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610066364.5
2006.03.30
CN1847601A
2006.10.18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6B 3/70公开日:20061018|||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6B 3/7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阿文美驰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屋顶系统德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德国迪岑巴赫变更后权利人:德国迪岑巴赫登记生效日:2011021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E06B3/70(2006.01); E05F15/16(2006.01); E05F11/38(2006.01); B60J5/04(2006.01)
E06B3/70
阿文美驰有限责任公司;
托马斯·海尔; 马库斯·瓦罗赫; 洛朗·谢拉米; 弗朗索瓦-保罗·默如; 诺贝特·克伦
德国迪岑巴赫
2005.04.15 DE 102005017615.1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王艳江;杨生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单元,其包括内门钢板(4)和紧固至所述内门钢板(4)的承载元件(6),所述装配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6)的一个边缘通过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悬挂在所述内门钢板(4)上。
1. 一种装配单元,其包括内门钢板(4)和紧固于该内门钢板(4)上的承载元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6)的一个边缘借助于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悬挂在所述内门钢板(4)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6)在其边缘处具有一个槽道(16),而所述内门钢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咬合在所述槽道内的钩(18)。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16)形成于所述承载元件(6)的本体和从该本体突出的肋(14)之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锁耳(22),且所述锁耳(22)包绕所述内门钢板(4)的一边缘。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钢板(4)的所述边缘设置有凹口,所述锁耳(22)的锁定部分穿过所述凹口。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钢板(4)的所述边缘构造成平面状,且所述承载元件(6)具有凹进部(24),所述锁耳(22)的锁定部分抵达并位于所述凹进部(24)中。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钢板(4)的所述边缘构造成弯曲形状,从而在所述凹口的区域中形成所述内门钢板和承载元件(6)之间的一个自由空间。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门钢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铰接突耳(26),所述铰接突耳咬合在位于所述承载元件(6)所述边缘处的对置支承(28)中。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突耳(26)的截面形状类似一圆弧段。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支承(28)形成供给所述铰接突耳(26)使用的导轨,所述导轨的截面形状类似一圆弧段。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支承(28)从侧面包绕所述铰接突耳(26)。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支承(28)从侧面包绕所述铰接突耳(26)。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支承(28)从侧面包绕所述铰接突耳(26)。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钢板(4)包括至少一个搭锁式钩(30),所述搭锁式钩(30)包绕一个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边缘处的锁紧突起(32)。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搭锁式钩(30)包括一个弯曲的锁定部分(33),所述锁定部分(33)咬合在一个位于所述锁紧突起(32)上的槽道内。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钩(34),所述钩延伸到位于内门钢板(4)上的锁紧突耳(36)的后方。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一个位于所述内门钢板(4)上并倾斜延伸的密封部分与所述锁紧突耳(36)相邻接。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门钢板(4)和承载元件(6)这两个构件之一上设置有多个倾斜延伸的突耳(38),而在另一个构件上设有对应所述突耳(38)的容置开口(40)。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耳(38)沿所述承载元件(6)的外周设置。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承载元件(6)的边缘上沿相反方向伸出多个突耳(38),所述突耳与所述内门钢板(4)彼此背对的两侧相咬合。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突耳(38)从所述承载元件(6)的边缘倾斜地伸出,而所述内门钢板(4)具有多个与所述突耳(38)相对应的凹口(44),所述凹口设置在内门钢板(4)的倾斜延伸部分中。22.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6)由塑料制成。23.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门钢板(4)和承载元件(6)的边缘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件(20)。24.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上边缘处。25.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处。26.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的下边缘处。27.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之外,还设置有螺钉,借助于此方式使所述承载元件(6)与内门钢板(4)相连接。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的数量为四个。29. 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过程中,所述承载元件相对于所述内门钢板移位。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沿竖直方向移位。31.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沿水平方向移位。
