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25264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52498.0

申请日:

2008.03.21

公开号:

CN101245642A

公开日:

2008.08.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B 5/38公开日:2008082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5/38

主分类号:

E04B5/38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安海玉; 丁永君; 凌光荣; 杨淑玲

地址:

300072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王丽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它包括其上设置有多根底板长向钢筋及底板横向钢筋的多个混凝土底板,在所述的每一混凝土底板上浇注有叠合层,所述的叠合层中敷设有叠合板上筋,所述的每一底板横向钢筋伸出所述的混凝土底板边缘至少1.1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所述的相邻的混凝土底板间板缝宽度不小于0.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50mm,所述的相邻底板的横向钢筋在所述的板缝内搭接。在本发明的叠合板结构中,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结构可实现双向受力,相对于现有的单向叠合板厚度可减小20%以上,裂缝均可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施加预应力后更是可以达到不开裂的程度。适用于较大的跨度,实现柱网内不设次梁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它包括其上设置有多根底板长向钢筋及底板横向钢筋的多个混凝土底板,在所述的每一混凝土底板上浇注有叠合层,所述的叠合层中敷设有叠合板上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底板横向钢筋伸出所述的混凝土底板边缘至少1.1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所述的相邻的混凝土底板间板缝宽度不小于0.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50mm,所述的相邻底板的横向钢筋在所述的底板间板缝内搭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钢筋在所述的底板间板缝内的水平搭接长度至少为0.5La,并且弯起90°或135°锚固于所述的叠合层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纵向钢筋为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钢筋,横向钢筋为非预应力钢筋。

