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2311301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6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543051.0

申请日:

2011.12.22

公开号:

CN202417471U

公开日:

2012.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7/00(2012.01)I

主分类号:

E21B47/00

申请人:

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陈军; 刘黄莹; 辛宇亮; 秦犀; 赵海云; 王月明; 高明武

地址:

621900 四川省绵阳市绵山路64号应用电子研究所民品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代理人:

翟长明;韩志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属于采油机械领域。用以解决现有调节臂的弹出和收回机构以钢丝和弹簧为主,存在钢丝易锈蚀、卡滞、可靠性差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传动轴、传动离合副、凸轮离合副、柔性传动轴、调节臂、堵塞器对接头、副支撑块、机构主体。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机构为圆柱状,一端为电机,与主传动轴相连,主传动轴上有传动离合副,另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和堵塞器对接头。调节臂及副支撑块固定在机构主体上,调节臂可收回于机构主体侧面的凹形槽内。本实用新型利用仪器自重和弹簧弹力的相互配合实现离合副的自动离合,通过一个电机实现调节臂的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动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机构包括主传动轴(2)、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调节臂(7)、副支撑块(12)、柔性传动轴(9)、堵塞器对接头(10)、机构主体(11);所述的凸轮机构主体(11)为圆柱状,主传动轴(2)上依次设置有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主传动轴(2)的外围设置有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凸轮离合副(5)为椭圆管状物,纵向为含有长轴端和短轴端的椭圆,径向为管状;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装在凸轮离合副(5)内,并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的凸轮离合副(5)的一端与传动离合副(3)接触设置,另一端与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接触设置;主传动轴(2)一端与电机(1)连接,另一端与柔性传动轴(9)的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9)的另一端与堵塞器对接头(10)连接;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通过销钉和调节臂支撑弹簧(8)固定在机构主体(11)上,机构主体(11)侧面开有一凹形槽,调节臂(7)在收回状态时嵌于凹形槽内,调节臂(7)在弹出状态时向外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内的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舒张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结合,当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压缩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分离。

说明书

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用于注聚井、注水井配注的井下测调仪的离合凸轮机构,可实现调节臂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 

背景技术

现有采油机械使用的注聚井、注水井的井下测调仪的调节臂,在井下工作时使用以钢丝和弹簧为主设计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来弹出和收回调节臂,不能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和一个电机实现多个动作,实际使用中存在钢丝锈蚀、易卡滞、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采油机械领域所使用的注聚井、注水井配水器的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在井下工作时由于使用以钢丝和弹簧为主设置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来控制弹出和收回调节臂,存在钢丝锈蚀、易卡滞、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实现在一个电机控制下达到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多个动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的凸轮机构包括主传动轴、传动离合副、凸轮离合副、调节臂、副支撑块、柔性传动轴、堵塞器对接头、机构主体。所述的凸轮机构主体为圆柱状,主传动轴上依次设置有传动离合副、凸轮离合副,主传动轴的外围设置有调节臂和副支撑块;凸轮离合副为椭圆管状物,纵向为含有长轴端和短轴端的椭圆,径向为管状。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套装在主传动轴上,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装在凸轮离合副内,并套装在主传动轴上,套装在主传动轴上的凸轮离合副的一端与传动离合副接触设置,另一端与调节臂及副支撑块接触设置。主传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柔性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堵塞器对接头连接。调节臂及副支撑块通过销钉和调节臂支撑弹簧固定在机构主体上,机构主体侧面开有一凹形槽,调节臂在收回状态时嵌于凹形槽内,调节臂在弹出状态时向外伸出。 

所述的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套在主传动轴上,在凸轮离合副内设置有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当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处于舒张状态时,凸轮离合副与传动离合副结合,当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处于压缩状态时,凸轮离合副与传动离合副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的优点是,利用仪器自重和弹簧弹力的相互关系实现离合副的自动离合,从而通过简单的凸轮机构和一个电机的动力,实现井下测调仪调节臂的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多个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    2.主传动轴     3.传动离合副    4.离合副弹簧I    5.凸轮离合副     6.离合副弹簧II    7.调节臂     8.调节臂支撑弹簧     9.柔性传动轴     10.堵塞器对接头     11.机构主体     12. 副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包括主传动轴2、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调节臂7、副支撑块12、柔性传动轴9、堵塞器对接头10、机构主体11;所述的凸轮机构主体11为圆柱状,主传动轴2上依次设置有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主传动轴2的外围设置有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凸轮离合副5为椭圆管状物,纵向为含有长轴端和短轴端的椭圆,径向为管状;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装在凸轮离合副5内,并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的凸轮离合副5的一端与传动离合副3接触设置,另一端与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接触设置;主传动轴2一端与电机1连接,另一端与柔性传动轴9的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9的另一端与堵塞器对接头10连接;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通过销钉和调节臂支撑弹簧8固定在机构主体11上,机构主体11侧面开有一凹形槽,调节臂7在收回状态时嵌于凹形槽内,调节臂7在弹出状态时向外伸出。 

