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24486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80037144.3

申请日:

2005.10.24

公开号:

CN101048558A

公开日:

2007.10.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1/80公开日:2007100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80(2006.01)

主分类号:

E04B1/80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田宗登; 上门一登; 中野明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4.10.28 JP 314824/2004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剑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施工上的劳力和时间的建筑物。该建筑物包括:建筑用构件(12),该建筑用构件(12)具有将多孔体的芯材进行真空密封的呈平面状的隔热材料(14)和板状的结构用面材(12a),在隔热材料(14)与结构用面材(12a)的一侧的面相对的状态下,隔热材料(14)与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木龙骨(9b)安装在建筑用构件(12)上;以及外墙壁面材料(3),固定在木龙骨(9b)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用构件,包括:
板状的隔热材料,该板状的隔热材料的芯材被真空密封;以及
板状的结构用面材;
以上述隔热材料一侧的面和上述结构用面材一侧的面相对的状态下,上述隔热材料和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多个上述隔热材料在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上述隔热材料是,多个上述芯材在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将上述各个芯材进行独立真空密封后的材料。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每个上述芯材的大小或形状是不同的。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上述隔热材料具有外覆材料,该外覆材料用于将上述芯材上下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
上述外覆材料的不夹持各个上述芯材的部位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结合,结合到上述芯材的边缘为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的一侧的面相对的上述隔热材料的一侧的面不是凹凸不平的而是平滑的,该平滑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上述隔热材料的另一侧的面是凹凸不平的,该凹凸不平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多个上述隔热材料以层叠的状态,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多个上述隔热材料是在不使上述芯材重叠的状态下被层叠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在层叠的多个上述隔热材料中,位于层叠方向最外侧的上述隔热材料,与其它的上述隔热材料之间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不是凹凸不平的而是平滑的,该平滑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在层叠的多个上述隔热材料中,上述隔热材料之间相对的面是凹凸不平的,该凹凸不平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上述隔热材料具有外覆材料,该外覆材料用于将上述芯材上下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
上述外覆材料包括:
第1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一侧的面上,具有金属蒸镀层;以及
第2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金属箔层。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上述第1层压膜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该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位于,上述金属蒸镀层的、远离上述芯材一侧的面上。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上述隔热材料具有外覆材料,该外覆材料用于将上述芯材上下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
上述外覆材料包括:
第1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一侧的面上,具有第1金属蒸镀层;以及
第2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第2金属蒸镀层;
上述第1层压膜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该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位于,上述第1金属蒸镀层的、远离上述芯材一侧的面上;
上述第2层压膜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该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位于,上述第2金属蒸镀层的、远离上述芯材一侧的面上。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上述隔热材料被包覆在发泡类隔热材料中,并通过上述发泡类隔热材料,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上述隔热材料和上述结构用面材,在厚度方向上有贯通孔;
上述隔热材料和上述结构用面材,在上述贯通孔彼此呈重叠的状态下,结为一体。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还具有防水膜,该防水膜被设置在上述隔热材料的外表面。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还具有防湿密封膜,该防湿密封膜设置在上述结构用面材的外表面。

18.
  一种建筑物,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
在上述建筑用构件上安装的木龙骨;以及
固定在上述木龙骨上的外墙壁面材料。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物,
上述建筑用构件中的结构为,上述隔热材料与上述木龙骨相对。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物,
上述建筑用构件是:(1)多个上述隔热材料在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或者是:(2)在上述隔热材料的多个上述芯材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将各个上述芯材独立地进行真空密封的构件;
上述木龙骨是通过钉子或螺钉被安装在上述建筑用构件上的。

21.
  一种建筑物,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且这些建筑用构件的上述隔热材料的厚度不同。

22.
  一种建筑物,包括多个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构件,且这些建筑用构件的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芯材的面积比不同。

