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双膏状物灌装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23653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3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16913.1

申请日:

2008.10.24

公开号:

CN101723139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5B 29/10申请日:20081024授权公告日:20110921终止日期:201610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1/32申请日:20081024|||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1/32; B65D35/22; B65D35/46; B65D35/36; A45D40/00; B65B29/10; B65B3/16

主分类号:

B65D81/32

申请人:

友德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铭源

地址: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衙边村学子围工业区D小区第七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汇力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57

代理人:

王锁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包括外管及管盖,其特征是:外管的管头部延伸出阀座,阀座内设具有内导液管的连接管和若干导流孔;位于外管体内的内管体套接于所述连接管下段;还包括一扣接于所述阀座上的阀体,阀体的下表面设置环形外阀芯及内阀芯;阀体的端部为带有内、外出液孔的涂抹部,盖合或开启管盖,借助管盖内侧的凸环带动阀体向下或上移动,使所述环形外阀芯、内阀芯分别与所述阀座和内导液管的管口密合关闭或打开,以阻止或允许外、内管内的内容物流出。其具有内、外阀门,设计合理,组装方便;双膏状物可以从管头部方向充填到管尾封闭的内、外管中,不必使用昂贵的管中管专用充填封尾设备,充填作业大大简化,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包括外管以及管盖,其特征是: 外管的管头部延伸出阀座,阀座的内底部上设置具有内导液管的连接管,围绕连接管、于阀座的内底部上分布有与外管体内腔连通的若干导流孔;位于外管体内的内管体套接于所述连接管下段; 还包括一阀体,阀体的外周壁内口处设置内环肋,通过该内环肋和所述阀座外壁的外环肋使阀体扣接于所述阀座上;阀体的下表面延伸出与所述阀座配合的能封堵所述导流孔的环形外阀芯,阀体的下表面中心部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内导液管的管口部的内阀芯,该内阀芯外围设置与所述内导液管配合的引导环;阀体的端部为涂抹部,该涂抹部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外阀芯的内腔的外出液孔和连通所述引导环的内腔的内出液孔; 盖合或开启管盖,借助管盖内侧的凸环带动阀体向下或向上移动,使所述环形外阀芯、内阀芯分别与所述阀座和所述内导管液的管口密合关闭或打开,以阻止或允许外、内管内的内容物流出。
2: 如权利要求1的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外管的管头部、该管头部延伸出的阀座及该阀座内部的带内导液管的连接管是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的一个塑料管头部整件,它成型时与软质的外管体熔接形成一体构件。
3: 如权利要求2的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塑料管头部整件的连接管、连接管上端延伸的内导液管和套接于连接管下段的软质的内管体构成内管。
4: 如权利要求1或2的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特征是:所述阀座内的连接管延伸出的内导液管管口部是锥形口,所述阀体下表面位于引导环内的内阀芯端面呈锥面或球面,该内导液管的管口部、阀体下表面内阀芯及引导环组成一个内阀门,以控制内管内的内容物挤出。
5: 如权利要求1或2的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特征是:所述阀座和阀体下表面的环形外阀芯组成一个外阀门,以控制外管内的内容物挤出;所述阀座的口部是锥形口,外阀门关闭状态,阀座的内壁和连接管的外壁分别与阀体的环形外阀芯的外壁配合部、内壁配合部密合。
6: 如权利要求1或2的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特征是:所述阀体为一个塑料整体件。
7: 如权利要求1或2的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管盖的内口处设内凸环,与外管的管头部的环肋卡扣锁紧,该内凸环的内径小于阀体的最大外径,借助该内凸环带动阀体上、下移动。
8: 如权利要求1或2的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特征是:所述涂抹部还包括毛刷头,毛刷头植于涂抹部,所述外出液孔和内出液孔延伸到毛刷头中。
9: 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双软管容器的双膏状物灌装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将软质的外管体一端插入管头部整件的成型模具的型腔,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管头部整件,同时使外软管的结合部和管头部整件的管头部熔接,且该管头部延伸出阀座,阀座内部设带有内导液管的连接管和若干导流孔; b、将软质的内管体插入外管体内,使内管体一端套接于所述阀座内的连接管下段; c、热压封合外管体和内管体的尾部; d、将两种膏状物分别通过所述阀座内的若干导流孔、连接管上的内导液管灌装到外管体和内管体内腔; e、将带有涂抹部的阀体扣接于所述管头部上的阀座上,盖合管盖带动阀体向下移动,使阀体下表面的环形外阀芯、内阀芯分别与所述阀座和所述内导管液的管口密合。
10: 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管头部整件的连接管和套接于该连接管下段的软质的内管体构成内管。

