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2305760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561752.7

申请日:

2011.12.29

公开号:

CN202417453U

公开日:

2012.09.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3/119

主分类号:

E21B43/119

申请人:

四川安东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怀兵; 王涛

地址: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金家沟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基地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代理人:

王伟锋;刘铁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套筒和限位器,限位套筒为管状,在其内壁设有内螺纹;限位器为管状,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中部管壁上设有多组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组成。限位器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限位器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这些限位槽沿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既可以实现在安装过程中限位器的自由轴向及周向调整,又可以实现在使用中限位器的轴向和周向牢固固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限位套筒和限位器,所述的限位套筒为管状,在其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的限位器为管状,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两端内孔设置为油管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位于限位套筒中间通孔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中部管壁上设有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孔组为多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这些限位槽沿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每个限位槽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限位器的轴线方向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的两个限位槽构成的圆心角为1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限位器其他部位的外径。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斜切口之下的管壁内部设有缩径。 

说明书

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设备领域的限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成孔技术中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成孔技术起源于水力喷射冲洗油管钻杆,后来通过增加压力发现这种技术具有很好的冲砂能力,遂通过改进喷头和相关辅助设备,加大压力喷射采油层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油田增产技术。在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成孔技术中,必须先把开窗管串下入到造斜管串中实现开窗然后再进行喷射作业。由于相关作业都是在井下进行,一般通过限位装置的应用以准确知道开窗管串是否已经完全下到造斜管串中。限位装置在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成孔工艺中的使用工况如下: 

1)在造斜工具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将限位器的U形槽与造斜器的出口周向对齐。如此一来,通过陀螺仪测量U形槽的方向便可得知造斜器的出口方向; 

2)限位装置安装于造斜管串上时,需要严格限制限位器至造斜器出口的距离,保证开窗工具坐于限位器上时,开窗工具的末端——刀片在设定好的压力下压于所钻的套管壁上;(如果限位器离造斜器过远,则刀片无法接触到套管壁或者接触力太小,无法成功钻开眼。如果限位器离造斜器过近,则刀片碰到套管壁时所受压力过大,造成刀片切削量过大,刀片崩断或马达卡死不转。) 

3)造斜工具串下放入油井后,在下开窗工具之前,需要先测量造斜器出口的方向。此时通过下入陀螺仪测量限位器上U形槽的方向,可知造斜器出口的方向。这要保证限位器不发生周向旋转。 

4)方位确定后,便可下开窗工具进行开窗作业。开窗工具需座于限位器上,保证刀片在设定好的压力下钻孔。这要保证限位器能承受住工具 的压力,不向下滑动。 

5)开窗完成后进行喷射作业,完成后重新进行新的方位调整。之后重复测方向、开窗作业和喷射作业,直至完成作业。 

如图5所示,是现有限位装置的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现有限位装置通过在限位器上开出周向凹槽,然后通过限位套筒上的螺纹孔拧入顶紧螺丝并嵌入限位器上的周向凹槽来进行限位器的固定。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限位器为薄壁件,因此其上的凹槽较浅,顶紧螺纹嵌入凹槽内,所能承受的轴向压力有限。而整个开窗工具串坐在限位器上时,坐压力往往超过1吨重,导致限位器承受不了重压而下滑,造成限位失败;第二,限位器的轴向旋转仅靠顶紧螺丝的挤压摩擦力进行限制,力量较小,当工具沿着限位器上的斜切口进入限位器上的U形槽时,会对限位器造成碰撞,或者因为开窗工具在限位器内的晃动,导致顶紧螺丝放松,从而引起限位器的周向旋转,造成周向方位的改变。以上两点均会造成限位器限位失败。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限位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限位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限位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限位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限位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实现限位器的自由轴向及周向调整并牢固固定,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其包括限位套筒和限位器,所述的限位套筒为管状,在其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的限位器为管状,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两端内孔设置为油管扣;限位套筒的内螺纹位于限位套筒的中段通孔外;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中部管壁上设有多组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组成。所述的限位器的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限位器其他部位的外径;限位器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的限位器的斜切口之下的管壁内部设有缩径;所述的限位器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这些限位槽沿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每个限位槽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限位器的轴线方向相同;相邻的两个限位槽构成的圆心角为12°。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在安装时,能够灵活地调整限位装置与造斜器口之间的距离; 

2)在安装时,能够灵活地调整限位装置U型槽与造斜器口的方位,使其对齐; 

3)在应用中,能够牢固固定限位器,使限位器不在管串重量的压力下发生下滑; 

