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4904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51234.3

申请日:

2015.01.31

公开号:

CN104758737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申请日:2015013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 A61K36/896; A61P31/04

主分类号:

A61K36/90

申请人:

济南骄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传义; 赵伟; 王帆

地址:

250000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花园路5号19号楼2单元1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代理人:

刘庆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是由以下原料制成:黄连10-30份,败酱10-30份,板蓝根5-20份,桃仁5-20份,藏茄5-20份,地榆5-20份,火炭母草5-20份,柴胡5-20份,朱砂5-15份,五倍子5-20份,土茯苓5-15份,白芍5-15份,全蝎5-15份,丹参5-15份,甘草5-20份。本发明采用的药材相辅相成,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其安全可靠,制备方法简单,使用也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连10-30份,败酱10-30份,板蓝根5-20份,桃仁5-20份,藏茄5-20份,地榆5-20份,火炭母草5-20份,柴胡5-20份,朱砂5-15份,五倍子5-20份,土茯苓5-15份,白芍5-15份,全蝎5-15份,丹参5-15份,甘草5-2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连16份,败酱12份,板蓝根13份,桃仁11份,藏茄10份,地榆10份,火炭母草8份,柴胡12份,朱砂12份,五倍子11份,土茯苓7份,白芍8份,大枣10份,全蝎8份,丹参8份,甘草1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去杂:将上述配方原料中杂质除去,进行淘洗,去除泥土;
(2)粉碎、过筛:将上述去杂的药材烘干粉碎后过100目筛,混均匀;
(3)制剂:按照各种剂型的标准制剂工艺制备成丸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二)   背景技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本病以儿童发病为多,多发生于冬春两季。潜伏期为2~10天。发病后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期,可见咽痛,咳嗽等症;继则进入败血症期,表现为畏寒,甚则寒战,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约70%患者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或瘀班;随后即为脑膜炎期,多数菌血症患者于24小时出现脑膜刺激征,高热持续,头痛加重,呕吐频繁,烦躁不安或昏迷,惊厥等,少数病儿则表现为咳嗽,腹泻而脑膜刺激征缺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以病菌性的传染病,治疗应以使用大量的抗菌素类药物为应急治疗,如大剂量注射青霉素;注射头孢类抗菌素,严重的病例应及时注射抗菌活性更强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定;氯霉素,氯霉素应用于素霉素过敏的患者。对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产生的高热和呼吸衰竭,除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要用物理方式进行降温以应对温度过高;呼吸衰竭应给予吸氧、帮助抽痰等。预防、保护易感人群:接种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菌苗注射;使用氧氟沙星、利福平、阿奇霉素等。但他们副反应大。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广泛、疗效快、治愈率高的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连10-30份,败酱10-30份,板蓝根5-20份,桃仁5-20份,藏茄5-20份,地榆5-20份,火炭母草5-20份,柴胡5-20份,朱砂5-15份,五倍子5-20份,土茯苓5-15份,白芍5-15份,全蝎5-15份,丹参5-15份,甘草5-20份。
更优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连16份,败酱12份,板蓝根13份,桃仁11份,藏茄10份,地榆10份,火炭母草8份,柴胡12份,朱砂12份,五倍子11份,土茯苓7份,白芍8份,大枣10份,全蝎8份,丹参8份,甘草10份。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去杂:将上述配方原料中杂质除去,进行淘洗,去除泥土;
(2)粉碎、过筛:将上述去杂的药材烘干粉碎后过100目筛,混均匀;
(3)制剂:按照各种剂型的标准制剂工艺制备成丸剂。
使用方法:服用本发明片剂或丸剂每日3次,每次2-3粒(每粒含1.0g配方有效成分)。
以下是上述本发明的药物中各种原药材的功能和作用:
黄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度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痔血,湿疹,烫伤。
败酱: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肺、大肠、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破瘀排脓;主治肠痈,肺痈,痢疾,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热度痈肿。
板蓝根: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风热感冒,流感,乙脑,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咽喉肿痛,黄疸,水痘,麻疹。
