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垄耕整施播铺模块式联合作业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联合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能够根据不同作物及农艺要求调整参加工作的模块来完成耕整地(包括扶垄或做畦)、施肥(水、农药)、播种、铺膜全套耕播期作业和中耕培土、施肥、播种等作业的联合作业机械。
现有耕播期农机具多为与有限的几种传统耕播作业相对应的单功能机具,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这些单用农机具由于工效低、作业质量差、农民多重投资大、不能承担新的农艺作业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部门的要求。国内也出现了少数几种将一两项功能组合起来的机种,在提高工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现有这些组合机种仅仅是一两项传统单功能机具功能的组合,而不能与扶垄、做畦、铺膜、中耕等较新的农机作业功能相组合,所组合的功能仍然太少,有的在组合后往往限制了对作物品种和农艺方式的适应性。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同时适用于未耕地畦播作业和垄顶(沟)播作业能真正完成耕播期的耕、耙、整形、施、播、铺全套工作,又能进行部分中耕作业的联合作业机械。另外,我国现有的数量不多的联合作业机械中,用于收获的占绝大多数,而且都是与大型动力机配套,用在我国西北、东北等大的生产实体中,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很少。
具体讲,在畦田种植方面目前只出现了耕耙联合作业和旋耕播种联合作业等只有一两项功能组合的机种,而没有与畦形精整(侧垄平畦、侧沟平畦、异形畦)及喷药、施水、铺膜等机构相组合的机种;在垄田种植方面的联合作业机械则更少,目前扶垄普遍采用用单铧犁来回四趟扶起一条垄的方法(可用于未耕耙过的土地)或采用通用犁架拉着两个对置铧犁扶起一条垄的方法(只能用于已耕耙过地土地),扶垄后便由人工用锨锹拍打表面整型,由人工播种(或植栽)。现有的这种垄植作业法的垄型达不到要求,垄内土块过大,其间间隙也过大,耕扶后没有与之相联的耙碎土及进一步召土整垄型的机械作业,也没有与之相联的能实现垄顶(沟)播种、施肥(水、农药)、铺膜的机械作业,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求,影响农时效率、作业质量和作物产量;在介于畦与垄之间的龟背畦、背风畦、西瓜畦等对称或不对称的异形畦种植方面,现在也还没有联合作业机来完成耕、耙、整形、播种、铺膜等作业,只是由人工在耕耙好的平地上整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样不适合专业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目前在联合作业机所涉及的各个单项模块功能的实现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防碍作业质量的提高。主要一是在垄顶进行机械播种(条播、点播)的技术不成熟;二是旋耕机拖板只能以自重为主进行挡土整形而不能以可调的较大的弹压力进行弹性浮动整形或在需要时调为刚性整形;三是旋耕机在耕耙后只能形成上下一样粒度的土层结构,还不能形成作物播种所需要的上细下粗二层土壤构造;四是在未耕地扶垄中不能有效地碎土整形等等。
