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3936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41827.2

申请日:

2006.02.23

公开号:

CN101024939A

公开日:

2007.08.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1F 5/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变更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西区科技二路63号变更后: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西区科技二路63号|||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5/00合同备案号:2010610000048让与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让人:西安瑞通路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明名称: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申请日:20060223公开日:20070829授权公告日:20090826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008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F5/00(2006.01); F16L19/00(2006.01)

主分类号:

E01F5/00

申请人: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钱保平; 刘景刚

地址: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西区科技二路6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秦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涵洞易渗水并引起路基沉降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将下钢带就位;步骤二:在橡胶止水带内涂上专用的粘结剂;步骤三:将橡胶止水带分别缠在两圆管涵的端部外侧;步骤四:用细铅丝将橡胶止水带固定在圆管涵上;步骤五:先吊装一圆管涵放在下钢带上;步骤六:再吊装另一圆管涵放在下钢带上;步骤七:将两圆管涵的管节端头对接上;步骤八:将上钢带就位;步骤九:将上钢带与下钢带对接上箍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将下钢带就位;
步骤二:在橡胶止水带内涂上专用的粘结剂;
步骤三:将橡胶止水带分别缠在两圆管涵的端部外侧;
步骤四:用细铅丝将橡胶止水带固定在圆管涵上;
步骤五:先吊装一圆管涵放在下钢带上;
步骤六:再吊装另一圆管涵放在下钢带上;
步骤七:将两圆管涵的管节端头对接上;
步骤八:将上钢带就位;
步骤九:将上钢带与下钢带对接上箍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七中,两圆管涵的管节端头对接是密封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之前加有预处理步骤,将两圆管涵的端头部清洗干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对接前先在圆管涵的端头均匀涂上专用的粘结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将两圆管涵的端头对准,再在两圆管涵端头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并且在空隙处填塞沥青麻絮。

说明书

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设计单位设计的圆管涵洞管节接头处理方法分为接头处理及沉降缝处理。接头均采用水泥砂浆抹带,沉降缝采用堵塞沥青麻絮,外缠麻绳、最外侧包裹沥青麻布。上述设计方法在南方水网地区地基土本身含水量较高,即使接头及沉降缝处渗水,也不会对地基的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所在路基稳定仍可继续采用。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该黄土受水的影响很大,含水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其承载力将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引起路基的沉陷,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后期加固处理费用较大。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建成的一定时间范围内,路基的沉降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受汽车荷载的作用,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也是存在的,由于管节接头一般采用3~5cm厚的水泥砂浆抹带,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管基均为素混凝土,按国内规范要求,一般3~5m设一道沉降缝,由于受力位置及大小的不同,管基很容易裂缝,而接头的抹带形同虚设,加之沉降缝处一般处理的都不到位,因此造成涵洞的渗水,最终引起路基的沉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涵洞易渗水并引起路基沉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将下钢带就位;
步骤二:在橡胶止水带内涂上专用的粘结剂;
步骤三:将橡胶止水带分别缠在两圆管涵的端部外侧;
步骤四:用细铅丝将橡胶止水带固定在圆管涵1上;
步骤五:先吊装一圆管涵放在下钢带上;
步骤六:再吊装另一圆管涵放在下钢带上;
步骤七:将两圆管涵的管节端头对接上;
步骤八:将上钢带就位;
步骤九:将上钢带与下钢带对接上箍紧。
上述的步骤七中,两圆管涵的管节端头对接是密封的。
实施上述的处理方法步骤之前可以再加一预处理:先将两圆管涵的端头部清洗干净。这样能使两圆管涵粘贴在一起,防止渗水。
上述步骤七中:对接前先在圆管涵的端头均匀涂上专用的粘结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步骤七中:将两圆管涵的端头对准,再在两圆管涵端头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并且在空隙处填塞沥青麻絮。这样有助于管涵受环境变化热胀冷缩和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变化。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本发明能使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防渗能力极大增强,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且节约成本。特别适宜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中采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及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见图1,具体操作方法为:
预处理:先将两圆管涵1管节端头部清洗干净;步骤一:将下钢带2就位;步骤二:在橡胶止水3带内涂上专用的粘结剂;步骤三:将橡胶止水3带分别缠在两圆管涵1的端部外侧;步骤四:用细铅丝将橡胶止水带3固定在圆管涵1上;步骤五:先吊装一圆管涵1放在下钢带2上;步骤六:再吊装另一圆管涵1放在下钢带2上;步骤七:在圆管涵1端头均匀涂上专用的粘结剂,再将两圆管涵1的端头对接密封;步骤八:将上钢带5就位;步骤九:将上钢带5与下钢带2对接上箍紧。
实施例2,参见图2,具体操作方法为:
步骤一:将下钢带2就位;步骤二:在橡胶止水带3内涂上专用的粘结剂;步骤三:将橡胶止水带3分别缠在两圆管涵1的端部外侧;步骤四:用细铅丝将橡胶止水带3固定在圆管涵1上;步骤五:先吊装一圆管涵1放在下钢带2上;步骤六:再吊装另一圆管涵1放在下钢带2上;步骤七:将两圆管涵1的端头对接时在两圆管涵1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并且在空隙处填塞沥青麻絮4;步骤八:将上钢带5就位;步骤九:将上钢带5与下钢带2对接上箍紧。

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的止水处理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涵洞易渗水并引起路基沉降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将下钢带就位;步骤二:在橡胶止水带内涂上专用的粘结剂;步骤三:将橡胶止水带分别缠在两圆管涵的端部外侧;步骤四:用细铅丝将橡胶止水带固定在圆管涵上;步骤五: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