桃仁:性味:苦甘,平,无毒;归经:心,肝,大肠,肺,脾经;功能主治: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藏茄:性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镇痛解痉;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脘腹挛痛,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痈疽肿痛,跌打损伤,骨折。
地榆: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火炭母草:性味:辛、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利咽,凉血解毒,活血舒筋;主治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痈肿,湿疹,中耳炎,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朱砂:性味:甘,微寒;有毒。归经:归心经。功能主治: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五倍子: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肝,胃,脾经;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主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及汞中毒。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 
全蝎:性味:咸、辛,平,有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风湿顽痹,破伤风,瘰疬痰核,风疹肿毒。
丹参:性味:味苦,性微寒;归经:归心,心包,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甘草:性味:甘,平;归经:脾,胃,心,肺经;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末梢神经炎的发病机理,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败酱清热解毒,破瘀排脓;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火炭母草清热利咽,凉血解毒,活血舒筋;土茯苓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全蝎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五倍子祛风,解表,透疹,止血;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藏茄镇痛解痉;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本发明采用的药材相辅相成,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其安全可靠,制备方法简单,使用也方便。
临床观察:
一、一般资料:本发明中药经过多年的应用,治疗患者118例,其中男性患者62例,占52.5%,女性患者56例,占47.5%。
二、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精神及智能正常,不留任何后遗症,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正常。
(2)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精神及智能正常,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正常。
(3)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
三、使用方法:服用本发明丸剂每日2次,每次2-3粒。
四、治疗效果:本发明治疗118例,结果临床治愈113例,占95.8%,显效4例,占3.4%,无效1例,占0.8%,总有效率97.8%。
五、典型病例
病例1,李XX,女,10岁。急性起病,入院时高热、头痛、呕吐、意识不清。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后,第2天头痛减轻、高热消退,意识转清。病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10天后病愈出院。
病例2,赵XX,男,9岁,一周前开始头痛,伴有呕吐、皮肤瘀斑、烦躁。就诊时意识模糊,昏迷,体温升高,口唇发绀,全身可见明显瘀点、瘀斑,经检查,脑膜刺激征为阳性,最终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服用一些抗生素药,出现了副反应;服用本发明7天后,呕吐烦躁等症状消失,神志清楚,身上瘀斑变淡,身体无不适反应,又服用20天后,患者个方面反应良好,痊愈。
(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去杂:将黄连10g,败酱10g,板蓝根5g,桃仁5g,藏茄5g,地榆5g,火炭母草5g,柴胡5g,朱砂5g,五倍子5g,土茯苓5g,白芍5g,全蝎5g,丹参5g,甘草5g中的杂质除去,进行淘洗,去除泥土;
(2)粉碎、过筛:将上述去杂的药材烘干粉碎后过80目筛,混均匀;
(3)制剂:按照各种剂型的标准制剂工艺制备成丸剂。
使用方法:服用本发明丸剂每日2次,每次2-3粒(每粒含1.0g配方有效成分)。
实施例2:
(1)去杂:将黄连30g,败酱30g,板蓝根20g,桃仁20g,藏茄20g,地榆20g,火炭母草20g,柴胡20g,朱砂15g,五倍子20g,土茯苓15g,白芍15g,全蝎15g,丹参15g,甘草20g中的杂质除去,进行淘洗,去除泥土;
(2)粉碎、过筛:将上述去杂的药材烘干粉碎后过80目筛,混均匀;
(3)制剂:按照各种剂型的标准制剂工艺制备成丸剂。
使用方法:服用本发明丸剂每日2次,每次2-3粒(每粒含1.0g配方有效成分)。
实施例3:
(1)去杂:将黄连16g,败酱12g,板蓝根13g,桃仁11g,藏茄10g,地榆10g,火炭母草8g,柴胡12g,朱砂12g,五倍子11g,土茯苓7g,白芍8g,大枣10g,全蝎8g,丹参8g,甘草10g中的杂质除去,进行淘洗,去除泥土;
(2)粉碎、过筛:将上述去杂的药材烘干粉碎后过80目筛,混均匀;
(3)制剂:按照各种剂型的标准制剂工艺制备成片剂或丸剂。
使用方法:服用本发明片剂或丸剂每日2次,每次2-3粒(每粒含1.0g配方有效成分)。

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药是由以下原料制成:黄连10-30份,败酱10-30份,板蓝根5-20份,桃仁5-20份,藏茄5-20份,地榆5-20份,火炭母草5-20份,柴胡5-20份,朱砂5-15份,五倍子5-20份,土茯苓5-15份,白芍5-15份,全蝎5-15份,丹参5-15份,甘草5-20份。本发明采用的药材相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