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编织垫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工编织垫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工编织的坐垫、地垫、车坐垫、车座套、床套、枕套等一般为机织,或手工用针等工具编织而成的。机织产品一般花色单一、柔软度不够,而手工编织虽然能弥补机织产品的配色问题,但是也存在如柔软度不够、编织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色随意、美观大方、柔软舒适、保暖防寒,并兼具有按摩功效的手工编织垫及其制作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工编织垫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编织前准备模具及线;
步骤2:编织三个盘垫层,各盘垫层均采用盘线纵横交叉的编织方式;
步骤3:在所述三个盘垫层相互间的十字交叉处进行系线;
步骤4:在所述三个盘垫层四侧被跳过的空钉处剪开盘线。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从模具横向一侧的第二个钉处起头,将线拉伸到所述横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二个钉外侧后,线在所述横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所述横向正对侧第四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第二个钉处起头横向侧的第四个钉外侧;
步骤2.2:重复步骤2.1,直至线绕完所述横向两侧偶数位置的钉,线绕至所述横向一侧的最后一个钉处时,将线跳过与所述横向侧相连接的纵向侧第一个钉,从所述纵向侧第二个钉的外侧再起头;
步骤2.3:线从所述纵向侧第二个钉的外侧起头拉到所述纵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二个钉外侧,线在所述纵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在所述纵向正对侧第四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纵向侧的第四个钉外侧;
步骤2.4:重复步骤2.3,直至线绕完纵向侧最后一个钉,则在所述纵向侧最后一个钉处打结;
步骤2.5:重复步骤2.1至步骤2.4,结成第一个盘垫层;
步骤2.6:从模具横向一侧的第一个钉处起头,将线拉伸到所述横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一个钉外侧后,线在所述横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所述横向正对侧第三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第一个钉处起头横向侧的第三个钉外侧;
步骤2.7:重复步骤2.6,直至线绕完所述横向两侧奇数位置的钉,线绕至所述横向一侧的倒数第二个钉处时,将线跳过与所述横向侧最后一个钉,从与所述横向侧相连接的纵向侧第一个钉的外侧再起头;
步骤2.8:线从所述纵向侧第一个钉的外侧起头拉到所述纵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一个钉外侧,线在所述纵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在所述纵向正对侧第三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纵向侧的第三个钉外侧;
步骤2.9:重复步骤2.8,直至线绕完纵向侧倒数第二个钉,则在所述纵向侧倒数第二个钉处打结;
步骤2.10:重复步骤2.6至步骤2.9,结成第二个盘垫层;
步骤2.11:重复步骤2.1至步骤2.5,结成第三个盘垫层。
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三个盘垫层所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根据形成十字交叉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系线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a:若所处十字交叉位于所述三个盘垫层的外侧四周,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2a:若所处十字交叉为所述三个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3a: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一、三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第一、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4a: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则将第二层自身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此外,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三个盘垫层所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根据形成十字交叉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系线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b:若所处十字交叉位于所述三个盘垫层的外侧四周,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2b:若所处十字交叉为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3b: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则将第二层自身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另外,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三个盘垫层所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根据形成十字交叉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系线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c:若所处十字交叉位于所述三个盘垫层的外侧四周,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2c:若所处十字交叉为所述三个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仅将第一、第二层相互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3c: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一、三盘垫层交叉形成地,则将第一、三层相互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4c: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则将第二层自身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所述步骤2.5重复步骤2.1至步骤2.4过程七次;
所述步骤2.10重复步骤2.6至步骤2.9过程七次。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编织手工编织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四边形,四周设置相同数量的钉子,相邻钉子之间间距设置相同。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工编织垫制作方法的编织装置,所述编织装置为四边形,四边均设置钉子,相邻钉子之间的间距相同。
所述编织装置为正方形铁架,边长56cm,每边设置18个钉子,相邻钉子之间相距3cm;编织线每5根为一股。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工编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垫包括三个盘垫层;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三个盘垫层外侧四周的所有十字交叉处,均有采用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的系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横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纵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三个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三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二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二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二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二盘垫层系线。
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制作得到的编织垫配色随意、美观大方、柔软舒适、保暖防寒,并兼具有按摩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模具准备的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起头的方法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个盘垫层编织过程中的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一个盘垫层完成时的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二个盘垫层起头的方法效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二个盘垫层编织过程中的效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二个盘垫层完成时的效果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三个盘垫层完成时的效果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一步打结过程的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二步打结过程的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三步打结过程的效果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过程中第四步打结过程的效果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编织垫的成品效果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编织过程中第二步打结过程的效果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编织过程中第三步打结过程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一种手工编织垫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