本发明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既能同时适应多种作物的未耕地畦播和垄播,又能真正完成耕播期耕、耙、整形、施、播、铺全套作业及中耕培土、追肥、播种等作业的多功能模块组合式联合作业机,并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耕、整形、扶垄碎土及垄顶播等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作业的集成化程度和质量。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
设置一个装有横向旋耕刀轴和整形拖板悬挂轴并有前、上、后三根横向挂接梁柱的机架,在机架的端板及各梁、柱、轴等处根据具体农艺要求位置可调地立体挂装有动力输入、牵引悬挂、支承限深、行走伺服、穿扶耕、旋耕、耙、扶垄做畦、整形、施肥(水、农药)、播种、铺膜多个功能模块组件。通过调整参加工作的模块及调整这些经过改进的模块的工作状态和相互位置,达到满足各种作物的多项耕播期、中耕期农艺作业要求的目的。
具体讲,机架由其间装有旋耕刀轴的左右两机架端板、平行于旋耕刀轴并分别位于其前上方和上后方的前横梁和上横梁、加强两横梁之间连接的加强筋板及位于两机架端板后伸臂后端的机架后伸挂接横柱组装而成。机架前横梁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活装有限深轮组件、牵引悬挂及用于开沟分土的双翼穿锄犁;在机架上横梁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活装有抛耙分土层的弧形耙条组、用于耕扶垄或造型的扶耕犁组件、适合于中耕等其它用途的单向或双向翻土的分土铧或除草铲、培土器等,扶耕犁等工作部件相对于机架的犁位高低可调,扶耕犁组件与其间所夹的旋耕刀形成的旋耕空间配合用于扶垄翻耕土碎土,弧形耙条组则用以将旋耕刀抛起的土垡筛、碰、耙、分,使耕整后的土壤形成良好的上细下粗二层土壤粒度结构;在左右机架端板上分别活装有旋耕动力传动装置、触地位置高低可调的行走轮及与之相联的播施动力行走伺服传动组件;在两机架端板后伸臂上靠近且平行于上横梁的位置安装有整形拖板悬挂轴,该悬挂轴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悬挂有用于垄植作业的平顶垄、曲顶垄整形拖板组件或用于畦植作业的侧垄平畦、侧沟平畦及异形截面畦整形拖板组件,整形拖板组件相对悬挂轴可自由转动并与弹压定位组件的镇压杆铰接由其控制调整整形弹压力、定位位置及是否为弹性或刚性整形,用于垄顶播种等特殊用途的整形拖板上表面开有带凸缘的施播窗,播种施肥(水、农药)用的播施靴、覆土器及镇压轮均在该施播窗内进行作业,并由该拖板体的侧板保持垄形;在机架后伸挂接横柱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挂接安装有顶压整形拖板使其能对畦垄进行压力或位置可调的弹性或刚性整形的整形拖板弹压定位组件、按行距排列的播施靴组件及同日另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单柱悬挂立置多幅铺膜机构”所涉及的铺膜机构;在机架两横梁及加强筋的下面装有橡胶挡土曲板及横向位置可调的活动旋耕硬塑端板它们与整形拖板的上弧体等一起将各旋耕空间的地上部分包容起来,在碎土防散的同时减少自身沾粘土;另外,安装在机架上部的播施单体安置底板及机架的其它位置上还分别安装有播种施肥单体、气压式农药喷雾器和水箱(也可置于动力机上),它们所需要的施放控制动力分别由支承轮、行走轮经连杆装置和施播动力伺服传动组件等传递而来,它们所定量伺服施放的农药、水、种子、肥料分别由导管A、B、C、D输送到播施靴组件由其播种、施肥(水、农药)。
由于本机动力传动装置和铺膜机构简单紧凑适应性强、机架前部的牵引悬挂系统的位置可调、机架上所挂装的工作部件的套数可调,所以本机与有后伸出力的大、中、小拖拉机以及有侧伸出力的小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均能配套使用,能方便用户根据自己购买本机的主要农艺意向和当地土壤的力学特性自由选配拖拉机。
