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250766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25771.0

申请日:

2008.01.07

公开号:

CN101235638A

公开日:

2008.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2D 5/3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变更后: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28414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同兴东路28号变更后:528414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同兴东路28号|||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5/30合同备案号:2012440000410让与人: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受让人: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混凝土管桩申请日:20080107申请公布日:20080806授权公告日:20100602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20723|||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2D 5/3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山市三和建材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8414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同兴东路28号变更后权利人:528414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同兴东路28号登记生效日:201204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30; E02D5/58; C04B28/00; C04B14/06(2006.01)N; C04B18/12(2006.01)N

主分类号:

E02D5/30

申请人:

中山市三和建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泽林; 刘 凡

地址:

528414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同兴东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海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内包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280±20份、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的混合物或矿渣微粉130±10份、余浆190±20份、砂580±50份、小石头350±50份、粗石头1100±100份、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份数0.5~0.75%的减水剂以及适量的水,其中余浆中胶凝材料的重量浓度30-40%;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管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浆,同时炼钢行业产生的高炉废渣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从而取得良好的环保效益,并节约了水泥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检测管桩桩身砼料强度达C90以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内包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280±20份、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的混合物或矿渣微粉130±10份、余浆190±20份、砂580±50份、小石头350±50份、粗石头1100±100份、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份数0.5~0.75%的减水剂以及适量的水,其中余浆中胶凝材料的重量浓度30-4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2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的细度模量为2.5~3.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小石头的粒径为0.5~1.5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粗石头的粒径为1.5~3c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减水剂为高效减水剂。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微粉是炼铁高炉中产生的水淬炉渣经磨细后得到的物质。

说明书

一种混凝土管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渣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于基础设施和高层建筑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需求量巨大。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原料由构成骨料的河砂、石子以及填充于骨料间缝隙并起凝结作用的胶凝材料水泥、磨细硅砂和水、减水剂等组成,在生产过程中要将各原料按配方用搅拌机搅拌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布料入管桩钢模中,再经过张拉预应力钢筋、离心成型及蒸汽养护等过程,即生产出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离心成型过程中会分离出大量的余浆,由于这些余浆中还包含有一定的水泥、磨细硅砂等胶凝材料,若直接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在炼钢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高炉废渣,这些高炉废渣通常是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将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浆和炼钢行业产生的高炉废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得到合理的应用,以保护环境、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已成为管桩生产企业和炼钢行业正在探索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预应力矿渣混凝土管桩,其将管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浆和炼钢行业产生的高炉废渣有机结合起来,既消除了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管桩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预应力矿渣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内包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280±20份、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的混合物或矿渣微粉130±10份、余浆190±20份、砂580±50份、小石头350±50份、粗石头1100±100份、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份数0.5~0.75%的减水剂以及适量的水,其中余浆中胶凝材料的重量浓度30-40%。
本发明采用的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的比表面积大于420。
本发明采用的砂石的细度模量为2.5~3.2。
本发明采用的小石头的粒径为0.5~1.5cm。
本发明采用的粗石头的粒径为1.5~3cm。
本发明的减水剂可采用高效减水剂,其可直接从市场购得,如花王企业和江门长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D-5的萘系减水剂。
本发明采用的矿渣微粉是炼铁高炉中产生的水淬炉渣经磨细后得到的物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生产配方,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完全满足可操作性及离心成型的要求;离心成型效果良好,水泥被充分利用,内壁光滑浮浆层薄,离心混凝土结构密实且合理,外观质量明显提高;余浆成分大为改善,水泥含量少,几乎无粗细骨料;余浆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正常情况下余浆零浪费,同时炼钢行业产生的高炉废渣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从而取得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节约了水泥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检测管桩桩身砼料强度与达C90以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取水泥260kg、比表面积大于420的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混合物130kg、余浆190kg、细度模量为2.5~3.2的砂600kg、粒径为0.5~1.5cm的小石头400kg、粒径为1.5~3cm的粗石头1050kg、花王企业生产的型号为HD-5、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0.5%的减水剂,加水用搅拌机搅拌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布料入管桩钢模中,经张拉预应力钢筋、离心成型及蒸汽养护等过程,即生产出本发明的混凝土管桩。
实施例2
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取水泥270kg、比表面积大于420的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混合物135kg、余浆180kg、细度模量为2.5~3.2的砂650kg、粒径为0.5~1.5cm的小石头450kg、粒径为1~3cm的粗石头1000kg、花王企业生产的型号为HD-5、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0.75%的减水剂,加水用搅拌机搅拌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布料入管桩钢模中,经张拉预应力钢筋、离心成型及蒸汽养护等过程,即生产出本发明的混凝土管桩。
实施例3
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取水泥280kg、比表面积大于420的矿渣微粉138kg、余浆180kg、细度模量为2.5~3.2的砂640kg、粒径为0.5~1.5cm的小石头400kg、粒径为1~3cm的粗石头1050kg、江门长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D-5、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0.6%的减水剂,加水用搅拌机搅拌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布料入管桩钢模中,经张拉预应力钢筋、离心成型及蒸汽养护等过程,即生产出本发明的混凝土管桩。
实施例4
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计,取水泥260kg、比表面积大于420的矿渣微粉140kg、余浆175kg、细度模量为2.5~3.2的砂石600kg、粒径为0.5~1.5cm的小石头380kg、粒径为1.5~3cm的粗石头990kg、江门长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D-5、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0.6%的减水剂,加水用搅拌机搅拌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布料入管桩钢模中,经张拉预应力钢筋、离心成型及蒸汽养护等过程,即生产出本发明的混凝土管桩。

一种混凝土管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混凝土管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混凝土管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混凝土管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凝土管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内包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28020份、磨细硅砂和矿渣微粉的混合物或矿渣微粉13010份、余浆19020份、砂58050份、小石头35050份、粗石头1100100份、相当于水泥和磨细硅砂总重量份数0.50.75的减水剂以及适量的水,其中余浆中胶凝材料的重量浓度30-40;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管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