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肥制剂及其药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肥制剂及其药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当今“减肥”盛行,减肥药品层出不穷。然而,不可忽视,国内、外仍有许多因苦于“消瘦”而四处寻医问药之人。消瘦症还可引起许多疾病,如内脏下垂(其中,肾下垂又易引起反复难愈的尿路感染)、脊椎畸形、免疫力下降、妇女子宫脱垂、月经异常、不孕症等。可见,治疗消瘦不容忽视,有效地治疗消瘦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消瘦症并非是食膏脂太少,饥不裹腹所致,而是与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减弱有关。可是目前国内、外“治瘦丰体”方面的药物却很匮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消瘦症的制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增肥制剂的药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增肥制剂由酸枣仁、党参、白术、陈皮、稻芽、茯苓和薏苡仁几种成份作原料制成,其中酸枣仁占17.8~37.8重量份,党参占12.2~32.2重量份,白术占3.4~13.4重量份,陈皮占3.4~13.4重量份,稻芽占6.1~16.1重量份,茯苓占6.1~16.1重量份,薏苡仁占6.1~16.1重量份。该增肥制剂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口服液、胶囊、软胶囊、片剂、丸剂、蜜丸剂等各种剂型。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最好取以下比例各种原料成份制成。其中酸枣仁占27.8重量份,党参占22.2重量份,白术占8.35重量份,陈皮占8.35重量份,稻芽占11.1重量份,茯苓11.1重量份,薏苡仁占11.1重量份。
上述增肥制剂的药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如下: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进行粉碎得药粉;将酸枣仁、党参、稻芽用水煎煮,所得药液经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与粉碎所得药粉进行混合。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进行粉碎时,如果单独粉碎,则各药材的出粉率相差较大,而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平均出粉率相差不大,且混合粉碎操作简便,故最好选用混合粉碎方法。
制剂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
1.酸枣仁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iui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干燥成熟种子。
2.党参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Silosula(Franch.)Nannf.的干燥根。
3.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4.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5.陈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6.薏苡仁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i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
7.稻芽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Q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处理而得。
以上药材均需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地标准。
本发明增肥制剂系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对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消瘦症疗效显著、确切,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与长期毒性试验研究结果均表明,服用该制剂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增肥制剂取如下比例各种原料成份制成丸剂。其中酸枣仁27.8重量份,党参22.2重量份,白术8.35重量份,陈皮8.35重量份,稻芽11.1重量份,茯苓11.1重量份,薏苡仁11.1重量份。
按如下方法提取其药效成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进行粉碎得药粉;将酸枣仁、党参、稻芽用水煎煮,所得药液经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与粉碎所得药粉进行混合。
毒性实验结果:
1.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将30%增肥制剂浸膏粉0.8%ml/20g体重1次(360g原生药/kg/次),24小时内甲、乙两组(将健康一级动物昆明种小白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甲、乙组)分别灌胃2次,3次,灌胃后按常规饲养,观察七天,两组小鼠无死亡及其他异常症状。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108g原生药/kg/日,用最大耐受倍数公式计算,该剂量为成人(50kg体重)临床用量的300倍。并在饲养7天后将小鼠脱椎处死,肉眼观察小鼠的重要器官(心、肝、脾、肺、肾等)均无异常发现。
2.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增肥益康丸连续给药90天对大鼠血象肝功能、血清葡萄糖。胆固醇、体重、脏器指数、重要器官的组织形态等10个项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肥益康丸高、中、低三个剂量连续对大鼠灌胃给药90天,对动物的肝、肾功能,血象,血清胆固醇,葡萄糖和生长发育均无明显毒性损害作用;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大鼠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进行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损害。
药效试验结果:
1.促进小肠吸收功能
(1)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选取健康SD种大鼠50只,体重90±10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kg、1.8g/kg)及香砂六君丸组(3.6g/kg)。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40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并每天记录各组动物摄食量,连续记录40天,以每10天为一个周期,计算4个周期内各组动物每日摄食平均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增肥益康丸连续给药40天,大、中、小剂量组(7.2g/kg、3.6g/kg、1.8g/kg)在不同的周期可增加动物摄食量(p<0.05),说明其对食欲有明显促进作用。