4)在应用中,能够牢固固定限位器,使限位器不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周向旋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中的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限位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 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限位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在上述各个图中为准确描述的目的,图中左侧定义为底,右侧定义为上。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限位装置,其主要包括限位套筒1和限位器2,所述的限位套筒1用于固定限位器2,并且通过限位套筒连接其他的井下工具或者设备。所述的限位套筒1和限位器2都为管状结构,在使用中,限位器2插入限位套筒1内,并与限位套筒1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显示了限位套筒1的内部结构,该限位套筒1的两端内孔设计成油管扣结构,用于连接其他的工具或者设备。在该限位套筒两端的油管扣之间的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并贯穿于整个通孔,从而用于限位器拧入固定。所述的限位套筒1的中部管壁上设有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11组成。较佳的,每个限位孔组由5个限位孔组成。沿管壁的轴向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组,较佳的,限位孔组的数量为4。每个限位孔为螺纹孔且贯穿限位套筒壁,用于拧入螺栓。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限位器为管状,在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21,设置外螺纹21的限位器外壁向外凸起,从而使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限位器其他限位器其他部位的外径,即外螺纹向外突出。该外螺纹21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从而可以将限位器拧入限位套筒中。所述的限位器2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23。所述的限位器的斜切口之下的管壁内部设有缩径24。在应用中,井下工具在斜切口的引导下可进行U型槽23中,通过此U型槽23可以判断出工具所处的方位,限位器内部的缩径24,起到限位的作用。在限位器2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22,这些限位槽沿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每个限位槽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限位器的轴线方向相同。限位槽的数量为30个,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构成的圆心角为12°,因此,限位器与造斜器出口之间的角度误差范围为0-6°。 

较佳的,限位器与限位套筒配合的螺纹螺距为4,因此限位器与造斜器 之间的距离误差范围为0-2mm。 

本限位装置在使用时,需安装限位器,根据需要的距离,限位器通过螺纹拧入限位套筒一定的长度后即可停止拧进。此时寻找造斜器的出口,微调限位器使限位器的U型槽23对准造斜器出口,然后从限位套筒外装入顶紧螺栓,微调限位器使顶紧螺栓沉入限位器轴向的限位槽22内。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既可以实现在安装过程中限位器的自由轴向及周向调整,又可以实现在使用中限位器的轴向和周向牢固固定。解决了现有限位器出现滑落和周向移位的问题,保证了限位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限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限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限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限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位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17453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9.05CN202417453U*CN202417453U*(21)申请号 201120561752.7(22)申请日 2011.12.29E21B 43/119(2006.01)(73)专利权人四川安东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地址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金家沟中国西部现代物流基地(72)发明人马怀兵 王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代理人王伟锋 刘铁生(54) 实用新型名称限位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套筒和限位器,限位套筒为管状。

2、,在其内壁设有内螺纹;限位器为管状,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中部管壁上设有多组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组成。限位器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限位器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这些限位槽沿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既可以实现在安装过程中限位器的自由轴向及周向调整,又可以实现在使用中限位器的轴向和周向牢固固定。(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

3、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1/1页21.一种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限位套筒和限位器,所述的限位套筒为管状,在其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的限位器为管状,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两端内孔设置为油管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位于限位套筒中间通孔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中部管壁上设有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孔组为多组。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这些限位槽沿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每个限位槽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限位器的轴线方向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的两个限位槽构成的圆心角为1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限位器其他部位的外径。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器的斜切口之下的管壁内部设有缩径。 权 。

5、利 要 求 书CN 202417453 U1/3页3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设备领域的限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成孔技术中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0002 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成孔技术起源于水力喷射冲洗油管钻杆,后来通过增加压力发现这种技术具有很好的冲砂能力,遂通过改进喷头和相关辅助设备,加大压力喷射采油层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油田增产技术。在高压水力喷射径向成孔技术中,必须先把开窗管串下入到造斜管串中实现开窗然后再进行喷射作业。由于相关作业都是在井下进行,一般通过限位装置的应用以准确知道开窗管串是否已经完全下到造斜管串中。限位装置在高压水力喷。

6、射径向成孔工艺中的使用工况如下: 0003 1)在造斜工具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将限位器的U形槽与造斜器的出口周向对齐。如此一来,通过陀螺仪测量U形槽的方向便可得知造斜器的出口方向; 0004 2)限位装置安装于造斜管串上时,需要严格限制限位器至造斜器出口的距离,保证开窗工具坐于限位器上时,开窗工具的末端刀片在设定好的压力下压于所钻的套管壁上;(如果限位器离造斜器过远,则刀片无法接触到套管壁或者接触力太小,无法成功钻开眼。如果限位器离造斜器过近,则刀片碰到套管壁时所受压力过大,造成刀片切削量过大,刀片崩断或马达卡死不转。) 0005 3)造斜工具串下放入油井后,在下开窗工具之前,需要先测量造斜器出。

7、口的方向。此时通过下入陀螺仪测量限位器上U形槽的方向,可知造斜器出口的方向。这要保证限位器不发生周向旋转。 0006 4)方位确定后,便可下开窗工具进行开窗作业。开窗工具需座于限位器上,保证刀片在设定好的压力下钻孔。这要保证限位器能承受住工具 的压力,不向下滑动。 0007 5)开窗完成后进行喷射作业,完成后重新进行新的方位调整。之后重复测方向、开窗作业和喷射作业,直至完成作业。 0008 如图5所示,是现有限位装置的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现有限位装置通过在限位器上开出周向凹槽,然后通过限位套筒上的螺纹孔拧入顶紧螺丝并嵌入限位器上的周向凹槽来进行限位器的固定。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限位器为。

