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两面针含片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复方两面针含片,以及其生产方法。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含片较多,疗效也各有千秋,但在组方上采用两面针、山豆根制成含片的还未发现有,两面针常作为消肿止痛药而入外用药,作为内服药而入成药的也没有发现,在含片的制备工艺上,多为共同提取,不利于有效成份的渗出。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产复方两面针含片的方法,并提供一种疏风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风热喉痹、咽喉肿痛,急性咽炎等病症的复方两面针含片。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选取西青果、山豆根、两面针、薄荷油为主药,加入适当的辅料,采取独特的生产工艺,制成复方两面针含片,用于治疗口腔咽喉疾病,此外,在制备方法上,采用西青果与两面针、山豆根分开单独提取的方式,可以避免西青果中的鞣质成份与山豆根、两面针中的生物碱成分在提取过程中形式沉淀而影响疗效。山豆根、两面针的提取是采用适当浓度的乙醇进行渗漉,这是因为适当浓度的乙醇对药材细胞壁的穿透力较强,利于有效成份的渗出。
本发明的优点是选用两面针,山豆根、西青果、薄荷油为主药,采用独特的提取工艺,将药味中地有效成份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来制成含片,使含片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热喉痹、咽喉肿痛、急性咽炎等病症。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以西青果、山豆根、两面针、薄荷油为主药,加辅料制成,主药及辅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西青果 10.63-19.13% 山豆根 1.9-4.25%
两面针 6.8-8.5% 薄荷油 1.06-1.8%
辅料 70.43-80.25%
其中辅料的成份及重量百分比为:
甜菊素 0.45-0.48% 蔗糖粉 53.15-58.5%
淀粉 10.45-11.7% 糊精 6.38-9.57%
生产方法是:
将山豆根、两面针粉碎成粗粉,用浓度为60-80%的乙醇作溶剂,浸渍12-24小时后,缓缓渗漉,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80℃)的清膏。西青果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1.5-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80℃),静置12-4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80℃)的清膏,与上述山豆根、两面针的清膏合并,加入甜菊素、蔗糖粉、淀粉及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加入薄荷油拌匀,闷1小时,加入硬脂酸镁适量,压制成片。
采取上述配方的最佳重量百分比为:
西青果 15.95% 山豆根 2.34% 两面针 7.02%
薄荷油 1.44% 甜菊素 0.45% 蔗糖粉 54.73%
淀 粉 10.63% 糊 精 7.44%
下面给出压制1000片复合两面针含片的实施例:
取山豆根22g,两面针66g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12小时后,缓缓渗漉,将渗漉液流出速度控制在每公斤药材每分钟1-5毫升。至漉液无生物碱反应,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80℃)的清膏。取西青果15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80℃),静置24-4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3-1.25(80℃)的清膏,与上述山豆根,两面针的清膏合并,加入甜菊素4.2g,蔗糖粉514.8g,淀粉100g及糊精70g,混匀,制成颗粒,加入薄荷油15ml拌匀,闷1小时,加入硬脂酸镁适量,压制成1000片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