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薄壁橱柜的卡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薄壁橱柜例如板柜的卡锁,尤其适用于可推入板柜或可摆入其中的抽屉、推入物、门、或者类似物,所述卡锁包括可装入柜板通孔中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个侧面(外侧面)拥有手柄和上锁操作部,锁钩逆弹簧力从所述外壳的另一个侧面(内侧面)可摆地伸出,所述锁钩与操作部通过带有空程的耦合部连接。
背景技术
这类卡锁在位于Knigsfelder Str.1,D-58256 Ennepetal的公司DIRAK GmbH&Co.KG的目录1-060(该目录的印刷日期为1998年8月5日)中有所公开。
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手柄与操作部是两个分离的组件,它们必须共同利用拇指和食指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这种缺点并提供一种能够更简单的、可利用任意手指操作的卡锁。
这一(子)任务通过下述内容得以解决,即,操作部由可围绕外壳中的轴线摆动支承的手柄形成,并且该轴线与锁钩的轴线平行或共轴(权利要求1)。
另一个(子)任务是,使得卡锁在薄壁通孔中的固定更为简单,具体意思是,可以实现盲装,即一种安装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只须让前侧面成为固定面。
这一子任务通过下述内容解决,即,让外壳借助卡式固定件在柜板中固定(权利要求7)。
第二个子任务与第一个子任务通过下述内容联系在一起,即,它们各自在薄壁中需要与壁厚成比例的大切口,并且两个所属的解决方案都是利用了衔接切口边缘的卡锁装置。两个切口都以同样的冲压过程制成。
其它解决途径
卡式固定件根据一种改型如下构成,即,它拥有至少两个反向的、在外壳中逆弹簧力平行于固定面移动支承的滑块,它们相对于拥有固定面的止动面形成角度,并且止动面支承在柜板的内通孔边缘上(权利要求8)。通过这种措施也可以补偿板加工时的不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置方式中,手柄是U形柄,这一点确保特别高的稳固性(权利要求9)。正如在现有技术中的那样,这种按照本发明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围绕中心面对称地构成,由此一来既可以在推入物或类似物左侧面的固定中使用、也可以在其右侧面的固定中使用(权利要求10)。
如果令外壳中的手柄轴线偏离手柄可摆动的方向,那么就具有下述优点,即,通过简单的牵拉就可以进行沿着打开方向的摆动,从而更加有力地简化了操作(权利要求2)。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手柄与锁钩在唯一的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挤入它们各自的静止位置(权利要求3)。
如果愿意的话,作为替代,也可以让手柄与锁钩在各自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挤入它们各自的静止位置(权利要求4)。
如果手柄拥有在一致的外壳止动面上止动的止动面并由此限制手柄在闭锁的静止位置和解锁的工作位置之间的摆动途径的话,则是有益的(权利要求5)。
如果手柄的工作位置如下则是特别具有优点的,即,当从板柜中抽拉抽屉或推入物或类似物时,手在手柄上的着力点或牵引力基本对准摆动轴线,以致于手柄和外壳仅被加载拉力而不承受弯曲(权利要求6)。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可推入柜子的板式抽屉,其具有按照本发明的卡锁装置,该卡锁装置利用两个剖面展示;
图2示出处于闭锁位置中的图1所示锁;
图3示出处于解锁位置中并且抽屉被部分地抽出时的图1所示锁;
图4和图5示出图1所示卡锁的分解透视图;
图6示出组装后的卡锁的透视图;
图7A、7B和7C是图6所示卡锁的不同视图;
图8是沿着图7A的线VIII-VIII剖开的剖面图;
图9示出所属的通孔,按照本发明的卡锁可以装入其中;