23.
  一种建筑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构件,来建造建筑物。

24.
  一种隔热材料,呈片状,该隔热材料的多个芯材被真空密封,且该隔热材料被卷成卷状。

25.
  一种隔热材料,呈平面状,且该隔热材料的多孔体的芯材被真空密封,该隔热材料的表面有粘着层,且在上述粘着层上有剥离纸。

26.
  一种隔热材料,呈平面状,且该隔热材料的多个多孔体的芯材被真空密封,且在规定的间隔处标有标记。

说明书

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近几年,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来看,竭力对家电制品或产业机器以及住宅等建筑物进行省能源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提出了各种便于使用的隔热材料以及各种隔热施工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建筑物1的概略剖面图。如图1所示,专利文献1中的以往的建筑物1,通过在外墙壁面材料3及屋顶材料4使用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2,来确保隔热性能,此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2为一种隔热材料,其热传导系数在0.020W/mK以下。
由于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2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可以使用较薄的这种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2。为此,在施工时可以不必使用长钉或长螺钉,而使用一般在施工钉中较多用的五寸钉等就可以。
图2是用于说明以往的隔热施工工序的图。在以往的隔热施工工序中,如图2的以往的建筑物1的外墙壁1a的侧面剖视图所示,在混凝土地基5上的地梁6上安装有支柱7,在支柱7上安装有结构用面材8,并在结构用面材8的垂直方向上平行地安装多根木龙骨9a。而且,在各木龙骨9a之间安装有硬脂聚氨酯泡沫2,并在硬脂聚氨基甲酸酯泡沫2上安装胶合板10,再在胶合板10的竖方向上平行地安装多根木龙骨9b,在多根木龙骨9b上固定有外墙壁面材料3。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278290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建筑物1的结构中,由于需要切割硬脂聚氨基甲酸酯泡沫2,并将切割后的硬脂聚氨基甲酸酯泡沫2填充到各个木龙骨9a之间之类的工程,因此,在施工上既花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这种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用于减少施工上的劳力和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包括:板状的隔热材料,该板状的隔热材料的芯材被真空密封;以及板状的结构用面材;以上述隔热材料一侧的面和上述结构用面材一侧的面相对的状态下,上述隔热材料和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使用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进行建筑物施工,通过将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贴装在规定的位置就可以完成隔热施工,可以省去切割发泡隔热材料及填充工序或在发泡隔热材料上安装木龙骨的工序。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减少木龙骨的使用量。
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也可以是,多个上述隔热材料在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使用这样的建筑用构件进行建筑物施工,在现场施工时,即使在隔热材料的芯材上钉入钉子或螺钉,也不会影响其它隔热材料的真空状态,从而可以抑制建筑用构件全体的隔热性能下降。
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也可以是,上述隔热材料是,多个上述芯材在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将上述各个芯材进行独立真空密封后的材料。使用这样的建筑用构件进行建筑物施工,在现场施工时,即使在隔热材料的芯材上钉入钉子或螺钉,也不会影响其它隔热材料的真空状态,从而可以抑制建筑用构件全体的隔热性能下降。并且,由于即使钉子或螺钉钉入也不会导致建筑用构件整体的隔热性能下降,与在结构用面材安装多个只有一个芯材的隔热材料的建筑用构件相比,在建造时可以减少在结构用面材上安装隔热材料的操作次数,并且,可以不必调节每当在结构用面材上安装隔热材料时,多个芯材的间隔或多个芯材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建筑用构件。
也可以是每个上述芯材的大小或形状不同。由于建筑用构件每个芯材的隔开处是柔韧易弯曲的,因此,通过改变芯材的大小及形状,可以调整建筑用构件的弯曲自由度。
上述隔热材料具有外覆材料,该外覆材料用于将上述芯材上下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上述外覆材料的不夹持各个上述芯材的部位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结合,结合到上述芯材的边缘为止。由于上述外覆材料的不夹持各个上述芯材的部位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结合到了上述芯材的边缘,因此,可以使隔热材料的外周部没有芯材的边缘部(非芯材部)的宽度,和相邻的芯材与芯材之间的非芯材部的宽度变窄,芯材部占隔热材料表面的面积比率增大,从而可以提高隔热效果。
也可以是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的一侧的面相对的上述隔热材料的一侧的面不是凹凸不平的而是平滑的,该平滑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上述隔热材料的另一侧的面是凹凸不平的,该凹凸不平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隔热材料的结构用面材相对的面是平滑的,因此,便于使用粘着剂等将隔热材料固定在结构用面材上,或可以提高粘着强度。并且,由于与隔热材料的结构用面材相对的面相反一侧的面是凹凸不平的,且该凹凸不平的面据与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和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因此,在现场施工时,从隔热材料一侧向结构用面材钉入钉子或螺钉时,可以以凹凸不平来区分芯材部分,从而可以注意不使钉子或螺钉钉入芯材部分。
也可以是多个上述隔热材料以层叠的状态,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