本机适合于蔬菜、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地瓜黄烟等多种作物的畦垄田种植或间作套种。
本机在全模块状态下进行联合作业时,一般由前面的支承轮、行走轮限制机架相对地面的高度和耕深,由行走伺服传动组件将施肥、播种所需动力传到有关单体,前面的穿锄犁用于开沟分土或松轮辙土,由旋耕动力传动装置带动旋耕刀轴旋转进行旋耕碎土,由上横梁上的扶耕犁与旋耕刀配合工作使土壤得到耕、碎并初步形成畦形或垄形;然后便由整形拖板组件弹性或刚性拖压精整畦形或垄形;接着由播施靴组件进行播种、施肥(水、农药);随后由立置多幅地膜铺膜机构展、铺、压覆盖地膜。最终以好的土壤粒度结构、好的肥水条件和熵情,均匀精确的播种铺膜,完成全套的未耕地畦田、垄田耕播期作业和部分中耕作业。
本机在实现各模块联合作业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各功能模块的相对独立性。通过各组件的挂接卸下,本机能在需要时,方便地变成作业质量优良的单功能机具或双功能机具,可以作为旋耕机、中耕机、穿扶耕机、扶垄机、筑畦机、整形铺膜机、旋耕播种机、播种铺膜机、扶垄播种机等单双功能农机具使用。本机的主要功能模块部件符合现有单功能机具标准。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用于耕整起垄并在垄顶进行播施铺膜时一种具体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沿E-E梯形剖面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本机使用筑埂做畦专用模块侧垄平畦整形拖板时的工作图。
图4是本机使用挖沟做畦专用模块侧沟平畦整形拖板时的工作图。
图5是本机使用单侧挖沟做畦专用模块异形截面畦整形拖板时的工作图。
参照图1、图2本联合作业机由机架、牵引悬挂(68)(69)、旋耕动力传动装置(15)、限深轮行走轮及与其相联的施播动力伺服传动组件(4)(10)(9)(51)(60)(56)、旋耕(环耙)组件(17)(66)(67)、扶耕犁组件(16)(18)(19)(20)(47)、整形拖板及其定位弹压组件(49)(28)(24)(25)(44)(37)(43)(45)、种、肥、水、农药各储排单体(65)(63)(54)、播施靴组件(38)(36)(26)(27)(29)(34)和立置多幅地膜铺膜机构(39)几个模块有机组合而成,其中位于机架前部的旋耕动力传动装置(15)是现有旋耕机所用的动力传动装置或同日另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可换转向旋耕动力传动装置”所涉及的传动装置,该系统通过链条将旋转动力传给旋耕刀轴(17);立置多幅地膜铺膜机构(39)是同日另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单柱悬挂立置多幅地膜铺膜机构”所涉及的铺膜机构,它挂接在机架后伸挂接横柱(41)上。
参照图1、图2,机架由其间装有横向水平旋耕刀轴(17)和整形拖板悬挂轴(72)的左右两机架端板(70)(64)、位于两端板后伸臂后端的机架后伸挂接横柱(41)、与两机架端板相连的平行于旋耕刀轴(17)并分别位于其前上方和上后方的前横梁(7)和上横梁(53)以及加强两横梁之间连接的加强筋板(5)组装而成。机架前横梁(7)、上横梁(53)和机架后伸挂接柱(41)是用便于挂接防转的矩形截面钢管和多边型柱体材料制作的,在前横梁(7)的两端和上横梁(53)挂接柱(41)的两侧肩部焊有法兰盘,并由螺栓将它们与机架两端板(70)(64)组装固定为一体。在上横梁(53)上两个肩部法兰之间有两个加强筋连接板(52),它焊接在上横梁的侧面和顶面(下沿与上横梁的底面平),该连接板(52)由螺栓与加强筋板(5)联接,加强筋板(5)的另一端焊接在前横梁(7)的上面和后侧面上。在两个连接板(52)的上平面上还装有数条横铺延伸到机架端板的播施单体安置底板(76)。