包括内门钢板和承载元件的装配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单元,其包括内门钢板和紧固至所述内门钢板的承载元件。 背景技术 具体地,所述承载元件用于容置车窗升降器系统的各构件。为了易于安装,将车窗升降器系统的各构件预安装到承载元件上,从而可将完成后的承载元件提供至车体并在那里将之紧固到内门钢板上。在此,术语“内门钢板”包括车体侧部的内部结构部件,尤其包括车门的内部结构部件。 迄今为止,承载元件是通过螺钉紧固到内门钢板上的。这在安装时间和成本两方面都产生了一些不利之处。特别确切地,因为在安装时需要将每个螺钉插入和拧紧,所以增加了安装所需要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研制一种类型如开头所述的装配单元,从而可以实现更为迅速的安装。 为了实现此目的,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的设置:承载元件的边缘之一通过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悬挂在内门钢板上。本发明基于下述基本想法:以内门钢板和承载元件之间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来替换至少一部分的螺钉连接——迄今为止,这种螺钉连接是必须的。通过将内门钢板和承载元件这两个构件简单地组装在一起,可以容易地获得所述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而不需要在该处安装另外的构件或在组装后紧固所述构件。由此,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不需要如螺钉连接那样形成可在任意方向上都起作用的连接。所述连接在y方向上有效——即沿横向方向将承载元件保持在内门钢板上——就已经是足够的了。至于最终的紧固,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紧固件,例如使用少量螺钉。 优选地,所述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可再次地分开,从而,在修理或维护需要拆卸所述承载元件的情况下,可从内门钢板上拆下所述承载元件。同样地,与现有技术中通常提供的螺钉连接相比较,这样的拆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完成。 通过从属权利要求可以明白地获知本发明的有利设计。 附图说明 下文将借助如附图所示的多个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加以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具有内门钢板的车门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在内门钢板上安装有承载元件;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2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4示出了在把承载元件安装到内门钢板上的过程中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5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中内门钢板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7示出了在安装过程中第七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9示出了第八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个车门2,该车门具有一个外门钢板3以及一个内门钢板4作为基本结构部件。在外门钢板3和内门钢板4之间形成有一个腔,车窗升降器系统5的构件设置在该腔内。该车窗升降器系统5安装在一个承载元件6上,该承载元件6安装在内门钢板4上。承载元件6通常在上边缘处设有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将该承载元件6的上边缘安装到内门钢板4上。在此示意性地示出的螺钉连接12可设置在下边缘处。 对于所有在此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而言,示出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位于所述承载元件6的上边缘处。作为可选方案,该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也可以设置在承载元件的下边缘、前边缘或后边缘处。 上述承载元件6优选由塑料制造。如其名称所暗示的那样,内门钢板4通常由金属板制造。实际上,当车门的内部结构部件不是由金属制成而是例如由塑料制成时,术语“内门钢板”基本上也包括这些车门内部结构部件。该术语还包括并非作为门的一部分的内侧结构部件,例如位于轿车后座侧部处的内侧结构部件。为了清楚起见,应当指出,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例如“顶”“底”等是以处于常规操作位置——即支撑在车轮上——的车辆为参照的。因而,“顶”比“底”离地面远。 图2和3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装配单元中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在承载元件的上边缘处设置有肋14,所述肋14在其自身与承载元件6地本体之间形成一个槽道16。将钩18咬合到此槽道内,该钩设置在内门钢板上并倾斜地向顶部延伸。如图3所示,设置有多个钩18,使这些钩彼此间隔开。可通过简单地弯曲内门钢板的相应边缘而获得这些钩。安装时,将其上安装有车窗升降器系统5构件的承载元件6悬挂在钩18上,即从顶部倾斜地放置在该钩上。由此,设置在肋14之上的密封件20与内门钢板相接触,使得承载元件6及内门钢板4在该处密封。 图4和5示出了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在此,承载元件6设置有朝顶部延伸的锁耳22。在锁耳22的锁定部分——即提供与内门钢板4的机械连接的部分——的下方,在承载元件6上设置有凹进部24。在内门钢板4上设置有多个凹口,这些凹口中的每一个都与一个锁耳22相对应。安装时,承载元件6从底部加到内门钢板4上,使得锁耳22首先向外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咬合到所述内门钢板的凹口内,从而使所述锁耳22进入所述凹进部24内。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一个密封件20。 依据一个没有示出的可选实施方式,内门钢板可包括一个卷边而不是凹口,而锁耳的锁定部分咬合于此卷边内。内门钢板还可以平面结构实现,使得锁耳的锁定部分平坦地靠在内门钢板的表面上。 在图6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例。为了提供用于使锁耳22的锁定部分能可靠地咬合在内门钢板4的相应凹口中所需要的自由空间,将与内门钢板相对应且由锁耳22咬合的边缘构造成具有一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与承载元件6形成一间隙。从而,锁耳22的锁定部分可经过内门钢板4中的凹口进行充分的延伸并将承载元件6紧固至内门钢板。 同样地,在此变例中,内门钢板中可设置一个卷边而不是凹口,或者,内门钢板可设计成平面状。 