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结构躯体的前表面配置有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的绝热材的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如图9、图10所示,有在结构躯体92的前表面921配置有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的绝热材93的、利用所谓外绝热方法制作的外壁施工结构9(参考专利文献1)。
在该外壁施工结构9中,在配置于结构躯体92的前表面921的上述绝热材93的前表面931,配置有横条板99,利用固定于该横条板99的前表面991的紧固件94来紧固外壁板95。
通过上述横条板99,确保绝热材93和外壁板95之间的通气层912,确保外壁施工结构9的耐久性。
但是,上述现有的外壁施工结构9,如上所述由于需要配置横条板99,所以构成部件多,在施工效率、材料成本等点上并不能说是优越的。
因此,考虑了不配置横条板,而将具有用于形成通气层的衬垫部的紧固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直接配置在绝热材的前表面。
但是,如果直接将紧固件配置于绝热材的前表面,则在利用小螺钉将紧固件固定于结构躯体时,存在绝热材变形,紧固件部分地埋入绝热材从而倾斜之患。或,存在伴随着绝热材的变形,局部应力作用于紧固件,从而紧固件变形倾斜之患。
由此,存在在由紧固件紧固的外壁板上产生不平,或存在紧固强度下降之患。即,存在难以确保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之患。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29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现有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第一发明提供一种外壁施工结构,其具有: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绝热材,其配置于该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并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紧固件,其配置于该绝热材的前表面并且由小螺钉固定于上述结构躯体;外壁板,其由该紧固件紧固于上述结构躯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绝热材和上述外壁板之间形成有通气层,
在上述绝热材配置有抵接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的衬底件,
该衬底件具有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的平板状的抵接板部、和从该抵接板部向后方立设的脚部,在上述抵接板部设置有使上述小螺钉穿过的开口部,
上述衬底件将上述脚部插入上述绝热材,并且将上述抵接板部以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配置于上述绝热材。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外壁施工结构中,在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配置有上述紧固件,由该紧固件紧固外壁板。因此,不需要在绝热材和外壁板之间配置横条板等。因此,在对上述外壁施工结构进行施工时,不需要在配置外壁板之前固定横条板等,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能够降低材料成本。
另外,在上述外壁施工结构中,使紧固件的后表面抵接于配置在绝热材的上述衬底件。因此,在由小螺钉将配置于绝热材的前表面的紧固件固定于结构躯体时,可以防止紧固件的一部分埋入绝热材,或伴随着绝热材的变形紧固件也变形。即,通过紧固件的后表面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紧固件能够在抵接板部的前表面分散地接受从小螺钉接受的应力。由此,可以防止紧固件相对于绝热材的前表面即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倾斜,或紧固件变形。
由此,能够确保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
另外,上述衬底件具有上述脚部,并将该脚部插入绝热材。因此,在施工时,可以容易地将衬底件配置在绝热材的希望的位置,然后,使紧固件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从而容易地进行配置。因此,施工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防止衬底件的错位。
另外,由于在上述绝热材和上述外壁板之间形成有通气层,所以可以确保外壁施工结构的耐久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
第二发明提供一种衬底件,其配置于在建筑物的结构躯体的前表面配置并由发泡树脂成形体构成的绝热材,并抵接于用于将外壁板紧固于上述结构躯体的紧固件的后表面,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上述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的平板状的抵接板部、和从该抵接板部向后方立设的脚部,在上述抵接板部设置有开口部,
