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5193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20995.4

申请日:

2015.06.11

公开号:

CN104873662A

公开日:

2015.09.0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7申请日:2015061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7; A61P11/04

主分类号:

A61K36/87

申请人:

湖南普瑞玛新药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善庆; 陈志高; 姜德建; 李龙; 曾宏亮; 俞利林

地址:

410331湖南省长沙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康天路1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代理人:

郭立中; 周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的中药原料各组分及重量份数为:显齿蛇葡萄8-12份、生地黄3-7份、岗梅4-8份、威灵仙3-7份、玄参3-7份、朱砂根3-7份、薄荷3-7份。该中药制剂的剂型包括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和颗粒剂等。该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利咽止痛的功效,对急慢性咽炎所致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有异物感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显齿蛇葡萄8—12份、生地黄3—7份、岗梅4—8份、威灵仙3—7份、玄参3—7份、朱砂根3—7份、薄荷3—7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显齿蛇葡萄9—11份、生地黄4—6份、岗梅5—7份、威灵仙4—6份、玄参4—6份、朱砂根4—6份、薄荷4—6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显齿蛇葡萄10份、生地黄5份、岗梅6份、威灵仙5份、玄参5份、朱砂根5份、薄荷5份。

4.
  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糖浆剂、混悬剂或颗粒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重量为薄荷重量5—8倍的水回流提取薄荷1—3小时,收集挥发油,将挥发油过滤后收集滤液,再用重量为前次回流提取后薄荷药渣重量5—10倍的水回流提取薄荷药渣1—3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2)将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浸泡0—3小时,用重量为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重量8—12倍的水回流提取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2—4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再用重量为前次回流提取后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药渣重量6—10倍的水回流提取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药渣0.5—2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3)用重量为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浸泡0—3小时,用重量8—14倍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40—80%的乙醇回流提取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1—3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再用重量为前次回流提取后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药渣重量6—10倍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40—80%的乙醇回流提取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药渣0.5—2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4)合并步骤(1)至(3)所得的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2—1.3,再将浓缩液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的浸膏粉。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减压浓缩条件为:60—70℃,真空度0.06—0.07MPa;所述真空干燥条件为:60—70℃,真空度0.07—0.09MPa。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得浸膏粉后,将浸膏粉与糊精按重量比5:3—10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用体积百分比含量为60—90%的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子、分装后得颗粒制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咽炎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随病情进展常可涉及整个咽腔,以秋冬及冬春之交较常见。慢性咽炎又称慢性单纯性咽炎,较多见。病变主要在黏膜层,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黏液腺可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多见成年人,病程长,易复发。急、慢性咽炎是临床十分常见,急性咽炎呈急性病变过程,病势急重,慢性咽炎则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生活及工作的诸多不便。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大多采用抗生素,免疫治疗及微波、射频等物理治疗,但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药物的副作用及物理治疗后继发的咽干、咽痛等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医传入前在中国医疗史上一直占独家统治地位,在治疗急、慢性咽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完整的治疗体系,有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咽干、咽痛等症状的改善及愈后更是普遍受到群众和社会的公认。所以能为大众提供疗效更为确切、安全性更高的治疗该病的药物是目前中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喉痹”。中医学对喉痹的认识可谓源远流长,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最早有了喉痹的记载。中医认为咽炎的病变在于咽喉,但其病理形成与肺、肝、胃、肾有密切关系。并分为急性和慢性咽炎。
对于急性咽炎的病因病机,《黄帝内经》进行了多次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曰:“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喉痹日赤……”,说明喉痹多由火热之邪上灼所致,若热邪传里,则可致肺胃热盛之证。现代医学认为急性喉痹病因分内外,内因多为脏腑虚弱、正气不足,外因则不外风、热、寒、湿等几种邪气交互错杂而为病。喉痹的病机,主要是风、热、寒之邪经口鼻而入,伤于肺卫,上攻咽喉,或外邪蕴里化热,或平素多食辛热煎炒之味,肺胃热盛,邪热循经上蒸咽喉所致。
慢性咽炎病因病机常为脏腑虚损,耗伤阴分,虚火上炎于咽喉而致,或因风热喉痹 反复发作,余邪滞留,或粉尘,浊气刺激,嗜好烟酒辛辣,劳伤过度等引起,肺阴虚则津液不足,咽喉失于濡养,兼之虚火循经上炎;肾阴虚,肾之经脉上络于肺,肾阴虚每致肺也阴虚,虚火上炎,遂至喉痹。另外,虚火上蒸,烁津成痰,加之脉络痹阻,气机不利,致气滞痰凝,痰火郁结。咽喉为肺胃的门户,如肺胃有蕴热,火热上炎,气血结于咽喉,可见局部慢性充血,粘膜干燥而发病。另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咽喉干燥,打鼾,久而也可发为咽炎。