而且,最好是多个上述隔热材料是在不使上述芯材重叠的状态下被层叠的。以这样的构成来调整隔热材料的大小及数量,因此可以使建筑用构件全体的面上都设置有芯材,这样可以提高隔热效果。
而且,此时也可以是在层叠的多个上述隔热材料中,位于层叠方向最外侧的上述隔热材料,与其它的上述隔热材料之间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不是凹凸不平的而是平滑的,该平滑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与层叠的多个上述隔热材料的结构用面材相对的面是平滑的,因此,可以便于用粘着剂等将隔热材料固定在结构用面材上,或可以提高粘着强度。并且,由于层叠的多个隔热材料中的与结构用面材相对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是平滑的,因此,便于处理建筑用构件。
而且,此时也可以是,在层叠的多个上述隔热材料中,上述隔热材料之间相对的面是凹凸不平的,该凹凸不平的面具有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外覆材料与上述芯材相对的部分及不相对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将相对的凹凸不平处良好地卡合,就可以使设置隔热材料的空间中的隔热材料所占的比例增大,从而可以提高隔热效果。
最好是上述隔热材料的构成为,上述隔热材料具有外覆材料,该外覆材料用于将上述芯材上下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上述外覆材料包括:第1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一侧的面上,具有金属蒸镀层;以及第2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金属箔层。由于金属箔层和金属箔层的热容量不同,因此,可以抑制在使用隔热材料时所引起的,通过二张层压膜的接触面发生的热泄漏(从隔热材料的高温面向低温面的热移动)。特别是在存在多个芯材的情况下,二张层压膜的接触面所占的比例增大,这样,防止热泄漏的效果也就会增大。
最好是上述第1层压膜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该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位于,上述金属蒸镀层的、远离上述芯材一侧的面上。由于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本身具有较高的阻气性,因此,在金属蒸镀层上设置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比起单独使用各层时的阻气性而言,可以使阻气性提高到超出预想之上。其理由是,在层压时或在发生弯曲部位的建筑用构件上,使用单层金属蒸镀层时等容易发生裂纹,而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可以保护金属蒸镀层,从而可以防止在金属蒸镀层上发生裂纹。因此,根据本构成可以长期地维持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
上述隔热材料的构成最好是,上述隔热材料具有外覆材料,该外覆材料用于将上述芯材上下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上述外覆材料包括:第1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一侧的面上,具有第1金属蒸镀层;以及第2层压膜,位于上述芯材的另一侧的面上,具有第2金属蒸镀层;上述第1层压膜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该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位于,上述第1金属蒸镀层的、远离上述芯材一侧的面上。上述第2层压膜具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该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位于,上述第2金属蒸镀层的、远离上述芯材一侧的面上。在这样的构成上,由于外覆材料的双面均为热容量小的金属蒸镀层,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通过接触面所发生的热泄漏。而且,由于外覆材料具有由金属蒸镀层所构成的层压膜,且上述金属蒸镀层上设置有阻气性高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因此,可以长期地维持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
最好是上述隔热材料被包覆在发泡类隔热材料中,并通过上述发泡类隔热材料,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隔热材料不暴露在外,因此可以抑制因施工现场的异物或操作不甚而引起的隔热材料的破损。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从而使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发泡类隔热材料例如是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也可以是上述隔热材料和上述结构用面材在厚度方向上有贯通孔,且在上述贯通孔彼此呈重叠的状态下,上述隔热材料和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使用这样的建筑用构件,可以设置需要使建筑物内外贯通的排气扇等设备。
而且,也可以是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具有防水膜,该防水膜设置在上述隔热材料的外表面。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分渗入隔热材料的内部,也可以抑制因芯材的内压增加而导致的隔热性能下降。
而且,也可以是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具有防湿密封膜,该防湿密封膜设置在上述结构用面材的外表面。根据这样的构成,特别是在冬季,可以防止含有大量建筑物内的湿气的高温空气,当接触到真空隔热材料外侧凉墙壁时所发生的结露。
并且,本发明的建筑物包括: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在上述建筑用构件上安装的木龙骨;以及固定在上述木龙骨上的外墙壁面材料。由于在本发明的建筑中使用了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因此,在建造本发明的建筑物时,通过将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贴装在规定的部位,就可以完成隔热施工,可以省去切割发泡隔热材料及填充工序或在发泡隔热材料上安装木龙骨的工序。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减少木龙骨的使用量。