图10示出可推入柜子的抽屉的正面,其中具有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卡锁装置,该实施例中具有带帽螺栓固定件,该卡锁装置利用两个剖面展示;
图11示出图10所示锁处于闭锁位置时的纵向截面;
图12A和12B再次示出图10所示锁的纵向截面或透视图;
图13A和13B以与图12A和12B类似的视图示出图10所示锁处于夹紧和解锁位置时的情况;
图14A和14B以与图12A和12B类似的视图示出图10所示锁处于松脱、解锁和打开位置时的情况;
图15A和16是图10所示锁的两幅透视分解图;
图17是图10所示锁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18A、B和C是图10所示锁的侧视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19以与图14A类似的视图示出图10所示锁处于松脱和拆卸位置时的情况;
图20示出适用于图10所示锁的、推入物和柜子中的孔结构;
图21是图10所示锁的横截面图;
图22示出可推入柜子的抽屉的正面,其中具有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卡锁装置,该实施例中具有卡式固定件,该卡锁装置利用两个剖面展示;
图23示出图22所示锁处于闭锁位置时的纵向截面;
图24以与图23类似的视图示出图22所示锁处于松脱和拆卸位置时的情况;
图25示出适用于图22所示锁的、推入物和柜子中的孔结构;
图26A和26B再次示出图22所示锁处于闭锁位置时的纵向截面或透视图;
图27A和27B以与图26A和B类似的视图示出图22所示锁处于夹紧和解锁位置时的情况;
图28A和28B以与图26A和B类似的视图示出图22所示锁处于松脱、解锁和打开位置时的情况;
图29和30是图22所示锁的两幅透视分解图;
图31是图22所示锁组装后的透视图;
图32A、B和C是图22所示锁的侧视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33是沿着图32A中的线XXXIII-XXXIII剖开以用来解释图22所示锁的卡式固定件的剖视图;
图34示出用于卡式固定件的所属的孔结构;
图35是闭锁箱子的盖子的正面横截面图,该盖子具有按照一个替代实施例的卡式固定装置,该装置具有卡式固定件,该卡式固定件示有松脱和解锁位置;
图36示出图35所示锁处于夹紧和解锁位置并且盖子轻微抬起时的纵向截面;
图37以与图35类似的视图示出在卡式上锁之前处于松脱和解锁位置时的图36所示锁。
图38、39和40以剖面图和俯视图示出具有适用于图35所示锁的孔结构的盖子和箱子;
图41是图35所示锁的分解透视图;
图42A和42B是组装后的图35所示锁处于松脱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42C、D、E、F和G是图35所示锁处于松脱位置时的根据图42C的侧视图、左视图、底视图、俯视图和右视图;以及
图43A至G是图35所示的锁处于夹紧位置时的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个适用于薄壁橱柜(如这里的板柜12)的卡锁10,在这里适用于可推入板柜12的抽屉14。在图1中示出两遍的卡锁10含有可装入柜板14通孔16(也见图9)的外壳18,外壳18的一个侧面(外侧面20)拥有手柄22,手柄22同时也充当锁的操作部(见图3)。锁钩26在另一侧面(内侧面24)上延伸,锁钩26逆弹簧力28围绕销子30可摆动地支承在外壳18中。锁钩26与操作件22通过具有空程34的耦合部32相连。通过下述内容呈现出特别简单的手柄并也呈现出特别简单的结构,即,按照本发明让操作部由可围绕外壳18中的轴线30转动支承的手柄22形成,并且让该轴线与锁钩26的轴线30共轴并因此一致。该轴线由沿着方向36偏移地设置在外壳18内的销子30形成,手柄22可以沿着该方向摆动。
根据图2,锁钩26被弹簧28压入那里所示的静止位置中。在该静止位置中,钩子38的末端嵌入抽屉14侧壁42的槽式通孔40,就好象嵌入柜壳14侧壁46中的对应的槽式通孔44一样,其中,钩子38贴附在外壳的槽缘48上并由此避免抽屉被拉出。该静止位置也充当锁的闭锁位置。其中,通过与锁钩26抗扭连接的柄头50,把手柄22压入其不可摆动的位置,即其静止位置。就此而言提示操作者锁钩26处于闭锁位置,优点是省去了弹簧,原因在于,利用这种方法,弹簧28不仅将锁钩26、而且也将手柄22压入它们各自的静止位置。