因此,无论是急性和慢性喉痹,其最终的机理均以肺胃热盛或虚火上炎,邪热循经上蒸咽喉所致。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中药治疗该病应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并且以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滋养肺肾、利咽止痛、化痰利咽为主要治疗目的。
该药处方来源于民间经验方,在处方收集地该处方和所用药材均有数百年的应用基础。据历史记载,1379年明朝洪武年间,覃垕为反抗明皇朝的暴政,在张家界永定区温塘镇茅岩河边揭竿而起,统领义军杀富济贫,抢州夺县,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地方军。朱元璋惟恐义军夺他江山,急调25万大军征剿。当时覃垕自封为王,就在他的兵被困在张家界原始森林一带的七年中,伤兵们都因采用茅岩莓茶治伤、消炎而得救。从此当地的土家族人将茅岩莓奉为“神茶”,并常年饮用来防病治病。千百年来,当地土家族山民相沿成俗,祖祖辈辈以此为茶,当地土家族人身体强健,古稀之年的健康老人众多(百岁老人之多,为全国地区之最,对此茶所含有的特殊香味及饮后能抗人体多种疾病和有益人体健康的神奇妙用,认为是神灵的恩赐,故名“灵芝茶”及“神茶”。可见该方主药茅岩莓其用作清热解毒之用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各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中医学使用药材有“因地制宜”的习惯,在使用中医家加入地方习用清热解毒之品岗梅、朱砂根、生地等,疗效也得到不断的加强,使该药在应用过程流传俞为广泛,最终形成此处方。
课题组搜集该方后又经过系统的梳理和长达数年的临床应用研究,在新药资料申报过程中,又进行了系统的药学、药理研究,结论该处方组方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基础,证明该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特点和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显齿蛇葡萄8—12份、生地黄3—7份、岗梅4—8份、威灵仙3—7份、玄参3—7份、朱砂根3—7份、薄荷3—7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显齿蛇葡萄9—11份、生地黄4—6份、岗梅5—7份、威灵仙4—6份、玄参4—6份、朱砂根4—6份、薄荷4—6份。
更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
显齿蛇葡萄10份、生地黄5份、岗梅6份、威灵仙5份、玄参5份、朱砂根5份、薄荷5份。
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糖浆剂、混悬剂或颗粒剂。
所述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上述配比准备原料药;
(1)用重量为薄荷重量5—8倍,优选6倍的水回流提取薄荷1—3小时,优选3小时,收集挥发油,将挥发油过滤后收集滤液,再用重量为前次回流提取后薄荷药渣重量5—10倍,优选8倍的水回流提取薄荷药渣1—3小时,优选1.5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2)将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浸泡0—3小时,优选2小时,用重量为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重量8—12倍,优选10倍的水回流提取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2—4小时,优选2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再用重量为前次回流提取后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药渣重量6—10倍,优选8倍的水回流提取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混合物药渣0.5—2小时,优选1.5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3)用重量为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浸泡0—3小时,用重量8—14倍,优选12倍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40—80%,优选60%的乙醇回流提取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1—3小时,优选1.5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再用重量为前次回流提取后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药渣重量6—10倍,优选10倍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40—80%,优选60%的乙醇回流提取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混合物药渣0.5—2小时,优选1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4)合并步骤(1)至(3)所得的备用滤液,减压浓缩至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2—1.3(60℃),再将浓缩液真空干燥后粉碎,即得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的浸膏粉。
其中,步骤(4)所述减压浓缩条件为:60—70℃,真空度0.06—0.07MPa;所述真空干燥条件为:60—70℃,真空度0.07—0.09MPa。
优选地,在制得浸膏粉后,将浸膏粉与糊精按重量比5:3—10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用体积百分比含量为60—90%的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子、分装后得颗粒制剂。
本方紧扣该病的病机特点,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利咽止痛立法。本方以显齿蛇葡萄为君。显齿蛇葡萄味甘、淡,性凉,功善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该药具有消炎、止咳、祛痰、镇痛的功效,故用之为君药。
岗梅苦、甘,性凉,功能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朱砂根苦、辛、性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二者同为南方地区治疗咽喉肿痛的习用药物,合用即助君药清热解毒,又活血止痛,共用为臣药。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解诸热能消瘀血(《药性论》),生津润燥;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药品化义》)。生地与薄荷共用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佐治之药。
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本草经疏》),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故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故该药亦为使药,取其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效。
纵观上方,该药组方特点有三:一是紧扣喉痹“皆由痰火而成”的特点《经验喉科紫珍集.丹溪喉风论》,重用清热解毒之品,又兼顾“热病津伤”的特点,加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品,与传统医理相符;二是注意收集民间常用方药并重用地方习用药材入药,如显齿蛇葡萄、岗梅、朱砂根等均为地方习用药材,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三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与疏风清热并用,表里双解;清热消肿、利咽止痛与养阴生津并用要,表里双解,方证明确。
具体实施方式
【处方】