表1 每日平均摄食量(g/日) 1~10d 11~20d 21~30d 31~40d生理盐水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香砂六君丸 10 10 10 10 10 等容积 7.2 3.6 1.8 3.6 169.98±65 48 193.80±61.65 165.42±27.73 171.58±54.64 172.28±31.25 175.06±27.86 224 34±50.65* 198 98±30.09 197.64±35.41 203.76±43.39194.48±21 62218.78±21.75*231.28±23.95**234.53±20.20***201.84±24.53194.42±21.01209.25±23 55223.29±28.47*239.43±27.19***220.11±24.63*
(2)对脂肪组织形成的影响。
选取健康SD种大鼠50只,体重80~100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kg、1.8g/kg)及香砂六君丸组(3.6g/kg)。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48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48天后,处死动物,称取腹股沟、肾周围及腹腔内全部脂肪重量,并计算相应系数(g/100g体得),结果见表2。
表2结果表明,对脂肪系数和脂肪重量,增肥益康丸大剂量组(7.2g/kg)有一定提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脂肪系数(g/100g体重)脂肪重量(g)生理盐水香砂六君丸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 10 10 10 10 10 等容积 3.6 7.2 3.6 1.8 2.266±0.966 2.871±1.400 2.469±1.009 2.390±0.890 2.005±0.754 5.145±2.520 5.782±3.000 5.547±2.396 5.071±2.141 4.946±1.386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
2.促进消化作用 (1)对胃酸、胃蛋白酸活性的影响
选取健康SD种大鼠50只,体重180~200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kg、1.8g/kg)及香砂六君丸组(3.6g/kg)。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12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将动物禁食24小时,24小时后用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腹腔麻醉大鼠,结扎幽门,6小时后处死大鼠,收取胃液测定胃液量,同时离心胃液去渣,按滴定法测定胃液游离酸和总酸度,按麦特氏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结果见表3。
表3结果表明,增肥制剂大、中、小剂量喂服均能明显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p<0.001),作用较阳性药更强;大、中剂量组能提高胃液游离酸度(p<0.05)。
表3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 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单位)胃液总酸(单位)胃蛋白酶(单位/ml)生理盐水香砂六君丸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 10 10 10 10 10等容积 36 72 36 18 955±4.35 700±251 10.31±110 6.38±296 883±44541.85±11.6929.43±7.05*55.75±11.78*61.29±19.45*42.57±15.62 68.47±10.96 69.43±12.93 81.63±17.22 72.25±24.52 80.86±19.9640.57±4.2346.86±11.0561.00±8.49**△△60.62±11.70***△54.86±7.92***
(2)对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选取健康SD种大鼠50只,体重90±10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kg、1.8g/kg)及香砂六君丸组(3.6g/kg)。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48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48天后,断头处死动物,取血并分离血清,按碘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结果表4。
表4结果表明,增肥益康丸连续给药48天,3.6g/kg、1.8g/kg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p<0.01)。
表4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淀粉酶单位/100ml血清生理盐水香砂六君丸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 10 10 10 10 10 等容积 3.6 7.2 3.6 1.8 1706.14±123.52 2390.59±327.74*** 1805.06±316.60 2257.86±537.24** 2257.54±239.07***注:1)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p<0.001
2)在37℃ 30min内,100ml血清中淀粉酶完全水解淀粉10ml时称为1个淀粉酶单位。
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选取健康SD种大鼠50只,体重120±20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kg、1.8g/kg)及香砂六君丸组(3.6g/kg)。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30天后,断头处死动物,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含量,结果表5。
表5结果表明,增肥益康丸连续给药30天,对血清胆固醇含量有一定降低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剂量组(7.2g/kg、3.6g/kg)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水平(p<0.05),并在等同剂量下,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优于香砂六君丸组(p<0.01)。
表5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目油三酯(mg/dl)胆固醇(mg/dl)生理盐水香砂六君丸增肥益康丸增肥益康丸增肥益康丸 10 10 10 10 10 等容积 3.6 7.2 3.6 1.8 122.09±32.22 122.60±7.19 97.93±17.19* 94.15±16.00*△△△ 104.34±8.31 40.67±5.91 44.10±6.06 35.80±7.52 36.20±6.09 36.20±8.23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与香砂六君组比较△△△p<0.001
4.对肌糖原、肝糖原和血清血糖水平的影响