图7和8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在此,内门钢板4具有一个铰接突耳26,该铰接突耳26以圆弧状延伸,跨度为大约45°。在承载元件6上形成的对置支承(counter bearing)28与铰接突耳26咬合。对置支承28从侧面包绕铰接突耳26并形成了供该铰接突耳使用的导轨,且所述导轨呈圆弧状。承载元件6可以在图7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加至铰接突耳26上,然后向下旋转大约45°,使得铰接突耳26不可拆卸地容置在所述对置支承28内。同样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内门钢板4和承载元件6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件20。 图9和10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内门钢板4具有一个搭锁式钩30,如在截面中所示的,所述搭锁式钩30的形状大致是在一侧开口的矩形。在开口侧,所述搭锁式钩30具有一个向上弯曲的边缘部分33。搭锁式钩30包绕一锁紧突起32(retaining protusion),该锁紧突起32设置在承载元件6的上边缘处,且其下侧在过渡至承载元件6本体的位置处具有一个槽道。该搭锁式钩的弯曲边缘抵达并位于该槽道内。在安装过程中,将承载元件6沿箭头P的方向加到内门钢板4上。由此,搭锁式钩30略微扩宽,直至所述锁紧突起32被完全地包绕且承载元件6固定地安装在内门钢板4上。 显然,搭锁式钩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于此处所示的形状。 图11和12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在此实施方式中,在承载元件的上边缘处形成一个钩34,该钩具有一个相对于承载元件6的本体向上延伸的部分,从而形成了一个象楔形一样变窄的间隙。该钩34延伸到在内门钢板上所形成的锁紧突耳36(retaining lug)的后方,从而使该突耳容置在所述象楔形一样变窄的间隙内。如图12所示,设置多个彼此间隔开的钩34和锁紧突耳36。在此实施方式中,也有一个密封件20设置在承载元件6和内门钢板4之间。当沿竖直方向将承载元件6推到内门钢板4的边缘上时,此密封件与内门钢板4上倾斜延伸的密封部分相咬合。 图13至15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中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在此方案中,承载元件6设置有多个突耳38,该突耳38倾斜地向下延伸并咬合在相应容置开口40中,该容置开口40设置在内门钢板4上。内门钢板4上的该容置开口40可通过对内门钢板4进行适当的冲压并将所形成的板片向外折弯超出内门钢板的平面而获得。如图15所示,突耳38可以沿承载元件6的外周边设置。仅设置四个螺纹孔42,用于对由突耳38固定的承载元件6进行最终紧固。 在图16和17中示出了第七实施方式中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在此实施方式中,承载元件6的上边缘设置有多个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突耳38,并且,当承载元件从底部加到内门钢板上时,所述突耳咬合在内门钢板4带有平面向下延伸部分之边缘的两侧上。一个密封件20设置在形成于突耳38之间的槽道的底部处。 图18和19示出了第八实施方式中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在此,承载元件6具有多个倾斜延伸的突耳38,而内门钢板4具有多个与所述突耳38相应的凹口44。该凹口44形成于内门钢板4上与突耳38以同样方式倾斜延伸的部分中。安装时,承载元件以一倾斜方向加至内门钢板上,所述倾斜方向使得突耳38大致竖直地朝顶部延伸。然后,将突耳38插入到所述凹口中且向下旋转承载元件,使得突耳38倾斜至一个位置,在该位置突耳38大致平行于内门钢板4上倾斜延伸且包含有凹口的所述部分。在此位置,所述突耳锁定于凹口44之上并位于其后方。在所述承载元件6旋转的过程中,将压紧位于内门钢板4和承载元件6之间的密封件20。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此实施方式以第二实施方式为基础,其中锁耳22不沿竖直方向而是沿水平方向设置。为了将承载元件6紧固到内门钢板4上,承载元件相对于内门钢板4沿水平方向移位,直至锁耳22锁定至内门钢板4中的凹口中。 在图2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此实施方式以第五实施方式为基础,其中钩34沿水平方向延伸。同样地,在此,承载元件以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相对于内门钢板沿水平方向移位。从而,钩34抵达内门钢板的锁紧突耳36的后方,并将承载元件6紧固至内门钢板4上。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此实施方式以第六实施方式为基础,其中突耳38沿水平方向延伸。同样地,承载元件以与第九和第十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相对于内门钢板沿水平方向移位。从而,突耳38咬合至内门钢板4的凹口44中。 依据本发明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一方面,其可仅设置在承载元件6的一个边缘上——例如设置在上边缘处。安装时,将这个边缘以简单的方式悬挂在内门钢板上。随后,旋转承载元件,使相对的边缘——例如下边缘——抵靠在内门钢板上。作为最终步骤,安装并拧紧少量紧固螺钉,从而使得承载元件牢固地附装至内门钢板上。 另一方面,可在承载元件的数个甚至所有边缘上都设置本发明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然后,将承载元件直截了当地加到内门钢板上,并使之沿一个方向移位,使得所有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10进入咬合状态,且最终用螺钉紧固。在此情形下,仅需要非常少的紧固螺钉,因为这些紧固螺钉仅仅用于防止承载元件相对于内门钢板沿与安装过程中的移位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移位。 当在承载元件的所有边缘上都设置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时,可以在所有边缘使用例如图13至15的实施方式中的突耳和钩。在此情形下,承载元件必须相对于内门钢板从顶部移向底部。如果承载元件的所有边缘都使用如图20至22所示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则承载元件必须相对于内门钢板沿水平方向移位。从而,其自身要求承载元件从前方移向后方,因为这对于同样能够预先安装至承载元件的门锁而言是有利的。 当然,也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组合应用在同一个承载元件上。如果有利,甚至还可以将不同的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组合应用在承载元件的同一个边缘上。
《包括内门钢板和承载元件的装配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括内门钢板和承载元件的装配单元.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单元,其包括内门钢板(4)和紧固至所述内门钢板(4)的承载元件(6),所述装配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6)的一个边缘通过闩锁连接或钩式连接悬挂在所述内门钢板(4)上。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