说明书


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双膏状物灌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膏状产品包装技术,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采用该双软管容器的双膏状物灌装方法。它将按一定比例的两种膏状物容置于内、外软管中,通过管盖的开启或盖合,控制阀门的开或闭,以允许或阻止两种膏状物流出;同时可避免已混合的膏状物回流至管内,与未混合的膏状物相混合,造成内外管内分装之内容物被污染,失去分装内/外管之意义。

    背景技术

    目前,软管包装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食品、牙膏、医用软膏等的产品。多采用挤压式单管结构,将膏状化妆品等容纳于软管内,使用时打开管盖,挤压软管使膏状化妆品流出使用。一些化妆品,如防晒乳液、唇膏、或护唇膏,及染发剂等等,往往要求多种膏状物按比例调和使用,现时仍分别以单管包装,使生产成本增加。使用时,分别开启各单管,分别将两种膏状物挤出再调和使用,使用、携带多有不便。

    公告号为M297920的台湾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双管容器结构。参照图6,该改进的双管容器结构包括内管10、外管20、中套39和具有出口31及入口32的接嘴30,中套39套装于接嘴30上紧密贴合,再将接嘴30下边的档座和中套39下段的套合段393一并挤入外管20的管口内至中套39外壁的挡缘3931抵靠于管口端面,使接嘴30和中套39固定于外管20的管口部;带细长樞导管12的内管10从外管20的尾部填充口向上插入接嘴30的内腔中,通过接嘴30内腔的限位导肋38与内管10头部的限位段122定位,内管10头部的限位段122及细长的樞导管12与接嘴30内腔壁之间设有外出液通道,通过该外出液通道使接嘴30的内挡块37中的出口371与外管内部相通,樞导管12内的孔道121为内出液通道,连通到内管10内腔。该设计可供不同之化妆品分别填充于内、外管内,且可同时一次挤出二种等比例之化妆品调和使用,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但该改进结构的内、外管的安装固定需要通过形状复杂的接嘴和中套两个零件来实现,结构复杂,使制作成本增加。同时,该改进结构没有设置阀开关,接嘴内的外出液通道始终与接嘴之出口连通,内管的樞导管的孔道的出口始终开放,内外管的内容液在管内的出口处相混,各出口处的膏状物容易变质或因而干结,导致堵塞现象。同时,在管身被挤压后产生回弹压力时,在管内出口处已混合之内容物会被回吸至管体中,造成内外管内分装之内容物被污染,失去分装内/外管之意义。

    另,其接嘴内的外出液通道较长,且各出口小,只能适应从管尾分别充填内容物后封闭管尾的传统工艺。

    【发明内容】

    为避免现有容纳膏状物的软管容器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其内管套置于外管中,通过管盖的开启或盖合控制阀门的开或闭,以允许或阻止两种膏状物流出;同时可避免已混合的膏状物回流至管内,与未混合的膏状物相混合,造成内外管内分装之内容物被污染,失去分装内/外管之意义。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该双软管容器的双膏状物灌装方法,其可以将两种膏状物分别从管尾封闭的内管、外管的管头部的开口罐装于相应的管腔内,以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是如下实现的。它包括外管以及管盖,其特征是:

