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35307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6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3058.6

申请日:

2004.04.20

公开号:

CN1563074A

公开日:

2005.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J73/00; A61K31/7048; A61P31/10

主分类号:

C07J73/00; A61K31/7048; A61P31/10

申请人:

武汉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发明人:

张翼; 杜冠华; 蒋笑艳; 丁怡

地址:

430072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敏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式(I)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其中R1是有三糖所组成的直链糖链或支链糖链。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下列通式(1)甾体皂甙类化合物: 其中R1由三糖所组成的直链糖链或支链糖链。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甾体皂甙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R1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甾体皂甙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R1也表示 4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权利要求1的甾体皂甙化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并含有常规 药用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甾体皂甙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浅表真菌和深部真菌感 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甾体皂甙类化合物,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治疗浅表真菌和深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患者、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以及器官移植病人的增加,使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大幅上升。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机遇型致病真菌引起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us)、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镰刀霉菌(Fusarium)、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根霉菌(Rhizopus)等,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机遇型致病真菌,有研究数据表明,约有一半的肿瘤患者感染上了白色念珠菌(Andriole VT.Current and future antifungaltherapy:new target for antifungal agents,J Antimicrob Chemther.1999,44:151-162)。另外白色念珠菌还可以引起阴道炎、龟头炎、鹅口疮、灼伤病人的炎症以及脑膜炎等疾病(GloriaMolero et al Candida albicans:genetics,dimorphism and pathogenicity.Internatl Microbio1.1998,1:95-106)。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两大类:一类干扰真菌细胞膜脂质合成,如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ltraconazole)和特比萘酚(terbinafin);另一类干扰真菌核酸合成,如5-氟胞嘧啶(flucytosine)。然而,两性霉素B由于具有肾毒性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虽然毒性较小,但是它们易产生耐药性而使治疗指数大为降低;5-氟胞嘧啶也存在着抗菌谱窄,复发率高等问题;而特比萘酚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效。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发出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型抗真菌药物(。目前普遍认为最有应用前景的抗真菌药物是未经修饰的天然产物及半合成的类似物。

    皂甙是一类极性较强的大分子化合物,不容易结晶,易溶于水和醇,难溶于有机溶剂。皂甙分甾体皂甙和三萜类皂甙两类。甾体皂甙(Steroidal saponins)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主要有两部分结构组成:即糖和甙元。甾体皂甙的甙元是含有27个碳原子的螺甾醇或呋甾醇。据不完全统计,已研究了近150种植物中地约200多种天然甾体皂甙,大多存在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石蒜科和薯蓣科等植物中。常用中药知母、天门冬、麦门冬、七叶一枝花等都含有大量甾体皂甙。对于天然甾体皂甙的生物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最早如法国申请专利,报到了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及其甙具有抗关节炎作用。前苏联的科研人员发现高加索薯蓣中的皂甙提取物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临床实验也有证明。80年代Ravikumer等发现云南白药中的薯蓣皂甙有抗癌活性。从龙舌兰科的植物(Dracaenaafromontan)中分离出的新甾体皂甙(afromontoside)具有抑制KB细胞的活性。另外,美国Pfizer制药公司用替告皂甙元(tigogenin)和海柯皂甙元(Hecogenin)为甾体母核所合成的纤维双糖甙有很强的降血脂作用。我国也有很多有关甾体皂甙生物活性的报道。例如,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甾体皂甙,具有止血、免疫调节、抗肿瘤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从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中分离得到的叉蕊皂甙II有很明显的降胆固醇活性。从穿龙薯蓣(D.nipponica)中分得的薯蓣皂甙(dioscin)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活性(丁怡,天然甾体皂甙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0年第9卷第8期,p521-524)。

    甾体皂甙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在国外已有研究报道,如美国专利6,310,091(DeLucca,II,et al October 30,2001)表明一种来源于胡椒中的新的甾体皂甙化合物CAY-1对植物、动物和人的不同种类的真菌感染尤其是对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p.)、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卡氏肺囊虫(Pneumocustis carinii)等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而且对哺乳动物细胞并无毒性。这种名为CAY-1甾体皂甙化合物的分子量(mol wt)是:1243.35Da,其分子结构是由一个半乳糖和四个葡萄糖所连接成的糖甙,再与甾醇连接而成,即这种甾体皂甙化合物CAY-I是由五个糖所组成。CAY-I对白色念珠菌ATCC90028的IC90是6.2microM,相当于7.7μg/ml,(De Lucca AJ,et al.Med Mycol.2002 Apr;40(2):131-7),不过白色念珠菌的菌液起始浓度比较低,只有104conida/ml,培养条件是在30℃培养7.5个小时(unitedstates patent 6,310,091,De Lucca,et al)。CAY-I的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Fig.1 Structure of CAY-1.

