此所作出的任何变形,均属于本案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3所示,其余各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112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二弹子结构14及一第三弹子结构15。每一所述第二弹子结构14包括第二弹子141、第二弹簧142及第二弹簧压盖143,每一所述第三弹子结构15包括第三弹子151、第三弹簧152及第三弹簧压盖153。与所述第一弹子131的结构相似,如图9及图10所示,每一所述第二弹子141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弹头部1411、第二台阶部1412及第二弹尾部1413,每一所述第三弹子151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三弹头部1511、第三台阶部152及第三弹尾部1513。同样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台阶部1412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1121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1122的直径,所述第二弹簧142套设在所述第二弹尾部1413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弹簧压盖143及所述第二台阶部1412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压盖143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1122的边沿处。所述第三台阶部1512的直径大于所述小孔1121的 直径且小于所述大孔1122的直径,所述第三弹簧152套设在所述第三弹尾部1513上,且夹设于所述第三弹簧压盖153及所述第三台阶部1512之间,所述第三弹簧压盖153固设在对应的所述大孔1122的边沿处。另外,所述第二弹子1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弹子151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弹子141与所述第三弹子151的长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圆周形锁芯11的外径。所述第二弹簧142为小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152为大力弹簧,这样一来,由于所述第二弹簧142的弹力小于所述第三弹簧143的弹力,当所述锁芯孔111未插入钥匙时,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弹子152会将所述第二弹子142推到所述圆柱形锁芯11外,并进入所述锁体12中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弹子孔121内,达到锁上的目的。如图11所示,当所述锁芯孔111插入与之匹配的钥匙时,所有第一弹子131、所述第二弹子141及所述第三弹子151皆复位到所述圆柱形锁芯11内,与所述锁体12分离,此时处于开启状态。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圆柱形锁芯11的前端设有硬片层113,所述硬片层113通过两硬片销114固定在所述圆柱形锁芯11的前端表面,通过该硬片层113的设置,可对所述圆柱形锁芯11起到更好的防撬保护。所述圆柱形锁芯11的后端设有拨动杆115,所述拨动杆115通过一拨动杆销116与所述圆柱形锁芯11的后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杆115可起到传动反锁机构(未图示)的作用。如图5所示,所述锁体12还设有两固定销孔122,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两固定销孔122可通过安装两固定销117来将所述圆柱形锁芯11固定于所述锁体12内。如图4及图12所示,所述弹子互补锁1还包括一转动定位结构16,所述转动定位结构16包括定位钢珠161及定位弹簧162,一所述第一弹子孔112的小孔1121密封形成密封端,所述定位弹簧162夹设于所述密封端及所述定位钢珠161之间,所述锁体12设有与所述定位钢珠161相适配的定 位孔123。通过所述转动定位结构16及所述定位孔123的设置,可有助于所述弹子互补锁1开启或锁上时的转动定位。如图1所示,所述锁体12还设有与所述锁芯孔111相适配的钥匙孔124,所述钥匙孔124的中部对称设置两圆弧缺口1241。如图13所示,每一与所述弹子互补锁1相适配的钥匙2的中部皆设有缺口21,而两所述圆弧缺口1241的圆弧半径可决定所述缺口21的大小,因此,通过两所述圆弧缺口1241的设置,可起到防撬作用。另外,所述钥匙孔124通过热处理加硬后,可起到很好的防钻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弹子互补锁,其圆柱形锁芯包括N组两两对应设于锁芯孔两侧的第一弹子孔,其锁体设有若干与该第一弹子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弹子孔。多组弹子孔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二弹子结构及一第三弹子结构,通过两者的弹力差异达到本弹子互补锁锁上的目的。另外,除第N组外,至少一组弹子孔组的两个第一弹子孔分别对应设置一第一弹子结构,使得本弹子互补锁若插入与之不匹配的钥匙或工具时,两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弹子会张开并伸到对应的第二弹子孔内,使得本弹子互补锁处于锁死状态,可见,本弹子互补锁能更好的防撬和防技术性开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弹子互补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弹子互补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弹子互补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弹子互补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子互补锁.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子互补锁,其包括锁体及圆柱形锁芯,所述圆柱形锁芯置于所述锁体内,且所述圆柱形锁芯包括轴向设置的锁芯孔以及沿所述锁芯孔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列的N组径向设置的弹子孔组。每组弹子孔组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锁芯孔两侧的第一弹子孔,每一所述第一弹子孔包括同轴连通的小孔及大孔,且所述小孔连通所述锁芯孔,所述锁体设有若干与所述大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弹子孔。除第N组外,至少一组弹子孔组的两个第一弹子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