【制法】
以上7味,取处方量薄荷饮片,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3小时,收集挥发油,过滤,药渣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两次滤液。
取处方量玄参、生地黄和威灵仙,浸泡2小时,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1.5小时,过滤,收集合并两次滤液。
取处方量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浸泡1小时,加12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1.5小时,过滤,收集滤液,药渣再加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收集合并两次滤液。
合并以上滤液,减压浓缩(60-70℃,真空度:0.06~0.07mPa)至相对密度为1.2-1.3(60℃),取浓缩液真空干燥(60-70℃,真空度:0.07~0.09mPa),干燥后粉碎得浸膏粉。将所得干粉与适量糊精混合均匀,8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提取工艺研究】
一、原料的鉴定与检验
薄荷饮片:购自长沙佰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薄荷项下要求。
玄参饮片:购自长沙佰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 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玄参项下要求。
生地黄饮片:购自长沙佰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地黄项下要求。
威灵仙饮片:购自长沙佰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威灵仙项下要求。
显齿蛇葡萄饮片:购自衡东县一品源农副土特产经销部,为葡萄科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el-Mazzetti)W.T.Wang的干燥嫩枝叶。经检验符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岗梅饮片:购自长沙佰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为冬青科植物秤星树Ilex asprella(Hooker et Amott)Champion ex Bentham的干燥根及茎。经检验符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朱砂根饮片:购自长沙佰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的干燥根。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朱砂根项下要求。
以上原料经药材公司加工净制,而且制剂处方对原料无特殊的炮制要求,故本次研究直接选用所购饮片。
二、提取工艺路线的设计
慢咽颗粒是由对收集的民间验方进行整理和前期科研筛选改良而成,由薄荷、玄参、生地黄、威灵仙、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利咽止痛的功效。用于急慢性咽炎所致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有异物感等症状。
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为法,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符。收集的的验方是以南方民间习用药材入药,如显齿蛇葡萄、岗梅、朱砂根等均为地方习用药材,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该方在处方地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疗效确切并广为地方群众接受,具有主好的应基础。我们根据处方中不同药味所含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临床要求、制剂需要和我们预试验的结果,将方中七味药分成以下几部分进行不同处理:
1.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薄荷中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蒽醌及有机酸类。根据传统用法,宜蒸馏挥发油后再水提。
2.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玄参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及多糖类,其水提物有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功能及抗疲劳作用,哈巴苷和哈巴俄苷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中抗炎主要的成分。宜水提。
3.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解诸热能消瘀血,生津润燥。地黄中化学成分主要有低聚糖、多糖、环烯醚萜苷、氨基酸等,其水提液有抗炎、保护胃黏膜、利尿及增强免疫的作用,其中,所含梓醇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宜水提。
4.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故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威灵仙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和黄酮类等,皂苷类中多为三萜皂苷,其中主要为齐墩果酸和常春藤皂苷元。宜水提。
5.显齿蛇葡萄味甘、淡,性凉,功善清热解毒。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多酚、氨基酸、多糖,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以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含量最高。易溶于热水,热乙醇,溶于乙醇,在冷水中溶解度较低,易结晶析出。经预实验,直接用热水提取,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较低,用50%-90%乙醇提取可将二氢杨梅素较完全地提取出来。故宜用醇提。
6.岗梅苦、甘,性凉,功能清热,生津,活血,解毒。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甾体和少量生物碱等,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的作用。其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的作用,宜醇提后再水提。。
7.朱砂根苦、辛、性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化学成分主要为岩白菜素。岩白菜素对蛋清所致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对小鼠耳廓由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诱发的炎症有抑制作用,并可以抑制肉芽肿增生,岩白菜素有止咳作用,水提物和醇提物有抗菌作用。宜醇提后再水提。
三、提取工艺研究
(一)薄荷提取工艺研究
根据通用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薄荷挥发油,可能影响薄荷挥发油提取量的因素有提取时间和加水量,确定这两个因素之后,可能影响薄荷浸膏量的方法为提取次数。以挥发油提取量和浸膏提取量为指标进行考察。
1薄荷挥发油提取时间的考察
取薄荷饮片100份,加8倍量纯化水(800ml),进行水蒸气蒸馏,分别考察1小时、3小时和5小时三份样品的挥发油提取量。
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D甲法,分别取薄荷100g和适量纯化水至2000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和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油浴锅中,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至考察时间。停止加热, 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结果见表1。
表1 薄荷挥发油提取时间考察结果

由上表可知,提取3小时,挥发油的提取量已达到稳定,与5小时的挥发油提取量相同,故薄荷挥发油的提取时间采用3小时。
2薄荷挥发油提取加水量的考察
取薄荷饮片100份,分别加入6倍量、8倍量和10倍量纯化水(600ml、800ml、1000ml),水蒸气蒸馏3小时,测定挥发油提取体积。结果见表2.
表2 薄荷挥发油提取加水量考察结果

由上表可知,加6倍量水得到的挥发油最多。6倍量水已不能将薄荷饮片完全浸没,会影响浸膏的提取,故不考虑更少的加水量,将薄荷挥发油提取的加水量定为6倍量。
3薄荷浸膏提取次数的考察
以浸膏为考察指标,第一次为提取挥发油时,加6倍量水提取3小时,过滤,得第一次提取滤液。药渣再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滤液。药渣再加加8倍量水提取1小时。分别将三次滤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得三份薄荷提取液。分别精密量取50ml薄荷提取液,测定浸膏含量。
浸膏含量测定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A的热浸法,并进行改良。
①蒸发皿恒重 将洁净的蒸发皿置105℃恒温干燥箱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再置105℃干燥1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规定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
②浸膏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定容后的提取液50ml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以干燥品计算浸膏含量。
③浸膏得率计算公式
浸膏得率=(浸膏重量×稀释倍数)/生药量×100%
浸膏重量:用浸膏含量测定方法测得的浸膏重量;
稀释倍数:浸膏提取液总量与用于测定浸膏含量的提取液的比值,此处的稀释倍数为1000/50=20;
生药量:提取的薄荷药材用量,此处为100份。
结果见表3。
表3 薄荷浸膏提取次数考察结果

