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垂直移动门的、带有适应性稳定杆的铰接四边形铰链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接的四边形铰链组件,其用于垂直移动的门,该组件上设置有可快速适应于不同工作需求的稳定杆。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在被用于在垂直方向上开启家具门的铰接四边形铰链组件中,设置有两个铰接的四边形铰链,它们被布置在由该门封闭的中空空间的一侧,并通过横向杆相互连接起来,其中,家具门在开启时具有平动运动或平动-转动的组合运动。需要设置横向杆的原因在于:两铰链的运动范围很大,不然的话,两运动机构将无法实现同步。例如,如果从门的右端通过拉门来开启该门,在不设置横向杆的情况下,右侧的铰链将趋于先行开启,从而造成家具门出现不可接受的侧向摆动。
因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横向杆,其被刚性地固定到两运动机构的两个同等部件上,以便于将出现相互角位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尽管横向杆确切的固定位置对于机构运动的端点位置并不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将横向杆连接到沿铰链的两连杆臂中之一的任意位置点上就足够了),但与此相反,如果考虑进该铰链组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横向杆的位置就需要得到极大的关注。事实上,如果考虑将横向杆在上连杆上的定位位置移近门,则可以使横向杆获得便利的接近性,与此同时,当门被打开时,使得横向杆完全远离通向家具物件的进出开口,从而不会挡道。
与此相反,如果这样来定位横向杆,则在关闭门时,横向杆将向下大幅地移动,也就是说,横向杆将移向门的中心线。在门不是透明门的情况下,这样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如果门是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至少是在其中间部分处,则就可以透过闭合的门看到该横向杆,这会给门的美学外观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或减弱这一缺陷,应当尽可能地将横向杆移向上方,在这一点上,横向杆的理想位置应当是这样:横向杆的轴线与上连杆在家具物件上的枢转轴线重合。因而,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将横向杆布置在非常靠近家具物件的上连杆的销的位置处,或布置在与该销重合的位置处。
但是,这样的方案也存在缺点:在开启门的过程中,横向杆绕着自身转动,但其轴线不能移动,因而,当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横向杆将位于通向家具物件的进出开口的内侧,从而,该进出开口受到限制,物品的取出或放入将受到妨碍。
迄今为止,是由家具制造者来选择哪种类型的铰链组件对于其而言是最为合适的—也就是说,某种组件可使家具具有较大的进入开口或者使得横向杆不易于被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的门(例如设置有围绕着玻璃框格部分的框架的门)看到。但这存在缺点以及其它一些问题:家具制造商不得不库存两种不同类型的铰链,以便于能根据所要安装的门而选择最为合适的类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带有稳定杆的铰接四边形铰链组件来解决上述的缺陷,这种组件能直接而快速地适应于不同的使用需求。
考虑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垂直移动门的铰链组件,其包括两个铰接的四边形铰链,每个铰链都包括:被设计成固定到家具侧面上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其被设计成固定到门上;以及两个叠置的臂件,它们枢转地安装在两板体之间,用于使铰链运动同步的水平杆横向连接在两铰链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将水平杆的端部可拆装地固定到铰链上的支架,其中,支架可被选择性地安装到两个不同的固定承座上,该两个固定承座沿着各个铰链的上臂件位于相互分离开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领会本发明的创新性原理以及其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能带来的优点,下文将借助于附图对采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定性的可行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附图中:
图1中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处于开启位置的铰链组件;
图2中的示意图表示图1所示铰链组件处于闭合位置和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情形;
图3是处于图2所述状态的铰链组件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4中的示意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开启位置和第二工作状态的铰链组件;
图5中的放大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组件的细节部分;
