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232433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8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4192.0

申请日:

2003.11.05

公开号:

CN1541818A

公开日:

2004.11.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26F 1/00申请日:20031105授权公告日:20070905终止日期:201411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6F1/00; B26F1/44

主分类号:

B26F1/00; B26F1/44

申请人: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培源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经志强;潘培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刀刃构造,应用于一打孔装置中,该构造包含:一主体;一第一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用以刺破一被贯穿物;一第二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的另一侧,用以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该被贯穿物后再开始刺破该被贯穿物;以及一切割凹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及该第一刺破端与第二刺破端之间,用以对该被贯穿物进行切割,并利用该第一刺破端及第二刺破端高度不同所形成一缺口来排出该被贯穿物被削落的碎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刀刃构造,应用于打孔装置中,该构造包含: 一主体; 一第一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用以刺破一被贯穿物; 一第二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的另一 侧,用以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该被贯穿物后再开始刺破该被贯穿物;以及 一切割凹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及该第一刺破端与第二刺破端之间, 用以对该被贯穿物进行切割,并利用该第一刺破端及第二刺破端高度不同所 形成一缺口来排出该被贯穿物被削落的碎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刀刃附属于一具有数个刀刃的 刀片,该刀片的刀刃排列方式为两端及中央的刀刃长度最长,其余刀刃长度 由两端向中央递减,当刀片贯穿该被贯穿物时利用两端及中央的刀刃作为三 点定位以固定该被贯穿物,并作为最先刺破点,而后由两端旁边的对称长度 刀刃继续向中央方向刀刃陆续刺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刀片的任一刀刃,其该第一刺 破端及该第二刺破端的相对位置均一致,但在该刀片两端的最外侧刀刃的该 第一刺破端位于刀片最外端的一侧。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刀刃主体上部与该刀片连接, 其形状为上部较窄而底部较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第一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 端,为一由该刀刃主体外侧与底端该切割凹面所形成的锐利夹角,为最先刺 破该被贯穿物的部位,而该刀刃主体外侧与该被贯穿物垂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切割凹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 其形状为”へ”形,顶点位置较靠近该第一刺破端,并由顶点区分该切割凹面 为第一切割面及第二切割面,该第一切割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的该切割凹 面顶点与该第一刺破端之间,作为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被贯穿物后,运用与该 刀片相配合的一刀座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第二切割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 端的该切割凹面顶点与该第二刺破端之间,作为该第二刺破端刺破被贯穿物 后,运用与该刀片相配合的刀座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 用。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刀座为配合该刀片进行打 孔作业时作为支持被贯穿物的平台,其上还有与该刀刃数目及该切割凹面相 配合的刀座孔,作为该第一刺破端及该第二刺破端刺破被贯穿物后,由该刀 座孔边缘与该切割凹面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第二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 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的另一侧,为一由该刀刃主体外侧与底端该第二 切割面所形成的夹角,其作用为当该第一刺破面刺破该被贯穿物并由该第一 切割面陆续切割该被贯穿物,使该被贯穿物接触该第二刺破端后,由其进行 第二次刺破。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刀刃构造,其中该刀刃主体外侧与该被贯穿物垂 直。

说明书


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刃构造,尤其是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一种刀刃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中主要描绘一刀片构造。这种传统构造为目前常见打孔装置中的刀片构造。具体地,该传统刀片构造主要由一打孔主体(punchingbody)1及数个打孔工具组件(punching tool elements)10所组成。该刀片构造的特征为其数个打孔工具组件10彼此平行但长度不同,且其打孔工具组件10的切割部11为一矩形面。当进行打孔作业时,由最长的打孔工具组件10先行切割被贯穿物,而后陆续由长度次之的打孔工具组件10进行切割。然而,使用如上所述的传统刀片构造进行打孔作业时,会发生如下的问题:设在传统刀片构造的打孔工具组件10,其切割部11为一矩形面,因此进行打孔作业时,每一打孔工具组件10与被贯穿物接触面积即为该矩形面,由于接触面积较大,故要切割等量等质的被贯穿物时则需花费较大的力气。

    另请参见图2所示,其中主要描绘一打孔钉(punching pin)构造。该传统构造也被应用于目前常见的打孔装置。具体地,该传统打孔钉构造主要由一打孔钉主体2、两个刺破端21及一“V”型凹槽(V-shaped groove)20所组成。其特征为当进行打孔作业时,由两个相等高度的刺破端21先行刺破材质,而后由“V”型凹槽20边缘尖锐部分陆续对材质进行切割,达到打孔的目的。然而,使用如上所述传统打孔钉构造进行打孔作业时,会发生如下的问题:在传统的打孔钉构造中,进行打孔作业时,由两个刺破端21先行刺破材质并陆续对材质进行切割后,因为两个刺破端21高度相当,并因为打孔过程中所施加的压力,易使被贯穿物碎屑受到挤压后卡在“V”型凹槽20中,被切割下的被贯穿物碎屑不容易自“V”型凹槽20中排除。

