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4581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40884.9

申请日:

2012.07.12

公开号:

CN102747736A

公开日:

2012.10.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2申请日:20120712|||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2; E02D29/045

主分类号:

E02D17/02

申请人: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睿昂; 郑永超; 张培建; 梅晓丽; 赵春颖; 李海兵

地址: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A座1110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代理人:

朱丽岩;唐晓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浇筑基坑围护桩;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及回填土;步骤六,安装钢对撑;步骤七,安装钢斜撑;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基坑内拆撑的方法拖延工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额外成本的技术问题,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连续施工,加快其施工进度,并保证换、拆撑后基坑的稳定,采用了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的连续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浇筑基坑围护桩(9),在基坑围护桩(9)的范围内对于待建的地下结构单元A和地下结构单元B进行定位放样,其中每块地下结构单元均由混凝土底板、结构顶板和底板与顶板之间的隔墙组成; 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在地下结构单元A的混凝土底板a(10.1)后浇带位置处埋设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在混凝土底板a(10.1)内埋设预先制作的斜撑钢牛腿(3),然后依次浇筑混凝土底板a(10.1)和隔墙a(15.1); 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在基坑围护桩(9)上标高高于局部内支撑(6)的部位浇筑混凝土牛腿(4),所述浇筑混凝土牛腿(4)与局部内支撑上的腰梁(12)浇筑为一体; 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浇筑混凝土底板b(10.2),待浇筑的地下结构单元B两侧的隔墙b(15.2)上埋设对撑预埋件(5),所述对撑预埋件(5)与地下结构单元A的底板a(10.1)标高在同一水平位置,然后浇筑隔墙b(15.2); 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8)及回填土(11),基坑围护桩(9)与地下结构单元A之间,地下结构单元A与地下结构单元B之间,均浇筑上下两层传力板带(8),传力板带(8)之间填满回填土(11); 步骤六:安装钢对撑(2),在对撑预埋件(5)之间架设安装钢对撑(2),并在单根钢对撑上施加应力,混凝土底板b(10.2)上设置临时支撑(13),钢对撑(2)搭在临时支撑(13)上; 步骤七:安装钢斜撑(1),在斜撑钢牛腿(3)与混凝土牛腿(4)之间架设安装钢斜撑(1),钢斜撑(1)与两者均对接,并在单根钢斜撑(1)上施加应力; 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7.1)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7.2); 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6),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为两端带封板的型钢,所述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两端埋设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中部,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长度大于底板后浇带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为工字钢或H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斜撑钢牛腿(3)包括支撑件(3.1)和固定支撑件的预埋角钢(3.2),所述支撑件(3.1)是四块钢板焊接成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的空心台座,空心台座内焊接有交叉设置的加劲板(3.1.3),所述空心台座包括与钢斜撑(1)对接的斜撑板(3.1.1)和水平的钢底板(3.1.2),所述斜撑板(3.1.1)面积大于钢斜撑(1)的截面面积,其倾斜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垂直,所述预埋角钢(3.2)至少四根且对称设置,预埋角钢(3.2)与钢底板(3.1.2)中部垂直焊接,两者均埋设在混凝土底板a(10.1)中,所述钢底板(3.1.2)与混凝土底板a(10.1)之间使用由螺栓(3.3)锚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混凝土牛腿(4)倾斜的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对撑预埋件(5)包括带预埋筋(5.3)的锚板(5.1)和焊接在锚板(5.1)一侧的套管(5.2),所述预埋筋(5.3)埋设在隔墙b(15.2)中,所述套管(5.2)穿入钢对撑(2)中与其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筋(5.3)与锚板(5.1)之间为穿孔塞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斜撑(1)和钢对撑(2)均为钢管撑。

说明书

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方法,特别是一种通过组合多个传力构件而进行内支撑的换撑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国内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施工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基坑采用混凝土内支撑形式时,主体结构的施工会与内支撑结构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内支撑结构影响主体结构的施工时,则需要拆除内支撑。传统的施工方法拆除内支撑时,为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定性,一般须待内支撑下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达到一定设计强度后才可拆除内支撑继续施工。然而当多处施工工程处于同一基坑内部时,拆除内支撑时各个工程相互关联,工期将不受控制。传统的拆撑方式,拖延工期,且为项目增加了额外成本,成为抢夺施工工期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解决传统基坑内拆撑的方法拖延工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额外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步骤一:浇筑基坑围护桩,在基坑围护桩的范围内对于待建的地下结构单元A和地下结构单元B进行定位放样,其中每块地下结构单元均由混凝土底板、结构顶板和底板与顶板之间的隔墙组成;

