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挂篮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24998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1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55069.4

申请日:

2007.08.30

公开号:

CN101250856A

公开日:

2008.08.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10

主分类号:

E01D21/10

申请人: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冯广胜; 李艳哲; 夏学军; 张少锋; 周功建

地址:

45005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9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聚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桥梁施工挂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挂篮包括主桁片、联结系、底模平台及其吊挂、内外模板及其支架和吊挂、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主桁片由竖向、水平向联结系连接,主桁下弦杆后方连接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包括位于主桁片下方的下滑道,主桁片为梯形桁架结构,其上平杆上布置有前横梁和中横梁,走行时底模平台前点吊挂在前横梁上,底模平台后点吊挂在中横梁上。本挂篮走行时,外模支架落于底模平台上,底模平台前、后吊点分别吊挂于前上横梁、中横梁;前上横梁、中横梁带底模平台先向挂篮后方滑移至前支座后方,然后挂篮主桁带整只挂篮纵移到位。走行状态没有倾覆力矩,走行状态不再需要预埋筋,大量减少不可回收件的使用量,经济效益明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梯形挂篮,包括主桁片、联结系、底模平台及其吊挂、内外模板及其支架和吊挂、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主桁片由竖向、水平向联结系连接,主桁下弦杆后方连接后锚固系统;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位于主桁片下方的下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片为梯形桁架结构,其上平杆上布置有前横梁和中横梁,走行时底模平台前点吊挂在前横梁上,底模平台后点吊挂在中横梁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片为直角梯形,其前半部分为菱形构架,在菱形构架下弦杆后端垂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向上与菱形构架上弦杆向后延伸的后上平杆相连。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片菱形构架部分为全焊接钢结构,支撑杆和菱形构架上弦杆向后延伸的后上平杆与菱形构架栓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片有多组,每组主桁片可以是单片主桁片构成,也可以是多片主桁片叠合而成,每片主桁片结构尺寸相同,其横断面全部肋板内置,各边均设有栓孔,下弦杆前端垂直向上设有立柱,所述前支座位于立柱下方,主桁片下弦杆前方设置前支座,下弦杆尾部的后锚固系统前设有后支座,前支座和后支座均压在下滑道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片采用单片或多片叠合受力形式。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道由型钢和钢板组焊而成。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固结构上方设前后位置可调的后锚固分配梁,后锚固分配梁通过锚筋连接器直接锚于箱梁上,锚筋连接器上的锚固筋安装位左右方向留有调节装置。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箱梁0#块上组拼挂篮时,墩顶两个方向的挂篮主桁片交错布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梯形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道旁边已浇箱梁上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中穿有钢铰线,钢铰线后端锚固在后支座上。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梯形挂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挂篮走行时,外模支架落于底模平台上,底模平台前、后吊点分别吊挂于前上横梁、中横梁上;前上横梁、中横梁带底模平台先向挂篮后方滑移至前支座后方,然后挂篮主桁带整只挂篮向前纵移到位后,挂篮尾部与主体箱梁锚固,前上横梁、中横梁带底模平台前移就位。