由上表可知,前两次的浸膏相对提取率之和为90.47%,大于90%,表明浸膏经两次提取已较完全。故薄荷浸膏提取次数采用2次。
综上所述,薄荷挥发油和浸膏提取的最优条件为: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3小时,收集挥发油,过滤,药渣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1.5小时。
(二)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提取工艺研究
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均宜用水提取,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根据经验,先对提取次数进行单独考察,然后再根据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提取率、浸膏提取率为指标进行考查,筛选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的最佳提取条件。
1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测定
玄参中的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定为提取工艺的指标成分,为确定提取工艺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是否提取完全,故先测定玄参药材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玄参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 液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哈巴苷与哈巴俄苷对照品,精密称定,分别加30%甲醇溶解并定容,制得浓度分别为56.1μg/ml的哈巴苷对照品溶液、19.18μg/ml的哈巴俄苷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测定方法 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流动相比例进行调整,以满足混合提取液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测定的分离度、拖尾因子和理论板数。
色谱柱:填料为Hypersil ODS5μm;4.6mm×250mm;柱号:E2318568;批号:11981。
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1.0ml/min;理论板数:按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峰计算均应不低于5000。
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计算公式
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和提取率计算公式相同,故用H表示哈巴苷和哈巴俄苷。
H含量%=供试品峰面积/H对照品峰面积×H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H药材重量×100结果见表4。
表4 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测定

1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提取次数确定的考察
称取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各10份,加10倍量水(300ml)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得第一次滤液。滤渣加8倍量水(240ml)回流提取1.5小时,过滤,过滤,得第二次滤液。滤渣再加8倍量水(240ml)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得第三次滤液。将三次滤液分别转移至10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至刻度,得初步供试品溶液。
2.1浸膏含量测定
浸膏含量测定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A的热浸法,并进行改良。
①蒸发皿恒重
将洁净的蒸发皿置105℃恒温干燥箱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再置105℃干燥1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规定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
②浸膏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定容后的提取液50ml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以干燥品计算浸膏含量。
③浸膏得率计算公式
浸膏得率=(浸膏重量×稀释倍数)/生药量×100%
浸膏重量:用浸膏含量测定方法测得的浸膏重量;
稀释倍数:浸膏提取液总量与用于测定浸膏含量的提取液的比值,此处的稀释倍数为1000/50=20;
生药量:提取的药材用量,此处为30份。
1.2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提取率测定
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和含量计算公式同玄参中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含量测定中的相关方法,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提取率公式如下,H表示哈巴苷和哈巴俄苷。H转移率%=供试品峰面积/H对照品峰面积×H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药材重量/H含量×100结果见表5。
表5 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提取次数考察结果


由上表可知,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的前两次浸膏的提取率、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转移率分别为48.07%、72.66%和51.47%,哈巴苷含量远远高于哈巴俄苷,提取率达到72.66%。前两次浸膏的相对提取率、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相对转移率分别为93.7%、95.36%和95.44%,均超过90%,第三次提取的仅占不到10%,故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的提取次数采用2次。
2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条件
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均为根茎类药材,故考察浸泡时间的影响,另外可能影响的两个因素为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参考考察提取次数时的提取条件,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照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提取温度为回流提取。拟定考察因素和水平表见表6。
表6 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表

实验方法与结果:称取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各10份,加入考察量水,浸泡至规定时间,再加热回流提取至规定时间,过滤,收集滤液。滤渣再加规定量水,回流提取至规定时间,过滤,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至刻度,得初步供试品。参照前面方法测定浸膏含量和计算浸膏提取率。取初步供试品,1000rpm离心5分钟,过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参照前面的方法测定哈巴苷和哈巴俄苷含量。计算浸膏、哈巴苷和哈巴俄苷的提取率。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提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H表示哈巴苷和哈巴俄苷。
H提取率%=供试品峰面积/H对照品峰面积×H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药材重量×100
哈巴苷/哈巴俄苷总转移率%=(哈巴苷提取率+哈巴俄苷提取率)/(玄参中哈巴苷药材含量+玄参中哈巴俄苷药材含量)×100
由于哈巴俄苷会转化成哈巴苷,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玄参药材只规定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量,故正交试验结果也以哈巴苷和哈巴俄苷总量作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7.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对于浸膏得率,B因素差异显著(P<0.05),B因素中,B3>B2>B1,最佳水平为B3;A、C因素差异均不显著。对于哈巴苷和哈巴俄苷,A、B因 素差异显著,A因素中,A3>A1>A2,B因素中,B3>B2>B1,最佳水平分别为A3和B3;C因素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两个考察指标,C因素的最佳条件均为C2,且F值分别为15.89和11.62,接近19.00。故综上所述,最佳条件为A3B3C2。
由于所优选的工艺已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案中(9号实验),故不再对其进行验证。即最佳提取工艺为:取处方量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浸泡2小时,两次提取时间依次为2小时、1.5小时。加水量依次为10倍量、8倍量。
表7 威灵仙、生地黄和玄参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三)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提取工艺研究
朱砂根和岗梅均宜用醇提取。而文献报道,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溶剂均为热水,实际实验中发现用热水提取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不高,故对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溶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浓度为50%-90%乙醇对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热水,故选择用乙醇提取显齿蛇葡萄成分。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加醇量。根据经验,先对提取次数进行单独考察,然后再根据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以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的提取率、浸膏提取率为指标进行考查,筛选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的最佳提取条件。
1药材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显齿蛇葡萄中的二氢杨梅素和朱砂根中的岩白菜素定为提取工艺的指标成分,为确定提取工艺中,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是否提取完全,故先测定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和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1.1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显齿蛇葡萄粉末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滤液8ml,10000rpm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过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1ml至50ml容量瓶,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二氢杨梅素对照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定容并稀释,制得浓度为49.75μg/ml的二氢杨梅素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二氢杨梅素含量测定方法 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没有规定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故自行建立了一个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填料为Hypersil ODS5μm;4.6mm×250mm;柱号:E2318568;批号:11981。
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26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表26

