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5550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35610.X

申请日:

2008.04.03

公开号:

CN101550766A

公开日:

2009.10.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G 23/02公开日:20091007|||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3/02

主分类号:

E04G23/02

申请人: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美华; 周 军; 龚 斌; 张 聿; 蔡良鑫

地址:

200050上海市武夷路150号2号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屈 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在确保结构的安全和整体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横向结构体系隔层置换的施工方法,先隔层拆除非承重的横向构件,再对已拆除的构件进行钢结构置换,最后进行结构承重的竖向构件进行加固。本发明根据劳动力配置进行隔层的划分,在不同的隔层内同时施工同一工序,然后再展开流水施工作业,大大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能够严格将结构承重的竖向结构柱在施工动态过程中的净高控制在两个楼层高度范围内,满足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的相关规范要求。另外隔层置换的方法能够将众多复杂交错的施工工序管理简单化、程序化、信息化,将各道工序能够有效的合理的衔接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工程指导性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划分隔层置换的施工批数,以及隔层划分:划分成若干批的偶数层或奇数层;
步骤2、对设定的第一批楼层偶数层或奇数层隔层进行混凝土结构横向构件的拆除;
步骤3、临时搁置点的设置:待横向混凝土构件全部拆除完毕后,进行隔层置换时,对夹层内的钢结构柱构件进行临时的搁置;
步骤4、外包钢管混凝土柱的加固施工;
步骤5、楼板置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隔层划分,根据施工单位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及其他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划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1、根据需要选择人工空压机、机械切割机或者化学爆破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根据选用的拆除方式,严格遵守对应的相关规范要求;
步骤2.2、拆除完毕后对下层堆积的混凝土等垃圾进行清理运输,钢筋及时回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1、每根柱设置若干搁置牛腿,用于外包钢管的临时固定;
步骤3.2、将已制作的二半环筋钢管运输到施工现场,切割临时焊接点,搁置在牛腿上,再焊接为一个整体,钢管与混凝土柱之间的缝隙通过灌浆料填充加固。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批楼层置换的同时,继续流水进行第二批的偶数层或奇数层的拆除施工;同样拆除完毕后进行第二批楼层的结构体系置换施工,此时同步进行第三批楼层的拆除,以此类推进行;直至第一阶段全部偶数层或奇数层置换完毕后,再按照步骤2~步骤5的施工顺序循环进行第二阶段同样部位的奇数层的拆除、置换施工。

