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4805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46966.4

申请日:

2006.06.16

公开号:

CN101089308A

公开日:

2007.12.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2/86公开日:20071219|||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86(2006.01)

主分类号:

E04B2/86

申请人:

刘文博;

发明人:

刘文博

地址:

116021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永平街62号1-6-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志舰;刘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墙体的施工步骤复杂、施工效率比较低,隔音隔热效果比较差的问题,提供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和生产方法,是将墙面板安装在要成型的墙体两侧墙面的位置;在墙面板、地面、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及顶面形成的空间填充轻质混凝土;填充的轻质混凝土与其周围的墙面板、地面、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及顶面胶凝成一体,轻质混凝土与两侧面的墙面板构成墙体。墙面板在现场浇注轻质混凝土时做为模板,形成墙体又做为墙体的墙面,墙面板有效保护了轻质体,具有很好的墙体强度,又保证了墙体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效果,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墙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其特征在于: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侧墙面为轻质混凝土凝固成一体的预制墙面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预制墙面板为相互对接的墙面板,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有相互拼接平口或缺口或槽或榫。

3、
  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有缝隙或沟槽,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的缝隙或沟槽粘有胶泥或者粘有与墙体主体一起浇注凝固的轻质混凝土。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两侧对接的墙面板之间带有埋入轻质混凝土的支承体。

5、
  如权利要求4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支承体两端带有插入对接墙面板之间缝隙的凸体。

6、
  一种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制的墙面板安装在要成型的墙体两侧墙面的位置,在地面、顶面和墙面板之间及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形成的空间填充轻质混凝土,填充的轻质混凝土与其周围的墙面板、地面、顶面及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胶凝成一体,填充的轻质混凝土与其两侧面的墙面板一同构成的墙体。

7、
  如权利要求6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墙面是通过两块以上的墙面板相互对接而拼装成的墙面。

8、
  如权利要求7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留有缝隙或沟槽,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的缝隙先粘有胶泥再填充轻质混凝土,或者在浇注墙体主体的轻质混凝土同时轻质混凝土也填充了墙面板之间的缝隙或沟槽,并与墙体主体的轻质混凝土一起凝固。

9、
  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墙面板时,在墙面板与轻质混凝土结合的面形成为麻面或凹凸面或带有沟槽的面,预制混凝土的墙面板时在混凝土内夹有网格或间隔分布有纤维的纤维。

10、
  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说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的墙面板开有浇注轻质混凝土的浇注口。