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2nm和270nm(注:292nm为二氢杨梅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但药典规定的岩白菜素检测波长为270nm,考虑到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较高,其在270nm紫外吸收也较强,在含量测定中使用双波长进行比较,最后统一使用270nm作为检测波长同时检测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但在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溶剂确定实验中,只需检测二氢杨梅素,故选择292nm作为检测波长);
二氢杨梅素含量计算公式
二氢杨梅素含量%=供试品峰面积/对照品峰面积×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药材重量×100
注:稀释体积为50×50/1=2500
结果见表8。
表8 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由上表可知,两种检测波长下得到的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基本相同,证明用这两个检测波长均可用于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
1.2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岩白菜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定容并稀释, 制得浓度为52.4μg/ml的岩白菜素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岩白菜素含量测定方法 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中规定了朱砂根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故使用药典标准测定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法
色谱柱:填料为Hypersil ODS5μm;4.6mm×250mm;柱号:E2318568;批号:11981。
流动相:甲醇-水(25:75)
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
岩白菜素含量计算公式
岩白菜素含量%=供试品峰面积/对照品峰面积×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药材重量×100
注:稀释体积为50×10/5=40
结果测得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为1.9%。
2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提取溶剂的考察
文献报道,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溶剂均为热水,实际实验中发现用热水提取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不高,故考察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情况。因只需检测二氢杨梅素,故选择最大吸收波长292nm作为检测波长。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如下,其他条件同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显齿蛇葡萄10份,加入8倍量考察浓度的溶剂,回流提取2小时,趁热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加入考察浓度的溶剂至刻度。将已定容的提取液振摇均匀,精密量取5ml至蒸发皿,用适量甲醇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取8ml,以1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过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二氢杨梅素提取率计算公式
提取率%=供试品峰面积/对照品峰面积×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药材重量×100
转移率%=提取率/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100
注:稀释体积为500×50/5=5000
结果见表9。
表9 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提取溶剂考察结果


由上表可知,50%-90%浓度的乙醇对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转移率明显高于热水,是提取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较佳提取溶剂。
3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提取次数的考察
称取显齿蛇葡萄10份、岗梅6份、朱砂根5份,加60%乙醇提取3次,加醇量依次为10倍量、8倍量、8倍量(210ml、168ml、168ml),提取时间依次为2小时、1.5小时、1小时,分别过滤得滤液,将三次滤液分别转移至500ml容量瓶,加60%乙醇定容至刻度,得初步供试品。
3.1浸膏提取率测定
浸膏含量测定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XA的热浸法,并进行改良。
④蒸发皿恒重
将洁净的蒸发皿置105℃恒温干燥箱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再置105℃干燥1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规定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
⑤浸膏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定容后的提取液50ml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以干燥品计算浸膏含量。
⑥浸膏提取率计算公式
浸膏提取率%=(浸膏重量×稀释倍数)/生药量×100%
浸膏重量:用浸膏含量测定方法测得的浸膏重量;
稀释倍数:浸膏提取液总量与用于测定浸膏含量的提取液的比值,此处的稀释倍数为500/50=10;
生药量:提取的药材用量,此处为21份。
结果见表10。
3.2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转移率测定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已定容的初步供试品5ml至蒸发皿,用适量甲醇溶解,转移并定容至50ml,摇匀,取8ml,以1000rpm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过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
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含量测定方法 参照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波长为270nm,其他条件均一样。
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转移率计算公式
转移率%=供试品峰面积/对照品峰面积×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显齿蛇葡萄药材重量/显齿
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100
注:稀释体积为500×50/5=5000
结果见表10。
表10 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提取次数考察结果

由上表可知,前两次的浸膏、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相对转移率之和均大于三次转移总量的90%,第三次的相对转移率均小于10%,故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的提取次数采用2次。
4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条件
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加醇量。参考考察提取次数的提取条件,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照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拟定考察因素和水平表见表11。
表11 考察因素和水平表

