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 酰胺的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BBA)的制备方法,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其医药应用。
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是一种已知化合物。近几年来本发明者及其同事发现了BBA的许多医药用途。邹本田等人在《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6);1(19):33中披露BBA制剂治疗痤疮效果显著。但N-(4-乙氧苯基)-2-羟基甲酰胺在其他医学领域中的有效性尚有待研究。随着BBA越来越多的生物活性和医药应用的发现,其工业生产也越来越重要。刘百里等(药学学报,1987;22(4):312-3)描述了一种通过乙酰水杨酰氯与对乙氧基苯胺反应再经水解制备BBA的方法,该方法收率较低(52%),而且需要使用多种溶剂,其中包括有毒的吡啶。刘百里等在《沈阳药学院学报》(1988;5(1);43)中描述了水杨酸与对乙氧基苯胺直接缩合制备BBA的方法,其收率(42.6%)也较低。本领域中一直需要一种收率高而又对环境污染小的BBA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收率高,不使用任何溶剂的制备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N-(4-乙氧苯基)-2-羟苯甲酰胺的新的医药用途。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N-(4-乙氧苯基)-2-羟苯甲酰胺作为活性成分的用于上述新医药用途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式地水杨酸酯与对乙氧基苯胺于120-210℃下加热反应,
其中R为C1-6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硝基或C1-6烷基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苯基。
本文所述“C1-6烷基”指含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及它们的支链异构体,如异丙基、异丁基等。“C1-6烷基”优选为甲基或乙基。
“卤素”一词指氟、氯、溴或碘。
取代苯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邻、间或对甲苯基、2,3-,2,4-,2,5-或2,6-二甲苯基、3,4-二甲苯基、3,6-二甲苯基、3,4,5-三甲苯基;邻、间或对氯苯基、2,3-、2,4-,2,5-或2,6-二氯苯基、3,4-二氯苯基、3,5-二氯苯基、3,4,5-三氯苯基;邻、间或对硝基苯基、2,3-,2,4-,2,5-或2,6-二硝基苯基、3,4-二硝基苯基、3,5-二硝基苯基;邻、间或对溴苯基、2,3-,2,4-,2,5-或2,6-二溴苯基;卤素和烷基取代苯;卤素和硝基取代苯。
上述通式的酯中,R优选为甲基、乙基或苯基。
本发明方法中的起始物水杨酸酯是已知化合物或可按本领域所熟知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方法中所用水杨酸酯优选以下述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下式脂肪或芳香醇在缩合剂存在下与水杨酸加热反应,
ROH
其中R如上所定义。反应中所用缩合剂例如可以是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三氯氧磷(POCl3)等。该反应中所用醇或酚如甲醇,乙醇、异丙醇、苯酚、2,4-二硝基苯酚、2,5-二甲基苯酚、2,6-二氯苯酚等都有市售。加热温度依不同的醇而不同,对酚类而言例如加热反应的温度为90-130℃。除反应物本身以外,该反应体系可不加任何其他溶剂。
本发明方法中的另一反应物对乙氧基苯胺(或对氨基苯乙醚)有广泛的商业供应。
本发明方法中,加热反应的温度一般为120-210℃之间,优选在150-200℃之间。对于使用不同酯进行本发明方法的最佳温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少数重复实验即可获得。
对于反应时间没有严格限制,它将随着起始原料、加热温度而变化。但反应一般在1-6小时内完成。
本发明方法中不使用任何溶剂,用水杨酸酯与对乙氧基苯胺直接加热缩合。
本发明方法中,BBA的收率一般为60-90%,优选75-85%。
显然,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使用任何溶剂而且收率提高。
本发明者对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BBA)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具有抗变态反应活性,更令人惊异地是其抗变态反应活性与甾体激素类药可比,但无甾体激素类药物固有的付作用。
本发明者通过以下实验证实了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的抗变态反应活性:BBA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BBA灌胃给药(i.g.)对大鼠Arthus反应的影响:BBA(i.g.)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BBA软膏对DNCB诱导豚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这些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见实验I-V。
基于这一发现,本发明涉及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在制备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文中“变态反应”包括I、II、III和IV型变态反应。