说明书

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墙体及施工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浇注轻质复合结构墙体及施工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的墙体都是用砖一块一块砌成的,而且两面还要再抹层墙面。这样传统的墙体结构和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复杂、工期较长、施工效率比较低,使用的建筑材料比较多,而隔音隔热的单位效果比较低。即使用现在兴起的泡沫混凝土等轻质混凝土,按照制作混凝土结构一样制作墙体,如用整体浇注则需要先支护钢模板做为墙体的模具,浇注成型墙体主体在撤除钢模板时表面很容易损坏,撤除钢模板后还要在泡沫混凝等轻质混凝土的土墙体主体两侧再抹灰,形成一层墙面。这样的施工方法,同样是施工步骤复杂、施工效率比较低,而且施工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现有墙体结构和制作墙体的方法技术中存在的施工步骤复杂、施工效率比较低,而且形成的墙体隔音隔热效果比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和制作这种墙体的施工生产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其特征在于: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凝固成一体的预制的墙面板。本发明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制的墙面板安装在要成型的墙体两侧墙面的位置;在墙面板地面、顶面及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形成的空间填充轻质混凝土,或者在墙面板、地面及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形成的空间填充轻质混凝土;填充的轻质混凝土与其周围的墙面板、地面、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胶凝成一体,或者填充的轻质混凝土与其周围的墙面板、地面、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及顶面胶凝成一体,填充的轻质混凝土与其两侧面的墙面板一同构成墙体,两侧面的墙面板为墙体的墙面。这样预制的墙面板在现场浇注轻质混凝土时,就做为模板,而形成墙体后又做为墙体的组成部分墙面,并与墙体内的轻质混凝土凝固成一体,两者形成紧密的一体,预制的墙面板有效保护了内部容易碰坏的轻质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墙体强度,密布含有泡沫腔体轻质混凝土又保证了墙体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效果,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墙体。预制的墙面板安装在要成型的墙体两侧,可以采取整块墙面板,墙面板与要成型的墙体面相似或相同。为了更便于施工和大面积墙面的墙面板安装,便于搬运施工材料,减少破损率,预制的墙面板最好为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为了墙面板的方便和快捷的施工,墙面板可以采用平口对接,也可以采用比较容易拼接的缺口或槽或榫。对于比较粘稠的轻质混凝土,拼装的墙面板之间留有自然灌浆封堵的缺口缝隙或沟槽。对接的墙面板在现场根据需要拼装成具体的墙面,在墙面板之间浇注凝固成轻质混凝土墙体主体,浇注的轻质混凝土还填充了对接的预制墙面板之间的缺口或缝隙或沟槽,封堵了拼装的墙面板之间的缺口或缝隙或沟槽,使整个墙体主体与墙面形成紧密牢靠的连接。对于比较稀释、流动性强的轻质混凝土,如现场发泡混凝土,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有相互拼接缺口或槽或榫,对接的预制墙面板之间最好为相互对接公母榫连接结构,或者在拼装过程在对接的预制墙面板之间填充胶泥,以增加对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提高连接强度。同样墙面板与地面、顶面、左右端面之间也最好用胶泥密封连接。这样本发明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其墙面为相互对接的墙面板,墙面板周围的边有相互拼接的平口或缺口或槽或榫。墙面板封闭的平口或缺口或槽或榫可以是相互紧密对接,也可以是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留有缺口或缝隙或沟槽,留有的缺口或缝隙或沟槽粘有胶泥或者粘有与墙体主体一起浇注凝固的轻质混凝土,外面还可以沟成整齐的接缝。两侧对接的墙面板之间带有埋入轻质混凝土的支承体,有效保持两侧墙面板的定位间距,保证墙体的质量。为了保证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的缝隙及填充与墙体主体一起浇注凝固的轻质混凝土,支承体两端带有插入对接墙面板之间缝隙的凸体。墙面板带有浇注轻质混凝土并被轻质混凝土封堵的浇注口。预制的墙面板与轻质混凝土结合的面为麻面或凹凸面或带有沟槽的面,便于墙面板与轻质混凝土的墙体主体牢固地凝结成一体。同样为了使墙面板与墙体主体的轻质混凝土结合,并保证热胀冷缩趋于一致,保证长年不脱离预制的墙面板最好为混凝土的墙面板,而且预制的墙面板为混凝土内夹有网格或间隔分布有纤维的纤维混凝土墙面板。