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编织前准备模具及线;
如图1所示,模具为正方形铁架,边长56cm,钉与钉相距3cm,每边18个钉,共72个钉;线采用每5根为一股。
步骤2:进行编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如图2所示,从模具横向一侧的第二个钉处起头,将线拉伸到所述横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二个钉外侧后,线在所述横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所述横向正对侧第四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第二个钉处起头横向侧的第四个钉外侧;
步骤2.2:如图3所示,重复步骤2.1,直至线绕完所述横向两侧偶数位置的钉,线绕至所述横向一侧的最后一个钉处时,将线跳过与所述横向侧相连接的纵向侧第一个钉,从所述纵向侧第二个钉的外侧再起头;
步骤2.3:线从所述纵向侧第二个钉的外侧起头拉到所述纵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二个钉外侧,线在所述纵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在所述纵向正对侧第四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纵向侧的第四个钉外侧;
步骤2.4:重复步骤2.3,直至线绕完纵向侧最后一个钉,则在所述纵向侧最后一个钉处打结;
步骤2.5:重复步骤2.1至步骤2.4,结成第一个盘垫层,如图4所示;
步骤2.6:如图5所示,从模具横向一侧的第一个钉处起头,将线拉伸到所述横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一个钉外侧后,线在所述横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所述横向正对侧第三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第一个钉处起头横向侧的第三个钉外侧;
步骤2.7:如图6所示,重复步骤2.6,直至线绕完所述横向两侧奇数位置的钉,线绕至所述横向一侧的倒数第二个钉处时,将线跳过与所述横向侧最后一个钉,从与所述横向侧相连接的纵向侧第一个钉的外侧再起头;
步骤2.8:线从所述纵向侧第一个钉的外侧起头拉到所述纵向正对侧相对应的第一个钉外侧,线在所述纵向正对侧跳过一个钉,从在所述纵向正对侧第三个钉外侧处拉回到所述纵向侧的第三个钉外侧;
步骤2.9:重复步骤2.8,直至线绕完纵向侧倒数第二个钉,则在所述纵向侧倒数第二个钉处打结;
步骤2.10:重复步骤2.6至步骤2.9,结成第二个盘垫层,如图7所示;
步骤2.11:重复步骤2.1至步骤2.5,结成第三个盘垫层,如图8所示,由于第一个及第三个盘垫层盘法相同,所以图中仅将第一盘垫层的线索加粗,以表示第一个及第三个盘垫层。
步骤3:在所述三个盘垫层所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根据形成十字交叉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系线方法,实际上。本实施例的系线方式采用所有的十字交叉处都系线,但为了跟后面的实施例的系线方式统一,所以本实施例还是采用分步进行的系线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a:若所处十字交叉位于所述三个盘垫层的外侧四周,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如图9所示;
步骤3.2a:若所处十字交叉为所述三个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如图10所示;
步骤3.3a: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一、三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第一、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如图11所示;
步骤3.4a: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则将第二层自身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如图12所示。
步骤4:在所述三个盘垫层四侧被跳过的空钉处剪开盘线,线头散开后,效果如图13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一种手工编织垫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
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与实施例1中步骤1相同。
步骤2:与实施例1中步骤2相同。
步骤3:在所述三个盘垫层所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根据形成十字交叉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系线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b:若所处十字交叉位于所述三个盘垫层的外侧四周,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2b:若所处十字交叉为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如图14所示;
步骤3.3b: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则将第二层自身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如图15所示。
步骤4:与实施例1中步骤4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一种手工编织垫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
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与实施例1中步骤1相同。
步骤2:与实施例1中步骤2相同。
步骤3:在所述三个盘垫层所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根据形成十字交叉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系线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c:若所处十字交叉位于所述三个盘垫层的外侧四周,则在该十字交叉处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2c:若所处十字交叉为所述三个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仅将第一、第二层相互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3c: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一、三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则将第一、三层相互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3.4c:若所处十字交叉仅为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则将第二层自身形成的该处十字交叉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系线。
步骤4:与实施例1中步骤4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一种适用于实施例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工编织垫制作方法的编织装置。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实施例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工编织垫制作方法的编织装置,所述编织装置为四边形,四边均设置钉子,相邻钉子之间的间距相同。
所述编织装置为正方形铁架,边长56cm,每边设置18个钉子,相邻钉子之间相距3cm;编织线每5根为一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一种手工编织垫的结构。
所述编织垫包括三个盘垫层;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三个盘垫层外侧四周的所有十字交叉处,均有采用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的系线;
所述三个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三盘垫层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二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横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纵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一种手工编织垫的结构。
所述编织垫包括三个盘垫层;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三个盘垫层外侧四周的所有十字交叉处,均有采用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的系线;
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二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横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纵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具体描述一种手工编织垫的结构。
所述编织垫包括三个盘垫层;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由线从模具横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偶数位置的钉及模具纵轴方向依次逐个盘绕模具上所有奇数位置的钉结成;
所述三个盘垫层外侧四周的所有十字交叉处,均有采用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的系线;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二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三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二盘垫层自身交叉形成的十字交叉处,按十字交叉或其它能固定十字交叉结构的系线方式将所述第二盘垫层系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一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横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二个盘垫层纵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横向奇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所述第三个盘垫层纵向偶数位置的钉处为剪开的盘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