本文中“变态反应性疾病”指以变态反应为特征的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疾病,包括皮肤瘙痒症、荨麻诊、神经性皮炎、痒疹、日光性皮炎、皮炎及蚊虫叮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括作为活性成分的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和适当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还可含有其他的药物活性成分,例如氨苯砜。BBA与氨苯砜合用,优选口服给药,对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等有协同治疗作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通过表皮、口服、及胃肠外途径给药。胃肠外途径包括肌内、静脉内、皮下、真皮内、腹膜内等。
用于表皮给药的制剂包括但不限于软膏、霜剂、乳剂、溶液、混悬液或喷雾剂。适于这些制剂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例如为硬脂酸、十八醇、乙二醇、甘油、凡士林、羊毛脂等,还可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湿-80、皮肤增渗剂和防腐剂等。这些制剂中BBA的含量约为制剂总重的1-10%。
用于口服给药的制剂可以是片剂、丸剂、粉剂、胶囊剂或粒剂等。适于口服给药制剂的载体和添加剂的例子有:蔗糖、淀粉、纤维素、润滑剂、甜味剂、着色剂和稳定剂等。口服给药的剂量一般为0.1-30mg/kg/日,优选为1-10mg/kg/日。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对本发明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水杨酸苯酯的制备
将17.00g(0.2132mol)水杨酸和12.00g(0.1277mol)苯酚的混合物加热至120℃,搅拌下向此混合物中滴加约3ml POCl3,约40分钟内滴完。然后继续加热反应2小时。将混合物冷却至60℃,用温水(60℃)洗涤。加入适量温水溶解,用5%Na2CO3中和至PH7。让该溶液冷却,析出结晶,过滤得24.80g粗品。粗品在乙醇中重结晶,得21.35g水杨酸苯酯白色结晶,m.p.41-42℃,收率91.2%。
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的制备
将21.4g(0.1mol)水杨酸苯酯与15.80g(0.1152mol)对乙氧基苯胺搅拌混合,加热至200℃反应2小时。用适量乙醇洗涤反应混合物,得粗品24.1g。用适量活性炭脱色,在乙醇中重结晶,得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白色结晶性粉末22.03g,mp.141-143℃,收率为85.6%。以水杨酸计,两步总收率为78.07%。
实施例2
5.22g(0.1mol)水杨酸甲酯与15.80g(0.1152mol)对乙氧基苯胺搅拌混合,加热170℃反应5小时,在反应过程中回收甲醇。反应生成的固体用适量乙醇重结晶,得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白色结晶性粉末18.61g,mp141~143℃,收率72.36%。
实施例3
30.42g(0.1mol)水杨酸-2,4-二硝基苯酯与15.80g(0.1152mol)对乙氧基苯胺搅拌混合,加热180℃反应1小时,用适量乙醇洗涤反应混合物。适量活性炭脱色,乙醇中重结晶,得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白色结晶22.10g。收率86.32%。
实施例4
24.20g(0.1mol)水杨酸-2,5-二甲苯酯与15.80g(0.1152mol)对乙氧基苯胺搅拌混合,加热150℃反应6小时,用适量活性炭,乙醇中重结晶,得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白色结晶21.68g。收率84.25%。
实施例5
28.32g(0.1mol)水杨酸-2,6-二氯苯酯与15.80g(0.1152mol)对乙氧基苯胺搅拌混合,加热130℃反应5小时,适量活性炭脱色,乙醇重结晶,得N-(4-乙氧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白色结晶21.51g。收率83.61%。
实施例1-5中所得产物的鉴定
元素分析
C15H15NO3 计算值(%) C70.02 H5.88 N5.44
实验值(%) C69.88 H5.80 N5.53
UV:290±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249±1nm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IR(KBr片,cm-1):3330(NH),3200(OH),1625(酰胺带I吸收),1570(酰胺带II吸收),1610(C=C苯环)、1510(C-C苯环),1245(=C-O),1050(-C-O),825(CH,苯环),745(CH,苯环)。
1H-NMR数据见表1
表1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及解析列表
溶剂CD3COCD3
内标TMS 质子 化学位移 裂分 偶合常数 序号 δ(ppm) 质子数 J(Hz)
a 1.39 t 3H 8.5
b 3.20(变化) s 1H -
c 4.15 q 2H 8.5
d 7.07 m 1H J1=7J2=1.5
e 7.09 d 2H 9.5
f 7.13 q 1H J1=7J2=1.5
g 7.62 m 1H J1=7J2=1.5
h 7.85 d 2H 9.5
i 8.20 q 1H 8.5
j 10.00 s 1H -
13C-NMR数据见表2
表2核磁共振碳谱数据及解析列表
溶剂CD3COCD3
内标TMS碳原子序列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化学位移(δppm)碳原子数13.7 63.2 113. 115. 116. 117. 122. 126. 129. 133. 155. 160. 167.4 8 9 6 8 8 1 4 7 1 2 1 21C 1C 2C 1C 1C 1C 2C 1C 1C 1C 1C 1C 1CMS:C15H15N03 MW:257.29m/e:257,137,121,108,109,93,80,81,65,64,54,55.