当然,作为替代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一个独特的弹簧,以用来将手柄22压入按照图2所示的静止位置中(未示出)。
柄端50可以到达由手柄22形成的切槽52之内,其中,在柄50与相应的切槽止动面52之间具有确定的间隙34,从而在柄22和端头50之间出现因此形成的耦合部的空程。锁钩26由此获得下落式的效应,也就是说,抽屉14可以被压紧并且不用操作锁钩26的手柄22(如图1左侧所示),并且可以在弹簧28受压以及利用间隙34的情况下偏移,其中,锁钩26的斜面54与柜壳12的端缘56相互作用。
为了打开图2所示的闭锁位置让手柄22按照图3那样摆动,其中,手柄的耦合区域62容纳锁钩26的端头,直到锁钩26的尖部38从柜框12的切槽44中出来(如图3所示)。
在图3中示出的手柄22的位置为它的工作位置,其中,根据目的,在从板柜12拉出抽屉14或推入物14或类似物的时候让手在手柄22上的着力点或者拉力基本对准摆动轴线30(参见线58),因此,在该位置中,手柄和外壳只被加载拉力而不弯曲。此外,在牵拉的时候,手柄会自动摆动,从而简化操作。
手柄22另外还拥有止动面60、62,它们贴附在一致的外壳18止动面64、66上并由此限制在根据图2所示闭锁的静止位置和根据图3所示解锁的工作位置之间摆动路径,其中,后者也可以省去。
卡锁的外壳可以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借助柱头螺栓固定,或者也可以借助锁紧螺母或借助固定弹簧固定。当然较为有利的是卡式固定,其将外壳固定在柜板破口中。这种卡式固定优选由至少两个在外壳18中相对分布的(见附图标记68和70)、逆着弹簧力72、74平行于固定平面80移动支承的滑块76、78组成,滑块76、78分别与拥有固定平面80的停止面84形成角度82,停止面84支承在柜板14的内部破口边缘86上。
如图所示,手柄作为U形柄构成。
在图6中,锁围绕中心面对称地构成,由此一来像图1那样可以既在推入物14或类似物左侧面的固定中使用、也可以在其右侧面的固定中使用。
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把锁安置在上部地插入物前缘上,优选居中,未示出。
特别优选把锁钩26和手柄22的轴线共轴地设置,因为这样可以利用轴、例如轴销30将两个组件22、26支承。该特征体现在所展示的所有实施例中,参见附图标记30、130、230、330。
如果放弃锁钩与手柄之间的空程功能,那么也放弃了利用空程的耦合并使得卡锁更为简单。尤其可以将锁钩与手柄一体地制成,未示出。
锁钩26、126、226、326和手柄22、122、222、322的两件式构成或多件式构成的优点不容忽视,这种两件式构成可以实现卡锁的模块化结构,其中,可以例如让手柄根据其设计而不同地构成,同时锁钩的形式保持不变。两件式构成还使得应用不同材料成为可能,例如钢或其他更坚固的材料用于锁钩,而铝或压铸材料或其他较不坚固的材料用于手柄。
如果卡锁10根据图1至9拥有手柄22,并且,手柄22可围绕平行于其延伸部的轴线30摆动并且可以安装在经截棱的薄壁14上,并且,在所述经截棱的区域42中钩子26是有效的,那么就会示出如图10至21的卡锁110实施例,其中,手柄122(和锁钩126)的摆动轴线130垂直于手柄122的延伸部分布。卡锁110可以远离截棱处安装,理由是,锁钩可以以距薄壁113具有较大距离的方式摆动地支承在外壳118中并且在薄壁114上的锁的固定面区域中是有效的,即薄壁114可以在另一薄壁112上固定,所述薄壁可以例如是如图10所示的可推入柜壁112的推入物的正面114,其中,这里的卡锁装置外壳118根据一个替代的实施例拥有带帽螺栓固定件(以两个剖面图展示)。
图11示出图10所示锁110处于闭锁位置时的纵向截面,图12A和B再次示出图10所示锁的纵向截面或透视图,图13A和B以与类似图12A和B类似的视图示出图10所示锁110夹紧和解锁位置,图14A和B以类似于图12A和B的视图示出图10所示锁110的松脱、解锁和打开位置。这里也存在空程装置,该空程装置包括钩柄126在外壳118中的柄头150、移动间隙132、以及弹簧128。