    因此,需要提出解决上述图1及图2的传统刀片构造及打孔钉构造缺陷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在进行打孔作业时比传统的构造省力,且使被切割下的被贯穿物碎屑较容易自切割面凹槽中排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刀刃构造包含:一主体;一第一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用以刺破一被贯穿物;一第二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的另一侧,用以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该被贯穿物后再开始刺破该被贯穿物;以及一切割凹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及该第一刺破端与第二刺破端之间,用以对该被贯穿物进行切割,并利用该第一刺破端及第二刺破端高度不同所形成一缺口来排出该被贯穿物被削落的碎屑。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地刀刃构造之中,还包含一主体;一第一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用以刺破一被贯穿物;一第二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的另一侧,用以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该被贯穿物后再开始刺破该被贯穿物;以及一切割凹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及该第一刺破端与第二刺破端之间,用以对该被贯穿物进行切割,并利用该第一刺破端及第二刺破端高度不同所形成一缺口来排出该被贯穿物被削落的碎屑。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刀刃附属于一具有数个刀刃的刀片,该刀片的刀刃排列方式为两端及中央的刀刃长度最长,其余刀刃长度由两端向中央递减,当刀片贯穿该被贯穿物时利用两端及中央的刀刃作为三点定位以固定该被贯穿物,并作为最先刺破点,而后由两端旁边的对称长度刀刃继续向中央端方向陆续刺破。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主体上部与刀片连接,其形状为上部较窄而底部较宽。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第一刺破端位于刀刃主体底端,为一由该主体外侧与底端该切割凹面所形成的锐利夹角,是最先刺破该被贯穿物的部位。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主体外侧与该被贯穿物垂直。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切割凹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其形状为”ヘ”形,顶点位置较靠近该第一刺破端,并由顶点区分该切割凹面为第一切割面及第二切割面。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第一切割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的该切割凹面顶点与该第一刺破端之间,作为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被贯穿物后,运用与该刀片相配合的刀座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第二切割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的该切割凹面顶点与该第二刺破端之间,作为该第二刺破端刺破被贯穿物后,运用与该刀片相配合的刀座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刀座为配合该刀片在进行打孔作业时作为支持被贯穿物的平板状物质,其上还有与该刀刃数目及横剖面相配合的打孔洞,作为该第一刺破端及该第二刺破端刺破被贯穿物后,由该打孔洞边缘与该切割凹面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

    根据上述构想,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之中,其中该第二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的另一侧,为一由该主体外侧与底端该第二切割面所形成的夹角,其作用为当该第一刺破面刺破该被贯穿物并由该第一切割面陆续切割该被贯穿物,使该被贯穿物接触该第二刺破端后,由其进行第二次刺破。

    本发明的刀刃构造考虑在传统刀片构造的打孔工具组件刀刃部分不使用矩形面,而以两个刺破端及两个切割面替代,利用先刺破再割裂方式将被贯穿物打破,达到省力效果;另外在本发明的刀刃构造中,使用两个不等高的刺破端,进而将传统的“V”型切割面凹槽改为不对称凹槽,使被切割下的被贯穿物碎屑较容易自切割面凹槽中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常见的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传统刀片构造示意图。

    图2为目前常见的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打孔钉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构造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构造的刀刃构造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构造于打孔作业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打孔主体;10—打孔工具组件;11—切割部;2—打孔钉主体;

    20—“V”型凹槽;21—刺破端;3—刀片;30—刀片主体;

    31—刀刃;40—刀刃主体;41第一刺破端;42—第二刺破端;

    43—切割凹面;44—切割凹面顶点;45—第一切割面;

    46—第二切割面;5—刀座;51—刀座主体;52—刀座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主要是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片及相配合的刀座,其中该刀片包含有数个用于打孔的刀刃,而该刀刃由一主体;一第一刺破端;一第二刺破端;以及一切割凹面所组成。而该刀座主要包含有刀座主体以及数个与刀片上的刀刃配合的刀座孔。

    请参见图3、图4与图5,其为本实施例的刀片部分正面示意图、刀刃构造局部放大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其中描绘出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片(punching plate)3及刀座(die plate)5。

    可进一步参考图3,其刀片3主要包含有一刀片主体30及数个打孔用的刀刃31,在本实施例中,该刀片3的刀刃31排列方式为两端及中央的刀刃长度最长,其余刀刃长度由两端向中央递减。刀片3上的任一刀刃31,其第一刺破端41及第二刺破端42的相对位置均一致,但在刀片3两端的最外侧刀刃的第一刺破端41保持在刀片最外端的一侧(如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刀刃31的第一刺破端均位于左侧,但在刀片3最右端刀刃31的第一刺破端位于右侧,亦即刀片3的外侧)。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的排列方式,还包含在不变更本发明的要旨范围的情形下进行变化实施在内。