由实施例l-5可见,本发明方法用水杨酸酯与对乙氧基苯胺直接氨解,不加任何溶剂,无环境污染,但收率提高。
下面是BBA的药理和毒理试验方法及结果。
试验I
BBA对致敏豚鼠离体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每只豚鼠两后腿各肌肉注射5%卵白蛋白溶液0.4ml,同时腹腔注射卵白蛋白溶液1ml致敏。3~5周后体外用抗原攻击,并用离体器官实验仪测定其回肠收缩作用。回肠标本置离体器官仪中稳定后,先加入组胺(终浓度为10μmol·L-1),记录收缩高度、洗去组胺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BA混悬液(终浓度分别为1、5、10、50、100μmol·L-1)与标本接触10分钟,用卵白蛋白(终浓度为1mg·ml-1)攻击,记录收缩高度。对照组加入等容量溶媒,并用抗原攻击。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BBA对致敏豚鼠离体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分组 标本数 浓度 回肠收缩幅度的 抑制率
(n) (μ mol·L-1) 平均相对值(%) (%) 溶媒对照 7 - 10.4±6.37 13.67±5.88
6 1 86.13±19.24* 29.33±14.28
6 5 78.20±4.66** 48.51±18.96 BBA 7 10 64.74±25.63** 65.02±31.64
6 50 36.68±33.63** 95.49±4.81
7 100 4.73±5.09** X±SD *P<0.05 **P<0.01 与对照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试验IIBBA对大鼠被动Arthus反应的影响
将大鼠分为溶媒对照组,不同剂量BBA(100、200、400mg、kg-1)组和地塞米松(25mg·kg-1)组,于攻击前24、12、1小时分别灌胃给药,大鼠右足跖腱膜下注射Arthus反应对照组大鼠的血清0.1ml/只,立即静脉注射马血清-生理盐水(1∶5)攻击,攻击后1、2、4、6和24小时分别用容积测定仪检测脚爪容积,结果见表2。
表2. BBA(ig)对大鼠被动Arthus反应的影响 分组 剂量 脚爪容积(ml)
(mg/kg) 1h 2h 4h 6h 24h溶媒对照 - 0.47±0.14 0.46±0.07 0.43±0.09 0.37±0.11 0.17±0.08
100 0.39±0.07 0.42±0.09 0.28±0.10* 0.19±0.11** 0.09±0.06 BBA 200 0.34±0.11 0.26±0.10** 0.27±0.09** 0.10±0.05** 0.09±0.06
400 0.38±0.11 0.31±0.16* 0.09±0.06** 0.07±0.05** 0.06±0.04*地塞米松 25 0.21±0.09** 0.14 ±0.10** 0.07±0.06** 0.01±0.01** 0.01±0.02**
X±SD n=7 *P<0.05 **P<0.01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
试验III BBA对DNFB诱导小鼠DTH反应的影响
将小鼠按表3分组,于致敏前1天至第6天分别灌胃给药,小鼠腹部剪毛,均匀涂布1%DNFB丙酮-麻油(1∶1)溶液25μl致敏,每天1次,连续两天。末次强化致敏后第4天,于每鼠右耳涂以同样浓度的DNFB 10μl攻击,24小时后颈椎脱臼处死。剪下左右耳壳,各取直径8mm的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Δmg),结果见表3。
表3 BBA(ig)对DNFB诱导小鼠DTH反应的影响 分组 动物数(n) 剂量(mg/kg×d) 耳肿胀度(Δmg) 抑制率(%) 溶媒对照 8 -×7 12.15±6.65
10 100×7 7.4±4.59 40.8
BBA 9 200×7 6.4±4.75* 48.8
11 400×7 2.5±1.87** 80.0 地塞米松 7 25×7 2.3±1.0** 81.6
X±SD *p<0.05 **p<0.01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
试验IV BBA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大鼠分为溶媒对照组,BBA不同剂量组(100、200、400mg·kg-1)及强的松(50mg·kg-1)组,每组6只。大鼠肌肉注射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10mg·kg-1,同时腹腔注射2×1010单位百日咳杆菌菌苗致敏·致敏后10~14天,分别按表4灌胃给药,2小时后,腹腔注射5ml 0.5%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攻击,按摩腹部10分钟,放血处死动物,定量吸出腹腔液4ml,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已释放的组胺;将沉淀的肥大细胞加定量的生理盐水4ml,煮沸10分钟后,再分离,所得上清液中的组胺代表剩余的组胺。结果见表4。
组胺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并计算释放率。