参照图1、图2,安装在机架上部的播施单体安置底板(76)及机架的其它位置上安装有播种施肥单体(54)、气压式农药喷雾器(63)和水箱(65)(也可置于动力机上),它们所需要的施放控制动力分别由支承轮(10)、行走轮(9)经连杆装置(4)和施播动力伺服传动组件(51)(60)(65)等传递而来,它们所定量伺服施放的农药、水、种子、肥料分别由导管A、B、C、D输送到播施靴组件(38)(36)(26)(27)(29)(34)由其播种、施肥(水、农药)。
参照图1、图2,在机架前横梁(7)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活装有限深轮组件(10)、牵引悬挂(68)(69)及用于开沟分土的双翼穿锄犁。限深轮组件横向安装位置可调动,从而以最佳位置适应不同作业对支承力平衡分布的要求或适应中耕作业对支承轮间距的限定,牵引下悬挂(69)也能横向变动位置以适应配套不同马力的拖拉机。在牵引下悬挂(69)的挂接件上各有一与曲板下角铁(13)联接的支承爪(12)用以加强橡胶挡土曲板(14)与机架的联接固定。根据所需位置安装在前横梁(7)下方的双翼穿锄犁主要用于开沟分土(中耕)或松轮辙土。
参照图1、图2,在机架上横梁(53)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活装有抛耙分土层的弧形耙条组(48)、用于耕扶垄或造型的扶耕犁组件(16)(19)(18)(20)(47)、适合于中耕等其它用途的单向或双向翻土的分土铧或除草铲、培土器等,扶耕犁(18)等工作部件相对于机架的犁位高低可调;这种调节是通过变换犁腿(19)在犁腿座(16)中用螺栓固定的位置来实现的。当进行畦植作业时,只需将两个对置的扶耕犁(18)装在旋耕区两侧的上横梁(53)两端的相应位置上即可(有的畦植作业不需用扶耕犁);但当本机在完成联合作业或单独作为扶垄机使用进行垄植作业时,在上横梁(53)上间隔一定距离与每一垄相对应安装有数对对置的扶耕犁(18),在每一对相向对置的扶耕犁(18)中间夹有用于破碎扶耕犁(18)翻起的土垡并旋耕起两扶垄犁耕宽之间的未耕地的由旋耕刀(66)形成的旋耕空间(61),此时旋耕刀(66)只安装在刀轴(17)上与各对扶耕犁(18)内所夹空间相对应的各段位置上,扶耕犁(18)的犁体最后点(土垡最终出犁点)从侧面看位于旋耕刀(66)(或环耙)的回转半径之内。
参照图1图2,扶耕犁(18)是普通铧式犁改制的,在扶耕犁(18)背部与其耕宽内沿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联接有一块站立着的将联合扶垄耕耙碎垡后的土召挡在一定宽度的空间内向后延伸传递到鞍状整形拖板组件(49)(28)(24)(25)的入口处由整形拖板进行进一步浮动弹压或刚性整形的召土板(20),该召土板向后延伸出旋耕刀(耙)回转半径以外直至整形拖板上弧体(49)的下沿附近。在两个相向对置的扶耕犁(18)的后伸召土板(20)之间,活装有安装长度可变的使这对犁体在单侧无沟墙来平衡犁阀力时也能稳定工作的平衡拉杆(47),该平衡拉杆(47)在召土板上部且处于旋耕刀(66)回转半径之外。在有弧形耙条组(48)的情况下,拉杆(47)是靠在其后下部的。