    其杀菌机理是破坏真菌细胞壁(Renault S,et al.Med Mycol.2003 Feb;41(1):75-81)。还有报道从仙客来植物块茎所得的皂角苷(Calis,I.et al.,Planta Med.1997,63:166-170)可抑制多种念珠菌和隐球酵母菌的生长。(Favel,A.et al.,Planta Med.1994,60:50-53中的研究表明三萜类皂甙对多种病原真菌如脚癣菌、猩红发癣菌等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然而,并非所有的皂甙都具有抗真菌的活性,例如从葱球茎所得的八种皂甙只有四种能抑制链孢菌的生(Carotenuto,A.et al.,Phytochem.,1999,51:1077-1082),另一方面,目前也发现部分皂甙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较大,如Seo Y等从阿拉伯树胶分离鉴定出的六种皂甙化合物就有四种对哺乳动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Seo Y.et al.J Nat Prod.2002 Feb;65(2):17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这种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真菌作用,尤其适合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叉蕊薯蓣中提取这类甾体皂甙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治疗由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化合物和组合物在制备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已分离鉴定好的三种甾体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研究,发现了从叉蕊薯蓣中分离出的两种叉蕊皂甙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明显由优于CAY-I,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另一种从东一号剑麻汁发酵液分离出的甾体皂甙化合物因其抗真菌活性并不优于CAY-I,所以它仅作本发明的参考。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甾体皂甙化合物作为有效成份,并含有常规药用载体在制备抗真菌药品中的应用。

    下列通式(I)

    其中R1由三糖所组成的直糖链或支链糖链,

    当

    时,这种甾体皂甙化合物名为Collettinside B,又称为叉蕊皂甙III。其具体的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当

    时,这种甾体皂甙化合物名为CollettinsideA,又称为叉蕊皂甙IV。其具体的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为了完成本发明,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本发明的两种叉蕊皂甙化合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分离(薯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II.叉蕊薯蓣中甾体皂甙的分离和鉴定。刘承来等,药学学报18(8):597~606,1983.)。

    (1)叉蕊薯蓣根茎干粗粉60kg用75%的乙醇360L回流2h,过滤,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稀浸膏,加水30L搅匀放置4h,离心,水液用正丁醇萃取二次(每次80L,放置3h),正丁醇液减压浓缩得总皂甙3kg,薄层(展开剂:氯仿-甲醇-水7∶3∶0.5)检查,可见13个斑点,其中4个含量较多。见图4。

    (2)取总皂甙100g用3kg硅胶干柱层析(柱床150×7cm,展开剂:氯仿-甲醇-水7∶3∶0.5,显色剂25%的磷钼酸乙醇溶液),展开后柱床切成25分,分别用热乙醇洗脱。薄层(展开剂:氯仿-甲醇-水7∶3∶0.5)检查6~13分为Collettinside B(又称叉蕊皂甙III)和Collettinside A(又称叉蕊皂甙IV)。

    (3)取Collettinside B(又称叉蕊皂甙III)和Collettinside A(又称叉蕊皂甙IV)混合皂甙4g,用200g硅胶干柱层析(展开剂:氯仿-甲醇-水7∶3∶0.3),展开后将柱床切成12分,热乙醇洗脱后薄层(展开剂:氯仿-甲醇-水7∶3∶0.5)检查,4~7分为CollettinsideA(又称叉蕊皂甙IV),9~11分为Collettinside B(又称叉蕊皂甙III),回收溶剂,95%乙醇重结晶后分别得Collettinside A 200mg,Collettinside B 300mg。薄层(展开剂:①氯仿-甲醇-水7∶3∶0.5,②氯仿-甲醇-水7∶3∶0.3,③二氯甲烷-甲醇9∶1)均为单一色点。

    二本发明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的来源、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