说明书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板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一种利用预制混凝土底板作为模板,在其上浇筑叠合层,同时在浇筑完成后作为一个整体工作的楼盖,目前,叠合板已广泛应用于装配式结构中,我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叠合板的设计和施工有明确的规定,但仅限于单向叠合板,即预制混凝土底板为单向板,叠合完成后仍作为单向板工作。单向叠合板的工业化和标准化都很好,但作为单向板工作,其适用的跨度较小且板厚较厚,同时板块拼缝及平行板条方向裂缝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施工时作为模板的单向受力的预制混凝土底板在叠合层浇筑完成后实现整体双向受力,可以适用于更大的跨度,减小板厚,控制板缝及平行预制板条方向的开裂的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本发明的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它包括其上设置有多根底板长向钢筋及底板横向钢筋的多个混凝土底板,在所述的每一混凝土底板上浇注有叠合层,所述的叠合层中敷设有叠合板上筋,所述的每一底板横向钢筋伸出所述的混凝土底板边缘至少1.1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所述的相邻的混凝土底板间板缝宽度不小于0.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50mm,所述的相邻底板的横向钢筋在所述的底板间板缝内搭接。
在本发明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结构中,由于底板横向钢筋伸出所述的混凝土底板边缘至少1.1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并且相邻的混凝土底板间设置宽度不小于0.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50mm的板缝,横向钢筋在板缝内搭接,因而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结构可实现双向受力,相对于现有的单向叠合板厚度可减小20%以上,裂缝均可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施加预应力后更是可以达到不开裂的程度。适用于较大的跨度,实现柱网内不设次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叠合板结构的混凝土底板详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叠合板结构采用第一种板缝的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叠合板结构采用第二种板缝的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2所示的叠合板结构中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它包括其上设置有多根底板长向钢筋1及底板横向钢筋2的多个混凝土底板3,在所述的每一混凝土底板3上浇注有叠合层4,所述的叠合层中敷设有叠合板上筋6,所述的每一底板横向钢筋伸出所述的混凝土底板边缘至少1.1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以满足钢筋的搭接要求。所述的相邻的混凝土底板间板缝宽度H1不小于0.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50mm,以保证钢筋搭接具有足够的平直段长度。所述的相邻底板的横向钢筋在所述的底板间板缝内搭接,所述的横向钢筋在所述的底板间板缝内的水平搭接长度优选至少为0.5La,并且弯起90°或135°锚固于所述的叠合层内,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钢筋之间力的传递。需注意的是除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楼板外,钢筋锚固长度可按钢筋的实际应力确定。
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结构是将单向预制混凝土底板通过叠合层混凝土及板缝间的连接,形成的具有整体双向受力特性的楼板,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底板、板缝、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预制混凝土底板制成一定宽度的板条,板条宽度一般可为1.2m、0.9m,预制混凝土底板一般沿楼盖的短向布置,板条长度根据跨度确定,底板截面形状宜为肋形,这样可大大提高施工时底板的刚度,减少或不设临时支撑。与一般的叠合板(仅单向配置受力钢筋另一方向为分布筋)不同,双向叠合板底板双向配置板底受力钢筋,并且沿宽度方向的受力钢筋配置应按包括叠合层4在内的整体工作的双向板计算确定,且底板横向钢筋2应伸出板边缘至少1.15La(La为钢筋锚固长度)。沿底板长度方向的配筋应综合施工和使用两种情况确定,其内力应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计算:第一阶段即后浇的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的阶段,荷载由预制混凝土底板承担,预制混凝土底板根据有无临时支撑按连续或简支单向板计算,荷载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自重、叠合层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第二阶段即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值之后的阶段,叠合板按整体双向板计算,荷载包括叠合板自重(预制混凝土底板3、叠合层4及板缝5)、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与使用阶段可变荷载的较大值。根据需要沿预制混凝土底板长度方向的钢筋1可以是预应力钢筋也可以是非预应力钢筋,且伸出板端至少5d(d为钢筋直径);沿预制混凝土底板宽度方向的钢筋只能是非预应力钢筋。
为了达到双向受力的目的,需要将各块预制混凝土底板有机地连成整体,底板与底板的连接全部通过板缝实现,因此双向叠合板的板缝与一般的叠合板或预制板的板缝有很大的不同。板缝宽度H1需不小于0.5La+50mm(La为钢筋的锚固长度),沿底板宽度方向的钢筋在板缝内水平搭接长度至少为0.5La,然后弯起(90°或135°)锚固于叠合层内。
叠合层与预制混凝土底板依靠预制混凝土底板上表面留设的叠合面形成整体,叠合面凹凸采用通常的施工标准应不小于4mm。叠合层内的配筋按整体双向板计算确定。
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方法设计施工的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的工作性能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板完全相同,可以按双向板使用。
本发明的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的制作过程如下:
1.叠合板设计,按施工和工作两阶段设计叠合板,施工阶段按单向板设计预制底板,工作阶段预制底板和叠合层作为一个整体按双向板设计。
2.板缝及钢筋连接设计,根据板底选用钢筋的规格确定需要预留的板缝宽度,并确定钢筋的连接方式。
3.工厂制作预制底板,底板制成一定宽度的板条,底板截面形状制成肋形,底板双向配置板底钢筋,其中可沿跨度方向布置预应力钢筋。底板上表面预留凹凸不小于4mm的叠合面。
4.预制底板安装就位,两端支承于梁上,跨度大于3m时,每隔3m设一道临时支撑,板条间按设计宽度留设板缝5,底板下筋在板缝内搭接,并敷设叠合板上筋6。
5.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其中板缝采用吊模施工,通过叠合层使预制底板条形成一块整体的双向板。
6.待叠合层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后,撤除临时支撑,双向叠合板完成。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它包括其上设置有多根底板长向钢筋及底板横向钢筋的多个混凝土底板,在所述的每一混凝土底板上浇注有叠合层,所述的叠合层中敷设有叠合板上筋,所述的每一底板横向钢筋伸出所述的混凝土底板边缘至少1.1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所述的相邻的混凝土底板间板缝宽度不小于0.5倍的钢筋锚固长度+50mm,所述的相邻底板的横向钢筋在所述的板缝内搭接。在本发明的叠合板结构中,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