参照图1、图2,在完成联合作业时或单独作为旋耕机使用时,在旋耕拖板上弧体(49)与由旋耕刀形成的旋耕空间(61)之间有一组用以筛碰耙分旋耕刀(66)所抛起的土垡、使耕整后的土壤形成上细下粗二层土壤粒度结构的前倾弧形耙条组(48),其上端活装固定在机架上横梁(53)上、横向和垂直安装位置可调,其下端伸入整形后垄面(或畦面)的高度之下3—15cm处,该耙条组(48)在机架上横梁(53)上的安装宽度和位置与旋耕刀(66)在刀轴(17)横向的安装宽度和位置对应相同,随垄植或畦植等作业类型的改变而改变。耙条组(48)的主要作用一是加强旋耕的抛碰碎土作用;二是通过其上部的抛筛作用和下部的耙楼作用,只让细小直径的土壤颗粒通过,而将稍大直径的土块控制在整好的垄(或畦)顶面之下3—15cm处以下,从而形成对种植非常有利的二层土壤粒度结构。当该机的与其配合的旋耕部分进行的是由可换转向的动力传动装置(15)提供的与普通旋耕机相反的反转旋耕时,旋耕刀(66)在回转圆周上顶点的运动方向是向后指向弧形耙齿条(48)的,这时由耙条组(48)抛耙碎土形成二层土壤粒度结构的效果最好。
参照图1、图2,装在两机架端板(70)(61)之间的旋耕刀轴(17)上固定有一组经过改进的相互间有一定间距的刀(耙)盘(67),根据作业需要在该刀(耙)盘(67)的全长上(畦植作业时)或其中的某几段上(垄植作业或中耕时),可以安装旋耕刀(66)(动力带转)或安装带有窄轮辐的环状耙片(以自由行进滚转为主)。在机架上还活装有与整形拖板一起围挡旋耕空间(61)的挡土曲板(14)及根据旋耕空间情况可以在机架横向变位组合安装的旋耕端板(77),由旋耕刀(66)围绕旋耕刀轴(17)旋转所形成的旋耕空间(61)的地上部分,由固定在机架上的橡胶挡土曲板(14)、衬有光面硬塑并活装在机架上的位置可调的旋耕端板(77)及整形拖板上弧体(49)围起,起碎土、收土,防止土尘外散的作用。采用橡胶质曲板及在旋耕端板上衬光面硬塑是为了在土壤水分大时减少土壤对这些件的粘沾。
参照图1、图2,在左右机架端板(70)(64)上分别活装有旋耕动力输入系统(15)、触地位置高低可调的行走轮(9)及与之相联的播施动力伺服传动组件(51)(60)(75)(59)(57)。随着机具往前行走,带有防滑齿(62)的行走轮(9)的伺服转动由行走轮链轮(51)经链条及中间传动链轮(60)和播施轴链轮(56)传到播种施肥回转轴(55)上,该回转轴(55)通过轴承横担在机架左右端板(70)(64)上,由其直接带动播种施肥单体的回转件或再通过一级链传动传给其它播种施肥单体;将行走轮(9)固定于机架上的定位固定螺栓(76)在机架端板(64)的竖槽中的上下位置可调;为使整个伺服传动系统都能适应这种高低位置的调整,中间传动链轮(60)的安装轴(75)是活装在摇臂(59)的外伸端上的。其安装位置可以沿摇臂(59)端部纵槽向内或外做满足链轮(60)、链轮(56)间链传动安装要求的调节,而摇臂(59)则可根据行走轮(9)的位置高低或链条安装调节的需要绕播施回转轴(55)的外端轴线摆动调整,并由螺栓螺母(57)固定在机架端板(64)上部的弧型槽孔(58)处。从而使本机的行走伺服传动机构在旋耕深度或机架高度调整变化时仍能正常工作,为施肥、播种等提供动力。
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在两机架端板(70)(64)后伸臂上靠近且平行于上横梁(53)的位置上安装有整形拖板悬挂轴(72),根据不同农艺的要求,在该整形拖板悬挂轴(72)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悬挂有用于垄植作业的平顶垄、曲顶垄整形拖板组件(49)(28)(24)(25)或片于畦植作业的侧垄平畦、侧沟平畦及异形截面畦整形拖板组件(49)(78)(79)(80)。整形拖板组件相对县挂轴(72)可自由转动,并通过其上的铰支座(31)与弹压定位组件的镇压杆(44)铰接,由其控制调整定位位置、整形弹压力及是否为弹性或刚性整形。整形拖板组件一般包括一个(用于单畦单垄作业)或几个(用于数垄)起挡碎土和连接作用的拖板上弧体(49)、根据不同垄型和畦型而具有不同形状的整形拖板体(28)或(78)(79)(80)、在相同垄形或畦形下扩大或缩小垄或畦及垄的尺寸的调节件(25)以及活装在侧面前部具有分堆土功能的位置可调的内折舌分土器(24)或轻分土铧等,例如在扶垄及垄顶播种的作业中,鞍状整形拖板体(28)固定在拖板上弧体(49)的下沿处与其联为一体,在拖板体(28)的两侧下方各活装有一块可伸缩的垄截面尺寸限定板(25),在拖板体(28)两侧的前方各装有一块位置可调的内折舌的分土器(24)。