并构成为:可以将上述脚部插入上述绝热材,并且将上述抵接板部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上述衬底件配置于绝热材,能够使紧固件的后表面与抵接板部面接触从而配置紧固件。因此,通过使用衬底件,不需要将横条板等配置在绝热材的前表面,可将紧固件配置在绝热材的前表面,从而紧固外壁板。因此,不需要在配置外壁板之前,在绝热材的前表面固定横条板等,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能够降低材料成本。
另外,上述衬底件具有上述抵接板部。因此,通过将上述衬底件配置于绝热材并使其与紧固件的后表面面接触,在由小螺钉将配置于绝热材的前表面的紧固件固定于结构躯体时,可以防止紧固件的一部分埋入绝热材,或伴随着绝热材的变形紧固件也变形。即,通过紧固件的后表面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紧固件能够在抵接板部的前表面分散地接受从小螺钉接受的应力。由此,可以防止紧固件相对于绝热材的前表面即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倾斜,或紧固件变形。
由此,能够确保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
另外,上述衬底件具有上述脚部,可将该脚部插入绝热材。因此,在施工时,可以容易地将衬底件配置在绝热材的希望的位置,然后,使紧固件与衬底件的抵接板部面接触从而容易地进行配置。因此,施工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防止衬底件的错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使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提高的衬底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垂直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外壁施工结构的水平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衬底件的立体图;
图4(a)是实施例1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紧固件的立体图;
图6(a)是实施例2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
图7(a)是实施例3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
图8(a)是实施例4的衬底件的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侧视图;
图9是现有例的外壁施工结构的垂直剖面图;
图10是现有例的外壁施工结构的水平剖面图。
图中,1-外壁施工结构;11-小螺钉;12-通气层;2-结构躯体;3-绝热材;4-紧固件;5-外壁板;6-衬底件;61-抵接板部;62-脚部;63-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发明及第二发明中,作为构成上述绝热材的树脂发泡体,例如有发泡聚苯乙烯、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
另外,上述结构躯体,例如可以由型钢等钢材构成,也可以由木材构成,例如可以是由型钢等钢材构成的钢框体、木制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结构躯体。
另外,上述结构躯体可以在前表面配置层板等面材。
另外,上述通气层具有例如12mm以上的宽度。
另外,“将上述抵接板部配置于与上述绝热材的前表面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是指,抵接板部和绝热材的前表面的前后距离是例如1mm以下的状态,例如,抵接板部的厚度程度的误差满足“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建筑物的外侧方向表示为“前”,将内侧方向为表示“后”。就衬底件等各部件而言,以施工状态为基准表示前后左右上下。
接着,在上述第一发明中,上述衬底件优选具有多条上述脚部。
此时,能够将上述衬底件稳定地固定于绝热材。因此,可有效地防止配置于前表面的紧固件的倾斜,从而使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提高。
另外,上述衬底件优选,将上述抵接板部的外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并分别从该抵接板部的四个角部立设有上述脚部。
此时,能够将上述衬底件更稳定地固定于绝热材。因此,可更有效地防止配置于前表面的紧固件的倾斜,从而使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上述衬底件优选在上述抵接板部的上边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并使上述紧固件的上端部抵接于该突出部。
此时,在将上述衬底件安装于绝热材之后,在配置上述紧固件时,能够容易地进行紧固件的定位。因此,可以得到施工性进一步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
另外,上述突出部也可以形成为向下方折回的钩形状。此时,能够使紧固件的上端部卡合于钩形状的突出部,从而能够进行更正确的紧固件的定位。
另外,上述脚部优选抵接于上述结构躯体的前表面。
此时,根据抵接板部和绝热材的前表面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的状态,能够可靠地防止上述衬底件进一步向后方后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