说明书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改建时,采用体系转换的方法将混凝土框架结构转换为钢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改建过程中,与我们熟知的常规新建工程不同,结构改建工程的施工工艺往往是建立在结构改建自身的特点上。当改建涉及到从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到钢框架结构体系的转换施工范畴时,其施工内容通常涵盖到结构拆除、结构置换、结构加固等一系列复杂的施工工序,而这些工序交叉在同一个工程中同时进行时,如何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安排拆除、置换、加固总体施工流程,如何在已有结构狭小空间范围内解决钢构件材料运输难题,以及如何完成置换施工等等,就成为制约这类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及安全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在确保结构的安全和整体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横向结构体系隔层置换的施工方法,先隔层拆除非承重的横向构件(砼梁板构件),再对已拆除的构件进行钢结构置换,最后进行结构承重的竖向构件进行加固。本发明首先根据劳动力配置进行隔层的划分,在不同的隔层内同时施工同一工序,然后再展开流水施工作业,大大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能够严格将结构承重的竖向结构柱在施工动态过程中的净高控制在两个楼层高度范围内,满足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的相关规范要求。另外隔层置换的方法能够将众多复杂交错的施工工序管理简单化、程序化、信息化,将各道工序能够有效的合理的衔接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工程指导性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划分隔层置换的施工批数,以及隔层划分:划分成若干批的偶数层或奇数层;
步骤2、对设定的第一批楼层偶数层或奇数层隔层进行混凝土结构横向构件的拆除;
步骤2.1、根据需要选择人工空压机、机械切割机或者化学爆破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根据选用的拆除方式,严格遵守对应的相关规范要求;
步骤2.2、拆除完毕后对下层堆积的混凝土等垃圾进行清理运输,钢筋及时回收;
步骤3、临时搁置点的设置:待横向混凝土构件全部拆除完毕后,进行隔层置换时,对夹层内的钢结构柱构件进行临时的搁置;
步骤3.1、每根柱设置若干搁置牛腿,用于外包钢管的临时固定;
步骤3.2、将已制作的二半环筋钢管运输到施工现场,切割临时焊接点,搁置在牛腿上,再焊接为一个整体,钢管与混凝土柱之间的缝隙通过灌浆料填充加固;
步骤4、外包钢管混凝土柱的加固施工;
步骤5、楼板置换。
所述的步骤1中的隔层划分,根据施工单位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及其他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划分。
在第一批楼层置换的同时,继续流水进行第二批的偶数层或奇数层的拆除施工;同样拆除完毕后进行第二批楼层的结构体系置换施工,此时同步进行第三批楼层的拆除,以此类推进行;直至第一阶段全部偶数层或奇数层置换完毕后,再按照步骤2~步骤5的施工顺序循环进行第二阶段同样部位的奇数层的拆除、置换施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相比较常规逐层置换的施工工艺具有如下的特点和优点:
1、采用隔层置换的施工方法,利用隔层这一特点,可以根据劳动力配置,在不同的隔层内同时施工同一工序,然后再展开流水施工作业,这样利用隔层分段进行的施工,可以多点施工,同步施工,大大的加快了施工的进度。
2、通过隔层置换的方法,能够将繁杂的施工工序简单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得工序之间衔接有序,有效的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和图2,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在具体施工实施例中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隔层划分完毕后,隔层进行第一批楼层(设为偶数层)混凝土结构梁板部分1的拆除施工;
步骤2、通过临时搁置点的设置,钢结构构件运输,吊点的设置,卷扬机、神仙葫芦的提升,高强螺栓的连接,对接缝的焊接等施工步骤,进行第一批偶数层的钢结构构件2的置换施工并灌浆加固,同时同步隔层进行第二批偶数层混凝土结构梁板部分3的拆除施工;
步骤3、进行第二批偶数层的钢结构构件4的置换施工并灌浆加固;同时同步隔层进行第三批偶数层混凝土结构梁板部分的拆除施工,以此类推;
步骤4、偶数层楼层全部拆除置换加固完毕后,开始进行第一批奇数层楼层混凝土结构梁板部分5的拆除施工;
步骤5、进行第一批奇数层的钢结构构件6的置换施工并灌浆加固;同时同步隔层进行第二批奇数层混凝土结构梁板部分7的拆除施工;
步骤6、进行第二批奇数层的钢结构构件8的置换施工并灌浆加固;同时同步隔层进行第三批奇数层混凝土结构梁板部分的拆除施工,以此类推。
本发明首先根据劳动力配置进行隔层的划分,在不同的隔层内同时施工同一工序,然后再展开流水施工作业,大大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能够严格将结构承重的竖向结构柱在施工动态过程中的净高控制在两个楼层高度范围内,满足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的相关规范要求。另外隔层置换的方法能够将众多复杂交错的施工工序管理简单化、程序化、信息化,将各道工序能够有效的合理的衔接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工程指导性的作用。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结构体系转换的隔层置换施工方法,在确保结构的安全和整体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下,采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横向结构体系隔层置换的施工方法,先隔层拆除非承重的横向构件,再对已拆除的构件进行钢结构置换,最后进行结构承重的竖向构件进行加固。本发明根据劳动力配置进行隔层的划分,在不同的隔层内同时施工同一工序,然后再展开流水施工作业,大大的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能够严格将结构承重的竖向结构柱在施工动态过程中的净高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