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所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图1中表示了用于垂直移动门的铰链组件,该组件总体上由标号10指代。组件10包括两个铰接的四边形铰链10a和10b,它们为镜像对称的关系,并被相对地布置到需要铰接的门(在图中被标为18)的对应两侧上。为了简化描述,两铰链上类似的元件将由相同的标号指代,下文将仅对其中一个铰链进行详细描述。
每个铰链都包括将被固定到家具侧面上的第一板体13、将被固定到门上的第二板体17、以及两个叠置的臂件15、16,在位置点19、20和21、22处,两臂件可枢转地安装在两板体之间,从而形成了铰接四边形的连杆。
有利的是,铰链包括运动平衡弹簧11,其被连接在第一板体13与上臂件15之间。优选的是,该弹簧为活塞型弹簧。
有利的是,弹簧11在上臂件15上的连接位置是位于臂件在两板体上的铰接端19、20之间的中间位置,且其在第一板体13上的连接位置位于位置点12处,该位置点12位于下臂件16在第一板体13上枢转点21的下方。更为有利的是,弹簧11在上臂件15上的枢转点14相对于两枢转点19、20之间的连线偏向下臂件16,其中的枢转点是上臂件15与两板体的连接点。这样,使得弹簧具有更好的工作条件,且减小了对家具内部的占用体积。
两铰链都具有两个承座40、41,它们沿着上臂件相互分开,它们可交替地接纳同一固定支架42(在表示左侧铰链的图1中,用虚线表示了该支架的两个位置)。水平杆43的两端被连接到两个支架42上,两支架被布置在两铰链10a、10b的承座上,且相互面对着,从而,水平杆被布置成与铰链横交,并用来对铰链运动进行同步。由于设置了这些支架,所以,可按照需要有选择地将水平杆的端部可拆装地固定到铰链上的两个不同的位置40、41处。
第一承座42被布置成靠近上臂件在第一板体13上的枢转点19,从而可将水平杆定位成这样:使其轴线与枢转点19的轴线大体上重合。按照这种方式,如果水平杆被安装在这样的位置上,则在铰链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水平杆将基本上保持不动。特别是,如果水平杆的轴线与枢转点的轴线重合,则水平杆将仅是绕自身转动。
从图1、图2以及图3可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些内容。如图3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尽管水平杆始终保持在由门封闭的中空空间的开口内,但其所处的位置最为靠近中空空间的上边缘。在门为透明门或半透明门的情况下,该位置可降低水平杆的可见性。例如,在该位置上,水平杆易于隐藏在具有中间透明或半透明窗格的门18的边框44之后。
与此相反,水平杆在臂件15上的第二固定承座却远离销19,从而,在开启家具门时(在水平杆被固定在第二承座的情况下),水平杆将绕着销19转动,并从中空中间的开口移出,从而使开口完全不受阻挡。从图4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显然,在该安装状态下,当铰链组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水平杆43所处的位置更靠近中空空间的中心位置。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特别有利的设计似乎是:将沿上臂件15的延伸部的第二承座41布置在枢转点14与枢转点20之间,其中的枢转点14是弹簧11在臂件15上的枢转点,枢转点20是臂件15在第二板体20上的枢转点。优选的是,该位置被选择成这样:使得水平杆刚好位于中空空间开口的上方(从图4可清楚地看出)。
图5和图6更为详细地表示了支架42的有利实施方式。该支架包括板体44,该板体与水平杆43的轴线横交,且在两个分开的位置处穿设有孔,这两个位置是将要与设置在安装承座40或41处的对应孔洞45、46或47、48(见图1)进行拧紧的位置点。
有利的是,从横向板体44突伸出管状的套筒49,其接纳着水平杆的端部,并环绕着杆柄50,该杆柄将被装配到管状的水平杆中。优选的是,在杆柄与管体之间设置了防止相互轴向转动的锁定联接件,以便于可在两铰链之间传递转矩。该联接件可被制成可轴向滑动的。该设计与其它的设计一起使得铰链的安装变得简单。
图5和图6表示了该联接件的一种易于实现的形式,在图5和图6中,滑动联接件包括设置在杆柄上的纵向沟槽51、52以及设置在管状水平杆内壁上的相应的纵向凸肋53、54(最好是通过挤压工艺来形成)。
可根据中空空间的宽度容易地将管体切割为一定尺寸,从而可将两支架容易地插置到端部上,且留有一定的端部游隙,以降低长度切割的精度要求。
套筒从板体的端部突伸出而形成L形的构造,从而便于进行螺纹紧固,与此同时,使得水平杆可相对于销19实现同轴定位。
为了限制侧向间隙,从板体11的两相对边缘突伸出翼板53、54,当支架被固定到上臂件15上时,所述翼板位于上臂件的两侧。臂件以很小的侧向间隙接纳在两翼板53、54之间。
可通过对金属执行压力铸造来将支架、套筒以及杆柄制成一体结构。
这样,很显然:本发明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根据具体的需求,铰链组件可被安装成这样:稳定杆处于两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上,由此可容易地调整组件的工作状态。不仅在第一次安装时可这样作,在家具物件处于使用中时也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如果要用透明门取代非透明门时,就可将稳定杆从前向位置移动到靠近上臂件销处的、不易看到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下,使得中空空间具有完全的接近便利性。
显然,上文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创新原理的实施方式所作的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因而,不能被看作是对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的限定。例如,尽管在支架与稳定杆之间设置伸缩形式的运动是有利的,但支架也可被固定或紧固到稳定杆的端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