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9562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19077.6

申请日:

1995.12.13

公开号:

CN1151819A

公开日:

1997.06.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3.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01C1/00

主分类号:

A01C1/00

申请人:

张亚兵;

发明人:

张亚兵

地址:

230012安徽省合肥市徽州路31号省种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金惠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野败型杂交水稻稻种及其亲本和一般常规稻种用0.5%氯化钠溶液浸种光照培养三天后,通过色泽变化首先区分出其父本及一般常规稻种,再经过两天,追加0.75%的氯化钠溶液,继续光照培养,再区分出其母本。该方法鉴定时间只需八天,提高了效率;该方法适合在室内进行,可降低鉴定成本;该方法与大田种植鉴定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该方法操作简便,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可广泛用于各类部门及农户对种子的鉴定。

权利要求书

1: 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30℃温度下,将野败型杂交水稻稻种及其亲本和一般常规稻种用 0.5%氯化钠溶液浸种光照培养三天后,首先可区分出芽鞘呈白色、茎基部呈青色 的父本和一般常规稻种,而野败型杂交水稻及其母本的芽鞘呈紫红色; (2)、再经过两天,追加0.75%氯化钠溶液,继续光照培养,至第八天, 再区分出幼苗茎基部呈暗褐色的母本,而野败型杂交水稻幼苗的芽鞘呈紫红色,茎 基部呈青色。

说明书


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播种前或种植前试验或处理种子、根茎或类似物的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

    在农业生产上,由于杂交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故国家大力提倡推广种植杂交种。我国自七十年代在世界率先实现野败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以来,现野败型杂交水稻的制种产量和栽培面积已占杂交水稻生产的主体。然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批高质量、高杂交率的F1代杂交种子。但因杂交水稻种子在制种、采收、加工等环节中,无可避免地存在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现象,因此,需对杂交种子进行杂交率鉴定,以保证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效应。

    现今,国内外鉴定籼型杂交水稻(包括野败型)种子杂交率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分取样品种植鉴定。亦即通过杂交水稻在大田生长下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表现,确定该样品种子杂交率。该方法准确可靠,但费时费力,特别是鉴定周期长。二是采用蛋白质测定技术,该方法在遗传学原理上较为完善。但所需测定仪器设备昂贵,人员素质要求亦高且并不是每个水稻杂交组合都适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准确的室内测定野败型杂交水稻杂交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在30℃温度下,将野败型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和一般常规稻种用0.5%氯化钠溶液浸种光照培养三天后,首先可区分出芽鞘呈白色、茎基部呈青色的父本和一般常规稻种,而野败型杂交水稻及母本的芽鞘呈紫红色。

    二、再经过两天,追加0.75%氯化钠溶液,继续光照培养,至第八天,再区分出幼苗茎基部呈暗褐色的母本,而野败型杂交水稻幼苗的芽鞘呈紫红色,茎基部呈青色。

    本发明具有下述几方面的优点:

    一、鉴定时间只需八天,与大田种植鉴定相比,缩短了鉴定周期,提高了效率。

    二、该鉴定方法适合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且不需在昂贵设备,降低了鉴定成本。

    三、该鉴定方法与大田种植鉴定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894。

    四、该鉴定方法操作简便,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可广泛用于各类部门及农户对种子杂交率地鉴定。

    对所附照片的说明:    

    照片1为野败型杂交水稻汕优10号及其亲本幼苗芽鞘色泽对比  

    照片2为野败型杂交水稻汕优10号及其母本幼苗茎基部色泽对比

    照片3为野败型杂交水稻协优63及其亲本幼苗芽鞘色泽对比

    照片4为野败型杂交水稻协优63及其母本幼苗茎基部色泽对比

    下面结合照片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将杂交水稻汕优10号及其父本(密阳46)、母本(珍汕97A)和杂交水稻协优63及其父本(明恢63)、母本(协青早A)种子分别置于盛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用0.5%氯化钠溶液浸湿滤纸。在30℃温度下进行光照培养。由照片1、照片3可见,三天以后,汕优10号及其母本(珍汕97A)和协优63及其母本  (协青早A)其芽鞘呈紫红色,而汕优10号的父本(密阳46)和协优63的父本(明恢63)芽鞘呈白色,上述幼苗的茎基部均为青色。这样,即可把野败型杂交水稻种与其父本恢复系区别开来。

    再过两天,追加0.75%氯化钠溶液,继续光照培养,至第八天,观察幼苗茎基部色泽的变化,由照片2、照片4可见,汕优10号和协优63其幼苗茎基部呈青色(即不变色),而汕优10号的母本(珍汕97A)和协优63的母本(协青时A)幼苗茎基部则由青色变为暗褐色。如此,又可把野败型杂交水稻种与其母本不育系区别开来。

    此外,对粳型杂交种70伏04号、80伏9号与其父本、母本作了实验,其结果与常规稻种结果一致;还对常规型赣早籼15、早籼240、浙辐218、浙辐7号、籼M1460、遗传工程稻一号、中籼130、湘早籼7号、粳H8398、粳D0055、皖粳105、糯稻等作了实验,其幼苗变化与上述表现一致。

    故可用该方法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的真实性,并能推算出种子样品中杂交水稻种子所占比例即为杂交率。

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幼苗形态差异鉴定野败型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率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野败型杂交水稻稻种及其亲本和一般常规稻种用0.5氯化钠溶液浸种光照培养三天后,通过色泽变化首先区分出其父本及一般常规稻种,再经过两天,追加0.75的氯化钠溶液,继续光照培养,再区分出其母本。该方法鉴定时间只需八天,提高了效率;该方法适合在室内进行,可降低鉴定成本;该方法与大田种植鉴定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该方法操作简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