    叉蕊皂甙III:它的另一个分子名称(Mol Name)为Collettinside B.来源(Source):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的根茎,Appearance:白色粉末,化学分子式是C45H72O16,化学结构式为:3-O-{α-L-鼠李吡喃糖(1→4)-[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L-D-glucopranosyl}-yamogenin),分子量(mol wt)是869.0660 Da,熔点Mp:290~292℃,[α]20D-121.3°(C=0.61,吡啶),红外光谱(KBr):Vmax=3400,1040,982,915>898,830cm-1;它的乙酸脂电子轰击质谱:m/z 792、519、413、396、282和273。(薯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II.叉蕊薯蓣中甾体皂甙的分离和鉴定。刘承来等,药学学报18(8):597~606,1983.)。

    叉蕊皂甙IV:它的另一个分子名称(Mol Name)为Collettinside A.也来源(Source)于叉蕊薯蓣根茎(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Appearance:白色无定形固体(Amorphous solid),化学分子式是C45H72O17,化学结构式为:3-O-{β-D-葡萄吡喃糖(1→3)-[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约莫皂甙元(3-O-{β-D-glucop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 yl(1→2)]-β-D-glucopranosyl}-yamogenin),分子量(mol wt)是885.0654 Da,熔点Mp:284~285℃,[α]20D-91.5°(C=0.40,吡啶),红外光谱(KBr):Vmax=3380,1040,980,910>890,830cm-1;它的乙酸脂电子轰击质谱:m/z 849、519、413、396、331、282和273。(薯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II.叉蕊薯蓣中甾体皂甙的分离和鉴定。刘承来等,药学学报18(8):597~606,1983.)。

    三东一号剑麻汁残渣发酵液中甾体皂甙的分离提取(Two new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driedfermented residues of leaf-iuices of Agave sisalans forma Dong No.1,Ding Y.et al.ChemPharm Bull(Tokyo).1993 Mar;41(3):557-60.)。

    (1)干燥的东一号剑麻汁发酵残渣3Kg用汽油在60-80℃温度下回流后,再将不溶于汽油的残渣用甲醇萃取抽提,甲醇抽提物经减压蒸发得774g残渣。

    (2)再将残渣用100-200网眼得柱层析、氯仿-甲醇-水(7∶3∶0.5)硅胶干柱层析,氯仿-甲醇-水(7∶3∶0.5)薄层层析得到几个片断。

    (3)将高极性的片断重复以上步骤后,用甲醇结晶得五种甾体皂甙化合物:110mg皂甙化合物1(dongnoside E),1.25g皂甙化合物2(dongnoside D),186mg皂甙化合物3(dongnoside C),1.3g皂甙化合物4(dongnoside B),3.6g皂甙化合物5(dongnosideA)。

    四Dongnoside A的来源、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

    Dongnoside A.来源(Source):东一号剑麻汁发酵液(Agave sisalana Dong No.1),Apperance:白色粉末(white powder),化学分子式是C62H102O31,化学结构式为:替告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2)-[β-D-木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4)-β-D-半乳吡喃糖苷(tig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opranosyl(1→3)]-β-D-glucopranosyl(1→4)-β-D-galacto pyranosid).分子量(mol wt)是1343.4856 Da,熔点Mp:265~270℃,[α]D-51.5°(C=0.07,吡啶),红外光谱(KBr):Vmax=3450-3470,1060-1080,985,920<900,865,815cm-1;negative FAB-MS:m/z 1341、1209、1195、1047、1033、901、739、577、413。(Two new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dried fermented residues of leaf-juices of Agavesisalans forma Dong No.1,Ding Y,et al.Chem Pharm Bull(Tokyo).1993 Mar;41(3):557-60.)。其中Dongnoside A(又称剑麻皂甙A)化学结构为:

    五通过下面的试验说明本发明的甾体皂甙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检测样品:将本发明的叉蕊皂甙III和叉蕊皂甙IV,以及DongnosideA三种甾体皂甙化合物溶解于二甲亚砜(DMSO),浓度为1mg/ml。再将三种甾体皂甙化合物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至100μg/ml。

    试验真菌:

    白色念珠菌4-1和白色念珠菌62-1(由加拿大的Montreal university的G.Lemay教授惠赠)(啤酒酵母a161 I°II°,由武汉大学张翼老师提供。

    白色念珠菌4-1和白色念珠菌62-1是在YPD培养基(酵母粉1%,蛋白胨2%,葡萄糖2%)上培养,啤酒酵母a161 I°II°是在YPAD培养基(酵母粉1%,蛋白胨2%,葡萄糖2%,腺嘌呤0.004%)上培养,这三种菌株都在30℃培养。