拖板体(28)的侧板与扶耕犁上的召土板(20)前后保持有一段分土间距,分土器(24)或轻分土铧与召土板(20)间的位置可以做确定在垄或畦的两侧分堆土的土量(需压地膜时)或不分堆土(不铺地膜时)的调整;当需要进行垄顶播种时,在拖板体(28)的上表面上开有带凸缘的垄顶播施窗(73),播施靴组件的播施靴体(26)、覆土器(27)及镇压轮(29)均在该播施窗(73)内的垄顶处进行作业,并由位于播施窗(73)两侧的拖板体侧板保持垄形。
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在机架后伸挂接横柱(41)上根据需要位置可调地挂接安装有顶压整形拖板使其能对畦垄进行压力或位置可调的弹性或刚性整形的整形拖板弹压定位组件(44)(37)(43)(45)。与拖板体(28)或(78)(79)(80)顶面的铰支座(31)铰接的镇压杆(44)向上向后倾斜,其上部宽松穿过紧抱安装在挂接柱(41)上的推拉板(43)后在上端安装有轴向位置可调的上限位件(46),同样在镇压杆下部环套安装有轴向位置可调的下限位件(35)。在推拉板(43)与下限位件(35)之间的镇压杆体上套有下压簧(37),由该下压簧经镇压杆(44)传给整形拖板组件的弹性整形力的大小由下限位件(35)的轴向位置调节,此时对垄(畦)面施行的是弹性浮动拖拉整形。在推拉板(43)与上限位件(46)之间的镇压杆体上套有不占满整个间距的一段上压簧(45),用于限定机组不工作时拖板组件的下摆位置。在推拉板(43)上固定有在必要时卡紧镇压杆(44)使整个机架和拖板组件对所整形的垄或畦进行刚性强制拖压整形的装置,卡紧该装置后,推拉板(43)与镇压杆(44)刚性联为一体。
在弹性浮动拖拉整形中,根据需要在镇压杆(44)上设有一与其联为一体的碰块,镇压杆(44)和该碰块可由装在机架上并接有旋转动力的轴上的凸轮间遏向上顶起,并由拖板组件的自重和镇压弹力下压复位,从而实现循环振动弹性镇压整形。
参照图1、图2,在机架后伸挂接横柱(41)上根据需要还位置可调地挂接安装有按行距排列的播施靴组件(38)(36)(26)(27)(29)及同日另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单柱悬挂立置多幅铺膜机构”所涉及的铺膜机构(39)。播施靴组件与挂接柱(41)直接装接的件是上挂臂(38),在上挂臂(38)下部装有上下位置可调的中间体(36),播施靴体(27)可以上下调节地安装在中间体(36)中,在中间体(36)上根据需要铰接有保持架(32)和镇压轮(29)。与同一播种平面上各播种行对应的各播施靴中间体(36)还共同联接有一个大致与该播种平面等宽的波折下压状整体覆土器(27)。播施作业所需要的播种管C,施水管B和施肥管D根据需要分别通过各对应行上的中间体(36)的上开口进入中间体(36)及播施靴体(27)内,而施农药管A则根据需要接到装于中间体(36)的支架喷药头(34)上。
为做到根据农艺要求在点播中实现间歇施水,进行节水抗旱播种,施水管B在通过播施动力轴(55)时,是一段橡胶管等有弹性的软管,该段弹性软管位于一对动静滑块的两圆滑截止曲面之间,由这对滑块的开合控制间歇施水,静滑块装在机架上,动滑块在静滑块的导轨内可由播施动力轴(55)上的行走量伺服凸轮相对于静滑块拉开,这时弹性软管便松开施水,随着行走伺服凸轮继续转动,动静滑块在其间拉簧的作用下复位对合,压截住弹性软管,施水中断。