最好是上述建筑用构件中的结构为,上述隔热材料与上述木龙骨相对。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隔热材料在建筑物上覆盖率增大,从而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
本发明的建筑物可以是,上述建筑用构件是:(1)多个上述隔热材料在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与上述结构用面材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或者是:(2)在上述隔热材料的多个上述芯材不重叠且被排列为二维状的状态下,将各个上述芯材独立地进行真空密封的构件;上述木龙骨是通过钉子或螺钉被安装在上述建筑用构件上的。在使用上述这样的建筑用构件的情况下,由于在建筑用构件和木龙骨之间,存在有不存在隔热材料芯材的部分,因此,不会发生钉子或螺钉刺穿芯材。假使钉子或螺钉某一个刺穿了芯材,也不会使其它的芯材的真空度下降,从而可以确保建筑用构件整体的隔热性能。
并且,本发明的建筑物包括多个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且这些建筑用构件的上述隔热材料的厚度不同。据此,可以按照建筑物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或按照建筑物内各房间的使用用途,可以使建筑物内的各部位的热损失系数达到最佳化。
并且,本发明的建筑物包括多个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且这些建筑用构件的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芯材的面积比不同。据此,可以按照建筑物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或按照建筑物内各房间的使用用途,可以使建筑物内的各部位的热损失系数达到最佳化。
并且,本发明的建筑方法是使用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来建造建筑物的方法。据此,在建造时,通过将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贴装在规定的部位就可以完成隔热施工,可以省去切割发泡隔热材料及填充工序或在发泡隔热材料上安装木龙骨的工序。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减少木龙骨的使用量。
并且,本发明的隔热材料呈片状,该隔热材料的多个芯材被真空密封,且该隔热材料被卷成卷状。据此,即使隔热材料被切断为所需的大小,也不会使因切断部位而造成的破损(真空度的下降),涉及到切断以外的部位,这样,可以在减少浪费的情况下,对隔热材料进行切断。
并且,本发明的隔热材料呈平面状,该隔热材料的多孔体的芯材被真空密封,且该隔热材料的表面有粘着层,并在上述粘着层上有剥离纸。据此,作业人员只要将剥离纸剥离,就可以将规定大小的隔热材料安装在所需的部位。
而且,本发明的隔热材料呈平面状,该隔热材料的多孔体的芯材被真空密封,且在规定的间隔处标有标记。利用此标记可以容易地知道大小,因此,在建筑物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可以按照所需的大小容易地切割隔热材料。并且,本发明的隔热材料即使被切断为所需的大小,也不会使因切断而引起的破损(真空度的下降),涉及到切断以外的部位。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这种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用于减少施工上的劳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建筑物的概略剖面图。
图2是以往的建筑物外墙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建筑物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建筑物外墙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建筑物的外墙壁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的外观图。
图7是构成图6的建筑用构件的真空隔热材料在A-A’线处的剖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2中的建筑用构件的外观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建筑用构件上安装木龙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中的建筑用构件的外观图。
图11是构成图10的建筑用构件的真空隔热材料在B-B’线处的剖面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中的建筑用构件12上安装木龙骨9b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真空隔热材料20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21b的宽度的第1图;图13(B)是用于说明真空隔热材料20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21b的宽度的第2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中的建筑用构件的外观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中的建筑用构件12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4中的建筑用构件的外观图。
图17是构成图16的建筑用构件的真空隔热材料在C-C’线处的剖面图。
图18是实施方式5中的建筑用构件的外观图。
图19是构成图18的建筑用构件12的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在D-D’线处的剖面图。
图20是实施方式6中的结构用面材12的外观图。
图21是实施方式7中的建筑物的概略剖面图。
图22是实施方式8中的建筑物的概略剖面图。
图23是实施方式8中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平面图。
图24是实施方式8中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平面图。
图25是实施方式8中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平面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9中的真空隔热材料被安装在具有曲面墙壁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10中被卷成卷儿的真空隔热材料20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10中被卷成卷儿的真空隔热材料20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实施方式10中被卷成卷儿的真空隔热材料20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3 外墙壁面材料