表4 BBA(ig)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分组 动物数 剂量 释放率
(n) (mg·kg-1) (%)
溶媒对照 6 - 91.67±5.72
6 100 80.12±9.10*
BBA 6 200 74.63±6.01**
6 400 70.68±13.33**
强的松 6 50 66.11±9.73**
X±SD *p<0.05 **p<0.01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
试验V BBA软膏对DNCB诱导豚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将豚鼠48只按性别平均分成6组,每组8只。背部剃毛,每鼠于剃毛部滴50%DNCB丙酮溶液2μl(直径4.0mm)致敏。致敏后第13日于各豚鼠腹壁处剃毛3×3cm2。每鼠在剃毛皮肤上于三个部位分别涂以2.0%、0.5%及0.15%DNCB丙酮溶液各20μl,进行攻击。攻击前三日各鼠于欲攻击部位剃毛涂药,连续5日。三个组分别涂以1%、5%及10%的BBA软膏,一组涂软膏基质,一组涂肤轻松软膏,剂量均为1.0g/次。余下一组不涂药。攻击后48小时观察结果。皮肤反应分级别判断见表5。结果见表6。
表5 皮肤反应分级级别 皮肤反应0 无反应0.5 稍有皮肤改变或皮疹1.0 颜色改变明显2.0 有降起或水肿3.0 红肿稍有坏死4.0 坏死结痂
表6 BBA软膏对豚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药物 剂量(g) 动物数(只) 皮肤反应级 P
( X±SD)空白组 - 8 2.50±0.76肤轻松软膏 1.0 8 0.31±0.45 <0.01基质 1.0 8 2.62±0.92 >0.051%BBA软膏 1.0 8 2.25±0.46 >0.055%BBA软膏 1.0 8 1.19±0.53 <0.0110%BBA软膏 1.0 8 0.76±0.37 <0.01
P值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试验VI BBA的毒性试验
小鼠口服(op)LD50>8000mg·kg-1,腹腔注射(ip)LD50>5500mg·kg-1。长期毒性按500、200、50mg·kg-1三个剂量组,大鼠口服BBA每日早晨1次,连续给药183天;犬按100、10mg·kg-1两个剂量组;每日早晨口服1次,连续给药180天。各组大鼠、犬的体重、摄食量、摄水量与空白组比较,基本无变化。各组大鼠、犬的行为、食欲、活动能力、毛发等一般体征无异常。但高剂量组犬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经10天对症治疗后,两只犬便血终止,食欲正常,后改为早晨喂食后给药,再未出现上述症状。各组大鼠、犬的血液学检查、便、尿常规,肝功检查、均未见异常。大鼠胸腺重量、脾脏重量均降低,肾上腺重量增加,这可能与BBA的免疫抑制活性有关。犬组织切片检查,高剂量1例重度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Ames试验、微核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呈阴性,对大鼠胚胎发育和胎仔畸形率的各种观测结果,无致畸作用。由此可见BBA的急慢性毒性都很低,且无致畸作用。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实例。
制剂例1
软膏剂
每100g软膏含BBA 5g硬脂酸 5g十八醇 4g单硬脂酸甘油酯 3g十二烷基硫酸钠 2g甘油 14g尼泊金乙酯 0.1g加蒸馏水至 100g
将BBA与油相加热90~120℃,水相加热70~80,沿同一方向激烈搅拌下,将油相加到水相中,搅拌至40~50℃时,停止搅拌,放置室温即得。
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日2次,每次0.5~1.0g软膏或酌情用量,涂抹患处。
制剂例2
片剂
每片含BBA 300mgNa2HPO4 100mg淀粉 50mg滑石粉 7mg硬脂酸镁 5mg羧甲基纤维素 15mg每片470mg
将各组分均匀混合,按一般片剂的制备方法调配、压片,必要时进行肠溶衣膜包衣。
制剂例3
胶囊剂
每粒胶囊含BBA 400mg乳糖 150mg淀粉 40mg滑石粉 40mg硬脂酸镁 1mg
以上制剂例2、3口服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1日3次,每次1片或1粒。
将各组分均匀混合或制成缓释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即得。
制剂例4
A.片芯BBA 300mg氨苯砜 50mgNa2HPO4 100mg淀粉 50mg硬脂酸镁 3mg水 适量制成1片片芯
B.包衣丙烯酸树脂IV号 10mg滑石粉 4mg二氧化钛 4mg吐温-80 2mg丙二醇 2mg95%乙醇 24mg
将A中各组分均匀混合,按通常片剂的制备方法调配、压片,加入B中各组分制成肠溶性薄膜包衣片。制成每片520mg的包衣片。
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每日3次,1次1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