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263165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7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31166.0

申请日:

2015.08.26

公开号:

CN105064576A

公开日:

2015.11.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5/02申请日:20150826|||公开

IPC分类号:

E04B5/02

主分类号:

E04B5/02

申请人: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英保; 廖丽英; 张裕照

地址:

102209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大厦172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代理人:

白芳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后板中部设凸起的前板,前、后板外周边之间留有间隔,前、后板内均浇筑混凝土,前、后板内沿各自宽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钢筋,前、后板内沿各自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构件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钢筋,前、后板中的纵向、横向钢筋穿过混凝土形成钢筋网,前、后板钢筋网之间通过搭接钢筋连接,前板中纵向、横向钢筋两端伸出前板外。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构件,该构件中部厚度增加,构件内部预设相互连接的双层钢筋网,这样的构件整体结构强度好,运输和施工中不易断裂、损坏率低,有利于保证装配化建筑安全且降低了经济损失,同时,该构件不需现场加工,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1)包括后板(12)以
及位于后板(12)中部且凸起的前板(11),所述前板(11)、后板(12)的外周边之间留有
间隔,所述前板(11)、后板(12)内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前板(11)、后板(12)内沿各
自宽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前板(11)、后板(12)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钢筋(13),所述前
板(11)、后板(12)内沿各自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前板(11)、后板(12)宽度方向延
伸的横向钢筋(14、14'、14''),所述前板(11)、后板(12)中的纵向钢筋(13)、横向钢
筋(14)均穿过所述混凝土交叉形成钢筋网,所述前板(11)、后板(12)的钢筋网之间通过
搭接钢筋连接,所述前板(11)中纵向钢筋(13)、横向钢筋(14)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前板(11)
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12)
中横向钢筋(14')的一端伸出所述后板(12)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12)
中横向钢筋(14'')的另一端也伸出所述后板(12)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1)
内均布有若干个空腔(15),所述空腔(15)外周全部被所述混凝土包裹,所述前板(11)、
后板(12)中的所述钢筋网分别位于所述空腔(15)沿构件(1)厚度方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5)
内填充有轻质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材料为
聚苯乙烯泡沫板、发泡混凝土板、或聚苯颗粒板构成的板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5)
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1)、
后板(12)均为长方体,所述前板(11)的厚度为100~200mm。
9.利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由多块所述构件(1)沿其宽度方向两两无缝对接而成,相邻两个构件
(1)的前板(11)上伸出的横向钢筋(14)相互搭接,相邻两个构件(1)的对接处形成一
个沿构件(1)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6),所述凹槽(16)内设置钢筋网片(17)或钢筋笼
后浇筑有混凝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构成的装配式楼
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多块所述构件(1),多块所述构件(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两
对接,相邻两个构件(1)的前板(11)上伸出的横向钢筋(14)相互搭接,相邻两个构件(1)
的对接处形成一个沿构件(1)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陷部(18),所述凹陷部(18)底部存在沿
构件(1)长度方向延伸的间隙(19),所述凹陷部(18)底部铺设有覆盖所述间隙(19)的
后浇带模板(20),所述凹陷部(18)内设置钢筋网片(17)或钢筋笼后浇筑有混凝土。

说明书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造房屋部件用的较薄形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混凝土制作的预制钢筋混
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装配式楼板。