实验方法与结果:称取显齿蛇葡萄10份、岗梅6份、朱砂根5份,依正交试验表进 行实验,回流提取,过滤,收集合并两次提取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用提取溶剂定容至刻度,得初步供试品。参照考察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提取次数中的方法测定浸膏含量,并计算浸膏提取率。精密量取初步供试品5ml至洁净蒸发皿,蒸干,加甲醇溶解、转移并定容至50ml容量瓶,摇匀,取8ml,1000rpm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过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参照前面参照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波长为270nm,其他条件均一样。计算浸膏、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的的提取率。
浸膏提取率计算公式
浸膏提取率%=(浸膏重量×稀释倍数)/生药量×100%
浸膏重量:用浸膏含量测定方法测得的浸膏重量;
稀释倍数:浸膏提取液总量与用于测定浸膏含量的提取液的比值,此处的稀释倍数为500/50=10;
生药量:药材总重,为21份。
二氢杨梅素和岩白菜素率计算公式
转移率%=供试品峰面积/对照品峰面积×对照品浓度×稀释体积/含指标成分的药材重量/药材中指标成分的含量×100
注:指标成分别为显齿蛇葡萄、朱砂根,相应的药材重量依次为10份、6份,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为33.4%,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为1.9%。
结果见表12。
表12 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对于浸膏提取率,A2>A1>A3,最佳水平为A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B、C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但C因素的F值为17.96,接近F0.05(2,2)=19.00;对于二氢杨梅素转移率,A、B、C三个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A2>A3>A1,B1>B2>B3,C3>C1>C2,最佳组合工艺为A2B1C3;对于岩白菜素转移率, A、B、C三个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A1>A2>A3,B2>B3>B1,C3>C2>C1,最佳组合工艺为A1B2C3。
各因素水平的综合选择应考虑几个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及含量的大小。二氢杨梅素为君药显齿蛇葡萄中的有效成分,且含量相当高,达到33.4%,故应优先考虑;岩白菜素为朱砂根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止咳、抗菌的作用,亦为重要成分,应予以充分考虑。而中药是通过多种成分共同起作用的,有一些有效成分可能未被考察,故也应考虑到浸膏的含量。综合考虑,基于二氢杨梅素和浸膏含量,乙醇浓度选择A2;二氢杨梅素B1和B2相差不大,而对于岩白菜素,B1和B2相差较大,故提取时间选择B2;三个考察指标的C因素最佳选择均为C3,故加醇量选C3。
综上所述,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3。即取处方量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加6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前浸泡1小时,两次提取时间依次为1.5小时、1小时,两次提取加醇量依次为12倍量、10倍量。
由于所选工艺已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案中(5号试验),故不再对其进行验证。
5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醇提后再水提的考察
由于本验方原为水煎剂,本组选择用醇水提取,故存在有效成分未被充分提取出来的可能,故以浸膏作为考察指标,对醇提后的药渣再进行两次水提,分别测定浸膏提取率。醇提选择最佳提取条件,即A2B2C3。水提条件为:两次加水量依次为10倍量、8倍量,两次提取时间依次为1.5小时、1小时。其他条件均及检测方法参照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3。
表13 显齿蛇葡萄、岗梅和朱砂根醇提后再水提考察结果

由结果可知,两次醇提与与水提相比,其相对提取率为86.39%,表明两次醇提已基本将成分提取出来了。两次水提的相对提取率只占到9.8%和3.82%,提取出的浸膏已很少。另一方面,60%乙醇也可提出相当部分水溶性成分。综合以上数据,加上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醇提完后,不再进行水提。
【制剂成型研究】
(一)剂型的选择依据
本方是由对收集的民间验方进行整理和前期科研筛选改良而成,原为汤剂,虽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服用不方便,尤其是该方药味较多,给外出患者坚持治疗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制备成贮存,携带、服用均方便的剂型。本方单日生药量有41份,采用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放大700倍处方量生产三批,干浸膏粉平均每批得2.9kg,得率10.1%。因此每日需服用约4份浸膏,制备成片剂、胶囊都会使患者一次服用量较大,不方便。如过分精制导致有效成分损失太大,影响疗效;颗粒剂制备工艺相对较简单,携带、服用均较方便,较易被患者服用,且疗效确切,因此选择颗粒剂作为该方的剂型。
(二)制粒条件的选择
1浸膏粉的性质
粉碎后所得浸膏粉均匀、细腻,但由于比表面积很大,因而易吸潮,粘性强,易粘连成团,故对其流动性、吸湿性进行研究。
1.1休止角的测定
以休止角来评价浸膏粉的流动性。一般认为休止角大于40°流动性就不好,在30°~40°之间,流动性较好。将漏斗固定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坐标纸上5cm处,小心将浸膏粉沿漏斗壁倒入漏斗中,直到坐标纸上形成的浸膏粉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为止,由坐标纸测出圆锥体底部的半径R,计算休止角:α=tan-1(H/R),H为浸膏粉圆锥体的高度。结果见表14。
1.2吸湿率的测定
将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干燥器放入25℃的恒温培养箱内恒温24h,此时其内部的相对湿度为75%。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约1g的样品,精密称定后,打开瓶盖,置于干燥器内,25℃恒温保存,定时称量。吸湿率计算公式如下。
吸湿率%=(吸湿后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100
吸湿率结果见表14。
表14 浸膏粉流动性、吸湿性结果

由表14结果可知,浸膏粉的流动性不好,而且有较强的吸湿性。
2赋型剂的选择
由于浸膏粉流动性不好,而且有较强的吸湿性,预实验结果表明,若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制粒比较困难,因此选择颗粒剂常用成形辅料:糊精、乳糖和淀粉,固定其他制粒条件,以颗粒得率和颗粒合格率为指标进行优选。
颗粒的制备取9:1的浸膏粉与赋形剂(45份:5份),混匀,加90%乙醇10ml制软材,过12目筛制粒,50℃热风干燥,干燥后用14目筛整粒,称重得颗粒重量,再过60目筛除去细粉,称重得合格颗粒重量。(说明:由于浸膏粉在加入90%乙醇后粘性较大,故部分软材无法过筛制得颗粒,故根据颗粒重量可以判断软材的粘筛程度,再结合合格颗粒重量可以判断粘合剂的加入量是否合适,如粘合剂用量偏少,颗粒重量会较大,而合格颗粒重量会较小)
计算颗粒得率和颗粒合格率公式
颗粒得率%=颗粒总量/投料量×100
颗粒合格率%=合格颗粒重量/投料量×100
注:投料量为投入的浸膏粉和赋形剂总量。
结果见表15。
表15 各赋形剂的颗粒和合格颗粒重量及其得率结果