本发明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和生产方法,墙体的两面为墙面板,下面为地面,上面为顶面。顶面可以是屋面或楼板盖的下面,也可以是楼板横梁的下面,这样浇注制作的是到顶的墙体。对于围墙或半截的隔墙,顶面就是封堵的板面,也可以采取与墙面板同样材料的板。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一般是房屋的柱侧面或已经成型其他墙体的侧面。对于现浇轻质复合墙体需要留有门窗或通道的缺口的,对应的门窗或通道的缺口处的端面(断面)是封堵板面,可以采用与墙面板缺口处端面相似的长条面板封堵。墙面板安装在要成型的墙体两侧墙面的位置,可以用整块墙面板的,在墙面板四周与其他面接触固定或用胶泥连接固定或用连接件连接固定,还可以用支杆或支架支撑固定。墙面是通过两块以上的墙面板相互对接而拼装成的,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可以用胶泥连接,也可以用拼接口如缺口、槽、榫连接,其与周围的面的连接同样可以采取接触固定或用胶泥连接固定或用连接件连接固定,最好用支杆或支架支撑固定。留有缺口或缝隙或沟槽的拼接墙面板的墙面,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的缺口或缝隙或沟槽先粘有胶泥再填充轻质混凝土,或者在浇注墙体主体的轻质混凝土同时轻质混凝土也填充了墙面板之间的缺口或缝隙或沟槽,并与墙体主体的轻质混凝土一起凝固。对于多块拼接的墙面板可以采用各种支撑固定方式固定,为了便于操作施工,最好是采用支架进行支撑固定,以便平稳安装拼接墙面板。对于拼接的墙面板,在从上到下分段拼接安装墙面板的,可以在安装好的下段墙面板之间的空间先浇注轻质混凝土再安装上段的墙面板,逐段拼装预制墙面板的同时在两侧预制墙面板封闭的空间内逐层浇注轻质混凝土;当然也可以在全部拼装完整个墙面板后,在一起浇注轻质混凝土。在整个墙体浇注轻质混凝土或者分段浇注中浇注最上一段轻质混凝土时,最好在墙面板上面开有浇注孔,浇注孔还可以连通有输送管路,将轻质混凝土灌注到墙面板之间的空间。特别是在浇注流动性比较强的轻质混凝土,整块的墙面板或者拼装的墙面板上部开有浇注口,最好是浇注口还带有连通的浇注管。浇注完轻质混凝土后封堵浇注口或浇注管,墙体主体的轻质混凝土凝固后,可以拆除或割断浇注管。对于现场发泡的轻质混凝土,还可以在墙体最上部一侧留有一条没有安装墙面板的空当,当通过这个空当浇注完现场发泡轻质混凝土后,再用墙面板封堵这个空当。现场发泡的轻质混凝土发泡增长后会上升填充到最后封堵空当的墙面板的位置,并与封堵空当的墙面板及对面的墙面板及顶面胶凝成一体。同样,凝固的轻质混凝土还与地面、顶面、左右端面的其他结构胶凝连接成一体,确保了墙体的稳固性和隔离效果。为了有效保持两侧墙面板的定位间距,保证墙体的质量,在安装两侧对接的墙面板时,在两侧对接的墙面板之间设置支承体,浇注轻质混凝土后就将支承体埋入。为了保证相互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的缝隙及填充与墙体主体一起浇注凝固的轻质混凝土,保证整体墙体的牢靠性,在设置支承体时,支承体两端带有的凸体插入对接的墙面板之间缝隙,来保证对接的墙面板定位的稳定性和相互之间的缝隙准确性。预制墙面板时,在墙面板与轻质混凝土结合的面形成为麻面或凹凸面或带有沟槽的面。预制混凝土的墙面板时在混凝土内夹有网格或间隔分布有纤维的纤维。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如下:施工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构筑的墙体隔音效果好,隔热、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浇复合墙体的墙面示意图;
图2是现浇复合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浇复合墙体中部分预制墙面板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构成现场浇注复合墙体的预制墙面板的拼装方式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拼装单元为凸榫结构的预制墙面板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拼装单元为凹榫结构的预制墙面板示意图;
图7是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施工中搭建的支架示意图;
图8是借助图7中的支架拼装两块预制墙面板的示意图;
图9是借助图7中的支架拼装四块预制墙面板的示意图;
图10是两面相互垂直分布现浇复合墙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支承构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支承构件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支承构件在拼装预制墙面板过程中的使用状态图;
图14是拼装预制墙面板过程中局部墙面的拼装示意图;
图15是带有上下缺口边的预制墙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一种现场浇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是利用纤维混凝土制作预制墙面板;在成型的框架结构的楼房内一层地面与顶棚之间构筑一个长4米、高2.5米、厚0.2米的墙体(参见图1、2)。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一侧安装一块长4米、高2.4米、厚0.01米的预制墙面板,在这一侧墙面板上端与顶棚之间留有0.1米宽长条浇注缺口;另一侧安装一块长4米、高2.5米、厚0.01米的预制墙面板,两侧预制墙面板外面之间的间距为0.2米。预制墙面板与地面3、顶棚2、左右两端的立柱侧面(或相连的其他墙面5)用胶泥粘接固定。在两侧预制墙面板封闭的空间内浇注轻质混凝土8,轻质混凝土从长条浇注缺口灌入。浇注完轻质混凝土后,长条浇注缺口用快干混凝土封口抹平或用一块0.1米宽长条墙面板封堵。轻质混凝土凝固后,构成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长4米、高2.5米、厚0.2米,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了180毫米厚的墙体主体,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预制墙面板。