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在地下结构单元A的混凝土底板a后浇带位置处埋设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在混凝土底板a内埋设预先制作的斜撑钢牛腿,然后依次浇筑混凝土底板a和隔墙a;

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在基坑围护桩上标高高于局部内支撑的部位浇筑混凝土牛腿,所述浇筑混凝土牛腿与局部内支撑上的腰梁浇筑为一体;

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浇筑混凝土底板b,待浇筑的地下结构单元B两侧的隔墙b上埋设对撑预埋件,所述对撑预埋件与地下结构单元A的底板a标高在同一水平位置,然后浇筑隔墙b;

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及回填土,基坑围护桩与地下结构单元A之间,地下结构单元A与地下结构单元B之间,均浇筑上下两层传力板带,传力板带之间填满回填土;

步骤六:安装钢对撑,在对撑预埋件之间架设安装钢对撑,并在单根钢对撑上施加应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临时支撑,钢对撑搭在临时支撑上;

步骤七:安装钢斜撑,在斜撑钢牛腿与混凝土牛腿之间架设安装钢斜撑,钢斜撑与两者均对接,并在单根钢斜撑上施加应力;

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

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所述步骤二中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为两端带封板的型钢,所述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的两端埋设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中部,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的长度大于底板后浇带的宽度。

所述型钢为工字钢或H型钢。

所述步骤二中的斜撑钢牛腿包括支撑件和固定支撑件的预埋角钢,所述支撑件是四块钢板焊接成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的空心台座,空心台座内焊接有交叉设置的加劲板,所述空心台座包括与钢斜撑对接的斜撑板和水平的钢底板,所述斜撑板面积大于钢斜撑的截面面积,其倾斜角度和钢斜撑的轴线保持垂直,所述预埋角钢至少四根且对称设置,预埋角钢与钢底板中部垂直焊接,两者均埋设在混凝土底板a中,所述钢底板与混凝土底板a之间使用由螺栓锚固。

所述步骤三中混凝土牛腿倾斜的角度和钢斜撑的轴线保持一致。

所述步骤四中的对撑预埋件包括带预埋筋的锚板和焊接在锚板一侧的套管,所述预埋筋埋设在隔墙b中,所述套管穿入钢对撑中与其对接。

所述预埋筋与锚板之间为穿孔塞焊。

所述钢斜撑和钢对撑均为钢管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基坑内拆撑的方法拖延工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额外成本的技术问题,可以缩短工期且工法简易。

本发明为了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连续施工,加快其施工进度,并保证换、拆撑后基坑的稳定,采用了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的连续性。对于需要局部拆除内支撑的部位也既能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又可局部提前拆除影响结构施工的内支撑,明显加快施工进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换撑后的传力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二中安装完成后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步骤二中安装完成后的斜撑钢牛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向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斜撑钢牛腿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步骤四中对撑预埋件的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步骤六中安装完成后的钢对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步骤七中安装完成钢斜撑后未拆除局部内支撑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施工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1-钢斜撑、2-钢对撑、3-斜撑钢牛腿、3.1-支撑件、3.1.1-斜撑板、3.1.2-钢底板、3.1.3-加劲板、3.2-预埋角钢、3.3-螺栓、4-混凝土牛腿、5-预埋件、5.1-锚板、5.2-套管、5.3-预埋筋、6-局部内支撑、7.1-结构顶板a、7.2-结构顶板b、8-传力板带、9-基坑围护桩、10.1-混凝土底板a、10.2-混凝土底板b、11-回填土、12-腰梁、13-临时支撑、14-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5.1-隔墙a、15.2-隔墙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12所示,

1、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浇筑基坑围护桩9,在基坑围护桩9的范围内对于待建的地下结构单元A和地下结构单元B进行定位放样,其中每块地下结构单元均由混凝土底板、结构顶板和底板与顶板之间的隔墙组成;

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在地下结构单元A的混凝土底板a10.1后浇带位置处埋设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在混凝土底板a10.1内埋设预先制作的斜撑钢牛腿3,然后依次浇筑混凝土底板a10.1和隔墙a15.1;