说明书

梯形挂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建筑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桥梁施工挂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施工挂篮是用于大跨度混凝土桥悬臂现浇的一种装置。目前通行的挂篮,主桁片在混凝土浇筑状态、走行状态受力模式近似,在混凝土浇筑状态必须设后锚系统,走行时必须设反拉支座:下滑道和锚筋是重要传力构件,反拉支座通过下滑道和滑道锚筋将拉力传给已浇筑梁体,下滑道锚筋密布于所有箱梁节段的滑道上。底模平台和外模吊挂于外滑梁走行,外滑梁长度必须超过两个浇筑节段。这种挂篮形式将使得预埋件过多,无法回收,锚筋埋设精度要求高,滑道的再利用率极低,反拉支座设计较复杂,造成不经济,尤其对于梁面较窄的桥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改善挂篮走行时受力状态的梯形挂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梯形挂篮,包括主桁片、联结系、底模平台及其吊挂、内外模板及其支架和吊挂、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主桁片由竖向、水平向联结系连接,主桁下弦杆后方连接后锚固系统;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位于主桁片下方的下滑道,所述主桁片为梯形桁架结构,其上平杆上布置有前横梁和中横梁,走行时底模平台前点吊挂在前横梁上,底模平台后点吊挂在中横梁上。
所述主桁片为直角梯形,其前半部分为菱形构架,在菱形构架下弦杆后端垂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向上与菱形构架上弦杆向后延伸的后上平杆相连。
所述主桁片菱形构架部分为全焊接钢结构,支撑杆和菱形构架上弦杆向后延伸的后上平杆与菱形构架栓接。
所述主桁片有多组,每组主桁片可以是单片主桁片构成,也可以是多片主桁片叠合而成,每片主桁片结构尺寸相同,其横断面全部肋板内置,各边均设有栓孔,下弦杆前端垂直向上设有立柱,所述前支座位于立柱下方,主桁片下弦杆前方设置前支座,下弦杆尾部的后锚固系统前设有后支座,前支座和后支座均压在下滑道上。
所述主桁片采用单片或多片叠合受力形式。
所述下滑道由型钢和钢板组焊而成。
所述后锚固结构上方设前后位置可调的后锚固分配梁,后锚固分配梁通过锚筋连接器直接锚于箱梁上,锚筋连接器上的锚固筋安装位左右方向留有调节装置。
在混凝土箱梁0#块上组拼挂篮时,墩顶两个方向的挂篮主桁片交错布置。
所述下滑道旁边已浇箱梁上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中穿有钢铰线,钢铰线后端锚固在后支座上。
挂篮走行时,外模支架落于底模平台上,底模平台前、后吊点分别吊挂于前上横梁、中横梁上;前上横梁、中横梁带底模平台先向挂篮后方滑移至前支座后方,然后挂篮主桁带整只挂篮向前纵移到位后,挂篮尾部与主体箱梁锚固,前上横梁、中横梁带底模平台前移就位。
本挂篮走行时,外模支架落于底模平台上,底模平台前、后吊点分别吊挂于前上横梁、中横梁;前上横梁、中横梁带底模平台先向挂篮后方滑移至前支座后方,然后挂篮主桁带整只挂篮纵移到位。该状态主桁片既作为前上横梁、中横梁的滑道,又是挂篮的承重结构,挂篮重心位于下滑道后方,没有倾覆力矩,使后支座、下滑道结构简单,走行状态不再需要预埋筋,大量减少不可回收件的使用量,经济效益明显。本发明的挂篮结构尤其适用于梁面较窄桥的施工,选择了更合理的受力方式,挂篮各工作阶段受力明确;下滑道、后支座设计简单;再利用率提高;减省了预埋筋材料和埋设工序;挂篮走行更稳妥,走行状态不再成为制约挂篮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再利用率高的梁、杆,替代埋设结构和一次使用性构件,经济效益特别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挂篮纵向布置图;
图2是挂篮横向布置图;
图3是挂篮走行纵向布置图;
图4是挂篮走行横向布置图;
图5是挂篮主桁片图;
图6是挂篮下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所示的混凝土浇筑状态中,本梯形挂篮由主桁片1、联结系2、底模平台301及其吊挂、内模板及其支架303外模板及其支架302和吊挂、后锚固系统5、走行系统6等部分组成,主桁片1一般布置于对应悬浇箱梁腹板位置,主桁片1由联结系2连接,主桁片1下弦杆101前方设置前支座108,下弦杆101尾部设后锚固系统5,后锚固分配梁501置于主桁片下弦杆101上方,分配梁501位置可前后调整;锚筋502通过连接器503直接锚于已浇筑梁体上,锚固筋502位置随分配梁501前后调整的同时又可左右调整。上平杆上布置有前横梁401和中横梁601,前横梁401位于桁片上弦杆104前端节点处,底模平台301前点通过前吊挂402吊于前横梁401上,底模平台301后点通过后吊挂403吊于已浇梁块,内模支架303、外模支架302分别落于内滑梁305、外吊梁304上,走行系统6包括下滑道602和中横梁601。每片主桁片结构尺寸相同,其横断面全部肋板内置,各杆件侧面均设有栓(销)孔,下弦杆101前端垂直向上设有立柱105,前支座108位于立柱105下方,下弦杆101尾部的后锚固系统5前方设有后支座109,前支座108、后支座109直接落于下滑道602,下滑道602搁置于梁体;后支座109设计为一轻型滑板。下滑道602旁边已浇箱梁上设有千斤顶110,千斤顶110中穿有钢铰线111,钢铰线111后端锚固在后支座109上。如图5所示,主桁片1为直角梯形,梯形主桁片1可以拆分为两部分:菱形构架101--105,后立柱107、后上平杆106;其菱形构架101--105为全焊接钢结构,后立柱107、后上平杆106与菱形构架栓接,可拆卸,这使得该梯形挂篮用途更广,除用于窄桥外,将中横梁601、支撑杆107、后上平杆106移作它用,梯形桁架式挂篮很容易转变为适用其他走行方式的挂篮。如图6、图7所示,挂篮下滑道602主要构件设计为型钢6022和钢板6021的组焊结构,下滑道602直接搁置于抄平后的箱梁梁面上。
如图3、4所示,挂篮走行分两步,首先外模支架302落于底模平台301上,底模平台前吊点402吊挂于前上横梁401上,将位于已浇梁体宽度外侧的后边吊带403’吊于中横梁601,解除浇筑状态下吊于已浇梁块上的后吊挂403。第一步,前上横梁401、中横梁601带底模平台301向挂篮后方滑移,直至前上横梁401位于立柱105后方止;第二步,解除后锚固系统5,挂篮主桁片1在钢绞线111牵引下(钢铰线111锚于后支座109,由千斤顶110牵引)带整只挂篮向前纵移到位,然后挂篮尾部与主体箱梁锚固,前上横梁、中横梁带底模平台前移就位;该状态主桁片1既作为前上横梁401、中横梁601的滑道,又是整只挂篮的承重结构。走行时不利用外吊梁304,外吊梁304设计时就可以减少一个箱梁节段的长度,降低成本。
主桁片1在混凝土浇筑状态、走行状态受力模式不同,浇筑状态为菱形构架101-105受力,走行状态为梯形构架101-107受力。在梁体浇筑状态必须设置后锚固系统5,挂篮走行状态则无需后钩装置,无需压重,该状态前支座108、后支座109均为压力支座。

梯形挂篮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梯形挂篮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梯形挂篮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梯形挂篮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形挂篮及其施工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桥梁施工挂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挂篮包括主桁片、联结系、底模平台及其吊挂、内外模板及其支架和吊挂、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主桁片由竖向、水平向联结系连接,主桁下弦杆后方连接后锚固系统;走行系统包括位于主桁片下方的下滑道,主桁片为梯形桁架结构,其上平杆上布置有前横梁和中横梁,走行时底模平台前点吊挂在前横梁上,底模平台后点吊挂在中横梁上。本挂篮走行时,外模支架落于底模平台上,底模平台前、后吊点分别吊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