背景技术

住宅向产业化、集成化、装配化发展是目前中国住宅创新发展、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和
必然发展方向,也是住宅产业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的发展需要,住宅建筑的装配化是实现住宅
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住宅建筑整体的装配化建造,就迫切需要解决楼板装配问题。
传统的建筑楼板多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模板材料,而且还要在现场进行
钢筋铺设和浇筑混凝土,费时费力,建筑成本高。现有技术也有一种叠合楼板,通过拼接实
现楼板装配式施工,但是,这种叠合楼板厚度较薄,需要在施工现场拼接完成后上部再整体
浇筑一层混凝土,并在现场铺设一层钢筋,工作量大,施工复杂,而且由于厚度较薄,该叠
合楼板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容易断裂,损坏率高,经济损失较大,同时,对于较大跨度的楼
板来说叠合板的刚度也不够,不利于保证装配化建筑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该构件中部厚度增
加,且构件内部预设相互连接的双层钢筋网,这样的结构使得构件整体结构强度好,运输和
施工中不易断裂,大大降低了损坏率,减少了经济损失,有利于保证装配化建筑的安全,同
时,该构件不需现场加工,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量,保证了施工简单、方便、快捷。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所述构件包括后板以及位于后板中部且凸起的前
板,所述前板、后板的外周边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前板、后板内均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前板、
后板内沿各自宽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前板、后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钢筋,所述前板、后
板内沿各自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前板、后板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钢筋,所述前板、后板
中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均穿过所述混凝土交叉形成钢筋网,所述前板、后板的钢筋网之间
通过搭接钢筋连接,所述前板中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前板外。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中所述后板中横向钢筋的一端伸出所述后板外。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中所述后板中横向钢筋的另一端也伸出所述后
板外。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中所述构件内均布有若干个空腔,所述空腔外
周全部被所述混凝土包裹,所述前板、后板中的所述钢筋网分别位于所述空腔沿构件厚度方
向的两侧。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中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轻质材料。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中所述轻质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板、发泡混凝
土板、或聚苯颗粒板构成的板材。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中所述空腔为矩形。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其中所述前板、后板均为长方体,所述前板的厚
度为100~20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其中所述楼
板由多块所述构件沿其宽度方向两两无缝对接而成,相邻两个构件的前板上伸出的横向钢筋
相互搭接,相邻两个构件的对接处形成一个沿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钢
筋网片或钢筋笼后浇筑有混凝土。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利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其中所述
楼板包括多块所述构件,多块所述构件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两对接,相邻两个构件的前板上伸
出的横向钢筋相互搭接,相邻两个构件的对接处形成一个沿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陷部,所
述凹陷部底部存在沿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间隙,所述凹陷部底部铺设有覆盖所述间隙的后浇
带模板,所述凹陷部内设置钢筋网片或钢筋笼后浇筑有混凝土。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叠合楼板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
的构件中部加厚凸起,边缘处打薄,形成中部后,边缘薄的特殊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构件
的受力能力,同时,构件内部浇筑有混凝土,加厚的部分和较薄的部分内部均设置有穿过混
凝土的钢筋网,前后两层钢筋网相互连接,与混凝土一起形成构件内部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结
构,大大提高了构件的强度,而且,为便于构件之间相互对接形成楼板,凸起的前板中的钢
筋两端均伸出前板外。基于此,本发明的构件以及由该构件拼接而成的装配式楼板整体结构
强度高,抗断裂能力强,施工运输中不易损坏,大大降低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本
发明的构件在工厂预制而成,内部的钢筋也是预埋在构件内,不需在建筑施工现场再在构件
外部浇筑混凝土、铺设钢筋增强构件强度,因而使用本发明的构件,施工速度快,现场安装
方便,工作量少。另外,本发明的构件内部设置空腔,该空腔内有利于构件的保温隔音,同
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构件的自重,为施工提供了进一步的便利,能更好地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设
计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省略掉前板中钢筋后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内部钢筋分布情况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仰视局部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左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增设空腔的仰视局部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空腔内填充轻质材料的仰视局部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无缝对接使用状态图;

图11为图10的仰视局部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间隙对接使用状态图;

图14为图13的仰视局部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实施例三内空腔分布状态主视透视图;

图17为图16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构件1包括后板12以及位于
后板12中部且凸起的前板11,前板11、后板12的外周边之间留有间隔,即构件1的边部打
薄。相较现有的厚度均匀的薄板构件而言,本发明的构件1通过增加中部前板11的厚度,增
加了构件1的厚度,因而大大增强了构件1的强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受力较大时损坏。前板
11、后板12内均浇筑有混凝土,前板11、后板12内沿各自宽度方向自左向右布置有若干根
沿前板11、后板12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钢筋13,前板11、后板12内沿各自长度方向自上
而下布置有若干根沿前板11、后板12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钢筋14。前板11、后板12中的
纵向钢筋13、横向钢筋14均穿过混凝土交叉形成钢筋网,这样,前板11、后板12中各有一
层钢筋网,构件1中就有了两层钢筋网,前、后两层钢筋网之间通过搭接钢筋连接,两层钢
筋网连接起来后大大增强了构件1的强度、刚度,并优化了其抗裂性能。为便于和其他的构
件1或者墙体连接,前板11中纵向钢筋13、横向钢筋14的两端均伸出前板11外。

如图6、图7、图16、图17所示,为减轻构件1自重,方便施工,同时改善构件1的保
温隔音性能,构件1内均布有若干个空腔15,每个空腔15的外周全部被所述混凝土包裹,
即空腔15位于构件1内部浇筑的混凝土内。构件1的上、下、左、右四侧的外露面均为混凝
土,空腔15不显露于外,保证了构件1上、下、左、右边缘处的强度。空腔15沿构件1厚
度方向的前、后两侧,即前板11、后板12内分别布设有一层上述纵向钢筋13、横向钢筋14
构成的钢筋网,这样的布设方式便于钢筋网对空腔形成支撑保护,外力作用时会首先作用在
钢筋网上,避免了外力直接作用在空腔15上导致空腔15被损坏。优选的,为进一步避免空
腔15受力时塌陷造成构件1的损坏或断裂,增加空腔15自身的承压能力,可以在空腔15内
填充轻质材料,轻质材料可以选用聚苯乙烯泡沫板、发泡混凝土板、或聚苯颗粒板构成的板
材。