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在基坑围护桩9上标高高于局部内支撑6的部位浇筑混凝土牛腿4,所述浇筑混凝土牛腿4与局部内支撑上的腰梁12浇筑为一体;

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浇筑混凝土底板b10.2,待浇筑的地下结构单元B两侧的隔墙b15.2上埋设对撑预埋件5,所述对撑预埋件5与地下结构单元A的底板a10.1标高在同一水平位置,然后浇筑隔墙b15.2;

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8及回填土11,基坑围护桩9与地下结构单元A之间,地下结构单元A与地下结构单元B之间,均浇筑上下两层传力板带8,传力板带8之间填满回填土11;

步骤六:参见图10所示,安装钢对撑2,在对撑预埋件5之间架设安装钢对撑2,并在单根钢对撑上施加应力,混凝土底板b10.2上设置临时支撑13,钢对撑2搭在临时支撑13上;

步骤七:参见图11所示,安装钢斜撑1,在斜撑钢牛腿3与混凝土牛腿4之间架设安装钢斜撑1,钢斜撑1与两者均对接,并在单根钢斜撑1上施加应力;

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7.1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7.2;

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6,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拆除内支撑:顶板施工完成后,可进行内支撑拆除,破撑后围护桩应力将通过传力构件或者钢构件传递,达到新的受力平衡,保证了基坑稳定性。

参见图2-3所示,步骤二中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为两端带封板的型钢,所述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两端埋设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中部,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长度大于底板后浇带的宽度。所述型钢为工字钢或H型钢。

参见图4-7所示,步骤二中的斜撑钢牛腿3包括支撑件3.1和固定支撑件的预埋角钢3.2,所述支撑件3.1是四块钢板焊接成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的空心台座,空心台座内焊接有交叉设置的加劲板3.1.3,所述空心台座包括与钢斜撑1对接的斜撑板3.1.1和水平的钢底板3.1.2,所述斜撑板3.1.1面积大于钢斜撑1的截面面积,其倾斜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垂直,所述预埋角钢3.2至少四根且对称设置,预埋角钢3.2与钢底板3.1.2中部垂直焊接,两者均埋设在混凝土底板a10.1中,所述钢底板3.1.2与混凝土底板a10.1之间使用由螺栓3.3锚固。

参见图1所示,所述步骤三中的混凝土牛腿4倾斜的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一致。

参见图8-9所示,所述步骤四中的对撑预埋件5包括带预埋筋5.3的锚板5.1和焊接在锚板5.1一侧的套管5.2,所述预埋筋5.3埋设在隔墙b15.2中,所述套管5.2穿入钢对撑2中与其对接,预埋筋5.3与锚板5.1之间为穿孔塞焊,穿孔塞焊即锚板钻孔,预埋筋穿过该孔,锚板上开孔处需要打坡口,预埋筋按照熔透焊的标准进行焊接。

本发明中的钢斜撑1和钢对撑2均为钢管撑。

以上实施例仅对于贯通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中的一根内支撑换撑的方法,每个基坑围护桩内沿纵深方向设置内支撑的数量与基坑内整体受力情况有关。

如图1所示,原局部内支撑6所受的侧压力F,换撑后由地下结构单元A向地下结构单元B分三层路径进行传递。

第一层传力路径从左到右依次为混凝土牛腿4、钢斜撑1、斜钢撑牛腿3、混凝土底板a、传力板带8、钢对撑2。

第二层传力路径从左到右依次为传力板带8、结构顶板a7.1、传力板带8和结构顶板b7.2。

第三层传力路径从左到右依次为传力板带8、混凝土底板a10.1、传力板带8、钢对撑2。

换撑后,原内支撑所受的侧压力F通过钢对撑、钢斜撑、传力构件和预埋构件组合式传力工具传递,达到新的受力平衡。

本发明合理利用传力构件,配合工况进行换撑,达到了提前拆除局部内支撑的目的。

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47736A43申请公布日20121024CN102747736ACN102747736A21申请号201210240884922申请日20120712E02D17/02200601E02D29/04520060171申请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地址100161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A座1110室申请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孙睿昂郑永超张培建梅晓丽赵春颖李海兵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004代理人朱丽岩唐晓丽54发明名称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57摘要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