由表15可知,三种赋形剂的颗粒得率均低于90%,制得的软材均较粘,不好过筛,故物料损失较大,提示应增加赋形剂的比例。颗粒得率和颗粒合格率最高的均为糊精,表明糊精与另外两种辅料相比,可更有效降低浸膏粉的粘性,使颗粒合格率增加。故选择糊精作为赋形剂。
2糊精加入量的考察
加入适量糊精可减少浸膏粉的吸湿性,使成型容易,而从生产成本和服用剂量方面考虑,辅料用量应越少越好,但需综合考虑成形性和每包颗粒剂的装量,装量太小会导致装量差异太大。另外,浸膏的提取率会有一定的波动,若辅料用量太少,也会导致每次制软材和制粒的情况差别较大。先进行较全面的考察,以颗粒重量和颗粒合格率为考察指标。结果见表16。
表16 糊精加入量考察结果

由表16可知,糊精比例较低时,90%乙醇用量较小,颗粒合格率较低,颗粒总量和颗粒合格率最高的为糊精与浸膏5:5的组。在实验中,糊精比例较低时,也发现物料较粘,粘合剂用量不易掌握,所得颗粒较细,外观也较差。故选择糊精/浸膏4:6、5:5、6:4三组颗粒,进一步考察其粒径分布。每组各称取20g,依次过20目、30目、40目、50目筛,称定各筛上的颗粒和小于50目筛的细粉重量,计算所占比例。结果见表17。
表17 粒径分布考察结果

实验中发现,40目筛以上各筛的颗粒外观较好,由表17可知,三组在40目筛以上的颗粒含量分别为76.54%、89.11%、82.71%,浸膏/糊精为5:5的组最高,5:5组也是颗粒合格率最高的一组,由表16可知,该组90%乙醇用量为30%(15ml),水平适中,便于调节。故将糊精与浸膏的用量比选为5:5。
3乙醇浓度和用量的考察
前面小试工艺的摸索用90%乙醇,故以此为依据,考察95%、90%和85%乙醇,以合格颗粒重、颗粒合格率、休止角和粒径分布为指标。由于测休止角所需颗粒较多,故每 批每批用50份浸膏粉和50份糊精制备颗粒,理论总量为100份。结果见表18和表19。
表18 乙醇浓度考察结果-1

表19 粒径分布结果

由表18可知,85%乙醇组颗粒合格率和休止角均较好。由表19可知,三组40目筛以上颗粒含量分别为75.85%、75.13%和79.02%,相差不大,85%乙醇组略好于前面两组。这三组样品均为手工制粒,若用高速湿法混合制粒机混合、造粒,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会与手工制作有一定差别,故将投料量扩大至500份(250份浸膏粉、250份糊精),用85%乙醇作粘合剂,用高速湿法混合制粒机进行混合、制软材,用摇摆式颗粒机制粒,考察其制得的颗粒情况。
经试验:初步制备工艺为:取浸膏粉和糊精各250份,在高速湿法混合制粒机中混2分钟,搅拌速度为5转/秒,切割速度为6转/秒。取出,过80目筛,再倒入高速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开搅拌和切割,以相同速度混2分钟,再匀速加入粘合剂,在45秒内加完,加完后将搅拌速度调至6转/秒,切割速度调至8转/秒,搅拌2分钟,停机,出料。将软材过16目筛的摇摆式颗粒机制粒,装盘,放入已恒温至5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7分钟后翻料,再干燥5分钟,取出,过14目筛再制粒。装盘,再次放入5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约2.5小时,至水分含量小于3%。关闭鼓风干燥箱,降温至室温,取出,过14目筛和 65目筛整粒,能过14目筛且不能过65目筛的颗粒为合格颗粒,收集,即得。
根据前面的实验,粘合剂为85%的乙醇,其用量为25%,故500g物料应加125ml 85%乙醇,但实验中,制得的软材很粉,故将85%乙醇用量调至30%(150ml)和35%(175ml)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0。由表20结果可知,加入175ml 85%乙醇的粘合剂用量过大,导致软材过粘,整粒困难,损失较大。加入150ml 85%乙醇的粘合剂用量偏小,导致细粉太多。故将乙醇浓度调为75%进行试验,由表20可知,加入30%(125ml)的75%乙醇,制得的合格颗粒得率为90.03%,比85%乙醇制粒有较大提高,但实际实验中,制粒仍有一定困难,部分物料粘结,无法过筛。故将乙醇浓度调至80%,由表20结果可知,其合格颗粒得率达到97.01%,制粒也较轻松。
表20 乙醇浓度考察结果-2

由实验的制粒情况和表20结果可知,制备软材的最佳粘合剂为80%乙醇。故以颗粒总重、细粉量、颗粒合格率、休止角和粒径分布为考察指标,对80%乙醇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见表21和表22。
表21 80%乙醇用量考察结果