另外,上述脚部的后端也可以是刺入了上述结构躯体的状态。
接着,在上述的第二发明中,优选形成有多条上述脚部。
此时,可以将上述衬底件稳定地固定于绝热材。
另外,上述抵接板部优选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外形,并从该抵接板部的四个角部分别立设有上述脚部。
此时,可以将上述衬底件更稳定地固定于绝热材。
另外,优选在上述抵接板部的上边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
此时,在将上述衬底件安装于绝热材之后,在配置上述紧固件时,通过使紧固件的上端部抵接于上述突出部,能够容易地进行紧固件的定位。
此外,上述突出部也可以形成为向下方折回的钩形状。
另外,上述脚部优选具有与上述绝热材的厚度大致相等的长度。
此时,在将抵接板部和绝热材的前表面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脚部抵接于上述结构躯体的前表面。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
另外,上述脚部也可以形成为比上述绝热材的厚度稍长。此时,能够形成为将上述脚部的后端刺入了上述结构躯体的状态。
[实施例]
(实施例1)
利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例的外壁施工结构1具有:建筑物的结构躯体2、配置于结构躯体2的前表面21并由树脂发泡体构成的绝热材3、配置于绝热材3的前表面31并且由小螺钉11固定于上述结构躯体2的紧固件4、及由紧固件4紧固于结构躯体2的外壁板5。
在绝热材3和外壁板2之间形成有通气层12。
在绝热材3配置有与紧固件4的后表面41抵接的衬底件6。
如图1~图4所示,衬底件6具有与紧固件4的后表面41面接触的平板状的抵接板部61、和从该抵接板部61向后方立设的脚部62。在抵接板部61设置有使小螺钉11穿过的开口部63。
如图1、图2所示,衬底件6将脚部62插入绝热材3,并且将抵接板部61以配置于与绝热材3的前表面31大致同一的平面上的状态配置于绝热材3。
另外,如图4(b)所示,衬底件6将抵接板部61的外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而且,如图3、图4所示,从抵接板部61的四个角部分别立设有脚部62。
另外,如图1、图2所示,脚部62与结构躯体2的前表面21抵接。即,脚部62具有与绝热材3的厚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由此,在将抵接板部61的前表面611和绝热材3的前表面31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的状态下,使脚部62的后端部621抵接于结构躯体2的前表面21。
另外,脚部62的后端部621也可以形成为刺入了结构躯体2的状态。即,也可以为如下的状态:相对于后述的结构躯体2的层板,脚部62的后端部621刺入了约为1~3mm。
在本例中,绝热材3由发泡聚苯乙烯构成。
另外,结构躯体2通过由型钢构成的钢框体构成。此外,也可以是木制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结构躯体。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结构躯体2在上述钢框体的前表面依次配置有层板、防水纸。
另外,通气层12具有12mm以上的宽度。
另外,衬底件6的抵接板部61的外形比紧固件4的后表面41的外形小。而且,在配置状态下,抵接板部61的前表面611被紧固件4覆盖。
衬底件6通过切断、弯折加工厚度1mm左右的一片钢板而形成。而且,形成于抵接板部61的开口部63形成为直径比小螺钉11的直径足够大的长圆状。
另外,如图3、图4所示,脚部62形成为上述钢板的厚度方向为左右的方向。而且,如图4(c)所示,脚部62的后端部621形成为越向后端侧上下宽度越小的锥状。另外,配置于下侧的脚部62d形成为与配置于上侧的脚部62u相比上下宽度宽。另外,四条脚部62的长度一致,与上述绝热材3的厚度相同。
如图5所示,上述紧固件4具有:具有平坦的后表面41的基板部410、从该基板部410立设到前方的支承部42、从该支承部42向上方弯曲的上板卡止部43、及从支承部向下方弯曲的下板卡止部44。而且,在基板部410的左右两侧形成有衬垫部45。衬垫部45在基板部410的前方且支承部42的前端的后方具有前表面451。另外,在基板部410形成有多个用于穿过小螺钉11的小螺钉孔411。
衬垫部45的前表面451和基板部410的后表面41的前后宽度,对应于上述通气层12的前后宽度,是12mm以上。
紧固件4也通过切断、弯折加工一张钢板而形成。
上述外壁板5是上下咬接结构的窑业系外壁板。即,如图1所示,外壁板5分别在上边形成有上部下实体51、在下边形成有下部上实体52。在下部上实体52的后方形成有下部卡合部521。
紧固件4使下侧的外壁板5的上部下实体51卡止于下板卡止部44。另外,紧固件4通过支承部42支承上侧的外壁板5的下部卡合部521,并且通过上板卡止部43卡止上侧的外壁板5的下部卡合部521。
另外,紧固件4通过穿过了上述小螺钉孔411的小螺钉11贯通绝热材3并螺合于结构躯体2,而固定于结构躯体2。如此,通过紧固件4将外壁板5紧固于结构躯体2。
接着,对于本例的外壁施工结构1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建筑物的最下部在左右方向上将补助板条(省略图示)固定于结构躯体2,在该补助板条的上方将绝热材3张贴于结构躯体2的前表面21。
接着,在补助板条的前表面固定脱水材及紧固件4(省略图示)。
接着,使最下级的外壁板5卡止于紧固件4来进行配置。
接着,在配置有最下级的外壁板5的上边的位置、在结构躯体2存在于后方的位置,将衬底件6插入绝热材3。即,通过使衬底件6的脚部62刺入绝热材3的规定的位置并且向后方压入,抵接板部61位于与绝热材3的前表面31大致同一的平面上。