8、薄壁件,因此其上的凹槽较浅,顶紧螺纹嵌入凹槽内,所能承受的轴向压力有限。而整个开窗工具串坐在限位器上时,坐压力往往超过1吨重,导致限位器承受不了重压而下滑,造成限位失败;第二,限位器的轴向旋转仅靠顶紧螺丝的挤压摩擦力进行限制,力量较小,当工具沿着限位器上的斜切口进入限位器上的U形槽时,会对限位器造成碰撞,或者因为开窗工具在限位器内的晃动,导致顶紧螺丝放松,从而引起限位器的周向旋转,造成周向方位的改变。以上两点均会造成限位器限位失败。 0009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限位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说 明。

9、 书CN 202417453 U2/3页4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限位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限位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限位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限位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实现限位器的自由轴向及周向调整并牢固固定,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其包括限位套筒和限位器,所述的限位套筒为管状,在其内壁设有内螺纹;所。

10、述的限位器为管状,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 001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3 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两端内孔设置为油管扣;限位套筒的内螺纹位于限位套筒的中段通孔外;所述的限位套筒的中部管壁上设有多组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组成。所述的限位器的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限位器其他部位的外径;限位器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的限位器的斜切口之下的管壁内部设有缩径;所述的限位器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这些限位槽沿。

11、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每个限位槽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限位器的轴线方向相同;相邻的两个限位槽构成的圆心角为12。 0014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5 1)在安装时,能够灵活地调整限位装置与造斜器口之间的距离; 0016 2)在安装时,能够灵活地调整限位装置U型槽与造斜器口的方位,使其对齐; 0017 3)在应用中,能够牢固固定限位器,使限位器不在管串重量的压力下发生下滑; 0018 4)在应用中,能够牢固固定限位器,使限位器不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周向旋转。 0019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

12、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中的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0023 图4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0024 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限位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 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限位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说 明 书CN 202417453 U3/3页5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6 请参阅图1至图4。

1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在上述各个图中为准确描述的目的,图中左侧定义为底,右侧定义为上。 0027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限位装置,其主要包括限位套筒1和限位器2,所述的限位套筒1用于固定限位器2,并且通过限位套筒连接其他的井下工具或者设备。所述的限位套筒1和限位器2都为管状结构,在使用中,限位器2插入限位套筒1内,并与限位套筒1进行固定。 0028 如图3所示,显示了限位套筒1的内部结构,该限位套筒1的两端内孔设计成油管扣结构,用于连接其他的工具或者设备。在该限位套筒两端的油管扣之。

14、间的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并贯穿于整个通孔,从而用于限位器拧入固定。所述的限位套筒1的中部管壁上设有限位孔组,该限位孔组由多个均布于管壁圆周的限位孔11组成。较佳的,每个限位孔组由5个限位孔组成。沿管壁的轴向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组,较佳的,限位孔组的数量为4。每个限位孔为螺纹孔且贯穿限位套筒壁,用于拧入螺栓。 0029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限位器为管状,在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21,设置外螺纹21的限位器外壁向外凸起,从而使外螺纹的外径大于限位器其他限位器其他部位的外径,即外螺纹向外突出。该外螺纹21与限位套筒的内螺纹相匹配,从而可以将限位器拧入限位套筒中。所述的限位器2的顶端为倾斜状的斜。

15、切口,在该斜切口的最低处管壁上开设有U型槽23。所述的限位器的斜切口之下的管壁内部设有缩径24。在应用中,井下工具在斜切口的引导下可进行U型槽23中,通过此U型槽23可以判断出工具所处的方位,限位器内部的缩径24,起到限位的作用。在限位器2的中部管壁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管壁内部凹陷的限位槽22,这些限位槽沿限位器管壁圆周均匀分布,每个限位槽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限位器的轴线方向相同。限位槽的数量为30个,每相邻的两个限位槽构成的圆心角为12,因此,限位器与造斜器出口之间的角度误差范围为0-6。 0030 较佳的,限位器与限位套筒配合的螺纹螺距为4,因此限位器与造斜器 之间的距离误差范围为0-2m。

16、m。 0031 本限位装置在使用时,需安装限位器,根据需要的距离,限位器通过螺纹拧入限位套筒一定的长度后即可停止拧进。此时寻找造斜器的出口,微调限位器使限位器的U型槽23对准造斜器出口,然后从限位套筒外装入顶紧螺栓,微调限位器使顶紧螺栓沉入限位器轴向的限位槽22内。 0032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既可以实现在安装过程中限位器的自由轴向及周向调整,又可以实现在使用中限位器的轴向和周向牢固固定。解决了现有限位器出现滑落和周向移位的问题,保证了限位的可靠性。 003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CN 202417453 U1/2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17453 U2/2页7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17453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