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隔声窗.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250234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3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57120.X

申请日:

2008.01.29

公开号:

CN101220726A

公开日:

2008.07.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6B 5/00申请日:20080129授权公告日:20110518终止日期:201401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6B5/00; E06B7/02; E06B5/20

主分类号:

E06B5/00

申请人:

贾猛虎

发明人:

贾猛虎

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林大北路11号柏儒苑1-1-14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 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窗洞中的内、外两层窗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留有空间;所述两层窗框上相对设置有若干垂直中梃,各所述相对的两垂直中梃上,分别设置有一垂直玻璃隔挡,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在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空腔的风口;一侧所述内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内开式平开窗,另一侧所述外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外开式平开窗。本发明将整个双层窗框之间的空腔分隔成多个腔体,同时在各玻璃隔挡的不同位置设置有风口,因此窗外的空气在通过各风口进入室内的过程中,气体经过在各个腔体中的多次膨胀,可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噪声环境比较恶劣的铁路、公路沿线和机场附近的建筑物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窗洞中的内、外两层窗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留有空间;所述两层窗框上相对设置有若干垂直中挺,各所述相对的两垂直中挺上,分别设置有一垂直玻璃隔挡,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在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空腔的风口;一侧所述内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内开式平开窗,另一侧所述外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外开式平开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为两块,其中一块的所述风口设置在一侧的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上部,另一块的所述风口设置在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下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为三块,其中两块平行,另一块呈90°设置,所述三块垂直玻璃隔挡上、下交错设置所述风口。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外窗框上还设置有水平中挺,所述内、外相对的两水平中挺上设置有水平玻璃隔挡,所述水平玻璃隔挡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空间的风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玻璃隔挡为一块通长的玻璃隔挡,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为设置在所述水平玻璃隔挡顶面的两块,在具有外开式平开窗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两侧的水平玻璃隔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具有内开式平开窗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上设置第三风口。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外窗框分别连接一内、外门框,在所述内、外门框上部亮子处设置有一对水平中挺,在所述两水平中挺上镶嵌有一水平玻璃隔板,在水平玻璃隔挡上设置有一风口,设置在所述内、外窗框之间的所述垂直中挺为两块,靠近水平隔挡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下部设置所述风口,另一侧垂直玻璃隔挡上部设置所述风口。

7.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外层窗框与窗洞之间设置有吸声材料。

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玻璃隔挡上风口的形状为方形、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玻璃隔挡上风口的形状为方形、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说明书