2、,浇筑基坑围护桩;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及回填土;步骤六,安装钢对撑;步骤七,安装钢斜撑;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基坑内拆撑的方法拖延工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额外成本的技术问题,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连续施工,加快其施工进度,并保证换、拆撑后基坑的稳定,采用了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的连续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

3、10页1/2页21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浇筑基坑围护桩(9),在基坑围护桩(9)的范围内对于待建的地下结构单元A和地下结构单元B进行定位放样,其中每块地下结构单元均由混凝土底板、结构顶板和底板与顶板之间的隔墙组成;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在地下结构单元A的混凝土底板A(101)后浇带位置处埋设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在混凝土底板A(101)内埋设预先制作的斜撑钢牛腿(3),然后依次浇筑混凝土底板A(101)和隔墙A(151);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在基坑围护桩(9)上标高高于局部内支撑(6)的部位浇筑混凝土牛腿(4),所述浇筑混凝土牛腿(4)与局部内支撑。

4、上的腰梁(12)浇筑为一体;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浇筑混凝土底板B(102),待浇筑的地下结构单元B两侧的隔墙B(152)上埋设对撑预埋件(5),所述对撑预埋件(5)与地下结构单元A的底板A(101)标高在同一水平位置,然后浇筑隔墙B(152);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8)及回填土(11),基坑围护桩(9)与地下结构单元A之间,地下结构单元A与地下结构单元B之间,均浇筑上下两层传力板带(8),传力板带(8)之间填满回填土(11);步骤六安装钢对撑(2),在对撑预埋件(5)之间架设安装钢对撑(2),并在单根钢对撑上施加应力,混凝土底板B(102)上设置临时支撑(13),钢对撑(2)搭在临时支撑(。

5、13)上;步骤七安装钢斜撑(1),在斜撑钢牛腿(3)与混凝土牛腿(4)之间架设安装钢斜撑(1),钢斜撑(1)与两者均对接,并在单根钢斜撑(1)上施加应力;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71)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72);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6),进行下一步的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为两端带封板的型钢,所述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两端埋设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中部,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长度大于底板后浇带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

6、钢为工字钢或H型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斜撑钢牛腿(3)包括支撑件(31)和固定支撑件的预埋角钢(32),所述支撑件(31)是四块钢板焊接成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的空心台座,空心台座内焊接有交叉设置的加劲板(313),所述空心台座包括与钢斜撑(1)对接的斜撑板(311)和水平的钢底板(312),所述斜撑板(311)面积大于钢斜撑(1)的截面面积,其倾斜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垂直,所述预埋角钢(32)至少四根且对称设置,预埋角钢(32)与钢底板(312)中部垂直焊接,两者均埋设在混凝土底板A(101)中,所述钢底板(312)与混凝土底板。

7、A(101)之间使用由螺栓(33)锚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混凝土牛腿(4)倾斜的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权利要求书CN102747736A2/2页3四中的对撑预埋件(5)包括带预埋筋(53)的锚板(51)和焊接在锚板(51)一侧的套管(52),所述预埋筋(53)埋设在隔墙B(152)中,所述套管(52)穿入钢对撑(2)中与其对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筋(53)与锚板(51)之间为穿孔塞焊。8根据权利要求。

8、1所述的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斜撑(1)和钢对撑(2)均为钢管撑。权利要求书CN102747736A1/4页4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换撑方法,特别是一种通过组合多个传力构件而进行内支撑的换撑方法。背景技术0002当前,随着国内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施工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基坑采用混凝土内支撑形式时,主体结构的施工会与内支撑结构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内支撑结构影响主体结构的施工时,则需要拆除内支撑。传统的施工方法拆除内支撑时,为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定性,一般须待内支撑下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达到一定设计强度后才可拆除内支撑继续。

9、施工。然而当多处施工工程处于同一基坑内部时,拆除内支撑时各个工程相互关联,工期将不受控制。传统的拆撑方式,拖延工期,且为项目增加了额外成本,成为抢夺施工工期的瓶颈。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解决传统基坑内拆撑的方法拖延工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额外成本的技术问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步骤一浇筑基坑围护桩,在基坑围护桩的范围内对于待建的地下结构单元A和地下结构单元B进行定位放样,其中每块地下结构单元均由混凝土底板、结构顶板和底板与顶板之间的隔墙组成;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在地下结构单元A的混凝土底板A后浇带位置处埋设底板后浇。

