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烹调锅.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25502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5429.5

申请日:

1995.05.11

公开号:

CN1140048A

公开日:

1997.01.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47J36/36

主分类号:

A47J36/36

申请人: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新井义典; 伊藤精一; 松田州央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5.03.30 JP 074226/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天正;叶恺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将加热后的食物进行保温从而完成烹调的隔热烹调锅,当装在内锅上的内盖还很热的时候就能容易地取出来。它具有隔热的外容器2、装在外容器2内的内锅3、盖在内锅3上的内盖4、和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3装入的状态下将外容器2的开口8封闭的隔热的外盖5;在内盖4上设有把手6,并配置成使把手6的至少上端部6a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3装入外容器2的状态下比外容器2的开口8还向上方突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隔热烹调锅,它具有隔热的外容器、能取放自如地装在 这外容器内的内锅、盖在内锅上的内盖、和在将盖着内盖的内锅装进 的状态下将上述外容器的开口封闭的隔热的外盖,其特征在于,上述 内盖上设有把手,并配置成使该把手的至少上端部在把盖着内盖的 内锅装进外容器的状态下比上述外容器的开口还向上方突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烹调锅,其特征在于,隔热的外容 器的隔热层是真空夹层壁结构的真空隔热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烹调锅,其特征在于,隔热的外容 器的隔热层是含有隔热材料的隔热层。

说明书


隔热烹调锅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烹调锅,它适用于将经过加热处理后的半成品的食物进行保温使之成为烹调成品的烹调方法,特别是涉及那种即使当盖在内锅上的内盖还很热时也能容易地将其取出的隔热烹调锅。

    一般,食物的加热烹调加工是用电加热或明火加热进行的,但是这样的烹调方法容易因过热而发生煮得太烂或烧糊等现象,而且也浪费较多能量。能解决这一问题的烹调方法,熟知的有先将要烹调地生的蔬菜或谷物放在热水或沸腾的汤汁中浸泡,然后再将成为已加热的半成品的食物进行长时间保温,由此使其变成烹调成品。

    这种隔热烹调锅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隔热烹调锅30基本上具有隔热的外容器2、能取放自如地装在该外容器2内的内锅3、盖在该内锅3上的内盖31、在装入内锅3的状态下将外容器2的开口封闭的隔热的外盖32。该内盖31上装有把手33。

    如果将该隔热烹调锅30的内锅3取出,放入烹调原料,盖上内盖31或不盖内盖,由外部热源从底部和/或侧面进行加热,加热到烹调温度,在盖着内盖31的状态下立即放进外容器2内,盖上外盖32,这样,由于防止了热量向外容器2外放散,因而没有外部热源也可以进行烹调。

    在现有的这种隔热烹调锅中,在烹调过程中有时要观察里面的食物,或者在烹调完成时,要打开外盖32,要用手抓住设在内盖31上的把手33将内锅3的内盖31取下,但由于该把手33在外容器2的内部,因而已被加热到高温,而且周围还充满了高温热气以便进行保温,因此不能马上把手插进去抓把手33。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烹调锅,它是既能保持其保温性能又能将外盖32打开并立即而且安全地把内盖31从处于已加热到高温环境下的内锅3上取下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隔热烹调锅具有隔热的外容器、能取放自如地装在这外容器内的内锅、盖在内锅上的内盖、和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装进的状态下将上述外容器的开口封闭的隔热的外盖;在上述内盖上设有把手,并配置成使该把手的至少上端部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装进外容器的状态下比上述外容器的开口还向上方突出。该把手最好是合成树脂制品。

    该隔热的外容器的隔热层最好是真空夹层壁结构的真空隔热层或者是含有隔热材料的隔热层。

    由于把手的至少上端部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装进外容器的状态下比上述外容器的开口还向上方突出,因而当打开外盖时,不需要把手插进高温环境内就可以抓住把手。又由于将该把手设置成比外容器的开口还向上方突出,因而打开外盖就能使它接触到外面的冷空气而快速冷却,故能立即用手去触摸它。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隔热烹调锅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是现有的隔热烹调锅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隔热烹调锅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凡是与用图2已说明过的现有例的结构元件相同的都标上同样标号并省略对它的说明。