选取健康SD种大鼠50只,体重120±20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kg、1.8g/kg)及香砂六君丸组(3.6g/kg)。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30天后,断头处死动物,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同时称取肝脏及股四头肌肉各0.5g,用30%KOH溶液煮沸水解后,按蒽酮法测定肝糖元及肌糖原含量,结果见表6。
表6结果表明,增肥制剂连续给药30天,各剂量组对大鼠血清血糖水平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1);对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有极显著提高作用(p<0.001),说明其能促进糖原合成。
表6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肌糖原(g/100g肌肉)肝糖原(g/100g肝组织)血糖(mg/dl)生理盐水香砂六君丸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 10 10 10 10 10 等容积 3 6 7 2 3.6 1.80.202±0.0300.268±0.036***0.301±0.046***0.299±0.044***0.269±0.041***0.331±0.0470.419±0.277**0.614±0.277**0.621±0.102***0.566±0.146*** 92.22±11.99 88.20±16.37 73.00±12.37 55.50±17.56*** 65.60±42.74注: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 ***p<0.001
5.对蛋白质、核酸代谢的影响
选取健康SD种大鼠50只,体重120±20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1.8g/kg)及香砂六君丸组(3.6g/kg)。每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给药30天后,断头处死动物,取血并分离血清,按双缩脲法及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同时称取一定量的肝脏组织,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中DNA、RNA及核酸总含量,结果见表7、表8。
表7结果显示,增肥制剂连续给药30天,对大鼠血清总蛋白含量有明显增加作用(p<0.05),以中剂量组(3.6g/Kg)作用明显(p<0.001);对血清白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p<0.05)。
表8结果显示,增肥制剂连续给药30天,对肝组织中RNA含量和核酸总量影响不显著(p>0.05);7.2g/kg剂量组能提高肝组织中DNA含量(p<0.1);对RNA/DNA比值各剂量组均有一定提高趋势,说明增肥益康丸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表7.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 总蛋白(g/L)白蛋白(g/L)生理盐水香砂六君丸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 10 10 10 10 10 等容积 3.6 7.2 3.6 1.880.80±4.2385.60±4.09*86.89±5.88*91.30±3.27***86.00±3.89* 40.11±3.78 43.00±2.94 40.80±3.77 40.45±3.01 41.20±1.81注:与生理盐水比较*p<0.05 **p<0.01 ***p<0.001
表8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DNA(mg/g肝脏)RNA(mg/g肝脏) RNA/DNA核酸总量(mg/g肝脏)生理盐水香砂六君丸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 10 10 10 10 10 等容积 3.6 7.2 7.2 1.8 1.020±0.11 1.136±0.39 1.344±0.33** 1.168±0.26 1.062±0.21 10.058±0.96 10.682±1.82 9.100±1.12 10.736±1.54 10.348±1.24 8.990±0.79 10.350±4.45 7.280±2.39 9.210±2.77 9.360±2.01 11.358±0.94 11.818±1.36 10.444±1.15 11.928±1.52 11.464±1.32×¢:与生理盐水比较**p<0.01
6.镇静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的协同作用
选取健康SD种大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增肥制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7.2g/kg、3.6g/kg、1.8g/kg)。药物组连续灌胃给药6天,生理盐水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观察各组动物入睡时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1min以上作为入睡指标)、入睡个数及睡眠时间(从入睡至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为动物的睡眠时间),结果见表9。
表9结果表明,增肥制剂能延长注射戊巴比妥钠动物的睡眠时间,以大剂量组(7.2g/kg)效果明显(p<0.01),表明增肥制剂与巴比妥类药物有协同作用,说明其具有镇静作用。
表9 组别动物(只)剂量(g/kg)入睡个数入睡时间(min)睡眠时间(min)生理盐水增肥制剂增肥制剂增肥制剂 10 10 10 10 等容积 7.2 3.6 1.8 8/10 10/10 10/10 10/10 4.33±2.08 4.03±1.26 4.50±1.25 4.56±2.17 16.50±4.86 32.17±10.96** 23.10±10.87 21.33±4.20*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 **p<0.01
1996年10月至1996年12月,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增肥制剂治疗消瘦脾虚症的临床验证负责单位,对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定。采用随机对照法,对照药物选用香砂六君丸,治疗组口服增肥制剂,每次3g,每日3次,温开水饭前1小时服,对照组口服香砂六君丸,每次6g,每日3次,温开水饭前1小时服。临床验证共观察病例183例,其中治疗组121例,对照组62例。临床验证结果:增肥制剂治疗消瘦脾虚症的总显效率为75.21%,有效率为86.78%,其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属消瘦脾虚症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显效率为75.41%,有效率为85.25%;吸收不良综合症的显效率为75.00%,有效率为88.33%。临床验证结果还表明,增肥制剂对改善消瘦脾虚症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尤其对改善食欲减退、神疲懒言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验证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不良反应,服用安全。现将临床验证结果总结如下:
1.病例来源