实施例二、一种现场浇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是利用金属网和混凝土制作长2米、高1.5米、厚0.008米的墙面板;在成型的院落层地面和两个立柱之间构筑一个长2米、高1.5米、厚0.16米的墙体。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两侧分别安装一块长2米、高1.5米、厚0.008米的预制墙面板,两侧预制墙面板外面之间的间距为0.16米。墙面板与地面、左右两端的立柱侧面用胶泥粘接固定。在两侧预制墙面板封闭的空间内浇注轻质混凝土,轻质混凝土从两侧墙面板上端之间的长条敞口浇注。浇注完轻质混凝土后,上面的轻质混凝土抹平,或将长条敞口用快干混凝土封口抹平,或在长条敞口上面放置一块长2米、宽0.16米、厚0.008米的墙面板或其它封堵板封堵。轻质混凝土凝固后,构成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长2米、高1.5米、厚0.16米,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的144毫米厚的墙体主体,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0.008米厚墙面板。
实施例三、一种现场浇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见图1、2,是利用纤维混凝土制作1米×1米×0.005米墙面板,1米×1.5米×0.005米墙面板1米×2米×0.005米墙面板;在成型的框架结构的楼房内一层地面3与顶棚2之间构筑一个长6米、高4米、厚0.8米的墙体。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两侧搭筑支架,见图7。支架包括起定位和支撑作用的支柱6,以及支柱内侧横向间隔设置的方钢9及临时卡板10;两侧方钢内面之间的间距为0.8米。用三种规格的5毫米厚墙面板由地面向顶棚依靠支架逐层拼装构城墙体两侧墙面的墙面板1,见图8、9,并在逐层拼装预制墙面板的同时在两侧预制墙面板封闭的空间内逐层浇注轻质混凝土8;墙体完成后,拆除支架。构成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了790毫米厚的墙体主体,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拼接墙面板,墙面是由十四块预制的墙面板拼接而成。
实施例四、一种现场浇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利用纤维混凝土制作1米×1米×0.005米墙面板,墙面板四周边带有拼接公母榫,见图4、5、6;在成型的框架结构的楼房内一层地面与顶棚之间构筑一个长5米、高2米、厚0.2米的墙体,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两侧搭筑支架;支架包括起定位和支撑作用的两根支柱,以及与支柱内侧上下排列连接的方钢;方钢上下间隔1米设置。设置的方钢两侧方钢内面之间的间距为0.2米。用预制的5毫米厚墙面板由地面向顶棚依靠支架逐层拼装构城墙体两侧墙面的墙面板。墙面板与地面、两端立柱面相对对位置粘接有胶泥。在拼装最上一层墙面板时,其中一块墙面板上端开有0.2米×0.2米的浇注口。在逐层拼装完墙面板后,从浇注口向两侧墙面板封闭的空间先浇注含有膨胀珍珠岩的轻质混凝土,最上一层浇注高0.7米的现场发泡混凝土;浇注完发泡混凝土后封堵浇注口;轻质混凝土发泡凝固后墙体完成,拆除支架。构成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了190毫米厚的墙体主体,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拼接墙面板。
实施例五、一种现场浇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利用纤维混凝土制作1米×1米×0.005米墙面板,墙面板上下边带有缺口(见图15);在成型的框架结构的楼房内一层地面与顶棚之间构筑一个长5米、高2米、厚0.2米的墙体,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两侧搭筑支架;支架包括起定位和支撑作用的两根支柱,以及与支柱内侧上下排列连接的方钢;方钢上下间隔1米设置。设置的方钢两侧方钢内面之间的间距为0.2米。用预制的5毫米厚墙面板由地面向顶棚依靠支架逐层拼装构城墙体两侧墙面的墙面板。上下墙面板之间利用缺口形成了沟槽。在拼装最上一层墙面板时,其中一块墙面板上端开有0.2米×0.2米的浇注口。墙面板与地面、顶棚、两端立柱面相对对位置粘接有胶泥。在逐层拼装完墙面板后,从浇注口向两侧墙面板封闭的空间浇注轻质混凝土;浇注完轻质混凝土后封堵浇注口;浇注的轻质混凝土也填充了上下墙面板之间的沟槽。轻质混凝土凝固后墙体完成,拆除支架。构成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了190毫米厚的墙体主体,墙体主体与上下墙面板之间沟槽内的轻质混凝土及拼接的墙面板凝固连接,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十块拼接墙面板。如果要在现浇轻质复合墙体,需要设置门或窗的情况下,在拼装预制墙面板时为门或窗预留缺口,在预留缺口周围构成墙体的预制墙面板的端部封堵堵板7,从而构成浇注轻质混凝土所需的封闭空间,见图3。