    外管的管头部延伸出阀座,阀座的内底部上设置具有内导液管的连接管,围绕连接管、于阀座的内底部上分布有与外管体内腔连通地若干导流孔;位于外管体内的内管体套接于所述连接管下段;

    还包括一阀体,阀体的外周壁内口处设置内环肋,通过该内环肋和所述阀座外壁的外环肋使阀体扣接于所述阀座上;阀体的下表面延伸出与所述阀座配合的能封堵所述导流孔的环形外阀芯,阀体的下表面中心部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内导液管的管口部的内阀芯,该内阀芯外围设置与所述内导液管配合的引导环;阀体的端部为涂抹部,该涂抹部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外阀芯的内腔的外出液孔和连通所述引导环的内腔的内出液孔;

    盖合或开启管盖,借助管盖内侧的凸环带动阀体向下或向上移动,使所述环形外阀芯、内阀芯分别与所述阀座和所述内导管液管口密合关闭或打开,以阻止或允许外、内管内的内容物流出。

    其中,所述外管的管头部、该管头部延伸出的阀座及该阀座内部的带内导液管的连接管是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的一个塑料管头部整件,它成型时与软质的外管体熔接形成一体构件。

    所述阀体最好为一个塑料整体件。

    所述管盖的内口处设内凸环,与外管的管头部的环肋卡扣锁紧,该内凸环的内径小于阀体的最大外径,借助该内凸环带动阀体上、下移动。

    所述涂抹部还可以包括毛刷头等涂抹器具,毛刷头植于涂抹部,所述外出液孔和内出液孔延伸到毛刷头中。

    采用上述双软管容器的双膏状物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软质的外管体一端插入管头部整件的成型模具的型腔,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管头部整件,同时使外软管的结合部和管头部整件的管头部熔接,且该管头部延伸出阀座,阀座内部设带有内导液管的连接管和若干导流孔;

    b、将软质的内管体插入外管体内,使内管体一端套接于所述阀座内的连接管下段;

    c、热压封合外管体和内管体的尾部;

    d、将两种膏状物分别通过所述阀座内的若干导流孔、连接管上的内导液管灌装到外管体和内管体内腔;

    e、将带有涂抹部的阀体扣接于所述管头部上的阀座上,盖合管盖带动阀体向下移动,使阀体下表面的环形外阀芯、内阀芯分别与所述阀座和所述内导管液的管口密合。

    本发明的双软管容器具有自动内、外阀门结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盖合或开启管盖带动阀体向下或上移动,使阀体的环形外阀芯、内阀芯分别与外管管头部的阀座和阀座内的连接管的内导管液管口密合关闭或打开,以阻止或允许外、内管的内容物流出。

    其管头部整件包括了外管的管头部、阀座以及具有内导液管的连接管等,外管体与管头部熔接,内管体直接套接于所述连接管下段即构成内管部分,省去了制造传统内管部分的工艺,产品组装方便、快捷,携带、使用方便。

    本设计内、外管的出液通道分别由内阀门和外阀门控制,内、外管之两种内容物在未流出前不会混合,避免了传统产品外管和内管之内容物在未被挤出前预先混合而起变化的弊端。同时可防止管身被挤压后产生回弹力时,将已混合之内容物回吸至管内,失去分装内/外管之意义。

    本发明双软管容器可以方便实现双膏状物的前罐装工艺,即先封闭管尾,从管头部方向充填内容膏状物后再组装阀体锁上管盖。本发明方法不必使用昂贵的管中管专用充填封尾设备,内容物充填封尾的作业大为简化,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1取去管盖使阀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2取去管盖使阀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6为现有的一款双软管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参照图1-3,实施例1双软管容器主要包括外管1、内管2、阀体3以及管盖4。