    试验方法:

    从平板中挑取这三种菌株的单菌落,转到分别含有YPD和YPAD培养液的三角瓶中,在200r/min的摇床上于30℃过夜培养13个小时后,测三种菌株在OD580nm值,将三种菌液的起始OD580nm值用新鲜的相应培养液稀释。于96孔板中,加入以上100μg/ml的三种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各10μl,和稀释后的三种真菌菌液90μl,每个孔共加入100μl,使三种菌液在每个孔的起始OD580nm值均为0.1时(大约106cfu/ml),三种甾体皂甙类药物的最终浓度则是10μg/ml,并设不加药物的空白对照(即90μl菌液+10μl生理盐水)。于温度为30℃的培养箱中静止培养六个小时后,测它们的OD580nm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抑菌效率:

    其中B3表示空白(不加药物的菌液)在培养终点的OD580nm值,B1表示空白在培养起点的OD580nm值;而S3表示含10μg/ml药物的菌液在培养终点的OD580nm值,相应地,S1表示它在培养起点的OD580nm值。

    结果发现这三种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对三种真均有抑菌效果。

    表1: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在10μg/ml的浓度时,对三种真菌(起始菌液浓度的OD580nm值为0.1,大约106cfu/ml)的抑菌效率表。

    Dongnoside A的结构与CAY-I的化学结构很相近,区别在于Dongnoside A的替高皂甙元的2位碳原子上是两个氢原子,不同于CAY-I的甾体皂甙元的2位碳原子上含一个羟基和氢原子,Dongnoside A含六个糖连,CAY-I五个糖连,Dongnoside A的分子量为1343道尔顿,CAY-I的分子量为1243道尔顿。所以推测CAY-I的抑菌活性比Dongnoside A可能略强一些。所以Dongnoside A不纳入本发明的申请范围之内,仅作参考。

    本发明更进一步提供,这两个叉蕊皂甙类化合物(叉蕊皂甙III和叉蕊皂甙IV)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尤其适合治疗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如鹅口疮、阴道炎、龟头炎、灼伤病人伤口感染等,和系统性深部真菌感染如艾滋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化疗病人等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这类叉蕊皂甙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别为869道尔顿和885道尔顿)小于美国专利中的抗真菌甾体皂甙化合物CAY-I(它的分子量为1243道尔顿),因此更易于真菌感染病人的吸收。

    2最主要的是,这类叉蕊皂甙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性能优于CAY-I。

    3这类叉蕊皂甙类化合物来源于在我国具有悠久入药历史的叉蕊薯蓣,因此也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更适合于系统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CAY-I来源于胡椒。

    4本发明的叉蕊皂甙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CAY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其皂甙元结构还是糖链结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Collettinside B(又称叉蕊皂甙III)在浓度分别为10μg/ml、1μg/ml、0.1μg/ml、0.01μg/ml、0.001μg/ml时,对白色念珠菌4-1、白色念珠菌62-1、啤酒酵母a161 I°II°的抑菌效率。

    图2表示Collettinside A(又称叉蕊皂甙IV)在浓度分别为10μg/ml、1μg/ml、0.1μg/ml、0.01μg/ml、0.001μg/ml时,对白色念珠菌4-1、白色念珠菌62-1、啤酒酵母a161 I°II°的抑菌效率。

    图3表示Dongnoside A在浓度分别为10μg/ml、1μg/ml、0.1μg/ml、0.01μg/ml、0.001μg/ml时,对白色念珠菌4-1、白色念珠菌62-1、啤酒酵母a161 I°II°的抑菌效率。

    在图1、图2、图3这三个图中,它们的纵坐标都表示甾体皂甙化合物对三种真菌的抑菌率(%),横坐标表示甾体皂甙化合物的药物的浓度梯度(μg/ml)。三种真菌的起始菌液浓度的OD580nm值为0.1,相当于106cfu/ml。培养条件都是在温度为30℃的培养箱中静止培养六个小时。从以上三个图中可以看出,在抗真菌效率方面:

    Collettinside B>Collettinside A>Dongnoside A

    图4表示叉蕊薯蓣中的总皂甙薄层层析图谱。其中I代表叉蕊皂甙I,II代表叉蕊皂甙,III代表叉蕊皂甙III,IV代表叉蕊皂甙IV.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发明的两种叉蕊皂甙(Collettinside B、Collettinside A)和CAY-I的比较

