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囊虫病的药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即一种对囊虫病有特效的药。
囊虫病是由于猪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病变。寄生部位为皮下组织,肌肉、脑、眼、心肝等,临床多见1个乃至上千万个囊尾蚴寄生于一个患者体内的病例,除少数症状不明显病例之外,绝大多数患者呈现无力、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局部肌肉痉挛及眼花等,重者出现癫痫,视力模糊甚至失明、昏迷、失语、精神失常等症状。目前,囊虫病的治疗仍属于一大难题,尚缺少毒副作用小,造价低,治疗迅速彻底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无毒副作用,造价低廉,对囊虫病具有显著疗效地药物。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按重量份取原料药双花8-12份,甲珠3-6份,贝母6-8份,川芎6-8份,丹皮3-6份,半夏6-8份,皂刺6-8份,乳香3-6份,赤芍6-8份,当归8-12份,黄芪6-8份,柴胡6-8份,雷丸6-8份,槟榔6-8份,牡蛎3-6份,昆布3-6份,陈皮6-8份,枣仁6-8份,没药3-6份,泡制成内服药。
上述药物亦称“千金丸”,无毒副作用,造价低,对囊虫病有显著疗效。自一九六0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治疗各类囊虫病30000余例,总有效率达83%。
下面介绍一种实施例:
取双花1000g,甲珠500g,贝母750g,川芎750g,丹皮500,半夏750g,皂刺750g,乳香500g,赤芍750g,当归1000g,黄芪750g,柴胡750g,雷丸750g,槟榔750g,牡蛎500g,昆布500g,陈皮750g,枣仁750g,没药500g。
将上述原料药研为细面,炼密为丸,每丸重15g,一日2-3次,每次1-2丸,3-6个月为一疗程。
机理分析:治疗囊虫病,消除结节为重要一环,其结节因痰热凝聚,脉络受阻,气滞血瘀所致,中医称为痰核方中用陈皮、半夏、贝母以清痰软坚、燥湿散结,使结节渐消缓散,除痰核之本源。用皂刺、甲珠、昆布、牡蛎、赤芍、丹皮、乳香、没药以软坚破结,活血化痰、通经活络,一助上药之力,二可直接作用于结节,使其消散。用雷丸、槟榔杀虫消积,驱除病原。金银花、柴胡可清热燥湿解毒理气,透达机体的内外上下,调节内在环境,破坏血脉乃至机体中囊虫生长发育的条件。
疗效统计:
1、疗效判定标准:
(1)脑型
临床治愈:
癫痫间歇期延长至一年以上,高颅压症状消失,皮下结节消失90%以上。
显效:
癫痫间歇期延长半年以上或一年内发作不超过两次,高颅压症状控制半年以上,皮下结节消失70%以上。
有效:
癫痫发作次数减少,高颅压症状好转,皮下结节减少。
无效:
病情无变化,加重或死亡。
2、皮肌型:
临床治愈:
皮下结节消失90%以上。
显效:
皮下结节消失70%以上。
有效:
皮下结节减少。
无效:
皮下结节无变化或加重。
疗效:
本组对100例囊虫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3%。详见表:
千金丸治疗100例囊虫病疗效项 目总例数临床治愈显 效有 效无 效脑型 61 19 11 23 8皮肌型 39 12 1 17 9合计 100 31 12 40 17% 31% 12% 40% 17%