实施例六、一种现场浇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利用混凝土和网格布制作0.998米×0.998米×0.005米墙面板,墙面板四周为平接口(见图14);在成型的框架结构的楼房内一层地面与顶棚之间构筑一个长5米、高3米、厚0.2米的墙体,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两侧搭筑支架;支架包括起定位和支撑作用的三根支柱,以及与支柱内侧上下排列连接的方钢;方钢上下间隔0.5米设置,最下一根和最上一根方钢分别距地面和顶棚0.25米。设置的方钢两侧方钢内面之间的间距为0.2米。用预制的5毫米厚墙面板由地面向顶棚依靠支架逐层拼装构城墙体两侧墙面的墙面板。墙面板上下左右之间留有2毫米的间隙,墙面板之间利用夹有2毫米的颗粒来保持缝隙,也可以利用设置在两侧墙面板之间支承体21两端凸体22保持缝隙(见图11、12、13、14)。在安装墙面板时,左右墙面板之间放置颗保持左右墙面板之间的缝隙。在安装下面的墙面板时,在其上端放置颗粒,再安装上面的墙面板,以保持上下墙面板之间的间隙。或者在两侧墙面板之间放置支承体21,支承体两端的凸体22夹在墙面板1之间,以保持同侧墙面板之间的间隙,见图13。在拼装最上一层墙面板时,其中一块墙面板上端开有Φ10厘米的浇注口4,参见图1。在逐层拼装完墙面板后,用输送管路从浇注口向两侧墙面板封闭的空间浇注轻质混凝土;浇注完轻质混凝土后夹扁输送管,封堵浇注口;浇注的轻质混凝土也填充封堵了墙面板之间的缝隙。轻质混凝土凝固后,拔出输送管,墙体完成,拆除支架。构成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了190毫米厚的墙体主体,墙体主体与墙面板之间条状的轻质混凝土形成一体,并将拼接的墙面板凝固连接成整体,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十五块拼接墙面板及墙面板之间的缝隙沟槽。
实施例七、一种现场浇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是利用纤维网格和混凝土制作长4米、高4米、厚0.005米的预制墙面板;在成型的框架结构的楼房内一层地面与顶棚之间构筑一个长4米、高4米、厚0.4米的墙体见图10。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一侧安装一块长4米、高4米、厚0.005米的预制墙面板15,在这一侧墙面板上端与顶棚之间留有0.1米×0.8浇注缺口17;另一侧安装一块长4米、高4米、厚0.005米的预制墙面板,两侧预制墙面板外面之间的间距为0.4米。参见图1,预制墙面板与地面3、顶棚2、左右两端的立柱侧面(或相连的其他墙面5)用胶泥粘接固定。在两侧预制墙面板封闭的空间内浇注轻质混凝土18,轻质混凝土从浇注缺口灌入。浇注完轻质混凝土后,长条浇注缺口用一块0.1米×0.8墙面板封堵。轻质混凝土凝固后,构成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长4米、高4米、厚0.4米,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了180毫米厚的墙体主体,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预制墙面板。
在上述完成的墙体的一侧15再制作一堵垂直的墙体,也是地面3与顶棚2之间构筑一个长6米、高4米、厚0.8米的墙体,墙体的左端是上述完成的墙体面,右端是要制作另一墙体的墙面板51。先用混凝土预制1米×1米×0.01米墙面板,1米×1.5米×0.01米墙面板1米×2米×0.01米墙面板。在所要构筑的墙体两侧搭筑支架,见图7。支架包括起定位和支撑作用的支柱6,以及支柱内侧横向间隔设置的方钢9及临时卡板10;两侧方钢内面之间的间距为0.8米。用三种规格的5毫米厚墙面板由地面向顶棚依靠支架逐层拼装构城墙体两侧墙面的墙面板1,见图8、9。两端的墙面板分别与左右两端的墙体面15、51接触连接,可以用胶泥封闭连接。在逐层拼装预制墙面板的同时在两侧预制墙面板封闭的空间内逐层浇注轻质混凝土8;在最上一层的墙面板中浇注口4(参见图1),从浇注口浇注最后一层轻质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凝固后,墙体完成,拆除支架,就可以制作下一堵墙体。这样构成垂直分布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了780毫米厚的墙体主体,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墙体主体两墙面为轻质混凝土胶凝成一体的十四块拼接墙面板1。

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及生产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为了解决现有墙体的施工步骤复杂、施工效率比较低,隔音隔热效果比较差的问题,提供的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和生产方法,是将墙面板安装在要成型的墙体两侧墙面的位置;在墙面板、地面、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及顶面形成的空间填充轻质混凝土;填充的轻质混凝土与其周围的墙面板、地面、墙体左右两端的端面及顶面胶凝成一体,轻质混凝土与两侧面的墙面板构成墙体。墙面板在现场浇注轻质混凝土时做为模板,形成墙体又做为墙体的墙面,墙面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