图15和16以两幅透视分解视图示出图10所示的锁110,图17是图10所示的锁110经组合后的视图,图18A、B和C是图10所示的锁的侧视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19以与图14A类似的方式示出图10所示的锁110的松脱和拆卸位置,图20示出适用于图10所示的锁110的、推入物114和柜壁112的孔结构,即,圆孔116用于紧固螺栓188,方孔140和通孔144用于钩子126。
图21是图10所示的锁110处于闭锁位置时的剖面图。
为了避免转动,突起部190可以从外壳11突入方孔140中,并且,外壳利用紧固螺栓188在薄壁114上定位。
图22示出一个可推入柜壁212内的推入物的正面214,其中具有按照一个替代实施例的卡锁装置210,该卡锁装置210配备了卡式固定件192以替代螺栓固定件并且示有两幅剖面图。
图23示出图22所示锁210处于闭锁位置时的纵向截面,图24以与图23类似的方式示出图22所示锁210的松脱和拆卸位置,图25示出适用于图22所示锁210的、推入物214和柜壁212中的孔结构216、240或244。
图26A和B再次示出了图22所示锁210处于闭锁位置时的纵向截面或透视图,图27A和B以与图26A和B类似的方式示出图22所示锁210的夹紧和解锁位置,图28A和B以与图26A和B类似的方式示出图22所示锁210的松脱、解锁和打开位置。
图29和30是图22所示锁210的两幅透视分解图,它们示有类似于图4所示的卡式固定件,其中类似的原件以高出200的标号表示。
图31示出图22所示锁210组合后的透视图,图32A、B和C是图22所示锁210的侧视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33示出沿图32A的线XXXIII-XXXIII的剖面图以用来解释图22所示锁210的卡式固定件292,图34示出所属的、用于卡式固定件292的、薄壁214中的孔结构216。
图35示出将箱子312闭锁的盖子314的正面的剖面图,其中,盖子314具有合页394和按照另一种具有卡式固定件392的实施例的卡锁装置310,卡锁装置310示有松脱位置和解锁位置,图36示出图35所示的锁在处于松脱和解锁位置并且盖子314轻微抬起时的纵截面,图37以与图35类似的方式示出图35所示的锁310在实施卡锁之前的松脱和解锁位置,图38、39和40示出具有适用于图35所示的锁310的孔结构316和340或344的箱子312和盖子314的各剖面图和各俯视图。
图41示出图35所示锁的分解透视图,图42A和B示出图35所示锁310组装后处于松脱位置时的透视图,图42C、D、E、F和G是图35所示锁310处于松脱位置时的根据图42C的侧视图、左视图、底视图、俯视图和右视图,图43A-G对应地示出图35所示锁310处于夹紧位置时的各视图。
在最后描述的实施例中,轴线被设置在薄壁314的固定面附近,并且,锁钩柄326在手柄322的纵向延伸部之内延伸。由此可以实现从根本上克服两个壁312、314彼此利用锁310进行例如为了打开箱子312而需要的那种推移运动。
对于根据图23的锁210(或根据图11的锁110)的实施例而言则相反避免薄壁212、214(或112、114)垂直于壁面彼此分离。
附图标记
10,110,210,310卡锁
12,112,212,312板柜(板框),箱子
14,114,214,314抽屉,推入物,柜壳,柜板,盖子
16,116,216,316通孔
18,118,218,318外壳
20外侧面
22,122,222,322手柄,操作部
24内侧面
26,126,226,326锁钩
28,128,228,328弹簧力
30,130,230,330摆动轴线,销子
32空程
34耦合部
36方向
38钩子(末端),尖头
40,140,340槽式通孔
42抽屉的侧壁
44,144,344槽式通孔
46柜壳的侧壁
48边缘
50,150,250柄头
52槽
54斜面
56端缘
58线
60止动面
62,262止动面,耦合区域
64止动面
66,266止动面
68,268滑块支承部
70,270滑块支承部
72,272,372弹簧力
74,274,3 74弹簧力
76,276,376滑块
78,278,378滑块
80固定面
82角
84固定面
86内通孔边缘
188带帽螺栓固定件
190突起部
292,392卡式固定件
394合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