所述的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套在主传动轴2上,在凸轮离合副5内设置有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当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舒张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结合,当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压缩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机1将动力通过主传动轴2带动传动离合副3,当井下测调仪的调节臂未进入配水器,即堵塞器对接头10未与堵塞器对接时图1所示状态,在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的共同作用下,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是结合上的。电机每转动90°时,凸轮离合副5的长轴端和短轴端交替变换。当凸轮离合副5的长轴端转动到与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之间的接触点处时,电机1的扭力将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撬开,通过杠杆原理将调节臂7收回。凸轮离合副5转动90°后,短轴端与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之间的接触点处的外力消失,调节臂7在调节臂支撑弹簧8的作用下弹开。 

当井下测调仪的堵塞器对接头10与配水器中的堵塞器对接时,在自重和仪器下放惯性的共同作用下,凸轮离合副5沿轴向移动将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压缩,同时与传动离合副3分离,这时电机的全部动力通过主传动轴2、柔性传动轴9传递到堵塞器对接头10上,通过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来实现对堵塞器的调节。当井下测调仪上提与配水器中的堵塞器分离时,凸轮离合副5在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的弹力作用下沿轴向移动,与传动离合副3结合,电机1的动力将传递给凸轮离合副5,通过凸轮离合副5的旋转,实现调节臂7的弹出和收回。  

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17471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9.05CN202417471U*CN202417471U*(21)申请号 201120543051.0(22)申请日 2011.12.22E21B 47/00(2012.01)(73)专利权人四川省科学城久利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621900 四川省绵阳市绵山路64号应用电子研究所民品楼(72)发明人陈军 刘黄莹 辛宇亮 秦犀赵海云 王月明 高明武(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代理人翟长明 韩志英(54) 实用新型名称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

2、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属于采油机械领域。用以解决现有调节臂的弹出和收回机构以钢丝和弹簧为主,存在钢丝易锈蚀、卡滞、可靠性差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传动轴、传动离合副、凸轮离合副、柔性传动轴、调节臂、堵塞器对接头、副支撑块、机构主体。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机构为圆柱状,一端为电机,与主传动轴相连,主传动轴上有传动离合副,另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和堵塞器对接头。调节臂及副支撑块固定在机构主体上,调节臂可收回于机构主体侧面的凹形槽内。本实用新型利用仪器自重和弹簧弹力的相互配合实现离合副的自动离合,通过一个电机实现调节臂的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动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

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机构包括主传动轴(2)、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调节臂(7)、副支撑块(12)、柔性传动轴(9)、堵塞器对接头(10)、机构主体(11);所述的凸轮机构主体(11)为圆柱状,主传动轴(2)上依次设置有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主传动轴(2)的外围设置有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凸轮离合副(5)为椭圆管状物,纵向为含有长轴端和短轴端的椭圆,径向为管状;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

4、)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装在凸轮离合副(5)内,并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的凸轮离合副(5)的一端与传动离合副(3)接触设置,另一端与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接触设置;主传动轴(2)一端与电机(1)连接,另一端与柔性传动轴(9)的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9)的另一端与堵塞器对接头(10)连接;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通过销钉和调节臂支撑弹簧(8)固定在机构主体(11)上,机构主体(11)侧面开有一凹形槽,调节臂(7)在收回状态时嵌于凹形槽内,调节臂(7)在弹出状态时向外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

5、回离合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内的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舒张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结合,当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压缩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分离。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417471 U1/2页3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用于注聚井、注水井配注的井下测调仪的离合凸轮机构,可实现调节臂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 背景技术0002 现有采油机械使用的注聚井、注水井的井下测调仪。

6、的调节臂,在井下工作时使用以钢丝和弹簧为主设计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来弹出和收回调节臂,不能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和一个电机实现多个动作,实际使用中存在钢丝锈蚀、易卡滞、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0003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中采油机械领域所使用的注聚井、注水井配水器的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在井下工作时由于使用以钢丝和弹簧为主设置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来控制弹出和收回调节臂,存在钢丝锈蚀、易卡滞、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实现在一个电机控制下达到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多个动作的目的。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