9b 木龙骨
11 建筑物
12 建筑用构件
12a 结构用面材
14、14A、14B、14C 真空隔热材料
15 防水膜
16 防湿密封膜
17 芯材
18 外覆材料
19 钉子
20、20A、20B、20C 真空隔热材料
23 金属箔层
24 金属蒸镀层
25 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
27 真空隔热材料
28 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
29 贯通孔
30 真空隔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说明时,对于与在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物体相同的物体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同样,对于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的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与前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物体相同的物体,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本发明并非受以下所示实施方式之限定。
(实施方式1)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建筑物11的概略剖面图;图4是建筑物11的外墙壁部分11a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建筑物11的外墙壁部分11a的剖面图;图6是建筑物11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的外观图;图7是构成图6的建筑用构件12的真空隔热材料14在A-A’处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1中的建筑物11通过设置有建筑用构件12来确保隔热性,此建筑用构件12设置在外墙壁面材料3及屋顶材料4的内侧部分和地面材料13的外侧部分。
在实施方式1中的隔热施工工程中,如图4所示,在混凝土地基5上的地梁6上安装有支柱7,在支柱7上安装建筑用构件12,并在此建筑用构件12的垂直方向上平行地安装多根木龙骨9b,并在木龙骨9b上安装外墙壁面材料3来固定。
建筑用构件12如图5所示,是主体部的板状的结构用面材12a和板状的真空隔热材料14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结构用面材12a和板状的真空隔热材料14的一体化,是通过将结构用面材12a的一侧的面,与真空隔热材料14的一侧的面用粘结剂粘结在一起而实现的。如图5所示,建筑用构件12被安装在支柱7上,且真空隔热材料14朝向木龙骨9b一侧。如图6所示,真空隔热材料14的面积略小于结构用面材12a的面积。如图5所示,在真空隔热材料14上(建筑用构件12和木龙骨9b之间)设置有防水膜15,在结构用面材12a上(建筑用构件12和支柱7之间)设置有防湿密封膜16。
真空隔热材料14具有一块芯材17,如图6所示,此芯材17的面积略小于真空隔热材料14的面积。如图7所示,真空隔热材料14是通过将外覆材料18包罩在芯材17的外部,并进行真空密封而得到的,且此外覆材料18具有阻气性(Gas Barrier)。
芯材17的材料是一种空隙率高的材料,希望空隙率在80%以上,且空隙率在90%以上则更好,在工业上能够利用的有粉体或发泡体或纤维体等,且按照使用用途或必要的特性可以任选材料来使用。
作为粉体有,无机的、有机的,还有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的是以干式硅石、湿式硅石以及珠光体等为主要成分的粉体。
作为发泡体,可以利用连续性气泡体,诸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聚乙烯泡沫以及苯酚泡沫等。
作为纤维体有,无机的、有机的,还有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从隔热性能上来看,最好是使用无机纤维。作为无机纤维有,玻璃棉、玻璃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二氧化硅纤维以及石棉等。
构成真空隔热材料14的外覆材料18,至少具有防气层及热熔层,对于防气层而言,在有必要防止因受损、磨擦、折弯、刺穿等而造成孔洞的情况下,还设置有层压膜的保护层。
在平均温度为24℃时,真空隔热材料14的热传导系数为0.005W/mK,所具有的隔热性能是一般隔热材料的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的5倍左右。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的建筑物11,只是将被一体化的建筑用构件12贴装在支柱7上,就完成了隔热施工,上述建筑用构件12是由结构用面材12a和真空隔热材料14结为一体的。据此,可以不必像以往那样,省去了将发泡隔热材料切割后再填充到木龙骨9a之间的工序。并且,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减少木龙骨的使用量。而且,因为使用的是隔热性能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14,所以,可以提高建筑物11的隔热性能,从而可以节省能源。
并且,在实施方式1,如图4到图6所示,在支柱和木龙骨9b之间设置了具有真空隔热材料14的建筑用构件12,此真空隔热材料具有一块芯材17,此芯材17的面积略小于真空隔热材料14。据此,对于建筑物11而言,真空隔热材料14的覆盖率增大,从而建筑物11的隔热性能增强了。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5所示,由于真空隔热材料14上设置了防水膜15,因而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分侵入到真空隔热材料14的内部,从而可以抑制因芯材17的内压增加而造成的隔热性能恶化。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5所示,建筑用构件12的结构用面材12a上,即结构用面材12a和支柱7之间设置有防湿密封膜16。据此,可以防止建筑物11内部所含的大量高温湿气,在结构用面材12a和真空隔热材料14的界面上发生结露的现象。
并且,在地板下设置加热器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提高加热器的放热效率,最好是将建筑用构件12设置在加热器的外侧。
(实施方式2)
图8是实施方式2中的建筑用构件12的外观图,图9是示出在建筑用构件12上安装了木龙骨9a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8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的建筑物11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是,由结构用面材12a和多块真空隔热材料14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进一步而言,结构用面材12a和真空隔热材料14是以二维的状态结为一体的,即在结构用面材12a上,安装有互不重叠的多块真空隔热材料14,且每块真空隔热材料14的面积小于结构用面材12a的面积。