    外管1的管头部11延伸出阀座12,阀座12的内底部13上设置具有内导液管15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周围、于阀座12的内底部13上分布有与外管体10内腔连通的若干导流孔131;内管体20套置于外管体10内,内管体20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管14下段;外管体10和内管体20均采用传统的软质塑料预先成型,如:聚乙烯(Polyethylene)等材料。

    其中,所述外管1的管头部11、该管头部11延伸出的阀座12及该阀座12内部的带内导液管15的连接管14是注塑成型的一个塑料管头部整件,该塑料管头部整件成型时与软质的外管体10适度熔接形成一体构件。

    上述塑料管头部整件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上端延伸的内导液管15和套接于连接管14下段的软质内管体20构成内管2。

    阀体3为一个塑料整体件。阀体3外周壁31内口处设置内环肋311,通过该内环肋311和所述阀座12外壁的外环肋121使阀体3扣接于所述阀座12上;阀体3的下表面延伸出与所述阀座12配合的能封堵所述导流孔131的环形外阀芯33,阀体3的下表面中心部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内导液管15管口部的内阀芯35,该内阀芯35外围设置与所述内导液管15配合的引导环34;阀体3的端部为涂抹部32,该涂抹部32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外阀芯33内腔331的外出液孔321和连通所述引导环34内腔341的内出液孔322;这些内出液孔322围绕内阀芯35分布。

    管盖4的内口处设内凸环41,与外管1的管头部11的环肋111卡扣锁紧,该内凸环41内径小于阀体3的最大外径,借助该内凸环41带动阀体3上、下移动。

    盖合或开启管盖4,借助管盖4内侧的凸环41带动阀体3向下或向上移动,使所述环形外阀芯33、内阀芯35分别与所述阀座12和所述内导液管15管口密合关闭或打开,以阻止或允许外、内管内的内容物流出。

    锁紧管盖4使阀体3处于下位(阀门关闭)时,所述阀体3的外周壁31内口处的内环肋311与所述阀座12外壁的外环肋121之间的距离可为2-5mm,该距离即为阀体3的移动行程。

    上述阀座12内的连接管14延伸出的内导液管15管口部是锥形口,阀体3下表面位于引导环34内的内阀芯35端面呈锥面或球面,该内导液管15的管口部、阀体3下表面的内阀芯35及引导环34组成一个内阀门,以控制内管内的内容物B挤出。

    所述阀座12和阀体3下表面的环形外阀芯33组成一个外阀门,以控制外管内的内容物A挤出;上述阀座12的口部是锥形口,外阀门关闭状态,阀座12的内壁和连接管14的外壁分别与阀体3的环形外阀芯33的外壁配合部、内壁配合部密合,阻止外管内的内容物A挤出。

    当开启管盖4使阀体3处于上位时,上述内阀门和外阀门打开,外管之内容物A经所述阀座12的内底部13上的若干导流孔131和环形外阀芯33的内腔331,从外出液孔321流出。所述引导环34会引导内管之内容物B经所述阀座12内连接管14的内导液管15和引导环34的内腔341,从内出液孔322流出,而不会与外管之内容物A在未流出前被混合。此设计可以避免外管和内管之内容物在未被挤出前预先混合而起变化。同时可防止管体被挤压后产生回弹力时,将已混合之内容物回吸至管内,失去分装内/外管之意义。锁紧管盖4使阀体3处于下位时,关闭上述内阀门和外阀门,阻止内、外管内的内容物B、A流出。其中,内容物A、B是膏状或液态内容物,如唇膏、药膏、染发剂等等。

    参照图4-5,实施例2双软管容器主要包括外管1、内管2、阀体3以及管盖4。外管1的管头部11延伸出阀座12,阀座12的内底部13上设置具有内导液管15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周围、于阀座12的内底部13上分布有与外管体10内腔连通的若干导流孔131;内管体20套置于外管体10内,内管体20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管14下段;外管体10和内管体20均采用软质塑料预先成型。