7、回离合凸轮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的凸轮机构包括主传动轴、传动离合副、凸轮离合副、调节臂、副支撑块、柔性传动轴、堵塞器对接头、机构主体。所述的凸轮机构主体为圆柱状,主传动轴上依次设置有传动离合副、凸轮离合副,主传动轴的外围设置有调节臂和副支撑块;凸轮离合副为椭圆管状物,纵向为含有长轴端和短轴端的椭圆,径向为管状。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套装在主传动轴上,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装在凸轮离合副内,并套装在主传动轴上,套装在主传动轴上的凸轮离合副的一端与传动离合副接触设置,另一端与调节臂及副支撑块接触设置。主传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柔性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堵塞器对接头连接。调。

8、节臂及副支撑块通过销钉和调节臂支撑弹簧固定在机构主体上,机构主体侧面开有一凹形槽,调节臂在收回状态时嵌于凹形槽内,调节臂在弹出状态时向外伸出。 0005 所述的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套在主传动轴上,在凸轮离合副内设置有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当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处于舒张状态时,凸轮离合副与传动离合副结合,当离合副弹簧I和离合副弹簧II处于压缩状态时,凸轮离合副与传动离合副分离。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的优点是,利用仪器自重和弹簧弹力的相互关系实现离合副的自动离合,从而通过简单的凸轮机构和一个电机的动力,实现井下测调仪调节臂的弹出、收回和调节堵塞器多个动作。 附图说明说 明 书C。

9、N 202417471 U2/2页4000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中,1.电机 2.主传动轴 3.传动离合副 4.离合副弹簧I 5.凸轮离合副 6.离合副弹簧II 7.调节臂 8.调节臂支撑弹簧 9.柔性传动轴 10.堵塞器对接头 11.机构主体 12. 副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下测调仪调节臂弹出收回离合凸轮机构,包括主传动轴2、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调节臂7、副支撑块12、柔性传动轴9、堵塞器对接头10、机构主。

10、体11;所述的凸轮机构主体11为圆柱状,主传动轴2上依次设置有传动离合副3、凸轮离合副5,主传动轴2的外围设置有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凸轮离合副5为椭圆管状物,纵向为含有长轴端和短轴端的椭圆,径向为管状;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装在凸轮离合副5内,并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套装在主传动轴2上的凸轮离合副5的一端与传动离合副3接触设置,另一端与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接触设置;主传动轴2一端与电机1连接,另一端与柔性传动轴9的一端连接,柔性传动轴9的另一端与堵塞器对接头10连接;调节臂7及副支撑块12通过销钉和调节臂支撑弹簧8固定在机构主体11上,。

11、机构主体11侧面开有一凹形槽,调节臂7在收回状态时嵌于凹形槽内,调节臂7在弹出状态时向外伸出。 0011 所述的沿轴向滑动的凸轮离合副5套在主传动轴2上,在凸轮离合副5内设置有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当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舒张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结合,当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处于压缩状态时,凸轮离合副5与传动离合副3分离。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机1将动力通过主传动轴2带动传动离合副3,当井下测调仪的调节臂未进入配水器,即堵塞器对接头10未与堵塞器对接时图1所示状态,在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的共同作用下,凸轮离合副5与传。

12、动离合副3是结合上的。电机每转动90时,凸轮离合副5的长轴端和短轴端交替变换。当凸轮离合副5的长轴端转动到与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之间的接触点处时,电机1的扭力将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撬开,通过杠杆原理将调节臂7收回。凸轮离合副5转动90后,短轴端与调节臂7和副支撑块12之间的接触点处的外力消失,调节臂7在调节臂支撑弹簧8的作用下弹开。 0013 当井下测调仪的堵塞器对接头10与配水器中的堵塞器对接时,在自重和仪器下放惯性的共同作用下,凸轮离合副5沿轴向移动将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压缩,同时与传动离合副3分离,这时电机的全部动力通过主传动轴2、柔性传动轴9传递到堵塞器对接头10上,通过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来实现对堵塞器的调节。当井下测调仪上提与配水器中的堵塞器分离时,凸轮离合副5在离合副弹簧I4和离合副弹簧II6的弹力作用下沿轴向移动,与传动离合副3结合,电机1的动力将传递给凸轮离合副5,通过凸轮离合副5的旋转,实现调节臂7的弹出和收回。 说 明 书CN 202417471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17471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