10、带传力构件,在混凝土底板A内埋设预先制作的斜撑钢牛腿,然后依次浇筑混凝土底板A和隔墙A;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在基坑围护桩上标高高于局部内支撑的部位浇筑混凝土牛腿,所述浇筑混凝土牛腿与局部内支撑上的腰梁浇筑为一体;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浇筑混凝土底板B,待浇筑的地下结构单元B两侧的隔墙B上埋设对撑预埋件,所述对撑预埋件与地下结构单元A的底板A标高在同一水平位置,然后浇筑隔墙B;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及回填土,基坑围护桩与地下结构单元A之间,地下结构单元A与地下结构单元B之间,均浇筑上下两层传力板带,传力板带之间填满回填土;步骤六安装钢对撑,在对撑预埋件之间架设安装钢对撑,并在单根钢对撑上施加应。

11、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临时支撑,钢对撑搭在临时支撑上;步骤七安装钢斜撑,在斜撑钢牛腿与混凝土牛腿之间架设安装钢斜撑,钢斜撑与两者均对接,并在单根钢斜撑上施加应力;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进行下一步的施工。说明书CN102747736A2/4页50005所述步骤二中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为两端带封板的型钢,所述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的两端埋设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中部,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的长度大于底板后浇带的宽度。0006所述型钢为工字钢或H型钢。0007所述步骤二中的斜撑钢牛腿包括支撑件和固定支撑件的预埋角钢,所述支撑件是四块钢板焊接成。

12、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的空心台座,空心台座内焊接有交叉设置的加劲板,所述空心台座包括与钢斜撑对接的斜撑板和水平的钢底板,所述斜撑板面积大于钢斜撑的截面面积,其倾斜角度和钢斜撑的轴线保持垂直,所述预埋角钢至少四根且对称设置,预埋角钢与钢底板中部垂直焊接,两者均埋设在混凝土底板A中,所述钢底板与混凝土底板A之间使用由螺栓锚固。0008所述步骤三中混凝土牛腿倾斜的角度和钢斜撑的轴线保持一致。0009所述步骤四中的对撑预埋件包括带预埋筋的锚板和焊接在锚板一侧的套管,所述预埋筋埋设在隔墙B中,所述套管穿入钢对撑中与其对接。0010所述预埋筋与锚板之间为穿孔塞焊。0011所述钢斜撑和钢对撑均为钢管撑。0012。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基坑内拆撑的方法拖延工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额外成本的技术问题,可以缩短工期且工法简易。0013本发明为了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连续施工,加快其施工进度,并保证换、拆撑后基坑的稳定,采用了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的连续性。对于需要局部拆除内支撑的部位也既能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又可局部提前拆除影响结构施工的内支撑,明显加快施工进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5图1是使用本发明换撑后的传力示意图。0016图2是本发明步骤二中安装完成后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的结构示意。

14、图。0017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0018图4是本发明步骤二中安装完成后的斜撑钢牛腿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5是图4的BB向侧视结构示意图。0020图6是图4中斜撑钢牛腿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7是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22图8是本发明步骤四中对撑预埋件的锚板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9是图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24图10是本发明步骤六中安装完成后的钢对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25图11是本发明步骤七中安装完成钢斜撑后未拆除局部内支撑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6图12是本发明施工工艺流程图。0027附图标记1钢斜撑、2钢对撑、3斜撑钢牛腿、31支撑件、311斜撑说明书CN102。

15、747736A3/4页6板、312钢底板、313加劲板、32预埋角钢、33螺栓、4混凝土牛腿、5预埋件、51锚板、52套管、53预埋筋、6局部内支撑、71结构顶板A、72结构顶板B、8传力板带、9基坑围护桩、101混凝土底板A、102混凝土底板B、11回填土、12腰梁、13临时支撑、14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51隔墙A、152隔墙B。具体实施方式0028实施例参见图1、图12所示,1、一种组合工具式的内支撑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浇筑基坑围护桩9,在基坑围护桩9的范围内对于待建的地下结构单元A和地下结构单元B进行定位放样,其中每块地下结构单元均由混凝土底板、结构顶板和底板与顶板之间的。