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当用本机完成畦田作物的耕播联合作业时,由旋耕动力传动系统(15)带动旋耕刀轴(17)及刀(66)旋转,对工作畦面内的土壤进行旋转耕耙;然后由侧垄平畦拖板(78)(其下部向两侧分堆土)或侧沟平畦及异形截面畦拖板(79)(80)(与固定于上模梁上的位于旋耕区(61)两侧的扶耕犁(18)配合)或平地铺膜平畦拖板(其下部两侧有浅分土铧尖)对畦面进行拖压整形,有弹性和刚性两种方式;接着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有选择地使用已调整好行距等工作参数的播施靴组件(38)(36)(26)(27)(29)(34)(包括与之配套的播种施肥单体(65)(63)(54))、单柱悬挂立置多幅铺膜机构(39)进行播种、施肥(水、农药)、铺膜等作业。若只在已耕耙好的地块上进行本项联合作业时,可不用动力传动系统和旋耕刀,而由装于刀轴上自行滚动扎土的环耙片与拖板等件配合碎土整成畦形。
当用本机完成垄田作物的耕播联合作业时,同样由旋耕动力传动系统(15)带动旋耕刀轴(17)旋转,对应于每一条垄都有一对装于上横梁(53)上的相向对置的扶耕犁(18)向该垄中线处翻垡筑垄,在每一对相向对置的扶耕犁(18)中间都夹有旋耕刀(66)形成的旋耕空间(61),旋耕刀(66)用于破碎扶耕翻起的土垡并旋耕起两扶耕犁(18)耕宽之间的未耕地;耕扶起并被破碎后的土垡,接着由这对扶耕犁(18)上的站立着向后延伸的召土板(20)召档保持着传递到鞍状平顶(或曲顶)垄整形拖板组件(49)(28)(24)(25)的入口处由其进行进一步的弹性或刚性拖压整形,整形中通过调整拖板组件上的分土器(24),可在垄两侧分堆出两趟适量的压膜土,然后便可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有选择地使用播施靴组件(38)(36)(26)(27)(29)(34)、单柱悬挂位置多幅铺膜机构(39)进行垄顶(沟)播种、施肥(水、农药)及铺膜作业。若只在已耕耙好的地块上进行作业时,也可不用动力传动系统和旋耕刀,而由可自行滚动的环耙代替与扶耕犁组件和鞍状拖板等配合扶垄碎土成形。
当用本机作为田间管理机完成中耕追肥、扶土、播种等工作时,根据作物的行距调好支承行走轮(10)的轮距及拖拉机轮距,然后根据需要安排各模块参加工作。进行畦田中耕追肥、播种时,可以由装在前横梁(7)上的双翼穿锄犁中耕、由装于刀轴(17)上的环耙碎土,或由仅装于刀轴(17)上与行间空地上方对应的几组旋耕刀(66)耕耙,然后由播施靴组件(38)(36)(26)(27)(29)(34)进行播种施肥;当需在垄田中耕追肥、播种(垄沟播)时,由装在上横梁(53)上的双向分土铧中耕,接着由装于拖板悬挂轴(72)上的与每一行对应的内收齿型拖耙板碎土整平,然后由相应的播施靴组件进行播种施肥;当需要中耕培土时,可由前横梁(7)上的双翼穿锄犁(畦田)或上横梁(53)上的单向或双向分土铧(垄田)进行,在培垄土作业中,为提高机架高度,可卸下旋耕刀轴(17)。
本联合作业机械各模块工作质量高,结构新、功能全、适配性强,操作调整方便,能满足多种作物的各种参数畦型、垄型、熵情等农艺要求,既能实现多种作物的全套畦田垄田耕播期联合作业和大部分中耕期联合作业,又能方便地变成作业质量优良的单功能机具或两功能机具使用,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出现的新的农艺要求变换出新的模块组合方式,开发新的用途(例如能高质量地完成在麦茬地时免耕抢时穿播大豆、玉米的作业,克服现有免耕穿播技术土块间隙大、播深覆土达不到要求、影响出苗等的不足)。当采用上面所详述的实施例结构时,成本比现有只能用于平畦播种小麦的旋耕播种机的成本仅高出了有限的配套件费用,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选部分配套件,完成用于自己必需的几种作业的最低配置,所以本发明在多用途、经济性、适用性、兼容性及高作业质量方面,明显优于现有的联合耕播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