如图9所示,建筑用构件12和木龙骨9b是通过钉入钉子19来固定的,且钉子19是在避开真空隔热材料14的芯材17的位置上被钉入的。也可以用螺钉来取代钉子19进行固定。另外,在图9中虽没有示出,但与实施方式1相同,最好是在真空隔热材料14上设置防水膜15,在结构用面材12a(建筑用构件12和支柱7之间)上设置防湿密封膜16。此时,为了能够避开真空隔热材料14的芯材17,最好是能够明确芯材的位置。
如上所述,由于建筑物11使用了由结构用面材12a和多块真空隔热材料14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12,因此,在建筑物11的施工中,即便是钉子19钉入到某一真空隔热材料14的芯材17上,也不会造成其它真空隔热材料14的真空度降低,从而达到了抑制建筑用构件12全体的隔热性能恶化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0是实施方式3中的建筑用构件12的外观图,图11是构成图10的建筑用构件的真空隔热材料20在B-B’线处的剖面图,图12是建筑用构件12上安装木龙骨9b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10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是,由结构用面材12a和真空隔热材料20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
真空隔热材料20是通过用二张外覆材料18上下包覆多个大小相同的芯材17,并进行真空密封而成的,这些多个大小相同的芯材17互不重叠,且呈二维状。在真空隔热材料20中,各个芯材17被独立地真空密封,每个被独立真空密封的芯材17之间几乎全部是外覆材料18的热熔部21,此热熔部21是可以以气压来密封的、不存在芯材17的那部分上下外覆材料18。热熔部21是对外覆材料18的上下部分加热,通过使被加热的部分熔解而结合的部分,由此,使各芯材17处于独立的空间。在此,没有用“全部”而用“几乎全部”来表达的理由之一是:因二张外覆材料18的大小、形状上的不大一致,或因外覆材料18和热熔装置的大小、形状的差异,而不能热熔到紧靠真空隔热材料20的外侧的边缘部分,或特意地不热熔到边缘部分;另一理由是:以热熔装置对真空隔热材料20进行加热加压时,会对芯材的形状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热熔时不能过于靠近芯材的边缘。
如图11所示,真空隔热材料20的外覆材料18具有层压结构,且真空隔热材料20的构成是,从芯材17开始依次为热熔层22、阻气层(金属箔层23、金属蒸镀层24、以及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25)以及保护层26。
热熔层22通过加热及加压,而使外覆材料18的内部成为真空密封状态。作为热熔层22可以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丙烯腈薄膜等,还可以使用这些物质的混合物。
阻气层防止空气通过外覆材料18的外表面侵入芯材17,在实施方式3中,阻气层包括:设置在芯材17一侧的金属箔层23,和设置在芯材17另一侧的金属蒸镀层24及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25。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25设置在金属蒸镀层24的上面。
保护层26保护阻气层,防止阻气层因外覆材料18的外表面的灰尘、沙粒等而造成的破损或磨擦、防止阻气层的弯曲、还可以防止因钉子等针状构件刺穿等而造成的孔洞。作为保护层26可以使用:尼龙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
在平均温度为24℃时,真空隔热材料20的热传导系数为0.005W/mK,所具有的隔热性能是一般所使用的硬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的5倍左右。
如图12所示,建筑用构件12和木龙骨9b是通过钉入钉子19来固定的,且钉子19是在避开真空隔热材料20的芯材17的位置上被钉入的。即,钉子19被钉入热熔部21,这样,木龙骨9b就被固定在建筑用构件12上。除用钉子19以外,还可以用螺钉来固定木龙骨9b。另外,在图12中虽没有示出,但与实施方式1相同,最好是在真空隔热材料20上设置防水膜15,在结构用面材12a(建筑用构件12和支柱7之间)上设置防湿密封膜16。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3的建筑物11使用了由真空隔热材料20和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12,且此真空隔热材料20中的多个芯材17在各自所处的独立空间被真空密封。为此,在建筑物11的施工中,即便是钉子或螺钉钉入到真空隔热材料20的某一个芯材17上,也不会导致其它芯材17的真空度降低,从而可以达到抑制真空隔热材料20整体的隔热性能的恶化的效果。
并且,在实施方式3中,真空隔热材料20的外覆材料18的一侧为,具有金属蒸镀层24的层压膜,另一侧为具有金属箔层23的层压膜,金属箔层23和金属蒸镀层24的热容量不同。为此,可以抑制在使用真空隔热材料20时,所引起的通过二张层压膜的粘结面而发生的热泄漏。在实施方式3中,由于真空隔热材料20具有多个芯材17,因此,二张层压膜的粘结面所占比例就会增大,并且,因金属箔层23和金属蒸镀层24之间的热容量不同,故防止热泄漏的效果也就更显著。
并且,在实施方式3中,在外覆材料18的金属蒸镀层24上覆盖有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25,这与金属蒸镀层24单层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阻气性,从而可以长期地维持真空隔热材料20的隔热性能。
并且,在实施方式3中,没有夹持真空隔热材料20的芯材17的外覆材料18的部分,全部被热熔(参照:热熔部21)。为此,如图13(A)所示那样,比起没有夹持外覆材料18的芯材17的部分21x,在没有被热熔情况下的、真空隔热材料20x的四周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的宽21bx而言,可以缩小如图10所示的真空隔热材料20的四周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的宽21b。据此,由于可以使芯材17在真空隔热材料20表面所占的比例增大,从而也就可以使真空隔热材料20表面的有效隔热面积的比例增大,因此,可以提高隔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内容,如图13(B)所示。图13(B)是为了与图13(A)进行比较的图,也是为了说明与图13(A)所示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的宽21bx相比,可以缩小图13(B)所示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的宽21b的图。如图13(B)所示,没有夹外覆材料18的芯材17的部分全部被热熔(参照:热熔部21),如图13(A)所示,在没有被热熔的部分21x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此21x部分不存在,所以,与图13(A)所示出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的宽21bx相比,可以缩小图13(B)所示出的边缘部分(非芯材部分)的宽21b。这样,与图13(A)所示的真空隔热材料20x相比,在真空隔热材料20y的表面,芯材17所占的面积就会增大。为此,真空隔热材料20y的表面的有效隔热面积的比例也会增大,从而可以提高隔热效果。