16、隔墙组成;步骤二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在地下结构单元A的混凝土底板A101后浇带位置处埋设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在混凝土底板A101内埋设预先制作的斜撑钢牛腿3,然后依次浇筑混凝土底板A101和隔墙A151;步骤三浇筑围护桩牛腿,在基坑围护桩9上标高高于局部内支撑6的部位浇筑混凝土牛腿4,所述浇筑混凝土牛腿4与局部内支撑上的腰梁12浇筑为一体;步骤四施工地下结构单元B,浇筑混凝土底板B102,待浇筑的地下结构单元B两侧的隔墙B152上埋设对撑预埋件5,所述对撑预埋件5与地下结构单元A的底板A101标高在同一水平位置,然后浇筑隔墙B152;步骤五施工传力板带8及回填土11,基坑围护桩9与地下结构。

17、单元A之间,地下结构单元A与地下结构单元B之间,均浇筑上下两层传力板带8,传力板带8之间填满回填土11;步骤六参见图10所示,安装钢对撑2,在对撑预埋件5之间架设安装钢对撑2,并在单根钢对撑上施加应力,混凝土底板B102上设置临时支撑13,钢对撑2搭在临时支撑13上;步骤七参见图11所示,安装钢斜撑1,在斜撑钢牛腿3与混凝土牛腿4之间架设安装钢斜撑1,钢斜撑1与两者均对接,并在单根钢斜撑1上施加应力;步骤八施工地下结构单元A的结构顶板A71和地下结构单元B的结构顶板B72;步骤九拆除局部内支撑6,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拆除内支撑顶板施工完成后,可进行内支撑拆除,破撑后围护桩应力将通过传力构件或者钢。

18、构件传递,达到新的受力平衡,保证了基坑稳定性。0029参见图23所示,步骤二中的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为两端带封板的型钢,所述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两端埋设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中部,底板后浇带传力构件14的长度大于底板后浇带的宽度。所述型钢为工字钢或H型钢。0030参见图47所示,步骤二中的斜撑钢牛腿3包括支撑件31和固定支撑件的预埋角钢32,所述支撑件31是四块钢板焊接成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的空心台座,空心台座内焊接有交叉设置的加劲板313,所述空心台座包括与钢斜撑1对接的斜撑板311和水平的钢底板312,所述斜撑板311面积大于钢斜撑1的截面面积,其倾斜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垂直,所。

19、述预埋角钢32至少四根且对称设置,预埋角钢32与钢底板312说明书CN102747736A4/4页7中部垂直焊接,两者均埋设在混凝土底板A101中,所述钢底板312与混凝土底板A101之间使用由螺栓33锚固。0031参见图1所示,所述步骤三中的混凝土牛腿4倾斜的角度和钢斜撑1的轴线保持一致。0032参见图89所示,所述步骤四中的对撑预埋件5包括带预埋筋53的锚板51和焊接在锚板51一侧的套管52,所述预埋筋53埋设在隔墙B152中,所述套管52穿入钢对撑2中与其对接,预埋筋53与锚板51之间为穿孔塞焊,穿孔塞焊即锚板钻孔,预埋筋穿过该孔,锚板上开孔处需要打坡口,预埋筋按照熔透焊的标准进行焊接。。

20、0033本发明中的钢斜撑1和钢对撑2均为钢管撑。0034以上实施例仅对于贯通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中的一根内支撑换撑的方法,每个基坑围护桩内沿纵深方向设置内支撑的数量与基坑内整体受力情况有关。0035如图1所示,原局部内支撑6所受的侧压力F,换撑后由地下结构单元A向地下结构单元B分三层路径进行传递。0036第一层传力路径从左到右依次为混凝土牛腿4、钢斜撑1、斜钢撑牛腿3、混凝土底板A、传力板带8、钢对撑2。0037第二层传力路径从左到右依次为传力板带8、结构顶板A71、传力板带8和结构顶板B72。0038第三层传力路径从左到右依次为传力板带8、混凝土底板A101、传力板带8、钢对撑2。0039。

21、换撑后,原内支撑所受的侧压力F通过钢对撑、钢斜撑、传力构件和预埋构件组合式传力工具传递,达到新的受力平衡。0040本发明合理利用传力构件,配合工况进行换撑,达到了提前拆除局部内支撑的目的。说明书CN102747736A1/10页8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2/10页9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3/10页10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04/10页11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15/10页12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26/10页13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37/10页14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48/10页15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59/10页16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610/10页17说明书附图CN102747736A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