根据增肥制剂临床验证计划的要求,分别选择了住院和门诊患者。在18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吸收不良综合症患者中,住院患者75例,门诊患者108例,住院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40.98%。
2.性别
183例病例中男性97例,女性86例,男∶女=1.13∶1。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
3.年龄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
4.病程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5.治疗效果(1)两组总疗效如表10所示。
表10.两组总疗效比较组别例数 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组对照组121%62% 41 33.88 11 17.74 50 41.32 18 29.03 14 11.57 12 19.35 16 13.22 21 33.87 75.21 46.77 86.78 66.13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经RIDIT分析,R治=0.4453,R对=0.6068,u=3.58,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两组显效率比较,经X2检验,X2=13.45,差异有极显著性,两组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X2=9.59,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不同病种与疗效的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病种与疗效的关系 病种例数 治疗组(121例)显效率(%)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慢性浅表性胃炎吸收不良综合症61%60% 20 32.79 17 28.33 26 42.62 28 46.67 6 9.84 8 13.33 9 14.75 7 11.67 75.41 75.00 85.25 88.33
治疗后各病种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R慢=0.4930,R吸=0.5071,u=0.27,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治疗组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吸收不良综合症疗效相似。
(3)两组治疗后体重积分疗效比较
表16.治疗后体重积分疗效比较组别例数 体重积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对照组 121 62 3.83±1.62 3.70±1.56 2.34±1.35 3.45±1.50 1.49±1.14 0.24±0.98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体重积分的差值分别自身对照比较,经t检验,t分别=14.38、1.92,治疗组p值<0.01,说明治疗组有升高体重的作用。
(4)治疗组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表17.治疗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例数 年龄(X±SD)痊愈及显效病例有效及无效病例 91 30 37.32±10.24 37.53±10.55由表17说明治疗组年龄与疗效无明显关系。(5)治疗组患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表18.治疗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例数 病程(X±SD)痊愈及显效病例有效及无效病例 91 30 3.37±1.96 3.66±2.07
由表18说明,治疗组病程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增肥制剂取如下比例各种原料成份制成口服液。其中酸枣仁22.8重量份,党参20.2重量份,白术9.35重量份,陈皮9.35重量份,稻芽12.1重量份,茯苓13.1重量份,薏苡仁13.1重量份。
将上述成分按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混合进行粉碎得药粉;将酸枣仁、党参、稻芽用水煎煮所得药液经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粉碎后所得的药粉进行混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增肥制剂取如下比例各种原料成份制成胶囊。其中酸枣仁25.8重量份,党参20.2重量份,白术8.35重量份,陈皮8.35重量份,稻芽13.1重量份,茯苓12.1重量份,薏苡仁12.1重量份。
将上述成分按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其药效成分: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混合进行粉碎得药粉;将酸枣仁、党参、稻芽用水煎煮所得药液经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粉碎后所得的药粉进行混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增肥制剂取如下比例各种原料成份制成软胶囊。其中酸枣仁30.8重量份,党参20.2重量份,白术8.35重量份,陈皮8.35重量份,稻芽10.1重量份,茯苓11.1重量份,薏苡仁11.1重量份。
将上述成分按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其药效成分: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混合进行粉碎得药粉;将酸枣仁、党参、稻芽用水煎煮所得药液经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粉碎后所得的药粉进行混合。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增肥制剂取如下比例各种原料成份制成片剂。其中酸枣仁27.8重量份,党参19.2重量份,白术9.35重量份,陈皮10.35重量份,稻芽10.1重量份,茯苓10.1重量份,薏苡仁13.1重量份。
将上述成分按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其药效成分: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混合进行粉碎得药粉;将酸枣仁、党参、稻芽用水煎煮所得药液经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粉碎后所得的药粉进行混合。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增肥制剂取如下比例各种原料成份制成蜜丸剂。其中酸枣仁24.8重量份,党参19.2重量份,白术10.35重量份,陈皮9.35重量份,稻芽12.1重量份,茯苓12.1重量份,薏苡仁12.1重量份。
将上述成分按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其药效成分:将白术、陈皮、薏苡仁、茯苓混合进行粉碎得药粉;将酸枣仁、党参、稻芽用水煎煮所得药液经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粉碎后所得的药粉进行混合。
临床实验表明实施例2-实施例6的增肥制剂服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效果也与实施例1的丸剂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