并且,在实施方式3中,如图10所示,多个芯材17的大小是一致的。然而,也可以是如图14所示的多个芯材17的大小不一致。例如,可以使以后有可能钉入钉子19的区域的芯材17的大小,小于上述区域以外的芯材17的大小。这样,即使在有可能钉入钉子19的区域的芯材17上,真的钉入了钉子19,也会因这里的芯材17的面积较小,所以,丧失真空状态部分的面积也会小于具有多个大小一致的芯材17的情况。换而言之,保持真空状态的芯材17的面积增大了。其结果是,可以将真空隔热材料20整体的隔热性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并且,因为建筑用构件12可以在芯材17的隔开处(热熔部21)弯曲,所以,将芯材17的面积变小,可以提高弯曲的自由度。并且,在将需要弯曲的部分的芯材17的面积变小的同时,可以将不需要弯曲的部分的芯材17的面积增大,这样,建筑用构件12就可以只在特定的部位弯曲。
并且,多个芯材17的形状或厚度可以不一致。
而且,还可以是如图15所示那样,建筑用构件12可以是,由真空隔热材料20a和真空隔热材料20b在结构用面材12a上层叠,而结为一体的。此时,最好是在芯材17不重叠的状态下,层叠真空隔热材料20a和真空隔热材料20b。可以通过调整芯材17的大小或数量,或调整大小及数量,对于在使用一块真空隔热材料20时的热熔部21也安装上芯材17,这样,真空隔热材料20a和真空隔热材料20b可以以层叠的状态和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其结果是提高了隔热效果。另外,也可以是真空隔热材料20以三块以上层叠的状态和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
(实施方式4)
图16是实施方式4中的建筑用构件12的外观图,图17是构成图16的建筑用构件12的真空隔热材料27在C-C’线处的剖面图。
如图16所示,实施方式4的建筑物11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是,由结构用面材12a和真空隔热材料27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
真空隔热材料27是,通过将多个芯材17用一个外覆材料18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而得到的。在真空隔热材料27,不存在芯材17的部分全部是外覆材料18的热熔部21,每个芯材17被分别真空密封。热熔部21使每个芯材17分别处于独立的空间。
如图17所示,真空隔热材料27的外覆材料18具有层压结构,其构成是从芯材17开始依次为热熔层22、阻气层(金属蒸镀层24及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25)、保护层26。实施方式4的真空隔热材料27的构成中,除真空隔热材料20和阻气层以外,其余的与实施方式3相同。
阻气层防止空气从外覆材料18的外表面侵入芯材17,在实施方式4,阻气层为外覆材料18的两面的金属蒸镀层24及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25。丙烯酸类聚合物树脂层25设置在金属蒸镀层24的上面。
平均温度在24℃时,真空隔热材料27的热传导系数为0.005w/mK,所具有的隔热性能是一般所使用的隔热材料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的5倍左右。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4,建筑物11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是,由真空隔热材料27和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此真空隔热材料27中的多个芯材17,分别存在于独立的空间,并被真空密封。真空隔热材料27的外覆材料18的两个面,由于是热容量较小的金属蒸镀层24,因此,抑制通过粘结面的热泄漏效果好,从而可以提高真空隔热材料27的隔热效果。
(实施方式5)
图18是实施方式5中的建筑用构件12的外观图,图19是构成图18的建筑用构件12的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在D-D’处的剖面图。
如图18所示,实施方式5中的建筑物11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是,由结构用面材12a和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
如图19所示,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是像在实施方式4中的真空隔热材料27被包覆那样,使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发泡而生成的。并且,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可以包覆从实施方式1到实施方式3中的任一种真空隔热材料。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5的建筑物11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是,由结构用面材12a和,包覆实施方式4所说明的真空隔热材料27等真空隔热材料的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由于不暴露真空隔热材料,因此,可以避免由施工现场的异物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真空隔热材料的破损。
并且,通过使用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使隔热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物11的隔热性能。
而且,通过使用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提高了建筑用构件12在结构上的强度,从而便于搬运以及施工作业,且易保持平面性。
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28是发泡类隔热材料的一个例子。
(实施方式6)
图20是实施方式6中的建筑用构件12的外观图。
如图20所示,在实施方式6中的建筑物11所使用的建筑用构件12是,由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贯通孔29的结构用面材12a,和同样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贯通孔29的真空隔热材料30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且上述这些贯通孔29是呈重叠状态的。