本实施例仅以空腔15为矩形为例进行说明,矩形便于施工且均匀分布在构件1内时有利
于保证空腔15各处承压能力均匀,因而有利于保证构件1的强度。但空腔15形状并不限于
此,可根据施工需求灵活变化,此处不一一列举。

如图2所示,上述前板11、后板12均为长方体,前板11的厚度为100~200mm,采用这
一厚度,既能保证构件1有足够的强度,又避免了厚度过厚导致构件1自重的增加。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后板12中横向钢筋14'的一端伸
出后板12外,这样,当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构件1单向连接或与其他建筑部件单向连接时,
在前板11中钢筋连接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后板12上的钢筋连接,这就大大增强了连接处的
强度,进一步满足了连接后建筑部件的受力要求,避免连接后的部件受力断裂。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与实施例二同理,为满足构件1双
向连接时的受力要求,后板12中横向钢筋14''的另一端也伸出后板12外,即横向钢筋14''
的左右两端均伸出后板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0至图12所示,为上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无缝对接的使用状态图,多块实施例
一、二的构件1沿其宽度方向两两无缝对接而成装配式楼板。具体地,两个构件1对接时,
实施例二的构件1的前板11上伸出的横向钢筋14'和与其相邻的实施例一的构件1的前板
11上伸出的横向钢筋14相互搭接,相邻两个构件1的对接处形成一个沿构件1长度方向延
伸的凹槽16,凹槽16内设置钢筋网片17或钢筋笼后浇筑有混凝土。由于两实施例中的构件
1尺寸均等,因此多块构件1拼接后的楼板上的凹槽16深度相同,这就为施工找平提供了极
大的便利,而且,横向钢筋相互搭接后再在两构件1连接处设置钢筋网片17或钢筋笼并浇筑
混凝土,这样的结构大大增强了凹槽16处的承载力,保证了两构件1对接之后连接处的强度。

如图13至图15所示,为上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间隙对接的使用状态图,这一使用状
态与上述使用状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多块构件1沿其宽度方向两两对接,相邻构件1左右两
侧相互间隔,多块构件1如此间隙对接构成另一种装配式楼板。具体地,实施例三的构件1
的前板11上伸出的横向钢筋14''和与其相邻的实施例二的构件1的前板11上伸出的横向
钢筋14'同上述无缝对接中一样相互搭接,实施例三的构件1的后板12上伸出的横向钢筋
14''和与其相邻的实施例二的构件1的后板12上伸出的横向钢筋14'也同上述无缝对接中
一样相互搭接,相邻两个构件1的对接处形成一个沿构件1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陷部18,凹陷
部18底部存在沿构件1长度方向延伸的间隙19,凹陷部18底部铺设有覆盖间隙19的后浇
带模板20,凹陷部18内设置钢筋网片17或钢筋笼后浇筑有混凝土。施工建筑所需的楼板跨
度较大,受力要求更高时,采用上述间隙对接的方式可以节省构件1的使用数量,降低施工
成本,为同时保证对接后形成的楼板的强度,防止楼板受压断裂,间隙19处设置后浇带模板
20,使间隙对接的两个构件1之间也形成底部封闭的凹陷部18,此凹陷部18的作用即等同
于上述凹槽16,这样,就可以如无缝对接一样在凹陷部18内设置钢筋网片17或钢筋笼并浇
筑混凝土。

根据实施例二、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采用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单独做上述对接,
或者将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三混合起来对接成装配式楼板时,前板11中的横向钢筋搭接即
可,后板12中的横向钢筋则根据其具体伸出情况参照上述使用方法做适当变化,后板12中
伸出的横向钢筋可以相互搭接,也可以插入相邻构件1中,具体实施情况根据构件1的排列
布置情况而定,此处不一一列举。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
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
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后板中部设凸起的前板,前、后板外周边之间留有间隔,前、后板内均浇筑混凝土,前、后板内沿各自宽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构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钢筋,前、后板内沿各自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沿构件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钢筋,前、后板中的纵向、横向钢筋穿过混凝土形成钢筋网,前、后板钢筋网之间通过搭接钢筋连接,前板中纵向、横向钢筋两端伸出前板外。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构件,该构件中部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