接着,如图1所示,对紧固件4进行配置,使得下板卡止部44卡止于外壁板5的上边,并且使后表面41与衬底件6的抵接板部61的前表面611面接触。
接着,将小螺钉11穿过紧固件4的任意一个小螺钉孔411及衬底件6的开口部63,并且使该小螺钉11贯穿绝热材3,进而将小螺钉11螺纹拧入结构躯体2。由此,在绝热材3的前表面31,将紧固件4在密接于衬底件6的状态下固定于结构躯体2,紧固外壁板5。
接着,使第二级的外壁板5的下边支承于紧固件4的支承部42,并且使其卡止于上板卡止部43,来配置该外壁板5。此时,将下部上实体52与下侧的外壁板5的上部下实体51上下咬接接合。
然后,通过依次重复上述那样的衬底件6的配置、紧固件4的配置、外壁板5的配置,紧固多个外壁板5,构筑外壁施工结构1。
接着,说明本例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外壁施工结构1中,如图1、图2所示,在绝热材3的前表面31配置有紧固件4,并由该紧固件4紧固有外壁板5。因此,不需要在绝热材3和外壁板5之间配置横条板等。因此,在对上述外壁施工结构1进行施工时,不需要在配置外壁板5之前固定横条板等,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能够降低材料成本。
另外,在上述外壁施工结构1中,使紧固件4的后表面41抵接于配置有绝热材3的衬底件6。因此,在由小螺钉11将配置于绝热材3的前表面的紧固件4固定于结构躯体2时,可以防止紧固件4的一部分埋入绝热材3,或伴随着绝热材3的变形紧固件4也变形。即,通过紧固件4的后表面41与衬底件6的抵接板部61面接触,紧固件4能够在抵接板部61的前表面611分散地接受从小螺钉11接受的应力。由此,可以防止紧固件4相对于绝热材3的前表面31即结构躯体2的前表面21倾斜,或紧固件4变形。
由此,能够确保外壁板5的紧固稳定性。
另外,上述衬底件6具有脚部62,并将该脚部62插入绝热材3。因此,在施工时,可以将衬底件6容易地配置于绝热材3的希望的位置,然后,使紧固件4与衬底件6的抵接板部61面接触从而容易地配置。因此,施工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防止衬底件6的错位。
另外,由于在绝热材3和外壁板5之间形成有通气层12,所以可以确保外壁施工结构1的耐久性。
另外,如图3、图4所示,衬底件6设置有四个脚部62。即,衬底件6将抵接板部61的外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并从该抵接板部61的四个角部分别立设有脚部62。因此,能够将衬底件6更稳定地固定于绝热材3。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配置于前表面的紧固件4的倾斜,从而能够使外壁板5的紧固稳定性更加提高。
另外,如图1、图2所示,脚部62抵接于结构躯体2的前表面21。因此,根据抵接板部61的前表面611和绝热材3的前表面31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的状态,可以可靠地防止衬底件6进一步向后方后退。因此,能够使外壁板5的紧固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施工性、外壁板的紧固稳定性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实施例2)
本例如图6所示,是在抵接板部61的上边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64的衬底件6的例。
而且,使紧固件4的上端部412(参考图5)抵接于突出部6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c)所示,突出部64向前方突出并且为向下方折回的钩形状。而且,能够使紧固件4的上端部412卡合于钩形状的突出部64。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将衬底件6安装于绝热材3之后,在配置紧固件4时,能够容易地进行紧固件4的定位。因此,能够得到施工性进一步优越的外壁施工结构1。
其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如图7所示,是将脚部62形成为左右的两根脚部的衬底件6的例。
如图7(a)所示,脚部62以从抵接板部61的左右边分别向后方弯折的状态形成。如图7(b)所示,各脚部62形成为越朝向后方上下宽度越小的梯形状。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衬底件6的形状更加简单化,容易制作。
其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是将脚部62形成为左右两条,并且在抵接板部61的上边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64的衬底件6的例。即,是组合了上述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例。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制作衬底件6,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紧固件4的定位。
其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使脚部的长度与绝热材的厚度大致相等,且使脚部的后端部抵接于结构躯体的前表面的例,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脚部的长度小于绝热材的厚度,且不使脚部的后端部抵接于结构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