并且,关于真空隔热材料30的构成,除贯通孔29以外,其余的与前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真空隔热材料相同。前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真空隔热材料,可以是真空隔热材料20或真空隔热材料27,也可以是真空隔热材料14。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6,由于在建筑物11中使用了设置有贯通孔29的建筑用构件12,因此,可以在不使隔热性降低的情况下,安装需要使建筑物11的内侧和外侧贯通的换气扇等设备。
(实施方式7)
图21是实施方式7中的建筑物11的概略剖面图。
如图21所示,在实施方式7中的建筑物11与前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构成,在墙壁31和屋顶32的内侧部分,以及地板材料33的下侧部分,真空隔热材料14和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并配设有如图6所示的建筑用构件12A、12B及12C。
真空隔热材料14的厚度,是在能够得到规定的隔热效果的情况下决定的。
例如,如果是寒冷地区的建筑物11,则真空隔热材料14的厚度也就会增加。而且,因所设置在建筑物11的部位的不同,真空隔热材料14的厚度也就会不同。在实施方式7中,建筑用构件12A的真空隔热材料14的厚度为5mm,建筑用构件12B的真空隔热材料14的厚度为7mm,建筑用构件12C的真空隔热材料14的厚度为3mm。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7中,根据真空隔热材料14的厚度,来设计建筑物11的隔热度。为此,按照建筑物11的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或建筑物11内的各个房间的用途,可以对建筑物11的各部位的热损失系数进行最佳化。其结果是,对于居住者来说,可以建造一个舒适地建筑物11。
而且,建筑用构件12A、12B及12C可以是,由真空隔热材料20、真空隔热材料27或真空隔热材料30和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
(实施方式8)
图22是实施方式8中的建筑物11的概略剖面图,从图23到图25是建筑物11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平面图。
如图22所示,实施方式8中的建筑物11与前面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相同,在墙壁31及屋顶32,和地板材料33的下侧部分,配设有由多个芯材17所构成的真空隔热材料20和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此建筑用构件是如图10所示的建筑用构件12D、12E及12F。
芯材17所占真空隔热材料20的表面全体面积的比率(面积比),是在能够得到规定的隔热效果的情况下决定的。面积比根据芯材17的大小或热熔部21的面积来决定,芯材17部分的面积比越大,建筑物11的隔热性能越高。
例如,如果是寒冷地区的建筑物11,则芯材17所占真空隔热材料20的表面全体的面积比就增加。并且,根据建筑物11的部位不同,设置的芯材17所占真空隔热材料20的面积比也就不同。
图23示出了建筑用构件12D的真空隔热材料20D,图24示出了建筑用构件12E的真空隔热材料20E,图25示出了建筑用构件12F的真空隔热材料20F,芯材17部分的面积比分别为91.2%、93.8%和80.2%。
而且,在决定芯材17部分的面积比时,需要考虑到在施工时因钉钉子等而造成破损的影响。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8,考虑了芯材17占真空隔热材料20的表面全体的面积比后,设计建筑物11的隔热度。为此,按照建筑物11的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或建筑物内各房间的用途等,可以对真空隔热材料20的隔热效果进行最佳化。其结果是,对于居住者而言,可以建造一个舒适的建筑物11。
(实施方式9)
在实施方式3中,利用图10及图14所说明的真空隔热材料20,是用一块外覆材料包覆多个芯材17,并进行真空密封而得到的。为此,可以使真空隔热材料20中不存在芯材17的部分,即在热熔部21,容易弯曲。
因而,真空隔热材料20可以如图26所示,可以简单地紧密安装在具有曲面的墙壁40,或例如可以安装在半圆形屋顶球场的屋顶部分等。图26是真空隔热材料20在安装在具有曲面的墙壁40的情况下的、真空隔热材料20及墙壁40的剖面图。并且,真空隔热材料20不仅可以安装于具有曲面的墙壁40,而且还可以容易地且紧密地安装于非平面的部分。
而且,在结构用面材12a可以变形的情况下,由结构用面材12a和真空隔热材料20结为一体的建筑用构件12,可以容易且紧密地安装在具有曲面的墙壁等非平面的部分。例如,建筑用构件12可以利用于浴室。
(实施方式10)
如图27所示,真空隔热材料20可以被卷成卷状,并可以根据所需的大小来切断。据此,可以在减少浪费的情况下,对真空隔热材料20进行切断。真空隔热材料20是,如利用图10等所说明的那样,对被设置成二维且不重叠的多个同一大小的芯材17,用一块外覆材料18上下包覆,并进行真空密封而得到的真空隔热材料。因此,真空隔热材料20即使被切断为所需要的大小,在被切断处所造成的破损影响也不会涉及到未被切断之处。为此,实施方式10的真空隔热材料20,可以切割成各种大小、形状。
并且,真空隔热材料20如图28所示,一方的上面设置有粘着层50,在此粘着层50上设置有剥离纸51,并可以以这种状态被卷成卷状。据此,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剥离剥离纸51,容易地将按照所需被切断的真空隔热材料20,安装于所需要的部位。粘着层50及剥离纸51也可以被设置在真空隔热材料20的双方的面上。
并且,真空隔热材料20可以如图29所示,例如在每隔30cm等规定的间隔处标上记号60。若利用记号60就可以容易地知道大小,在建筑物11的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容易地将真空隔热材料20切断为所需要的大小。记号60可以是缝纫针眼等。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材料及建筑用构件12,不仅可以用于新建建筑物,而且也可以用于翻修建筑物。
本发明的建筑用构件能够在新建或翻修建筑物施工时使用。并且,本发明的建筑物不仅可以用于住宅用建筑物,还可以用于商用建筑物等。

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用构件及建筑物.pdf(5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施工上的劳力和时间的建筑物。该建筑物包括:建筑用构件(12),该建筑用构件(12)具有将多孔体的芯材进行真空密封的呈平面状的隔热材料(14)和板状的结构用面材(12a),在隔热材料(14)与结构用面材(12a)的一侧的面相对的状态下,隔热材料(14)与结构用面材(12a)结为一体;木龙骨(9b)安装在建筑用构件(12)上;以及外墙壁面材料(3),固定在木龙骨(9b)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