    图1中,该隔热烹调锅1具有有真空夹层壁结构的真空隔热层的隔热的外容器2、能取放自如地装在该外容器2内的内锅3、盖在该内锅3上的内盖4、在装进盖着内盖的内锅3的状态下将外容器2的开口8封闭的隔热的外盖5。

    盖在内锅3上的内盖4是耐热的合成树脂制的,外侧形成凸出的略呈球面的形状,其周缘部能与内锅3的开口的边缘部接合地盖着,此外,由从内盖4的里侧插通的螺丝7将合成树脂制的把手6安装并固定在内盖4的中央部。

    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3相当深地装到外容器2内一定位置的状态下,由内盖4的球面状凸出的高度和把手6本身的高度使这把手6配置成它的上端部6a比外容器2的开口8还向上方突出。

    此外,在外盖5的对应的内侧部分形成至少能容纳把手6的上端部6a的凹部9,以便在上述的状态下,盖上外盖5时把手6不至于与外盖5的内侧相接触。

    如果将这个隔热烹调锅1的内锅3取出后放入烹调原料,盖上内盖4或者不盖内盖地由炉子等外部热源对其底部加热,将里面的食物加热到烹调温度,在盖上内盖4的状态下立即放进外容器2内,再盖上外盖5,由于可以防止热量从外容器2向外发散,因而可以继续进行无外部热源的煮炖烹调。

    当在隔热的烹调过程中或结束时为了进行观察或取出内锅3的食物而要打开内盖4时,由于把手的上端部6a比外容器的开口8还向上方突出,因而把手6接触外面的冷空气而迅速冷却,而且手不用放在外容器2内的高温环境中就可以马上而且安全地抓住把手6。

    这个实施例的外容器2由真空隔热容器12和装在其底部的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底部构件13构成,真空隔热容器作成真空夹层壁结构,它是将由不锈钢等金属做成的有底筒状的内筒10和直径比它稍大的外筒11的各自口缘部接合成一体,而且将内外筒10、11之间的空气从底部排气孔排出并将排气孔封闭而形成真空隔热空间层的。此外,在真空隔热容器12的开口8的外缘部装有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外容器把手14。

    在外容器把手14的一部分上设有铰链机构15,外盖5可以自由开合地安装在它的上面。在与铰链机构15相对的一侧的外容器把手14上设有止动机构16,用来当外盖5闭合时将其锁住,当要把外盖5打开时,通过向下按压即可以将锁紧解除。

    外盖5的内部充填着发泡聚苯乙稀等隔热材料17。

    内锅3是用作烹调锅的有底筒状的平底锅,开口附近的口径被做成比本体筒部的直径小,在口缘部外侧还形成用作抓手的凸缘,以便向外容器2中放进和取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盖4形成向外侧凸起的球面状,但内盖4不一定局限于这种形状,只要把手6的至少其上端部6a是比外容器2的开口8还向上方突出的就可以。

    此外,隔热的外容器2在上述实施例中是把它做成有真空夹层壁结构的真空隔热层来说明的,但隔热层不一定限于真空隔热层,当然也可以是在内外筒10、11之间的间隙部里充填发泡聚氨基甲酸乙酯隔热材料等所形成的含有隔热材料的隔热层。

    在本发明的隔热烹调锅中,由于设在内盖上的把手的至少其上端部被配设成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装进外容器的状态下比上述外容器的开口还向上方突出,因而在开盖时能安全而迅速地抓住把手以便将内盖向外取出。由此,可以将内锅深深地装在外容器内,从而使热效率更加提高,并能缩短烹调时间。

隔热烹调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隔热烹调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隔热烹调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热烹调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热烹调锅.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将加热后的食物进行保温从而完成烹调的隔热烹调锅,当装在内锅上的内盖还很热的时候就能容易地取出来。它具有隔热的外容器2、装在外容器2内的内锅3、盖在内锅3上的内盖4、和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3装入的状态下将外容器2的开口8封闭的隔热的外盖5;在内盖4上设有把手6,并配置成使把手6的至少上端部6a在把盖着内盖的内锅3装入外容器2的状态下比外容器2的开口8还向上方突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