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通灵口服制剂的配方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制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称脱疽症,又称“脱骨疽”,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发病以患处疼痛和肢体坏疽为主要症状,多发于青壮年男子,寒冷潮湿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后期往往致残而丧失劳动力。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吸烟寒冷、潮湿、营养不良、性激素和精神因素等有关,近年来,亦有认为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治疗,不但痛苦大,且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不满意,而市场上至今还未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通为治则,以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温阳益气,补肝肾立法,创制出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脉通灵口服制剂。
本发明是以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脱疽症是由于肝肾不足,正气虚弱,不能抗御外邪所致,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血流不通则为中西医认识的共同点,辨证分型寒湿兼虚居多,热毒多见于脱疽中期或感受热毒之邪而成,因此,在治疗上以通为治则,以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温阳益气,补肝肾立法。在制剂的配方上,以八厘麻为君药,将其炮制后,该药具有活血散瘀、除湿止痛之功效,以三七、水蛭为臣药,水蛭具有破血逐瘀,散瘀通经,三七则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与水蛭同伍助君药活血破瘀、止痛;人参、鹿茸、海马亦为臣药,其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气,鹿茸补督脉,壮元阳,生精髓,强筋骨,能温阳而补精血;海马补肾壮阳,又有调气活血之功,三者合用助君药补气温阳,益精养血,补而不滞。川芎、延胡索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川芎又为血中之气药,辛散温通,活血行气;乳香、没药合用,活血消肿止痛,又能生肌长肉,以上均为佐药,以加强君臣药活血破瘀通径活络之功,且能疏通气血,消肿止痛;琥珀活血祛瘀,镇惊安神,且有利水通淋之效,以加强本方的散瘀消肿功能;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故为使药。全方诸药多经酒制,更加强全方温通之功。采用上述药物组方经炮制、水提、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口服制剂,使该制剂具有活血逐瘀,益气温阳,通脉止痛之功,活中有补,补益之中又存温通之效,经江西省南昌县脉管炎医院临床试验,对脱疽症的治愈率达80%以上。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是以如下的处方和用量所组成(重量百分比):
用量范围(%) 最佳用量(%)
八厘麻 20-25 20
水蛭 7.5-12.5 10
三七 7.5-12.5 10
川芎 7.5-12.5 10
乳香 2.5-5 5
没药 2.5-5 5
延胡索 7.5-12.5 10
海马 5-7.5 5
鹿茸 5-7.5 5
人参 5-7.5 5
琥珀 7.5-12.5 10
冰片 0.75-12.5 1
甘草 2.5-5 4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首先把八厘麻单独进行炮制,把水蛭、三七、琥珀、乳香、没药、海马、鹿茸、冰片粉碎成生药细粉;人参、延胡索、甘草水煮提取,川芎先提取挥发油,药渣并入水提。水提后药液浓缩至稠膏,烘干后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再与生药粉混合,喷川芎挥发油搅拌混匀,制成胶囊、片剂、冲服剂等口服制剂。
本发明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功效,对血脉不通所引起的胸痹、中风,特别是对脱疽症有显著的疗效。
实施例1:
八厘麻 20% 水蛭 10% 三七 10% 川芎 10%
乳香 5% 没药 5% 延胡索 10% 海马 5%
鹿茸 5% 人参 5% 琥珀 10% 冰片 1%
甘草 4%
把八厘麻炮制;水蛭、三七、琥珀、乳香、没药、海马、鹿茸、冰片粉碎成生药细粉;人参、延胡索、甘草水煮提取;川芎先提取挥发油,药渣并入水提。水提后药液浓缩至稠膏,烘干后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再与生药粉混合,喷川芎挥发油,混匀,制成口服制剂。
实施例2:
八厘麻 20% 水蛭 10% 三七 9% 川芎 12.5%
乳香 4% 没药 4% 延胡索 10% 海马 5%鹿茸 5% 人参 5.5% 琥珀 10% 冰片 1%甘草 4%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实施例3:八厘麻 25% 水蛭 7.5% 三七 10% 川芎 10%乳香 5% 没药 5% 延胡索 7.5% 海马 5%鹿茸 5% 人参 5% 琥珀 10% 冰片 1%甘草 4%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实施例4:八厘麻 20% 水蛭 10% 三七 10% 川芎 12%乳香 3% 没药 3% 延胡索 10% 海马 5%鹿茸 5% 人参 6% 琥珀 10% 冰片 1%甘草 5%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实施例5:八厘麻 20% 水蛭 10% 三七 10% 川芎 10%乳香 5% 没药 5% 延胡索 10% 海马 6%鹿茸 6% 人参 5% 琥珀 7.5% 冰片 1.25%甘草 4.25%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