    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比较:详细分析CAY-I和本发明的两种叉蕊皂甙(Collettinside B、Collettinside A)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在30℃静止培养7.5个小时的培养条件下,CAY-I对白色念珠菌ATCC90028的IC90是6.2microM,相当于7.7μg/ml,不过白色念珠菌ATCC90028的菌液起始浓度比较低,只有104cfu/ml(De Lucca AJ,et al.Med Mycol.2002 Apr;40(2):131-7)。而在本发明的抑菌实验中,所采用的菌液起始浓度大约是它的100倍,即106cfu/ml,但两种叉蕊皂甙的抑菌效率依然很高。所以本发明的两种叉蕊皂甙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明显优于CAY-I。

    结构比较:本发明的叉蕊皂甙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CAY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一),叉蕊皂甙的甾环与CAY-I的甾环不同。Collettinside B和Collettinside A这两种叉蕊皂甙的皂甙元都是约莫皂甙元,其甾环的5位和6位C原子是C=C双键连接,而CAY-I甾环的5位和6位C原子是C-C单键连接;并且CAY-I甾环的2位C原子连有羟基,而叉蕊皂甙的甾环的2位C原子所连的不是羟基,而是两个氢原子;还有叉蕊皂甙的甾环的27位的-CH3的构象与CAY-I的甾环的27位的-CH3的构象不同。(二)两种叉蕊皂甙的糖甙与CAY-I的糖甙不同,本发明中两种叉蕊皂甙的糖甙是由三个单糖组成两种不同的糖链,而CAY-I是由五个糖组成的糖链。

    2  两种叉蕊皂甙化合物的毒副作用极小

    本发明的两种甾体皂甙化合物Collettinside B(叉蕊皂甙III)和Collettinside A(叉蕊皂甙IV)都来自在我国有悠久入药历史的中药叉蕊薯蓣。叉蕊薯蓣又称粉萆薢,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已被中国药典收入(《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下册)。从叉蕊薯蓣中所提的四种含约莫皂甙元的叉蕊皂甙化合物中,有药理实验已证明,这四种叉蕊皂甙化合物均有消炎和降血糖活性(李雪征,萆薢的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年第21卷第5期),并报道叉蕊皂甙II具有明显的降胆固醇活性(丁怡,天然甾体皂甙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0年第9卷第8期,p521-524),(中国专利,1243129A)也表明其毒副作用都极小。而本发明发现叉蕊皂甙III和叉蕊皂甙IV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活性,而且叉蕊皂甙III的抗真菌活性优于叉蕊皂甙IV。即发现这两种叉蕊皂甙化合物的抗真菌新用途。因此,本发明中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除了可以治疗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表面真菌感染之外,尤其适用于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血液循环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比如艾滋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灼伤病人、化疗病人以及进行大量外科手术病人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3  两种叉蕊皂甙和Dongnoside A的广谱抗真菌实验

    从平板中挑取白色念珠菌4-1、白色念珠菌62-1、啤酒酵母a161 I°II°这三种菌株的单菌落,分别于YPD和YPAD培养液中在200r/min的摇床上于30℃过夜培养13个小时后,测三种菌株在OD580nm值,将三种菌液的起始OD580nm值用新鲜的相应培养液稀释,用移液枪转移至96孔板中,并加入不同药物浓度的叉蕊皂甙III和IV以及Dongnoside A,使三种菌液的起始浓度的OD580nm值都为0.1(大约106cfu/ml),并设不加药物的空白对照,在温度为30℃的培养箱中静止培养六个小时后,测它们的OD580nm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抑菌效率:

    其中B3表示空白(不加药物的菌液)在培养终点的OD580nm值,B1表示空白在培养起点的OD580nm值;而S3表示含药物的菌液在培养终点的OD580nm值,相应地,S1表示它在培养起点的OD580nm值。将实验结果记录并作两种叉蕊皂甙以及Dongnoside A的量效曲线图。结果见说明书附图。发现Collettinside B和Collettinside A对三种真菌都呈现很强的抗真菌活性,而Dongnoside A的抗真菌活性一般,仅作本发明的参考。

    由于白色念珠菌可以在浅表引起鹅口疮、阴道炎、龟头炎等,在深部可以引起脑膜炎、循环中的血液真菌感染,如艾滋病人、器官移植病人、灼伤病人、化疗病人以及进行大量外科手术病人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等,所以本发明为这些真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一类新的治疗药物。