表22 粒径分布结果


由表21可知,加25%(125ml)80%乙醇制粒,细粉较多;加31%(28%)(155ml)80%乙醇制得的软材过粘,过筛困难;加28%(140ml)80%乙醇组颗粒合格率达97%,大于40目筛的颗粒占合格颗粒总重的81.18%,使颗粒具有较好外观。休止角为30.67°,说明颗粒具有较好流动性。
综上所述,粘合剂采用80%乙醇,用量为28%。经称量,每100份物料中加入的28ml80%乙醇,其重量为23.58g。
4甜味剂的种类和用量选择
三氯蔗糖为目前公认的最好的甜味剂之一,其水溶液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在人体几乎不被吸收,热量为零,甜味纯正,与蔗糖一样没有不愉快的苦后味和其他怪味。故选三氯蔗糖作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600-650倍,售价是等度下蔗糖的1/3-1/2。
经实验,三氯蔗糖溶于粘合剂中加入,用量为0.25份/100g时,慢咽颗粒甜度适中。
(三)总结
综上上述,慢咽颗粒的制备处方如表23。
表23 慢咽颗粒制备处方

制备工艺如下:
①取44.2g水(44.24ml)和191.52g 95%乙醇(235.76ml)混合,再加入2.5份三氯蔗糖,搅拌使溶解,得粘合剂,备用。
②取浸膏粉和糊精各500份,倒入高速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将搅拌速度设为5转/秒,切割速度设为6转/秒,开启搅拌切割2分钟,停机,出料,将物料过80目筛,再倒入高速湿法混合制粒机中,以同样速度搅拌切割2分钟。
③加入粘合剂,在45秒内加完,加完后将搅拌速度调至6转/秒,将切割速度调至8转/秒,总共搅拌2.5分钟,停机,出料,得软材。
④将软材过16目筛的摇摆式颗粒机制得颗粒,装盘,放入已恒温至5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7分钟后翻料,再次放入5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约2.5小时,隔1小时翻一次料,至水分含量小于3%,关闭鼓风干燥箱,降温至室温,取出,过14目筛和65目筛整粒,能过14目筛的颗粒为合格颗粒,收集,即得慢咽颗粒。
(四)单剂量的确定
本品为对收集的民间验方进行整理和前期科研筛选改良而成,每日生药剂量为41份。采用优选后的工艺放大700倍处方量生产三批,干浸膏粉平均每批得2900份,得率10.1%。按浸膏粉与糊精5:5的比例加入糊精后,总量约为5800份,折算为每日剂量约8.3份,每日服用2次,每次约4.15份。
【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糊精:购自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1255页糊精项下有关规定。
三氯蔗糖:购自溧阳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品应符合GB25531-2010《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T 5009.74-2003《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中有关规定。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药理性研究数据】
本试验观察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浓氨水致大鼠慢性咽喉炎的影响,评价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作用。
1.实验材料
1.1药品
1.1.1受试品: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由湖南普瑞玛新药实验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为棕褐色,批号:20150413,有效期至2017年03月。
1.2实验动物
1.2.1SD大鼠,50只,SPF级,雄性,体重200~220g,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 43004700004448,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1-0003;在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屏障环境饲养,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湘)2010-0008。
1.3主要试剂:戊巴比妥钠(批号:P3761,AMRESCO产品);
1.4主要仪器:
AUY型分析天平(本中心编号:085,日本岛津公司生产);BC-5500型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本中心编号:086,日本岛津公司生产)。
2.实验方法
2.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对大鼠慢性咽喉炎影响
SD大鼠30只,体重200~220gg,每日喷70%浓氨水,连续30天,建立慢性咽喉炎模型,然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浸膏低剂量组(5.3g生药/kg)、浸膏高剂量组(21.2g生药/kg),另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每日各组分别给药,给药体积为10ml/kg,1次/日,连续14d,模型空白对照组每天灌服等体积纯水。末次给药后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安乐死,取血进行白细胞分类检测。
4.结果
如表24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和粒细胞数目显著升高(P<0.01);复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使其数目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改善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表24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慢性咽喉炎模型血常规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5.结论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对慢性咽炎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实验二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本试验观察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评价茅岩梅对 急性炎症的作用。
1.实验材料
1.1药品
1.1.1受试品: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粉,由湖南普瑞玛新药实验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为棕色粉末,批号:20150413,有效期至2017年03月。
1.1.2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片,重庆和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片/瓶,每片含阿司匹林220mg、非那西丁150mg和咖啡因35mg,批号:140205,有效期至2016年01月。
1.2实验动物
1.2.1ICR小鼠,50只,SPF级,雄性,体重18~22g,小鼠动物合格证号:No.43004700006880。购于动物均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3-0004;在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屏障环境饲养,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湘)2010-0008。
1.3主要试剂:戊巴比妥钠(批号:P3761,AMRESCO产品);二甲苯(批号:091220,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1.4主要仪器:
AUY220型分析天平(本中心编号085,日本岛津公司)。
2.实验方法
雄性ICR小鼠50只,SPF级,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组、浸膏低剂量组(5.3g生药/kg)、中剂量组(10.6g生药/kg)、高剂量组(21.2g生药/kg),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液,灌胃体积为20ml/kg,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小鼠右耳内外涂抹二甲苯50ul,15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打耳器打下小鼠左右耳,分别称耳重,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
3.结果
如表25所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
表25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结论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浸膏对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的中药原料各组分及重量份数为:显齿蛇葡萄8-12份、生地黄3-7份、岗梅4-8份、威灵仙3-7份、玄参3-7份、朱砂根3-7份、薄荷3-7份。该中药制剂的剂型包括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和颗粒剂等。该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利咽止痛的功效,对急慢性咽炎所致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有异物感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