    阀体3的外周壁31内口处设置内环肋311,通过该内环肋311和所述阀座12外壁的外环肋121使阀体3扣接于所述阀座12上;阀体3的下表面延伸出与所述阀座12配合的能封堵所述导流孔131的环形外阀芯33,阀体3的下表面中心部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内导液管15管口部的内阀芯35,该内阀芯35外围设置与所述内导液管15配合的引导环34。

    阀体3的端部为涂抹部32,该涂抹部32上设有连通所述环形外阀芯33的内腔331的外出液孔321和连通所述引导环34内腔341的内出液孔322。

    涂抹部32还包括毛刷头323等涂抹器具,毛刷头323植于涂抹部32端部凹陷处,所述外出液孔321和内出液孔322延伸到毛刷头323中。涂抹部的外形配合内容物的涂抹使用可以是圆球形,斜角形等等,其材料可以是塑料,塑胶弹性体、橡胶、毛刷及压舌片等。

    管盖4的内口处设内凸环41,与外管1的管头部11的环肋111卡扣锁紧,该内凸环41内径小于阀体3的最大外径,借助该内凸环41带动阀体3上、下移动,打开或关闭阀门。实施例2打开或关闭阀门的原理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2的外管1的管头部11、该管头部11延伸出的阀座12及该阀座12内部的带内导液管15的连接管14是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的一个塑料管头部整件,该塑料管头部整件成型时与软质的外管体10适度熔接形成一体构件。

    上述塑料管头部整件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上端延伸的内导液管15和套接于连接管14下段的软质的内管体20构成一内管2。

    本发明双软管容器组装后可以从管尾分别充填内容物后封闭管尾,也可以先封闭管尾,从管头部开口充填内容物后再组装阀体锁上管盖。

    本发明采用上述双软管容器的双膏状物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软质的外管体10一端插入管头部整件的成型模具的型腔,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管头部整件,同时使外软管10的结合部和管头部整件的管头部11熔接,且该管头部11延伸出阀座12,阀座12内部设带有内导液管15的连接管14和若干导流孔131;

    b、将软质的内管体20插入外管体10内,使内管体20一端套接于所述阀座12内的连接管14下段;

    c、热压封合外管体10和内管体20的尾部;

    d、将两种膏状物分别通过所述阀座12内的若干导流孔131、连接管14上的内导液管15灌装到外管体10和内管体20内腔;

    e、将带有涂抹部32的阀体3扣接于所述管头部整件的管头部11上的阀座12上,盖合管盖4带动阀体3向下移动,使阀体3下表面的环形外阀芯33、内阀芯35分别与所述阀座12和所述内导管液15的管口密合。

    其中,管头部整件包括所述外管的管头部11,该管头部11延伸出阀座12,该阀座12的内底部13上设置的具有内导液管15的连接管14,以及围绕该连接管14、分布于阀座12的内底部13上的用于连通外管体10内腔的若干导流孔131。

    管头部整件的连接管14和套接于连接管14下段的软质的内管体20构成内管2。软质的内管体20直接套置于连接管14下段即形成内管,省去了制造传统内管的管头工艺。

    本法不必使用昂贵的管中管专用充填封尾设备,膏状内容物充填、封尾的作业可以大为简化,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双膏状物灌装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双膏状物灌装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双膏状物灌装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双膏状物灌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及双膏状物灌装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具有自动阀门的双软管容器,包括外管及管盖,其特征是:外管的管头部延伸出阀座,阀座内设具有内导液管的连接管和若干导流孔;位于外管体内的内管体套接于所述连接管下段;还包括一扣接于所述阀座上的阀体,阀体的下表面设置环形外阀芯及内阀芯;阀体的端部为带有内、外出液孔的涂抹部,盖合或开启管盖,借助管盖内侧的凸环带动阀体向下或上移动,使所述环形外阀芯、内阀芯分别与所述阀座和内导液管的管口密合关闭或打开,以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