    4本发明中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作为抗真菌剂的应用形式

    由本发明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作为抗真菌药物时,通常以与制药载体(例如填料、疏松填料、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或赋性剂)配制。药物制剂可以根据感染部位和治疗目的从各种给药剂型中选择,一般的给药剂型包括:片剂、软膏剂、丸剂、栓剂、粉剂、胶囊、颗粒剂、粉末制剂、注射用制剂(例如溶液剂、乳剂、悬浮剂等)。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片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如结晶纤维素、乳糖、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高岭土、碳酸钙、淀粉等;粘合剂如水、淀粉溶液、羧甲基纤维素等;崩解剂如干燥淀粉、藻酸钠、琼脂粉、单硬脂酸甘油脂等;湿润剂如甘油、淀粉等;吸附剂如淀粉、乳糖等;润滑剂如聚乙二醇、滑石等;片剂可根据需要制成糖胞衣片、薄膜包衣片、肠溶包衣片。    

    实施例1:甾体皂甙类化合物50mg,结晶性纤维素50mg,乳糖50mg,羟丙基纤维素18mg,硬脂酸镁2mg共170mg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法配制成片剂。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软膏剂,可以选用由水、脂肪、脂肪油、羊毛脂、凡士林、甘油、蜂蜡、石蜡、液体石蜡、树脂、高级醇、塑料、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疏水性基质或亲水性基质等在内的添加剂。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丸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如作为赋性剂的乳糖、可可脂、高岭土、滑石等,作为粘合剂的粉末状阿拉伯胶、明胶、乙醇等,作为崩解剂的褐藻淀粉、琼脂等。    

    实施例2:甾体皂甙类化合物50mg,淀粉100mg,蔗糖100mg,滑石100mg,净化水,聚乙二醇,乙醇,羟丙基纤维素50mg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法配制成丸剂。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栓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如聚乙二醇、可可脂、高级醇、明胶、半合成甘油酯等。

    实施例3:甾体皂甙类化合物50mg,淀粉50mg,硬脂酸镁8mg,碳酸氢钠20mg,适量约6%乙醇做湿润剂,压入模内制成栓剂。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胶囊,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如乳糖、淀粉、滑石、沉淀的硅酸酐等。

    实施例4:甾体皂甙类化合物50mg,沉淀的硅酸酐25mg,乳糖100mg,淀粉50mg,滑石25mg共250mg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法配制成胶囊制剂。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颗粒制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如乳糖、玉米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等。    

    实施例5:甾体皂甙类化合物50mg,乳糖600mg,玉米淀粉200mg,羧甲基纤维素钠20mg,羟丙基纤维130mg共1000mg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法配制成颗粒制剂。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粉末制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载体,如乳糖、淀粉、沉淀的硅酸酐、沉淀的碳酸钙等。

    实施例6:甾体皂甙类化合物50mg,沉淀的硅酸酐20mg,沉淀的碳酸钙10mg,乳糖250mg,淀粉70mg共400mg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法配制成粉末制剂

    将给药单元剂型制成注射制剂,可以广泛使用本领域常用的所有稀释剂,如水、乙醇、聚乙二醇、1,3-丙二醇、乙氧基化的异硬脂醇等,须先将溶液剂、乳剂和悬浮剂灭菌,而且这些制剂最好制备成是与血液等渗的,可以向注射用制剂中添加适量氯化钠、葡萄糖或甘油,此外,还可以添加常规的溶解添加剂、缓冲剂、局部麻醉剂等。

    实施例7:甾体皂甙类化合物20mg,,丙二醇60mg,葡萄糖50mg,注射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至1ml按照本领域已知的方法配制成注射制剂。

    本发明作为抗真菌制剂时给药方法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具体的剂型、病人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差异、真菌感染的部位及严重程度等进行分类给药。例如,鹅口疮可以采用喷雾剂或口服给药,浅表白色念珠菌感染如阴道炎可采用栓剂、软膏剂给药,龟头炎等可采用软膏剂、酊剂,而深部真菌感染可以采取片剂、丸剂、颗粒剂和胶囊等进行口服给药,或者用注射用制剂可以单独(或与常规的输液用溶液如葡萄糖、氨基酸、氯化钠、甘油等混合)进行静脉血管内给药,也可以采取肌肉内、皮下、皮内、腹膜内给药。

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式(I)的甾体皂甙类化合物,其中R1是有三糖所组成的直链糖链或支链糖链。本发明还涉及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