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瘀化核膏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等的药物,特别是一种外用治疗乳腺增生消瘀化核膏。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些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积极防治本病对保护妇女的健康有重大的意义。在历代中医古籍中虽没有这个病名,但类似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和描述和记载却很多。如称之“乳房肿块”、“乳核”、“乳结”“乳癖”等。对于本病的发病机理早在隋代《诸病源候注》中有很精僻的论述。该书认为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结块久而成核。在数千年的祖国医史中记载了无数内服外用治疗本痛的有效方剂,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对妇女的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药物,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患者多不愿接受这刀割之苦,且术后的复发也再所难免。
中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各地报道有一定的疗效。但药用时间长,疗效也很难确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草药膏制剂。
本发明治疗乳腺增生,外贴乳腺增生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乳腺增生的病灶,使之逐渐变软变小,直至消失。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消瘀化核膏用中草药炮制。
1、原料选用生川军、桔梗、姜黄、细辛、肉桂、丁香、山奈、生半夏、毕拨、赤芍粉碎为细末过50目细筛,将以上药末和元参、生地共纳入香油10000ml内搅拌,浸泡三日后,文火煎熬,熬至10分钟后,取出元参、生地未熬化药渣,再入樟丹1200克,置文火上搅拌至膏黑烟尽离火即可,备用。
2、将羌螂、蝼蛄、甘遂、大戟粉碎细末,过80目细筛后,撒入1、药膏中充分搅拌,再稍加温摊在厚密布即制成戴氏化核膏。上述原料的比重依次为:16∶12∶12∶10∶14∶10∶16∶10∶10∶12∶12∶10∶10∶16∶10∶10∶60
本方明方义解释为:气滞血瘀,结块久而成核,质地坚硬。温通可助活血破结之力,化痰以消硬核,攻下逐瘀以除祛硬核之病理产物。故方中活血破结选用赤芍、羌螂、蝼蛄。温通散结选用毕拨、细辛、山奈、丁香、肉桂、樟丹。化痰消核选用生半夏、姜黄、桔梗、攻下逐瘀选用生川军、甘遂、大戟。方中温通活血攻逐之品甚多,为免伤阴血。故又配伍滋阴养血生地之参佐之,使之攻伐而不伤正。取香油为熬膏的粘合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配方为:生川军320g元参240g桔梗240g生地200g姜黄280g细辛200g肉桂320g丁香200g山奈200g生半夏240g毕拨240g赤芍200g羌螂200g蝼蛄320g甘遂200g大戟200g樟丹1200g
用法:视乳腺增生病灶大小,取同样大地一块药膏贴上。5天后取下再换新的。一般贴2-5块(25天)即可消除。
禁忌:皮破溃和皮肤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禁食辛辣厚味。
另外:本药膏亦可治疗病毒性腮腺炎(痄腮),用法同上,一般贴1-2块即可消失。
自1990年至1995年1月系统观察210例乳腺增生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痊愈(完全消失)者达71%。
观察151例病毒性腮腺炎患者,治愈率(完全消失)达98%。
现介绍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瞿××女,35岁河北涞水县北义安村人,农民。自90年5月发现右侧乳房有硬块,约如蚕豆大小两块,每当经期时胀痛。经贴用戴氏化核膏2块(10天)后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二李×,女41岁,天津静海县工人。1978年因家遇不幸之事,一直心情郁闷。1990年体检时发现两侧乳房都有乳腺增生。经多方服用中药疗效不显著。1992年患者惧怕手术治疗,慕名前来求治。检查左乳房有一块规则不齐肿物,质地坚硬,触之疼痛,约直径为15cm。右乳房有两块条形肿物,质地坚硬,呈枣核形。经贴用戴氏化核膏左乳房用了五块(25天)消失。右乳房贴用二块(10天)后消失,至今未复发。
病例三、康××男,5岁,高碑店市东马村人。1993年4月患病毒性腮腺炎,两颌下红肿硬满两周多。经多方使用中西药,疗效不显著。经贴用戴氏化核膏1块(5天)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