    另参考图4,此图为图3所示虚线部份局部放大的刀刃31构造示意图,其刀刃31还包含有一主体40;一第一刺破端41;一第二刺破端42;以及一切割凹面43。其中该刀刃主体40上部与刀片连接,其形状为上部较窄而底部较宽,但该刀刃主体40接近第一刺破端41、第二刺破端42以及切割凹面43时,该刀刃主体40外侧与该被贯穿物垂直(如图中两条虚线所示的角度),以利打孔作业。而该第一刺破端41位于刀刃主体40底端,为一由该刀刃主体40外侧与底端该切割凹面43所形成的夹角,当进行打孔作业时,其所属的刀刃31最先刺破该被贯穿物的部位。该切割凹面43位于该刀刃主体40底端,其形状可为”ヘ”形,有一切割凹面的顶点44,并由顶点区分该切割凹面43为第一切割面45及第二切割面46。其中第一切割面45位于该刀刃主体40底端,切割凹面43的顶点44与该第一刺破端41之间,作为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被贯穿物后,运用与该刀片3相配合的刀座5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而其中该第二切割面46位于该刀刃主体40底端,该切割凹面43的顶点44与第二刺破端42之间,作为该第二刺破端42刺破被贯穿物后,运用与该刀片3相配合的刀座5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第二刺破端42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41的另一侧,为一由该刀刃主体40外侧与底端第二切割面46所形成的夹角,其作用为当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该被贯穿物并由该第一切割面45陆续切割被贯穿物,使该被贯穿物接触第二刺破端42后,由其进行第二次刺破。在本实施例中,切割凹面43的顶点44位置较靠近第一刺破端41,使得第一刺破端41的角度小于第二刺破端42的角度,亦即第一刺破端41的锐利程度大于第二刺破端42;且第一切割面45的长度小于第二切割面46的长度。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的切割面构成方式,还包含有在不变更本发明的要旨范围的情形下进行变化实施在内。

    以下就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刀片3与刀座5相互配合进行打孔作业的立体示意图作详细说明,其刀片3主要包含有一刀片主体30及数个打孔用的刀刃31;其刀座5主要包含有刀座主体51以及数个与刀刃31配合的刀座孔52。刀片3及刀刃31的构造另参见图3与图4。图5中的刀座5,为配合该刀片3于进行打孔作业时作为支持被贯穿物的平台,包含有一刀座主体51,及其上与刀片3的刀刃31数目相同且与切割凹面43相配合的刀座孔52,作为第一刺破端41及该第二刺破端42刺破被贯穿物后,由该刀座孔52边缘与该切割凹面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当进行打孔作业时,请先将欲被贯穿物放置于刀座5上,再由与刀座5垂直的刀片3上方施以压力使其刀刃31接触该被贯穿物,此时最先接触该被贯穿物者为两端及中央的最长刀刃31的第一刺破端41(刀刃构造如图4所示),由此三个第一刺破端41作为三点定位以固定该被贯穿物,并作为最先接触被贯穿物的刺破点。当此三个第一刺破端41刺破被贯穿物后,由其刀刃31的第一切割面45以及相配合的刀座5上刀座孔52边缘所构成的剪刀效应,对被贯穿物进行切割作用,刀片3得以持续向下方的被贯穿物行进。当刀片持续向下方行进时,将会由刀片3最外侧刀刃31旁边的对称长度刀刃31依序向中央方向刀刃31接触被贯穿物,可达到陆续刺破并切割被贯穿物的目的。而由于进行打孔作业时,最先接触被贯穿物仅为刀片3两端及中央的最长刀刃31的第一刺破端41等三点,在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欲刺破被贯穿物所需花费的力气则较小;另外当刺破被贯穿物后,应用剪刀原理持续向下进行切割作用,并从刀刃31长度由两端向中央递减的安排方式,陆续接触被贯穿物的刀刃均为相对称的二刀刃31,因此陆续接触被贯穿物也仅有此二个对称刀刃3的第一刺破端41两点,在整个打孔作业过程中可达到较省力的目的。

    另参考图4刀刃构造局部放大示意图所示,由于刀刃31的第一刺破端41及第二刺破端42高度不同,故完成打孔作业过程时,在第二刺破端42会形成一缺口,在打孔作业过程中所产生被削落的碎屑,相对不会因打孔过程中所施加在刀片的压力,使被贯穿物碎屑受到挤压后卡在切割凹面中,比较容易由此处缺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下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于打孔装置中的刀刃构造.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一种刀刃构造,应用于一打孔装置中,该构造包含:一主体;一第一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用以刺破一被贯穿物;一第二刺破端,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并设于相对该第一刺破端的另一侧,用以该第一刺破端刺破该被贯穿物后再开始刺破该被贯穿物;以及一切割凹面,位于该刀刃主体底端及该第一刺破端与第二刺破端之间,用以对该被贯穿物进行切割,并利用该第一刺破端及第二刺破端高度不同所形成一缺口来排出该被贯穿物被削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切割工具;切割;切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