一种通风隔声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户,特别是关于一种既能通风又能隔声的通风隔声窗。
背景技术
房屋上的普通窗户,一般是在一个窗洞中安装单层窗框,然后在单层窗框上安装有可开启的和/或固定的单层窗扇,单层窗扇上具有单层玻璃。这种传统窗户的结构形式,只具有通风、采光功能,其隔声、保温、防尘性能都比较差。随着建筑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在单层窗扇上安装了中空玻璃或双层玻璃,这种窗户的结构形式虽然提高了保温、防尘性能,但在开启窗扇通风时,仍然起不到隔声的作用,并且普通中空玻璃还存在有低频共振低谷现象。目前,在较寒冷的地区,一般也会采取在一个窗洞中安装有双层窗框,以提高其保温、防尘性能的状况,但为了通风,一般是将双层窗框的同一位置留有可开启的窗扇,因此,这种具有双层窗框结构形式的窗户在通风时,仍然起不到隔声的作用。
随着城市交通的大力发展,交通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之一,采用隔声窗是治理交通噪声污染的一种主要方法,如何使隔声窗既能隔声又能通风,解决“开窗户吵死,关上窗户憋死”的难题,是研制新型通风隔声窗的重要目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通风又能隔声的通风隔声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窗洞中的内、外两层窗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留有空间;所述两层窗框上相对设置有若干垂直中挺,各所述相对的两垂直中挺上,分别设置有一垂直玻璃隔挡,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在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空腔的风口;一侧所述内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内开式平开窗,另一侧所述外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外开式平开窗。
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为两块,其中一块的所述风口设置在一侧的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上部,另一块的所述风口设置在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下部。
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为三块,其中两块平行,另一块呈90°设置,所述三块垂直玻璃隔挡上、下交错设置所述风口。
在所述内、外窗框上还设置有水平中挺,所述内、外相对的两水平中挺上设置有水平玻璃隔挡,所述水平玻璃隔挡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空间的风口。
所述水平玻璃隔挡为一块通长的玻璃隔挡,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为设置在所述水平玻璃隔挡顶面的两块,在具有外开式平开窗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两侧的水平玻璃隔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具有内开式平开窗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上设置第三风口。
在所述内、外窗框分别连接一内、外门框,在所述内、外门框上部亮子处设置有一对水平中挺,在所述两水平中挺上镶嵌有一水平玻璃隔板,在水平玻璃隔挡上设置有一风口,设置在所述内、外窗框之间的所述垂直中挺为两块,靠近水平隔挡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下部设置所述风口,另一侧垂直玻璃隔挡上部设置所述风口。
在所述内、外层窗框与窗洞之间设置有吸声材料。
各所述玻璃隔挡上风口的形状为方形、矩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设置了垂直玻璃隔挡或同时设置水平玻璃隔挡,将整个双层窗框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腔体,同时在各玻璃隔挡的不同位置设置有风口,因此窗外的空气在通过各风口进入室内的过程中,气体经过在各个腔体的多次膨胀,可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2、本发明由于在双层窗框之间留有较大空间,因此有效地增大了空气的隔声层,提高了低频噪声的隔声量,同时提高了保温、节能效果。3、本发明根据各种不同的玻璃结构提供了多种玻璃隔挡和风口的设置方式,使用和选择非常方便。4、本发明在双层窗框与窗洞之间设置有吸声材料,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隔声量。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它可以广泛用于噪声环境比较恶劣的铁路、公路沿线和机场附近的建筑物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水平玻璃隔挡和垂直玻璃隔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通风隔声窗的应用示意图
图5是一种通风隔声窗的又一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安装在窗洞1中的内、外两层窗框2、3,两层窗框2、3上分别设置有一水平中挺4和两垂直中挺5(仅以此为例,不限于此),两层窗框2、3之间留有距离,一般在130mm左右。在两层窗框2、3上部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固定窗扇6,在外层的固定窗扇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外开式平开窗7,在内层的固定窗扇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内开式平开窗8,在两层窗框2、3下部均设置有固定窗扇9。
如图1、图3所示,在两层窗框2、3之间水平设置一层镶嵌在两水平中挺4上的水平玻璃隔挡10,在水平玻璃隔挡10上方的两层窗框2、3之间,设置两层分别镶嵌在两垂直中挺5上的玻璃隔挡11、12,进而将内、外层窗框2、3之间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腔。在位于左侧的玻璃隔挡11两侧的水平玻璃隔挡10上分别设置有一连通相邻空腔的风口13、14,在位于右侧的玻璃隔挡12上也设置一风口15。各玻璃隔挡10、11、12可以采用单层玻璃,也可以采用其它玻璃。
上述实施例使用时,具有四种使用状态:
1、第一种(如图1所示),关闭外层窗框3和内层窗框2上的所有平开窗扇7、8,使两层窗框2、3处于全封闭、不通风的状态。此时由于有双层普通玻璃以及双层窗框2、3之间的空气的作用,使其具有最佳的隔声效果。
2、第二种(如图3所示),同时开启左侧外层窗框3上的外开式平开窗7和右侧内层窗框2上的内开式平开窗8,使双层窗处于通风换气状态。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外开式平开窗7后,沿内、外层窗框2、3之间的左侧空腔流动,通过水平玻璃隔挡10上的风口13进入内、外层窗框2、3之间的下部空腔,然后通过玻璃隔挡10上的风口14进入内、外层窗框2、3之间的中部空腔,最后通过玻璃隔挡12上的风口15进入内、外层窗框2、3之间的左侧空腔,通过打开的内开式平开窗8进入室内。在此过程中,由室外进入的空气噪声,经在内、外层窗框2、3之间风口13、14、15的多次膨胀和曲折运动,达到了非常好的消声作用,从而使本实施例实现既能通风又能隔声的目的。
3、第三种(如图1所示),间隔时间交替开启外层窗框3上的外开式平开窗7和内层窗框2上的内开式平开窗8,即先开启外开式平开窗7,使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内、外窗框2、3之间的空腔,然后关闭外开式平开窗7,再开启内开式平开窗8,使内、外层窗框2、3之间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这样重复数次,可使双层窗处于间隔时间通风的状态,这样既可以通风、又可以保温,还可以隔声。
4、第四种,当内、外开式平开窗7、8全部同时开启时,整个房间处于普通全通风状态。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处于房间屋角处的通风隔声窗,它包括两组相互呈90°垂直设置的内、外两层窗框2、3,两层窗框2、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垂直中挺5。在两组内、外两层窗框2、3之间的每两个相对的中挺5上,分别镶嵌有一垂直玻璃隔挡16、17、18,将整个内、外两侧窗框2、3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各垂直玻璃隔挡16、17、18的上端或下端交错留有连通相邻空腔的风口19、20、21。其中两个外层窗框3上分别设置有一外开式平开窗7,两个内层窗框2上分别设置有一内开式平开窗8。
本实施例在通风换气状态时,同时开启左侧外层窗框3上的外开式平开窗7和右侧内层窗框2上的内开式平开窗8,使双层窗处于通风换气状态。此时,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左侧外层窗框3上的外开式平开窗7后,沿左侧内、外层窗框2、3之间的空腔流动,并依次通过垂直玻璃隔挡16下端的风口19、垂直玻璃隔挡17上端的风口20和垂直玻璃隔挡18下端的风口21后,从左侧内层窗框2上的内开式平开窗8进入室内。在此过程中,由室外进入的空气噪声,经在内、外层窗框2、3之间风口19、20、21的多次膨胀和曲折运动,达到了非常好的消声作用,从而使本实施例实现既能通风又能隔声的目的。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一门联窗,它包括连接内、外两层窗框2、3的内、外门框22、23,两层窗框2、3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垂直中挺5,内、外门框22、23。上部亮子出相对设置有一水平中挺24,在两水平中挺24上镶嵌一水平玻璃隔挡25,在内、外两层窗框2、3之间,每两个相对的垂直中挺5上分别镶嵌一垂直玻璃隔挡26、27,在内、外两层窗框2、3上分别设置有一内开式平开窗8、一外开式平开窗7,在内层门框22水平中挺24的上方设置一可向上掀开的内开式平开窗28。在水平玻璃隔挡25上设置有一风口29,靠近水平隔挡25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26下部设置一风口30,靠近外开式平开窗7一侧的垂直玻璃隔挡27上部设置一风口31。
本实施例通风换气状态时,同时内门框22上方的内开式平开窗28和外层窗框3上的外开式平开窗7,使双层窗处于通风换气状态。此时,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外层窗框3上的外开式平开窗7后,在内、外两层窗框2、3之间的空隙流动,依次经过垂直玻璃隔挡27上部的风口31、垂直玻璃隔挡26下部的风口30和水平玻璃隔挡25上的风口29后,从内门框22上部的内开式平开窗28进入室内。在此过程中,由室外进入的空气噪声,经在内、外层窗框2、3之间风口31、30和内门框22上的风口29多次膨胀和曲折运动,达到了非常好的消声作用,从而使本实施例实现既能通风又能隔声的目的。
上述各实施例中,各玻璃隔挡上的风口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矩形等各种形状,其尺寸大小和间隔距离等,都可以根据需要变化设计。上述各图中开设的风口的位置也是可以变化的,在为客户安装时,可以根据客户的习惯设置以左或右侧窗扇为主进风窗。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内、外层窗框2、3与窗洞1之间设置吸声材料,进一步提高隔声效果。
上述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而列举,其还可以有各种形式,比如只设置两块垂直玻璃隔挡的外飘窗,两块垂直隔挡上、下部分别设置风口。本发明的主要思路是通过玻璃隔挡将内、外窗框或门联窗框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同时通过交错开风口的方式,使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经过多次体积膨胀和曲折运动,达到了非常好的消声作用,从而实现本发明既能通风又能隔声的目的。
下面以上述实施例1为例,按照施工规范安装,按照国家标准GB/T50121-2005进行隔声效果的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隔声效果检测


注:RW为国家标准GB/T50121-2005计权隔声量;C,CU为频谱修正量。
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无论是在关窗或是开窗通风状态下,其隔声量都高于普通隔声窗和通风隔声窗。
以上述实施例1为例,按照施工规范安装,按照国家标准DBJ/T01-44-2000《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4.3.1.3进行通风量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通风量检测结果

    压差(Pa)    流量(m3/h)    1    45    2    60    3    73    4    83    5    90    6    118    7    127    8    137    9    149    10    160    11    166    12    171    13    178    14    183    15    190    50    390

当压差为50Pa时,换气次数N50(1/h);
N50=L/V    (式1)
式1中:L-压差50Pa时正压和负压下流量的平均值(m3/h)
V-被测房间换气体积(m3)
自然条件下的房间换气次数N(1/h)(换算系数为17):N=N50/17,可得自然条件下的通风量为23m3/h。
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完全可以满足一般住宅的通风量要求。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而实际设计中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比如可以根据本发明构思设计出双层外飘窗,落地窗,门连窗,L型转角窗等,这些根据本发明构思进行的各种等效变化,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一种通风隔声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通风隔声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通风隔声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通风隔声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通风隔声窗.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隔声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窗洞中的内、外两层窗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留有空间;所述两层窗框上相对设置有若干垂直中梃,各所述相对的两垂直中梃上,分别设置有一垂直玻璃隔挡,将所述两层窗框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腔,在所述垂直玻璃隔挡上设置有连通相邻空腔的风口;一侧所述内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内开式平开窗,另一侧所述外层窗框上至少设置有一外开式平开窗。本发明将整个双层窗框之间的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